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档案文献编纂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玲 《管子学刊》2006,(4):125-126
档案文献是档案文献编纂的主体,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依据和条件,但是档案文献的浩繁、芜杂和副本的有限性,限制了人们对档案的利用。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的编纂档案文献的原则为我们进行档案文献的编撰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学习司马迁的编纂原则和方法,有助于我们开拓思路,提高档案文献的编纂质量。  相似文献   

2.
《孔子研究》2021,(3):128-136
历代孔子家族志的编纂体例呈现出清晰的嬗变痕迹。孔子家族志的编纂发轫于宋金时期,在体例上多采用平目体。明代孔子家族志的编纂体例逐渐由平目体厘革为纲目体或二体并用的结构体式,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备。至清代,孔子家族志编纂体例又有所创新,鼎新"志"体,采用"一志一卷"类目结构,并嵌入"考"体裁的运用。孔子家族志的编纂体制对颜、曾、孟等其他圣贤家族志书的修纂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对孔子家族志编纂体例嬗变的梳理与研究,有助于推动孔子家族史和儒学发展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性自命出》谈孔子与诗、书、礼、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性自命出》一五—一八号简有四个排比句 ,分别讲述“圣人”对诗、书、礼、乐所进行的整理、编纂工作 ,其事与传世文献所载孔子“删诗书 ,订礼乐”之事相当一致 ,推测此“圣人”很可能与孔子有关。若这一认识不误 ,《性自命出》的出土 ,对孔子与六艺关系的探讨 ,当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定县竹简《论语》与《论语》的成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涛 《管子学刊》2005,(1):98-102
根据定县竹简《论语》,崔述等人依据文体、称谓所作关于《论语》成书的种种判断难以成立。《论语》是由孔子弟子统一组织,集体编纂。《论语》的编纂经历从孔子弟子到再传弟子的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宋以前的千余年间,孔子文献大体以记录其言语思想为主的语录体原始典籍和依年代顺序叙写孔子生平事迹的纪传性文献二种形式为主干,及宋,孔传纂成首部孔子年谱及首部孔子家志。薛据另于《论语》、《家语》之外,汇辑散见各书者为《孔子集语》,俱有创始之功。明代整体看来虽为空疏不学的风气所笼罩,但在弘扬圣教、普及圣道方面却颇见成效,出现了反映孔子生平的连环画、平话体传记小说及传奇剧等文艺形式。清代文网密、时忌多,孔子儒学一道多为整理与考证故实之作,文献类型未见多少创获。而近现代以来,在尊孔批孔思潮交互影响背景下,以及科技进步、孔学研究日益深入等原因,孔子文献类型呈现出一派繁盛局面,涌现了大批前所未有的制作,如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孔圣宝卷》、耳目一新的孔子历史地图集、古今中外孔子造像选编,以及有关孔子的大型文献丛书、专题工具书(辞典、年鉴、书目、索引)、专门刊物、专题影视片、专门网站等。  相似文献   

6.
《论语》之“论”作“伦理”解、圆通解、“选择”解、“讨论编次”解、“编纂”解都是不对的,而应当作“议”解。许慎《说文解字》释“论”为“议”。《论语》、《孔子家语》、孔安国《孔子家语后序》和班固《汉书·艺文志》中的“论”也应释为“议”。《论语》之“论”的动作实施者肯定是孔子,而不是此书之编者。与《论语》相同时期的其他著作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作“议”解的“论”字,“语”具有“言说”和“辩论”之义。《论语》书名之义就是:孔子的言论及其与弟子的辩论。  相似文献   

7.
据《左传》、《史记》等文献记载,孔子是子姓殷人的后裔,其先世为宋国贵族,传数世而奔鲁,后为鲁人而有孔子。可是,由孔子而上溯的世系中,还有一些问题各书记载不一。下面拈出其中的三个来加以讨论。一、始祖问题今天的孔氏族人皆奉孔子为始祖,那末,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又应泰谁为始祖呢?换言之,孔子的先世若按宗法计算应上溯到何人为止呢?综合各种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先世原属宋国公族,后来乃从中分裂出来,别为一族,以孔为氏。按照当时盛行的宗族制度,这时的孔氏虽然只是从属于公族的一个小宗,可是它在许多方面又…  相似文献   

8.
《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述而不作"一语,尽管在孔子思想中非常出名,也经常被引用,但很少有学者集中讨论"述"是什么意思,又是在何种意义上与"作"做了对比。要正确理解"述而不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对"述/作"关系的理解要与儒家"孝"的概念联系起来。"述而不作"其实是孔子对自身活动的自我描述,也就是描述他做哲学的方式。(2)一般来说,孔子的"述"总是被看作与他的古典工作相关。这并没有错,但这也不是"述"的全部。从根本上说,"述"是对"道"的恢复。孔子"述"的内容是"道",这也就是他传承古典工作的目标。(3)我们主要是通过《论语》而不是他编纂的经典来学习孔子哲学,对"述/作"的准确理解一定要结合《论语》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刊稿约     
《孔子研究》2011,(5):F0003-F0003
一、《孔子研究》是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园地公开,凡有关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之作及学术动态和书评,均所欢迎。  相似文献   

10.
王德成 《管子学刊》2007,(1):125-126
《孔子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言行.今本《孔子家语》作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附有王肃序和《后续》.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引三国魏王肃注《孔子家语》所附汉孔安国后序说:"《孔子家语》者,皆当时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访交相对问言语也.  相似文献   

