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众所周知,我国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之一的维吾尔世居新疆,并以其创造出的灿烂而独特的民族文化而为人们所熟悉。殊不知,在我国内地的湖南省桃源县地区自明朝以来也世代居住着一支维吾尔族的苗裔,桃源县枫树乡因此而被人称为“维吾尔的第二故乡”,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维吾尔族穆斯林,自古以来主要生活在新疆的大片土地上,其人口在十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仅次于回族。然而,生活在江南的一小部分维吾尔族穆斯林,被人了解的却不多吧! 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给人们描述了风景如画的桃花源里的景色,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的“桃花源”和昔日相比更是美不胜收。自从维族兄弟在这里扎根,六个世纪以来他们和当地的回、汉人民已真正成为桃花源里的主人,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3.
正一、吐鲁番砖志绪论在侯燦、吴美琳二位先生所著的《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中对吐鲁番砖志下了一个很恰当精准的定义:"吐鲁番砖志",是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吐鲁番地区近百年中陆续出土的我国中古史上北朝至唐代的专为记录死者身世及其有关情况的墓葬文字资料。吐鲁番地区古称高昌,是高昌壁、高昌郡、高昌国的所在地,因此有些学者把这些砖志称为"高昌墓砖"或"高昌墓志"。侯灿先生考虑到"吐鲁番砖志"之称更为宽泛更为世人皆知易于了解一些,便称"吐鲁番砖志",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有374万多八,几乎全部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占与全区总人口37%左右。1955年10月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在祖国的史书上,唐宋时期称为回纥、回鹘,元明时期叫作畏兀儿,清朝时期被称为“回回”或“回部”。公元1934年改称维吾尔。两千年前,汉朝使节张骞出使西域,满通了内  相似文献   

5.
作为古代民族突厥族一支的维吾尔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维吾尔族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在以狄、铁勒、回纥、回鹘、畏兀儿等多种称呼之下出现在我国的历史舞台。维吾尔族人名作为一种表示客体的符号体现了维吾尔  相似文献   

6.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祖国西北边陲,欧亚大陆中央,是一自然地理条件复杂,以维、汉为主的多民族地区。维族是信奉伊斯兰教历史悠久的民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享有盛名的“丝绸之路”对其文化有着深远影响。这种长期以来的社会习俗、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经济、信仰与血缘关系,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译者引言     
倪梁康 《世界哲学》2013,(1):148-149
马尔维娜·胡塞尔(1860—1950年,娘家姓施泰因施奈德)是埃德蒙德·胡塞尔的妻子。马尔维娜的家庭与胡塞尔家庭一样,属于那些很久以来便定居于摩尔多瓦地区普罗斯捷耶夫(今属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①)城中的犹太家庭。1887年她27岁时与当时刚刚成为哈勒大学私人讲师的28岁胡塞尔在维也纳结婚。两人的女儿伊丽莎白(Elisabeth)、长子格哈特(Gerhart)和幼子沃尔夫冈(Wolfgang)分别于1892、1893和1895年出生。马尔维娜陪伴胡塞尔先后在哈勒、哥廷根和弗莱堡生活,直至胡  相似文献   

8.
周敦颐,字茂叔,原名悙实,“后避英宗旧名改悙颐”(《伊洛渊源录·濂溪先生事状》)。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谥元,称元公。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终年五十七岁。他曾建书堂于庐山之麓,堂前有溪 以濂溪命名,晚年在此定居,后人称他为濂溪先生。  相似文献   

9.
奥地利当代知名分析哲学家R·哈勒(R·Haller)教授应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所洪谦教授的邀请,于1984年9月6日来京进行学术访问。哈勒教授早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后进英国牛津大学在赖尔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奥地利格拉支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奥地利哲学研究和文献中心主任。 9月14日和18日,哈勒教授在北京大学先后作了题为《维特根斯坦与奥地利哲学》和《维特根斯坦是新实证论者吗?》两个专题报告。22日他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了题为《维特根斯坦与怀疑论》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哈勒教授就奥地利哲学传统、维  相似文献   

10.
哲学家肖像     
译者引言:马尔维娜·胡塞尔(1860-1950年,娘家姓施泰因施奈德)是埃德蒙德·胡塞尔的妻子.马尔维娜的家庭与胡塞尔家庭一样,属于那些很久以来便定居于摩尔多瓦地区普罗斯捷耶夫(今属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①)城中的犹太家庭.1887年她27岁时与当时刚刚成为哈勒大学私人讲师的28岁胡塞尔在维也纳结婚.两人的女儿伊丽莎白(Elisabeth)、长子格哈特(Gerhart)和幼子沃尔夫冈(Wolfgang)分别于1892、1893和1895年出生.马尔维娜陪伴胡塞尔先后在哈勒、哥廷根和弗莱堡生活,直至胡塞尔1938年于弗莱堡去世.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回族文化运动中,有一位热心教育、主张改革、追求进步的教育家,这就是王宽。 王宽(1848—1919年)字浩然,行五,经名哈志·阿布杜·拉合曼;新疆维吾尔族称他为“白十阿衡”,即内地回民称他为“王五阿衡”(“白十”是维吾尔语“五”  相似文献   

