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善原则——读穆勒《功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善原则——读穆勒《功利主义》丁大同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我们都会遇到痛苦和苦难,这是因为生活本身就存在有灾难性的因素,并不以这个社会是好的或者是坏的所决定。当处在悲苦的处境时,我们该是怎样地渴望能够得到别人兄弟般的援手和救助啊!把这种对于苦难的救援视为...  相似文献   

2.
人生旅途,当苦难与厄运降临时,谁都希望有一把砥砺我们意志、支撑我们活下去的降落伞供我们安然着陆。  相似文献   

3.
苦难的价值     
张志祥 《天风》2001,(11):18
有许多人经历苦难,也有许多人研究苦难。但当苦难真正临到,人又不知如何面对?若单单去分析其中原因,一个没有上帝的人也许会推脱责任,也许会怨天尤人。接着,便会出现许多功利色彩的想法,比如,“上帝公平吗?”“好人为什么受苦?”……如果我们暂且撇开苦难和消极方面去思考其积极意义,也许能带给我们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更新     
张云 《天风》2008,(6):44-45
人生苦短.在我经历了28年苦难的生活后,当我认识神的时候,再去理解它的含义时,我有了新的认识. 28岁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应是开花结果的好季节,而我的人生却在经历着苦难.原因是我得了绝症,为了治病我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向亲戚借了债,但仍没有治好我的病.  相似文献   

5.
咀嚼伤害     
当狂风卷起满天尘沙扑面而来时,我们会本能地伸出双手护住眼睛,不让沙粒弄伤这敏感的部位。可在滚滚红尘中,并非所有的伤害都能用自己瘦弱的双臂挡得住的。当苦难来临时,我们只能拿出鸡蛋碰石头的勇气去迎接风沙锐利的刀口。咀嚼伤害,如同咀嚼一枚青橄榄。虽然心中有股难言的苦痛,但慢慢会从苦涩中品出一丝甘甜来。  相似文献   

6.
林俊龙 《天风》2022,(7):34-35
<正>“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都是人生现实。圣经也说:“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伯5∶7)对于基督徒而言,我们当如何看待苦难?又如何透过苦难正确、积极地看待我们的信仰?论到苦难,就不得不提及圣经中的约伯。他本是一个安富尊荣的人,却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不管是肉体还是内心,他都经历了极大的熬炼。  相似文献   

7.
于金奎 《天风》2007,(10):18-19
一些人在苦难中会更紧地抓住神,但当苦难过去,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的时候,我们的心开始在神和世界之间摇摆,我们的心是偏向哪里?是神?还是个人享受?  相似文献   

8.
主持寄语佛教的经典充满着智慧,起着启迪人心的作用。为此,千百年来吸引着广大众生。佛在世时并没有著作,佛经是在佛涅后众弟子集结回忆,忠实记录下来的。佛弟子们没有把个人的观点参杂进去,只是“如是我闻”。在编本期漫画真谛故事时,我想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中的一段:“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佛陀的教育完全是为度众生出苦难,所有经典都出自这一慈悲的根本。我想当我们读经典、细参详时,都能记住这一根本,或许才能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排除杂…  相似文献   

9.
吴正银 《天风》2004,(8):33-33
让苦难不再成为屈辱的前提是坚强面对、不屈不挠、勇于奋斗、战胜苦难,让它成为我们人生中真正值得汲取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由于某种机缘,当延边大学潘龙海等同志编著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尚在校样时,我们就有幸先读到了它。先睹为快,这总是令人庆幸的;然而,当我们掩卷沉思,特别是当我们想诚恳地把这本书推  相似文献   

11.
黄幸平 《天风》2014,(10):45-46
一为什么世上有苦难?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却又偏偏无解的问题.这些苦难,摧毁生命的尊严,摧残人性的美好,使得人命如草芥,繁华变废墟.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生离死别、冤屈耻辱,成为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苦难是冰冷的,我们必须“深思”.不是思考为什么世上有苦难,而是思考如何在苦难中生活,如何面对苦难所带来的创伤,学会在苦难中爱惜每一个生命,学会彼此支撑和扶持.  相似文献   

