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障儿童和正常儿童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里宁  周颖 《心理科学》2006,29(2):473-475
本实验采取加工分离程序(PDP)对38名弱智儿童的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进行研究,并与47名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认为:(1)正常儿童外显记忆明显优于弱智儿童,但在内隐记忆方面,正常儿童与弱智儿童没有显著差异;(2)本实验中,年龄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均没有影响。研究结果对弱智儿童的教育方面有启示作用;另外,PDP实验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在对特殊人群进行施测时,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2.
1 前言研究资料表明 ,弱智儿童动作笨拙 ,对动作的理解与模仿能力低于正常儿童 ;抓物时常常双手并用 ,右利手表现不突出 ;语言能力差 ,进步缓慢 ;他们的记忆力与正常儿童存在很大差别。  本实验研究弱智儿童触觉长度知觉能力 ,并探讨他们该种能力低于正常儿童的脑功能基础。2 研究方法被试中的弱智儿童来自开封市两所弱智儿童学校 ,有效被试 3 5名 ,平均年龄 1 2 9岁 (最大年龄 1 5岁 ,最小年龄 1 0岁 ) ,平均智商 56 9。正常儿童来自河南大学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 ,共 3 5名 ,平均年龄 1 2 6岁。两组被试中的男女性别比例均接近对半。…  相似文献   

3.
超常与常态儿童记忆和记忆监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建农 《心理学报》1990,23(3):101-107
本实验以超常儿童(20名,平均年龄为11岁2个月)和常态儿童(20名,平均年龄为11岁3个月)为被试,以数字和图形为实验材料对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的记忆、记忆组织和记忆监控的特点和差异作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是:(1)超常儿童不仅在回忆量和记忆速度上比常态儿童优异,而且还表现在元记忆上比常态儿童发展得更好;(2)儿童的记忆和记忆监控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但作为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记忆速度与记忆监控之间有显著相关;(3)作为元记忆的组成元素,记忆组织和记忆监控之间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超常与常态儿童记忆和记忆组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施建农 《心理学报》1990,23(2):17-24
本实验以超常儿童(20名,平均年龄为11岁2个月)和常态儿童(20名,平均年龄为11岁3个月)为被试,以数字和图形为实验材料对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的记忆和记忆组织特点和差异作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是;(1)超常儿童不仅在回忆量上比常态儿童优异,更主要的是在记忆速度和记忆组织上比常态儿童发展得更好;(2)儿童的记忆与记忆组织有密切相关,尤其是记忆速度与记忆组织之间有显著相关;(3)实验表明同时使用回忆量和记忆速度作为记忆成绩的指标更为合适,能更好地说明儿童记忆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自闭症幼儿的情感认知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念丽  方俊明 《心理科学》2003,26(3):407-410
本实验采用3(组别)×4(基本情绪)×3(实验材料)×2(实验条件)的混合设计的方法对平均心理年龄24个月的6名自闭症幼儿和心理年龄与之相近的6名正常儿童和6名弱智儿童的情感认知特点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语言提示”条件下,自闭症幼儿的正答率远远低于正常儿童和弱智儿童,但在“表情提示”条件下,自闭症幼儿与弱智幼儿几乎没差距,在对“愤怒”和“惊恐”等情绪的认知中,正答率高于弱智幼儿。这意味着自闭症幼儿可能运用了其他的替代策略进行情感认知。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找数字”的实验任务,对弱智儿童视觉搜寻目标定向运动速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弱智儿童的搜寻时间显著大于正常儿童:(2)随着智残程度的加重,搜寻时间随之增长,但三类弱智儿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不论是弱智儿童还是正常儿童,附有图案的搜寻时间显著大于没有图案的,正常儿童尤其显著(P<.01)。作者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它相关研究,认为整个心理有缺陷、智力全面弱化是弱智儿童区别于盲人、聋哑人和肢体残疾人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自闭症儿童的中心信息整合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桑标  任真  邓赐平 《心理科学》2006,29(1):52-56
研究用积木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测量中心信息整合,用5个信念任务测量心理理论能力,比较了12名自闭症儿童和同等言语能力的28名正常儿童的表现,并分析了心理理论和中心信息整合的相关。结果表明:(1)中心信息整合的测量指标积木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成绩保持中高度相关;(2)自闭症儿童中心信息整合显著弱于正常儿童;(3)心理理论和中心信息整合成绩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8.
王芳  梁丹丹 《心理科学》2013,36(2):401-405
本文用提取声学参数的方法,采用故事讲述任务对弱智儿童自发性话语中的情感韵律进行研究。通过与两组典型儿童-实际年龄匹配组和语言能力匹配组进行比较,探究了弱智儿童自发性话语中情感韵律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1)弱智儿童的情感韵律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在音高范围和元音时长上均有表现;(2)弱智儿童的情感韵律独立于词汇和句法,具有模块性。  相似文献   

9.
选取3-6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和数学学习正常的儿童共458名,比较了两类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正常儿童的空间能力优于数困儿童,二者空间视觉化能力均优于空间定向能力;(2)正常儿童与数困儿童的空间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但二者不同空间能力快速发展的时间点不同;(3)单纯数困儿童的空间能力优于混合数困儿童,后者空间定向能力发展滞后;(4)正常儿童的空间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对数学成绩的作用量为26.17%,数困儿童为28.43%。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觉察和加工情况,设计两个眼动实验任务,要求14名7~10岁ASD儿童和20名同年龄正常儿童观看图片。实验一采用将情绪面孔嵌入风景图片中引起语义不一致的刺激;实验二采用含有情绪面孔的无意义背景乱序图片刺激。结果发现:(1)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觉察时间都显著长于正常儿童;(2)与正常儿童一样,ASD儿童表现出对恐惧面孔的注意偏向;(3)实验二中,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内部特征区的注意分配与正常儿童不同;正常儿童能注意最能展示该类情绪特征信息的区域,如恐惧的眼睛、愉快的嘴巴,而ASD儿童对三类情绪面孔特征区的注意分配方式相似;(4)两个实验条件下,ASD者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觉察、加工模式与正常儿童相似。  相似文献   