11.
姜勇 《孔子研究》2019,(1):39-46
传世的、可信的孔子遗说,并不限于《论语》一书。相反,《论语》只是孔门后学纂集孔子言论学说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该书只是为了收罗弟子所记的日常生活中孔子的言论而编成的,它排除了孔子的典籍讲授课堂的内容。在《论语》之外,存在着记录孔子专门的经典说解文本。上博简《孔子诗论》和《孔丛子·记义》中的孔子论《诗》,就是孔子诗学课堂和遗说存在的明证。那种以为孔子学说以《论语》最可信据的主张,恰好受了该书"编纂界限"的误导。  相似文献   

12.
刘璞 《中国宗教》2023,(3):78-79
记载着中国悠久历史的档案文献,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档案文献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作用,是不可再生的“集体记忆”,弥足珍贵的档案文献被称为“档案文献遗产”。早在1996年,国家档案局就发起成立“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委员会,2000年正式启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对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人类记录进行调查、抢救和保护;组织“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工作,建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说法认为,人道教化是孔子的主流思想,但竹书《鲁邦大旱》、帛书《要》篇等出土文献的发现,表明孔子晚年出现了神道设教的倾向。孔子继承春秋以来的贵族礼文化,以人道教化弟子。但对于传统贵族与小人的失礼行为,诗书礼乐并不能完全起到教化作用,神道与巫术作为人道教化的补充,在孔子晚年被纳入到儒家思想中,就成为孔子思想发展的必然。但《鲁邦大旱》、《要》篇蕴含孔子神道设教思想的简帛文献并没有流传下来,以至于孔子的神道设教思想长期被遮蔽。这种历史失忆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早期儒家价值选择的结果。墨子对儒家虚设神道设教的批评,孟、荀有意回避神道设教,都是导致这些文献失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孔子儒学研究形势喜人,一些富有开拓性的著作不断涌现在读者面前,2003 年 1 月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骆承烈教授精心编制的《孔子历史地图集》便是其中的一部。该书既是我国第一部名副其实的专人历史地图集(据悉, 以前只出过《徐霞客游记》地图,然止一人一事。以空间表现人物者,中国地图出版社原计划出三本,前二本:毛泽东出成“革命战争图”,孙中山出成“辛亥革命图”,最后兑现的只有本书一本。),又是孔子文献类型领域填补空白之作。它将孔子放置于当时特定的时空之中,通过形象生动的场景、画面再现孔子…  相似文献   

15.
杨朝明 《孔子研究》2023,(5):59-67+158
《孔子家语》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奇书”:若论其在中国思想与中国智慧中的价值,可以说罕有其匹;如论其在中国学术史上遭到的怀疑,亦堪称首当其冲。但是,近代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证明,《孔子家语》确为先秦旧籍。鉴于《孔子家语》的内容、体量及相关学术问题,其价值绝不在“四书”之下,完全称得上“儒学第一书”或“孔子文化第一书”。《孔子家语》最为直接的价值,就是增加了数量庞大的可以利用的重要文献资料,以资印证校验《论语》等早期典籍文献的记载。在传统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方面,《孔子家语》“伪书”案的终结,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提供了借鉴,也是对历代学者研究得失的一个很好检验。  相似文献   

16.
为孔子立传,是不少孔子研究者的一个心愿,然而能够将其付诸实践、撰写成书的却并不多见,杨佐仁先生则是其中之一。他与宋均平先生合著的《孔子传》,经修订后于1999年9月由齐鲁书社再版。这是一部演义性的历史文学传记之作。既然是演义性的,也就不允许有太多的阙...  相似文献   

17.
傅永聚、韩钟文主编的《2 0世纪儒学研究大系》,是一部系统总结2 0世纪儒学研究成果的大型丛书,共有2 1卷,约1 0 0 0万字,由2 0余位专家学者分工协作,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编纂完成,2 0 0 3年由中华书局作为重点出版书籍出版发行。该书是设在曲阜的孔子研究院的“开山之作”,课题启动后,又被列入2 0 0 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作者皆系在孔子、儒学及思想史研究领域颇有造诣的教授、博士。张岱年先生为之撰序,称该书的出版“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做出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2 0世纪儒学研究大系》的编纂方针是,力求通…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认识和理解孔子美育思想的首选文献,其中蕴含了孔子关于"学"的美育思想,如学以致用、学以忘忧、学以成人、学以去蔽等。可以发现,"学"不仅是孔子美育的手段,更是其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论《中庸》──兼析朱熹“中庸”说之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庸》是儒家经典中至为重要的著作,它虽不是孔子亲手所作,是孔子身后由孔子之孙子思写成,但是却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就其所反映的孔子思想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言,意义和影响甚至不亚于《论语》。这一点古人早有认识。汉人把《中庸》编入《小戴礼记》第31篇,自汉代起,不断地有人为它作注解,到清代朱彝等作《经义考》时为止,已有《中庸》单篇注解150余种。唐人韩愈、李翱视《中庸》(还有《大学》)为与《论语》、《孟子》同样重要的经典。北宋程领、程项更表章《中庸》、《大学》与《论语》、《孟子》并行。至南宋末惠,著《四书集…  相似文献   

20.
孔子认为理想的人类社会应当建立在“仁”和“札”的基础上,应当是充满仁爱礼义、和睦亲善。 孔子就是从仁爱礼义立场出发而去看待男女、婚恋问题的。 孔子根据人的生理,明确提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在孔子编纂的《诗经》中,有许多诗歌描写了男女之恋的真诚、热烈,为人们构画出一幅幅追求婚恋幸福、贞洁的图画。如《桃夭》一诗写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言其妙龄美女在鲜花盛开的阳春三月欣喜出嫁,新婚之室家会多么美满和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