12.
龚坚 《天风》2012,(8):31
我虽然信主多年,过去对主的话语理解不透,总希望一生平平安安,谁想要这苦难中的恩典呢?可苦难是一种客观存在,上帝并未应允天常蓝、花常红、叶常绿。人生是一种火焰,在开端的黑暗和末端的黑暗中燃烧,随时都可能被意外的风雨扑灭。当苦难一旦到来,不是你能躲避与不能躲避、想要不想要的问题,而是要你如何正确面对,如何依靠主正视苦难、与苦难抗争,不在苦难面前消沉迷茫,而是变得更加坚强,谱写出基督徒人生的乐章。我下岗的严冬尚未过去,出其不意的灾难又接踵而来。妻子突患脑溢血,生死未卜……为给妻子治病,我负债累累。感谢主,妻子保住了性命。但她却成了生活完全  相似文献   

13.
迷雾中的美     
高欣 《天风》2005,(3):27-27
当你看到一个人身受许多苦难而心中却满有喜乐,有没有强烈的感受?当你看到一个人深受试炼之苦却能得胜有余,有没有深切的感染?当你看到某个人身体虚弱却仍能保持继续忍耐和抗争的光辉,能  相似文献   

14.
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恕。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开枪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医生却仍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也是宽恕。宽恕别人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却也不容易,关键是,心灵如何选择。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恕,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古语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为何不能宽恕呢? 当心灵为我们选择了宽恕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试说慈悲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痛苦与灾难。这是因为生活本身就存在着灾难性的因素,它并非由一个公共领域的好坏来决定的。当人们处在痛苦与灾难之时,就会产生不幸的感觉。这种感觉与苦难环境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们觉悟了宇宙生命的本质后,超越了自私自利,自然而然就生出了慈爱心;当我们避世修炼,生命圆满,静极生动,生出的也是慈爱。条条大路通罗马,路径虽然不同,但成功的标志是一样的,那就是慈爱。道教有一位慈航道人,在佛教名为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大家都去崇拜她?因为她慈爱。人们为什么会崇拜慈爱?因为人世间有苦难。宗教的产生和存在就是为了解除人间苦难。那么苦难的成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对宗教有过一段经典表述:“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这段短短的话里,包含了丰富的内容。马克思在这里指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宗教的认识论根源和宗教的社会作用。马克思正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抓住了宗教的本质,按照这四个方面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18.
信仰偶感     
正虔诚的信仰能弥补人性的残缺。信仰是天主用苦难的材料,以祂奇妙的智慧和超凡的德能,帮助我们重建生命的宫殿。我们离家太远了,以致找不到回去的路。信仰就是我们的向导。祈祷是我们在和耶稣做一笔肯定盈利的买卖:我们空手见他,回来时却是富翁。不过,交易的媒介不是货币,而是心。  相似文献   

19.
葛大威 《天风》2014,(5):20-21
"如果我能完整唱一首歌,那将是对你的感恩和赞美,苦难中你给我安慰,彷徨时你给我智慧……"由台湾天韵诗班演唱的《如果我能完整唱一首歌》,是一首深受广大基督徒喜爱的赞美诗。也许很多人知道它的歌词作者是黄美廉,却并不知晓她是一位无法亲口演唱这首歌曲的残障人士,更不知道她是美国加州大学的艺术博士。  相似文献   

20.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观察外界客体时,都会知觉到它的远近、大小和高度。当我们欣尝一幅画时,我们却在平的画面上看到景物的前后、左右和遮掩。对这种现象人们称它为深度知觉(也称立体知觉)。那么,人眼的视网膜只是一个二维空间的平面,为什么能看出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呢?深度知觉在人们生活中又有何种意义呢?对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深为艺术家和心理学家的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