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在临床的逐渐广泛应用,肺部小结节诊断率明显上升。即使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或者经皮穿刺活检等技术,准确诊断肺部结节仍面临挑战。微创胸腔镜手术在肺部小结节的病理诊断和根治切除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胸腔镜本身的局限性,术中准确找到并切除肺内小结节是手术的难点,也成为限制胸腔镜手术开展的因素之一。目前,胸外科领域已有多种胸腔镜术前肺部结节定位技术,本文则对临床上最常用的三种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部小结节定位技术:经皮hookwire穿刺定位法、经皮穿刺碘油染色法以及经皮穿刺弹簧圈植入法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PET/CT医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国内率先引进Philips公司亚洲首台PET/CT设备Ingenuity TF PET/CT,具有采集时间短、分辨率高、定位精准、图像质量佳、辐射剂量低等优势。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全身各部位PET图像、CT图像及PET/CT融合图像,满足受检者的可耐受度和舒适度。同时配备独立的回旋加速器、合成分装模块及正电子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之一。中心已完成1006例检查,极大地提高了疑难  相似文献   

3.
研究CT灌注成像(CTPI)和CT血管造影(CTA)对椎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采用64排螺旋CT对30例患者进行常规CT、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30例CT平扫无责任病灶.CT灌注成像正常14例,异常16例.CTA正常4例,异常26例,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联合应用有利于椎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探讨小细胞肺癌的胸部CT体征及临床特征,总结CT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至7月经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且CT资料完整的47例病例。从小细胞肺癌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方面对47例患者胸部CT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小细胞肺癌以中央型为主,多表现为肺门类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多伴有纵膈或肺门淋巴结转移。周围型小细胞肺癌主要表现为肺野周边肿块,具有恶性肿瘤的特性但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探索建立肺癌防治整合医疗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在大港医院建立肺癌防治整合医疗模式:由通科人才管理治疗患者、专科人才会诊治疗患者、健康管理师追踪管理患者的管理方式.把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分为三个层次,即对肺癌患者的癌症诊断治疗、宿主管理、危险因素调控三个层面的关注、管理和治疗,三个层面成为统一整体同时或序贯实施,即建立"肺癌防治三层一体整合医疗体系".新的肺癌防治整合医疗模式作为整合医疗模式的具体体现,设计完整,已经形成体系."肺癌防治三层一体整合医疗体系"设计合理,容易实施,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A 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NSCLC中HMGA1及MM P2的阳性表达率(57.1%、63.5%)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其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 05).因此临床上,联合检测HMGA 1及MM P2蛋白对NSCLC的诊断及判断其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肺癌作为我国第一大癌种,其早期诊断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肺癌的筛查主要依靠痰细胞学或胸部X线检查。但这些筛查方法并没有使肺癌的死亡率有显著的降低。1990年之后,一批以低剂量螺旋CT作为肺癌筛查手段的临床试验开始崛起。人们发现相比胸部X线检查,低剂量螺旋CT能筛查出更多、直径更小的早期肺癌。本文主要针对低剂量螺旋CT作为肺癌筛查手段的历史和现状加以阐述,探索低剂量螺旋CT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讨论通过与数字摄片比较,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对单纯性肾囊肿的诊断价值.在大平板多功能数字化透视摄影系统Sonialvision SatireⅡ下进行腹部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同时应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经计算机后处理获取高清晰的肾盂、肾盏及肾囊肿图像.结果46例单纯性肾囊肿中,确诊39例(占84.8%),均为肾单个囊肿:其中右肾囊肿15例,左肾囊肿21例,双肾囊肿3例;囊肿最大径从3.3cm~6.8cm不等.因此在静脉肾盂造影过程中,适时应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能够消除重叠伪影的干扰,清晰显示肾囊肿的境界、大小、形态、密度.  相似文献   

9.
探讨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术后病理确诊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选择单纯腹部CT扫描或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的44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行单纯腹部CT扫描,病灶检出率为22.2%(4/18);26例患者行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病灶检出率为96.2%(25/26);两者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高,且有助于小肠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探讨性激素能否作为一种潜在的标志物用于肺癌早期诊断。纳入65例患者分为良性结节组和肺癌组。区分性别与病理类型,比较两组雌二醇、睾酮、孕酮的水平变化。比较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睾酮、雌二醇、孕酮对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男性肺癌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孕酮水平低于良性结节组(P0.05)。女性良性结节组与肺癌组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肺鳞癌与腺癌组血清睾酮、雌二醇、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睾酮、雌二醇、孕酮对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高于CEA和CYFRA21-1。性激素可能作为男性肺癌早期诊断潜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