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身研究的诊断标准(DCPR)是由国际调研组提出的心身医学研究临床诊断概念和结构框架.人们对影响躯体疾病的易损性,病程,预后,康复的心理因素的评估受到日益关注.DCPR的研发理论基础是将来源于心身研究的心理变量转变成用以鉴别诊断的可操作性诊断标准.ICPR是一个简单、有效和可靠的定式访谈工具,可用于筛查、诊断心身疾病和心理生理障碍.补充ICD- 10、DSM、CCMD的临床诊断应用的不足.包含了十二组心身综合征,其目的是将影响躯体状况预后和治疗价值中的心理变量转化为客观的心身医学研究用诊断标准用工具.这十二组症状包括健康焦虑,死亡恐惧症,疾病恐惧症,疾病否认,持续的躯体化症状,转换性障碍,继发于精神障碍的功能性躯体症状,周年反应,精神消沉,易激惹心境,A型行为和述情障碍.提出心身疾病临床多轴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2.
躯体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西方学者往往将其归结为是中国人不善表达情绪的结果。本文就躯体化现象进行了探究,着重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经济、文化、社会因素。最后文章就躯体化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分析了躯体化本身的适应性意义,以及盲目采用西方诊断方式对医患关系等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指出发展本土化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吕小康  汪新建 《心理学报》2012,44(2):276-284
意象思维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 它通过观物取象和取象比类的方式认知世界、推演联系。这种思维模式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身心不分而非两分的身体观、疾病观和治疗观。在中国人的观念中, 身体不仅仅是一具生理躯体, 还具有气、阴阳、五行等本土概念所体现的弥合物质与精神、联结生理与心理的模糊性与开放性。人们在表达疾病感觉时通常不分生理与心理, 任何一方面出现不适感觉即可认为自己生病, 在面对心理医生时也倾向于同时报告躯体状况与心理感觉, 从而使得临床报告出现较高的躯体化报告率。这正是文化心理影响疾病表达的体现。这也使得疾病不仅是一种医学现象,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医学不仅需要生理知识, 也需要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4.
躯体化现象给社会和医疗保障制度带来巨大压力。克莱曼博士的研究较好地对躯体化进行了文化阐释,强调了躯体化问题的重要性。他对躯体化进行临床分类,更具体地讨论躯体化中社会与心理、生理之间的关系,并且基于米坎尼克和帕克的研究成果来分析躯体化的原因,理解躯体化的社会功用,从而更好地认识躯体化以及如何对待躯体化。文化是影响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情境下,躯体化都会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习得的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5.
慢性疼痛是一种包括感觉、情绪和认知的多维体验(multi-dimentional experience)。既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反应,又是组织、器官受损的病理症状;它是一种生理反应,一种主观的自觉症状;也是一种情绪状态,一种躯体感觉。因此,它具有"报警"的信号意义。慢性疼痛是指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损伤痊愈后而疼痛持续存在的"疼痛综合征"(pain syndrome)。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的躯体形式障碍,到甚至更早的诊断名称为DSM-5的躯体症状障碍,这类疾病的名称一直在变化;学界对躯体化症状的分类和定义也一直存在争议.进行分类和诊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疗.本文从躯体症状障碍相关概念的变迁及本质特点入手,分析、总结躯体症状障碍的心理行为特点及接诊和治疗原则,以期对广大临床工作者治疗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常见的心身障碍共病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精神疾病结构模型:情绪障碍、抑郁、焦虑及躯体化障碍等归为内化性疾病谱系的组成元素,物质滥用和反社会行为障碍归为外化性疾病谱系的组成元素。本文分析探讨评估慢性疼痛与这一模型的联系。社会心理和生物学的研究证据表明慢性疼痛与内化性障碍密切相关,提示内化-外化性疾病模型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研究架构,为探讨慢性疼痛与情感、抑郁焦虑及其他相关精神障碍的关联共病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医院中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躯体化症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  综合性医院就诊者中心理障碍患者占 2 4 % ,其中抑郁症为 1 0 4 %。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具有明显的躯体化症状 ,多以躯体病就诊 ;一部分抑郁症患者不具有明显的躯体化症状 ,以情绪障碍症状为主诉。国内已对心身疾病、神经症、物质依赖的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进行研究 ,我们进一步研究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躯体化症状之间的关系。述情障碍 (alexithymia)主要表现为对情绪状态描述困难 ,少幻想和实用性思维方法 ,人际关系僵化。述情障碍者难以区别情绪状态和躯体感觉 ,描述躯体不适较多 ,因为他们常过分关注自己的躯体感受 …  相似文献   

9.
惊恐障碍作为一种精神科疾病,由于伴有明显的躯体化症状,使大多患者首诊于综合医院非精神科,极易引起该病的误诊误治,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卫生资源。针对这一情况,本期“临床决策研究”栏目中熊新英撰写的“从惊恐障碍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惊恐障碍就诊于综合医院误诊率高的原因及高误诊率导致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作者认为,惊恐障碍属于精神医学范畴,但由于此病患者多突然出现躯体化症状,使患者多到综合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10.
惊恐障碍作为一种精神科疾病,由于伴有明显的躯体化症状,使大多患者首诊于综合医院非精神科,极易引起该病的误诊误治,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卫生资源.针对这一情况,本期"临床决策研究"栏目中熊新英撰写的"从惊恐障碍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惊恐障碍就诊于综合医院误诊率高的原因及高误诊率导致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