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抑郁发生现状并探讨其与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关系.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对135例CHF患者进行调查,并测定其空腹血糖(FBS)、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抑郁组(BDI≥10分)FBS、TG水平高于非抑郁组(BDI <10分)(Z=-2.525,P<0.05;Z=-2.588,P<0.05),HDL-C的水平低于非抑郁组(Z=-1.967,P<0.05);BDI总分与FBS水平呈正相关(r=0.323,P<0.01),而与各项血脂指标无相关性.抑郁组与非抑郁组CHF患者FBS、TG、HDL-C水平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医护人员应加强对CHF患者的心理护理,预防和减轻抑郁情绪以调节空腹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对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患通过常规用药基础上是否应用个体化的运动处方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运动组。观察两组患者试验前、后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值、B型利钠肽(BNP)、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结果:运动治疗时间越长,心功能改善越明显,同时增加患者运动耐力;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治疗后PRA、AngⅡ、ALD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因此运动训练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并且通过阻断RASS进一步激活,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1 传统对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认识及困惑长时间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机体内只存在惟一的醛固酮合成途径 ,即肾小球旁器分泌释放肾素 ,激活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 ,生成血管紧张素Ⅰ ,十肽的血管紧张素Ⅰ在循环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下生成八肽的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是系统中的重要部分 ,强有力地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作为最重要的潴钠激素 ,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占重要位置。尽管如此 ,人们发现血浆醛固酮的降低并不与靶器官功能的改善相平行。自1995年以来已有若干个实验报道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测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浆N末端血清脑钠肤前体(NT proBNP)水平与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探讨其早期监测意义.共77例观察对象,其中12例血糖正常的健康老人为对照组,65例老年糖代谢异常组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BG)和糖耐量2小时(OGTT2h)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 14例、糖耐量受损组(IGT)23例和2型糖尿病组(DM)28例.各组均检测血浆NT- proBNP水平和无创超声监测FMD.随着血糖代谢异常程度加重,比较正常组,糖代谢异常组的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P<0.01),FMD调节下降(P<0.01);糖代谢异常发展过程中,IFG阶段FMD即出现舒张失调(P<0.05); IGT阶段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有意义并达到无症状心衰诊断标准(P<0.01),且FMD出现舒张过度调节,提示收缩和舒张功能双向调节不良.空腹血糖升高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当FBG合并(或)餐后血糖升高,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可以成为早期预测慢性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因此,关注老年糖代谢异常早期阶段进程,并联合血浆NT- proBNP水平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监测,不仅对靶器官保护具有早期预警意义,而且是临床控制血糖管理的重要而简易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39例、单纯冠心病组35例和对照组(冠脉造影结果阴性的非糖尿病组)27例进行研究,比较三组间AngⅡ水平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AngⅡ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并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确定独立性。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AngⅡ(82.5±22.0)水平较单纯冠心病组(72.7±20.0)及对照组(70.1±14.1)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AngⅡ(r=0.398,P=0.012)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且具有独立性。因此,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ngⅡ可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临床特点及诊治方面的经验,以早期诊断、根治,改善预后.对确诊的原醛53例临床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类型、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男女比为1:1.65,30~49岁年龄段最多.50.9%高血压首发,15.1%低钾血症首发,并发高心病9.4%,尿毒症1.9%,脑卒中13.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激素检查,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200者80.7%,ARR>400者占半数,血浆醛固酮(PAC)>140pg/ml者占84.6%.CT及MRI阳性率高.术后病理肾上腺皮质腺瘤占85%,结节性增生占15%(其中原发性肾上腺增生占12.5%).手术后血压及血钾均较前改善,非手术者口服安体舒通有效.原醛是可治性内分泌性高血压之一,建议高血压和/或低血钾者应常规检查RAA系统激素,并争取行影像学检查,以使原醛得到早期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对主要靶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潜在损害.11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谱,空腹血糖,放免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CA-IMT)、心电图测量计算QT离散度(QTcd).晨峰组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而且晨峰组的睡-谷晨峰变异幅度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的LVMI、CCA-IMT、ICA-IMT、QTcd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晨峰组(P<0.01).两组在BMI、血脂谱、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晨高血压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危险因素.长期晨间血压负荷升高使得机体全天处于血压高负荷状态,更易使心肌重构肥厚和心电生理特征改变,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因此遏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高反应是降压达标和减缓靶器官损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临床特点及诊治方面的经验,以早期诊断、根治,改善预后。对确诊的原醛53例临床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类型、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男女比为1:1.65,30~49岁年龄段最多。50.9%高血压首发,15.1%低钾血症首发,并发高心痛9.4%,尿毒症1.9%,脑卒中13.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激素检查,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200者80.7%,ARR>400者占半数,血浆醛固酮(PAC)>140pg/ml者占84.6%。CT及MRI阳性率高。术后病理肾上腺皮质腺瘤占85%,结节性增生占15%(其中原发性肾上腺增生占12.5%)。手术后血压及血钾均较前改善,非手术者口服安体舒通有效。原醛是可治性内分泌性高血压之一,建议高血压和/或低血钾者应常规检查RAA系统激素,并争取行影像学检查,以使原醛得到早期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检测正常男性血浆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各检测指标之问的相关性.选取正常男性96例,按体重指数(BMI)将上述两组分为2个亚组:肥胖(BMI≥25 kg/m2)组40例及体重正常(BMI<25 kg/m2)组56例,测定空腹血浆脂联素浓度.肥胖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7.48±3.4)μg/ml]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10.57±4.73)μg/ml],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浆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C)、血压(BP)、总胆固醇(TC)、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存在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相关.BMI、WC、HOMA-IR为影响血浆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男性肥胖者血浆脂联素水平较体重正常者明显降低,血浆脂联素水平可能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检测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浆N末端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探讨其早期监测意义。共77例观察对象,其中12例血糖正常的健康老人为对照组,65例老年糖代谢异常组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BG)和糖耐量2小时(0GTT2h)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14例、糖耐量受损组(IGT)23例和2型糖尿病组(DM)28例。各组均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和无创超声监测FMD。随着血糖代谢异常程度加重,比较正常组,糖代谢异常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P〈0.01),FMD调节下降(P〈0.01);糖代谢异常发展过程中,IFG阶段FMD即出现舒张失调(P〈0.05);IGT阶段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有意义并达到无症状心衰诊断标准(P〈0.01),且FMD出现舒张过度调节,提示收缩和舒张功能双向调节不良。空腹血糖升高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当FBG合并(或)餐后血糖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以成为早期预测慢性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因此,关注老年糖代谢异常早期阶段进程,并联合血浆NT—proBNP水平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监测,不仅对靶器官保护具有早期预警意义,而且是临床控制血糖管理的重要而简易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