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中的个人账户制度不但未能实现其设计功能,还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许多人都认为建立家庭医疗账户是个不错的选择.曹永福和范瑞平两位教授更是基于儒家“爱有差等”的家庭伦理,在《伦理学研究》发表文章,提出建立中国“家庭医疗账户”的建议.然而,由于儒家“爱有差等”的家庭伦理的适用领域问题和可能对社会公义的损害,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应该谨慎地加以评估.分析还表明,家庭医疗账户的制度设计并不能解决我国当前医疗保障制度中的问题,而且面临着对“家庭”的定义和可能增加管理成本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这一制度设计并未抓住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矛盾,即国民待遇问题、社会互济功能问题和医保费用控制问题.因此对“家庭医疗账户”的建议应该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2.
传统社会的人并不孤单,当他们生病、衰老时会得到家庭成员的照料.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生在婚姻之外,家庭正在逐步消失.在那些经济和社会资源来源极少的人群中,传统家庭消失得最为迅速,预示着日益增加的社会反常状态.即使对于卫生保健极为重要的非正式支持网络没有丧失,传统家庭也一样正在衰弱.因此,医疗改革必需重视家庭医疗保健储蓄账户,以阻止家庭完整性的剧烈衰弱.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国家有很多的哲学思考,尤其是古希腊和罗马.在西方近代史上,哲学家们对个人有更多的关注,但从家庭哲学视角进行观察的并不多.本文描述了西方哲学史上国家和个人如何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家庭却被边缘化的进程.然后在身体生命创造经济财富的基础上对生活世界建构中家庭的中心作用进行现象学的反思,最后得出结论正是这种存在于生活世界之外植根于家庭中并为家庭拥有的家庭储蓄账户使家庭能够基于家庭价值之上作出决定.  相似文献   

4.
家庭的存在不仅仅是创造个体和/或国家;家庭是一个独特的现实存在物,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范畴,使得个体的生物存在和道德存在的完整性得以实现.家庭是一个存在,使得善的特殊结构得以实现,使得人类繁荣的核心区域的必要条件得以维持.家庭不仅利于揭示事实的真相也展示了一种规范性承诺.论述了意识到家庭存在及其基本作用的重要性,探讨了基于家庭的医疗储蓄对维持家庭完整性的意义,同时也指出提供长期可持续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儒家基于家庭的"爱有差等"价值,分析了当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并非基于儒家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家庭本位的伦理观所造成的缺憾,提出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应该建立基于"家庭本位"而非如同西方基于"个人本位"的"家庭医疗账户",并指出建立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财务收支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财务收支失衡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于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部分统筹地区.其原因主要有责任主体、人口结构、财务机制、医疗递送等因素.为此,应该在走向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医患双方的道德风险规避、扩展个人医疗账户的使用范围、适时建立退休人员的缴费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民工家庭的健康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民工家庭的健康贫困是由于社会排斥和制度缺位、健康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支付能力不足、健康保障制度缺失等原因造成.消除健康贫困,必须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合理增加农民工收入,控制医疗费用过度上涨.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心理账户的内隐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理账户”是个人、家庭或企业集团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记录、编码、分类和估价的心理过程,它揭示了人们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内在认知编码。研究对全国9个省市1268名有效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二阶因子验证发现:中国人的心理账户系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3-4-2”分类结构。即收入账户有“工作相关的常规收入”、“非常规的额外收入”和“经营收入”三个账户;开支账户有“生活必需开支”、“家庭建设与个人发展开支”、“情感维系开支”和“享乐休闲开支”四个账户;存储账户有“安全型保障账户”和“风险型存储账户”两个账户。心理账户的分类研究对探究人们的经济决策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行为经济学之父”Richard Thaler因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Thaler利用行为经济学原理提出了“明日多储蓄”项目, 助推美国养老金储蓄率的提高。在初涉养老金储蓄领域时, Thaler提出采取“自动加入”的方式提高员工养老储蓄参与率; 接着提出采取“自动升级”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储蓄率, 最终形成了“明日多储蓄”项目。“明日多储蓄”项目具有自由家长主义性质, 不仅能提高员工养老储蓄参与率、储蓄率, 还能优化资产投资配置。该项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应用层面上, 英国、新西兰等国家跟进推出了类似的养老储蓄政策; 在研究层面上, 一批后继研究者受此启发展开了个体养老金储蓄行为背后心理学机制的探索。结合中国养老储蓄三大支柱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我们提出可利用框架效应、心理账户、默认选项、将损失程数由双程变为单程等行为经济学手段助推中国养老储蓄的发展。国家可以考虑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助推全社会养老金参与率和缴纳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医患之间的医疗和接受医疗的问题,它涉及到医疗机构、制药厂家以及社会、家庭、婚姻、就业等很多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乙型病毒性肝炎所带来的诸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一种"社会监督法制化、诊疗方案规范化、社会关爱人性化、具体施治个性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