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母亲的心声     
经文:箴1:8 母亲,这是一个多么亲切,多么令人崇敬的称呼,她是爱的象征。母亲生下孩子,不管他是美是丑,聪明或愚笨,健全和残缺,她都  相似文献   

2.
年会于1983年1月下旬举行,听取了几个报告。周谷城在题为《精神文明与心灵美》的报告中提出,心灵美是建设精神文明的根本,建设精神文明,首先要信仰心灵美。他不赞成美与丑、善与恶并行说,也不赞成美转化为丑、丑转化为美的观点。他认为美是一个配搭问题,配搭的好,丑的可使整体为美,配搭的不好,美的可使整体为丑。所以他主张把美学研究推广到生态平衡论里去。  相似文献   

3.
傩面具艺术是傩文化中最具特征的符号.对于远古先民来说,傩面具是神灵.随着历史的进程,傩面具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转而开始注重体现民众的审美观念产审美情感,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充分表达着民众对美的追求与对丑的摒弃.  相似文献   

4.
冯威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66-166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外形到内在,从个人到整个社会都在强调美。那什么是真正的美?怎样审美?怎样传播正确的审美观?怎样将审美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等等这些问题,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又有很深刻的探究意义。如今有许多现代人对很多事物,包括音乐都没有正确的审美标准,甚至有些美丑不分。在他们认为:只要强调某一事物的社会功能就好,无需区分它们是美或是丑。这就导致了越老越多庸俗、浅薄的东西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一现象提醒我们:要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美"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词,有些事物我们说它们美,有些我们说它们丑."美"与"丑"是我们容易直观理解的一对概念.但是什么是美,却很少有人能回答.很多研究者都没有研究清楚美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上海某著名大学里,一位湖南籍的女学生跳楼自杀了.这震动了许多人的心,人们再一次深思着人生道路上的美与丑……请读爱情系列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7.
心灵的容貌     
前天和一个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聊天,突然想起了一个现在非常流行的却也非常玄乎的词:心灵的容貌,便禁不住问道:心理学家总是说,可以通过测试来看清一个人内在心灵容貌的美与丑,然而,关键的是我们都是普通的人,你能否用更通俗一些的话,让我们也能学会识别自己或他人心灵容貌的美丑呢?朋友说:外在的容貌之美丑,可以说一目了然,不管人们的审美情趣有多大的差异,看到西施便不会有人说她丑,而看到加西莫多(《巴黎圣母院》里的打钟  相似文献   

8.
美就是美,丑就是丑,昭昭然,界限分明。世界上可没有这样绝对的事儿。而美中包含有丑,丑中涵纳着美,这倒似乎是事物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9.
<正>美与丑是哲学和美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它们的关系问题也是中外哲学史和美学史上的一个古老话题。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美"、"丑"二字和"美"、"丑"的同义词"好"、"恶"等字(参见高华平,2004年,2009年)。这说明中国古人很早即已有关于"美"、"丑"的概念,并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道教的审美思想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宣传,进一步渗透于社会文化生活之中.道教的美学观念与许多文学艺术形式相结合,由此得到具体化、形象化的艺术表达."苦-乐"的道教美感转化论通过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艺术形式否定了功名、事业、家庭等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现出人应超越浮生,及早修行,获真成仙才是人生之大美大乐的道教审美思想.丑-美的道教美感转化思想在明清文学小说作品中也转化为一种独特的文艺美学判断-"德"的美(道之美)才是更高的、真正的美.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中确实存在美,而且不可否认,这是很典型的。而事物却无所谓美丑,美丑的根据在于作品本身,在于作品内在的生命力。艺术在发展,作为艺术的欣赏者,思路也应该与时俱进。由于装置艺术有着一些不同于传统样式的特殊性,因此装置的材料语言媒介本身也具有广义性。在装置艺术中,美不仅不排斥现实丑,而且通过接纳与消解,还能使现实丑成为艺术美的一支源泉。这种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表现出单向转化的独特审美关系;与此同时,两者之间的互溶互生又表现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12.
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在本质上与审美是一致的。审美是人类理解社会的一种方式,有美即有丑,"丑"元素在艺术创作中,日益升值,日益膨胀。文章以毕加索的油画《阿维尼翁的少女》为例,选取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和对于美和丑的认知,从而引伸到各个时代的审美观,以及艺术中美和丑的阶段存在和美学思想,发现艺术中美与丑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变化对艺术市场带来的改变和艺术创作中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丑通过艺术美的形式呈现,是艺术家通过"化丑为美""以丑衬美"的方式让丑在艺术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呈现方式,从而实现其特有的审美价值。这一过程凝结着艺术家对于"丑"与"美"的理解,从本质上来说生活丑和艺术美在审美的终极意义上是内在统一的,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通过表现生活丑,从而实现艺术美,这不仅可以强化美,还可以给人带来与美不同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执著     
林子 《天风》2006,(4):16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当一游客在花园中参观,看到园中的花正在盛开,树皆苍翠,忍不住赞叹地说:“这里的花和树是多么的美啊!”花园的主人笑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丑的树,也没有丑的花,不要说是这花园,即使是外面路边的花、树也都是美的,因为它是生命自然的流露与绽放。”  相似文献   

15.
设计之美     
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自然,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设计之美来源于形式美,来源于内涵美,来源于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不论是哪种景象,凡是引起视觉快感的就美,越快适则越美;凡是引起视觉不快感的就丑,越不快就越丑;使视觉既无快感亦无不快感的,乃不美不丑.  相似文献   

17.
报刊文摘     
伦理美学和历史必然 李翔德在《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上发表题为《伦理美学与历史必然》一文,认为美的形态可分为(1)美而不善,或者叫做形美而“内丑”形态;(2)善而不美,或者叫做形丑而内美的形态;(3)既善且美的形态。第三种既善且美、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相统一的美,就是伦理美。伦理美的要素归纳为有益性、愉悦性和形象性。因之伦理美的定义是:以使人愉悦的形式或形象表现出来的有益于人类社会的美的心灵、愿望、行动或行为。一方面它体现着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社会关系,因此它应是一种关系美;另一方面它表现了人们的优良品德、人格和节操,因此是一种人格美。 中国古代的“物性比德”使德善美化、形象  相似文献   

18.
黄新荣 《美与时代》2007,1(6):18-22
老子思想的核心不在"有美",而在"无丑",有美不是真美,无丑方为至美.他的社会观如此,他的艺术观也如此.  相似文献   

19.
在人物绘画中,线描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法,其不仅是画面的主体结构,同时还能够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画面本身的美感。鉴于此,基于当代人物线描的特点,分析其具有的审美特征,包括韵律美、造型美、凝练美、文化传承美、思想美等,以此让人们更了解人物线描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造物艺术是通过物品的形态语言而传达出一定的审美境界,体现出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功能的.它的造物理念,体现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之美;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之美;体现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是心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用与美的统一.总之,中国传统造物艺术具有五种美的特征,即灵动美,意匠美,雅致美,材质美,工巧美.由手其深厚神秘的东方风采,丰富神奇的质感肌理,诗情画意的优雅意境,以及对细部的精致处理,使得中国器物造型耐人寻味,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