12.
国学大师钱宾四说过:“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见《钱宾四先生全集·双溪独语篇五》)我们民族的这种浩然正气,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本。 文天祥和他的《正气歌》是这种浩然之气的一个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国穆斯林人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清一代,未作系统的按民族和宗教类别进行的人口调查,但仅就目前所见的人口资料而言,中国穆斯林总人口在清代呈波动形增长趋势,作为中国穆斯林重要成员的回族在清代的分布区域则几乎遍及全国。一、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穆斯林人口16世纪初,伊斯兰教在哈密取得压倒性优势,新疆的维吾尔人,至此全部皈依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当时作为联结和壮大民族群体的社会纽带,对维吾尔族穆斯林的人口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一)清代新疆人口基本情况在古代前期,新疆人口发展十分缓慢,从公元2年到乾隆24年(1759年)清朝统一新疆的近1800年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增长。乾、…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在追问现代技术的本质时,提出了“座架”(Ge-stell)这一独特的术语。但是此词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指示现代技术的本质,还包括着其他丰富的含义。对于海德格尔的Ge-stell一词,我国学者有不同的中译。宋祖良先生翻译为“座架”;张祥龙先生翻译为“构架”;刘敬鲁先生和彭富春先生翻译为“框架”;孙周兴先生早期也翻译为“座架”,后来又改为“集置”。本文选用了宋祖良先生的译法,用“座架”指称海德格尔Ge-stell一词。这一方面是由于笔者习惯了这一术语的使用;另一方面是由于Ge-stell的涵义具有多重性,而“座架”在中文里没有明确的术语…  相似文献   

15.
有时修辞格间的界限不是那么好划清的。请看下面的两段话。 (1) “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见翦伯赞《内蒙访古》) (2) “谁道雄关似铁?任是这似铁的雄关,也有被攻破的时候;说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我们那辽阔的疆土之上的许许多多重关要塞,从未就没有哪一座关塞真正起到过这样的作用。”(见峻青《雄关赋》) 若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仅就“设问”与“反问”这两种修辞手法而言,上述这两段话中各  相似文献   

16.
<正>"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维吾尔语自称,意为"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天山以南的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南阳、长葛等地。截止2014年12月,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为1127.19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48.53%,人口比例位居全疆第一。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为摆脱封闭和贫困,开始逐步走出农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我国维吾尔族思想家兼诗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长诗《福乐智慧》(1069—1070)传世920周年,全国第二届《福乐智慧》研讨会于1989年10月16日在新疆西部古城喀什举行。来自维、汉、回、蒙、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120余位学者应邀出席。研讨会分维语与汉语两个会场同时进行。在汉语会场里,较多地探讨了《福乐智慧》一书  相似文献   

18.
<正> 抗日战争后期,日寇进攻湖湘,逼取我国西南。在那烽火连天的日子里,我只身逃离湖南,于1944年秋,考入国立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学习一年。这时冯友兰先生为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因不在一个院系,与冯先生接触不多。我同冯先生接触较多,了解较深,是在解放以后。1957年,我到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先做了几年编辑,在处理稿件中,即常同冯先生发生接触。尤其从1960年后,我又调入中国哲学史组,一面从事研究工作,一面充当学术秘书。冯先生当时执教北大,但被聘兼任哲学所中国哲学史组组长,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多。在“文革”中遭遇虽然不同,但个人之间的交往从未间断。直至冯先生病危,我仍前往医院探望。他当时讲话已经困难,还连哼几个“谢谢”。告别友谊医院时,余音犹在耳边回旋!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族名是"ughur"的音译(拉施特(<史集>第1卷),意为"团结","联合".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多数聚居于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少数分布在北京市和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县.维吾尔族历史悠久,有灿烂的民族文化,信奉伊斯兰教,自古以来以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著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建设要弘扬优良道德传统──读《福乐智慧》的断想石倬英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宝库中,汇集着少数民族的道德“瑰宝”。《福乐智慧》这部82章1万多行的哲理氏诗是十一世纪古代维吾尔族的“百科全书”,同时是一部道德全书,是一面道德修养的“宝镜”,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