11.
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MSCA)是一个测量儿童综合能力的工具,可测出儿童在语言、知觉—操作、数量、一般智能、记忆、运动诸方面的能力。本研究在上海市区选取2(1/2)-8(1/2)岁有代表性的正常儿童共300人进行个别标准化测试,制订了上海市区试用常模。其信度、效度均令人满意。特别地,这一测验可用于14岁以下弱智儿童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设计了三个识记测验(数字组织测验、类群集测验、主观组织测验),对弱智儿童识记时记忆组织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弱智儿童识记表现出以下特征:1.大多数弱智儿童采用机械识记法,记忆的数字组织水平很低,只在难度低的项目中表现出有记忆组织的能力,对类群集和无关联材料的记忆,没有记忆组织的能力。2.在对数字组织材料识记时,要借助于外部言语和手的动作,识记速度缓慢。3.识记时记忆监控能力很差。研究还表明:有无利用记忆组织识记是影响回忆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3.5~6.5岁儿童对死亡认知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20名3.5-6.5岁儿童为被试,用访谈法研究了他们对死亡特征、外延和原因的认知,结果发现:(1)他们对死亡认知是随年龄发展而提高的,但在水平上存在差异;(2)对死亡抽象认知能力有所提前;(3)对死亡认知表现出自我中心性和情感性。  相似文献   

14.
陈国鹏  姜月  骆大森 《心理科学》2007,30(3):564-568
选取轻度弱智、一般智力以及智力优秀三组共288名小学生作为被试,每个被试接受三种测验,即工作记忆测验、加工速度测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中国修订版,以考察轻度弱智儿童群体在与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相关的认知任务上的反应特征,以及轻度弱智儿童与一般儿童在这些任务上的差异。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到以下结果:1.轻度弱智儿童和智力一般儿童在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上有显著差异。2.轻度弱智儿童群体在各基本认知能力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并不平衡,工作记忆较稳定地反映了该群体在智力上的缺陷,但存在一部分在加工速度上体现为正常水平的亚类群体。  相似文献   

15.
记忆状态下儿童青少年脑波超慢涨落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ET技术对24名7—18岁的儿童青少年进行了静息状态和记忆状态下脑电超慢涨落特点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记忆状态下:(1)被试S1、S2频率明显下降,记忆成绩好的被试这一特点更为明显;(2)男生左脑功率明显下降,女生右脑功率明显上升;(3)左脑优势被试左前脑功率下降,右脑优势被试右前脑功率上升。  相似文献   

16.
周润民 《心理学报》1989,22(3):25-31
此实验利用5—6岁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来研究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形式的个体之间(不仅儿童之间,而且大人和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通过预试选取两种不同水平的儿童后用不同的相互作用方法训练,训练完立即对他们单独再测试,看他们在握掌此概念上的进步情况。此实验研究了;(1)儿童在和同伴或和大人共同作业时能否产生冲突以及儿童是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的;(2)儿童单独作业时能否意识到自己前后答案的不一致而产生认知冲突;(3)以上2个问题和儿童在预试时已具有的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和他们在再测试时表现出来的进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延迟满足范式,考察了彝、白、纳西族272名4~6岁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结果发现:(1)在延迟满足的"选择"阶段,三个民族95%儿童选择"延迟满足",表现出一致选择倾向;(2)在延迟满足的"维持"阶段,4、5岁年龄组白族、纳西族儿童等待时间显著长于彝族儿童,而6岁年龄组三个民族在等待时间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3)加入协变量语言后,民族和年龄间主效应、民族与年龄间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研究表明, 4~6岁彝、白、纳西族儿童表现出相当的价值评估能力, 4~5岁的儿童延迟满足能力表现出民族差异性,而这种差异主要与其独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语言、生活历史策略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6—12岁儿童脑波超慢功率涨落分布及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72名6-12岁的正常儿童进行脑波超慢功率涨落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1)各组优势涨落平均功率空间分布表现出额低枕高的前后梯度;(2)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同的脑区其发展趋势是不同的,且逆转现象逐渐减少;(3)左右脑表现出左小右大的不对称性;(4)男女生脑波优势涨落功率的空间分布、逆转趋势、方位等有差异。上述结果说明,脑波超慢功率涨落与儿童的成熟过程及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弱智儿童心理旋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探讨了一组9~12岁弱智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该组儿童平均年龄10.1岁,平均智商(IQ)53.8(中度智力残疾)。研究结果与正常儿童(均龄8岁)作了比较。结果显示,弱智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明显较之正常儿童为差,智力缺陷对视觉图形空间定向能力(心理旋转)有着明显的影响。但无论弱智儿童或是正常儿童的结果均未发现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用表)和注意、行为抑制及动作协调性行为任务对12名学龄早期的Asperger综合征儿童与29名在年龄及智力水平上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在行为问题、注意、行为抑制及动作协调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年龄和智力因素后:1)Asperger综合征儿童的社会能力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较差,同时常伴随有交往不良、社交退缩、焦虑、忧郁、强迫性、攻击性和多动等一系列行为问题;2)Asperger综合征儿童表现出一定的注意和行为抑制障碍,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