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医学科研和医学事业中的浮躁,是历史留下的时代伤痕.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也在催生医学浮躁,浮躁的后果是严重影响医学事业的发展;医学浮躁与医学不端行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用群众运动的办法对待医学科研和医学事业是错误的;浮躁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唯心主义.应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2.
从2002年以来,我们就多次呼吁,作者们要把论文质量放在第一位,(2002年第7期《更上一层楼》),不要受浮躁之风的左右,不要急功近利,要肯于在学术上下苦功夫,真功夫(2005年8期《下点不合时宜的功夫》),  相似文献   

3.
郑东 《管子学刊》2007,(3):42-45
稷下学术精神是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蕴涵五个基本元素,即学术与政治的和谐互动、学术批评与学术争鸣、学术开放与学术对话、学术人才与学术自由、学术创新与学术实践.这五个元素在学术发展价值意义上起到的是土壤优质、脊梁挺直、血脉涌动、风貌洒脱、动力强劲的良好作用.我们学术界的一个急不可待的任务,是必须克服目前由于经济大潮给人们带来的浮躁心态和狂妄心理,应该沉静下心思来认真发掘和钻研老祖宗、贤人志士们留下的学术的真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学术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稷下学术精神对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是无论如何也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环顾当前我国科技界的学风状况,是颇堪担忧的。最近,科技日报勇敢地提出了中国科技界流行的瘟疫——浮躁问题,尽管言犹未尽,但确实在一片沉静而混浊的水塘中抛下了一块令人清醒的大石头,说出了许多科技界人士憋在心里的话。  相似文献   

5.
侯鑫 《美与时代》2004,(12):31-32
谢赫《画品》是一本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美学著作,本文通过对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品鉴之风的阐释,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谢赫著《画品》的思想根源,以方便读者更加清晰准确的了解《画品》的内容和思想。  相似文献   

6.
尹月 《美与时代》2014,(1):13-13
现阶段中国经济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国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不断增长的社会财富没有带来安宁与秩序,反而带来焦虑、浮躁之风。许多学者认为是人文的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呼声越来越响亮:中国需要掀起一场文艺复兴运动。  相似文献   

7.
净因 《法音》2001,(2):11-16
(四)偷盗之根源  由以上讨论可见,偷盗现象如此之普遍,其程度如此之严重,为社会安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持不偷盗戒呢?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了知犯偷盗戒的根源何在。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那么促使人偷盗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贫困和不良嗜好是偷盗的直接原因,根源于贪瞋痴之心。  1、 因贫穷而偷盗  《大智度论》把因贫穷而生盗心看成是犯盗戒的第一种原因:“一者持戒因缘不具足故,如贫穷人饥寒急故作贼。”[1]荀子亦云:“乱世之征:其服组,其容妇,其俗…  相似文献   

8.
正今日之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商品层出不穷,崇智尚巧之风可谓大盛。然而两千多年以前的先哲老子却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不是在唱反调吗?老子的言论是不是过时了呢?在我看来,老子的言论非但没有过时,恰恰相反,在这个科学技术如此发达而人心又如此浮躁的当下,老子这些言论无异于一泓清冽之泉,有给狂热于智、巧者送去清  相似文献   

9.
《法音》2007,(5)
会议认真听取并完全同意一诚会长关于道风建设的重要讲话。会议认为,道风建设是我国佛教界目前要着力抓好的主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民间乃至上层社会,千百年来盛行“灵魂投胎“的说法,认为人的肉体死亡后,其灵魂仍然存在,可以再投胎转世而成为另一个人或禽兽.从现代哲学和科学来看,这一说法无疑是荒谬的.它之所以形成并流传至今,有其多方面的社会历史原因.若就思想根源而言,主要是佛教的影响,亦与古代中医学的局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