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对股东和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种责任高于法律的要求并且是企业自愿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伦理道德的要求,深化社会责任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管理国际化的今天,企业履行其对其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已不再是企业的被动责任,而更多的是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主观意愿。本文从企业的社会责任入手,基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分别介绍企业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涵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各方(股东、员工、消费者、商业伙伴、环境、政府等)所应承担的责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汤正华 《学海》2008,(1):185-189
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自觉担负起各自的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由企业经济性和社会性本质决定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利益相关者责任和道德责任,它们之间没有层次之分.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依托内外二种机制,并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从责任相对人一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的角度来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要求企业超越简单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狭隘立场,而且也要超越狭隘的"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立场,以超越单纯经济计算的理性态度来维护和促进人类的某些基本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2015年中国300强企业慈善捐款达60.03亿元,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动机的质疑呈整体上升趋势。企业耗费巨资履行社会责任反遭遇感知伪善,无疑与其初衷背道而驰,而现有理论不能充分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自Wagner等学者2009年在营销顶级期刊开启感知品牌伪善相关研究以来,学者多从社会学借鉴感知个体伪善研究中言行不一的分析框架,把企业社会责任单维化,显然不能反映由多样性利益相关者所决定的企业社会责任类型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所以应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揭示感知品牌伪善的形成机制。根据利益相关者特征划分企业社会责任类型——技术性和公共性,进而引入其中间机制——合法性理论和感知道德资产理论,最终验证企业社会责任类型的交互作用、企业社会责任类型与宣传的交互作用对感知品牌伪善的影响。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和社会双重影响,这一成果将指引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和社会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作为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积累、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和社会需求的有效供给的基本经济细胞,需要擢升其企业公民意识、关怀利益相关者以及尊重社会及其成员道德尊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以向社会传递一种荻取企业自我价值实现的社会道德认同境界.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医药行业对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忽视,分析了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在医药行业发展中的对应要求,强调了医药行业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并从医药行业作为社会事业的角度,提出了树立企业公民意识对提升医药事业发展境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医药行业对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忽视,分析了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在医药行业发展中的对应要求,强调了医药行业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并从医药行业作为社会事业的角度,提出了树立企业公民意识对提升医药事业发展境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对"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问题的回答一直处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丛林"之中.本文提出了"明确定义标准、聚焦关键问题"的走出"丛林"思路,提炼了六个关键问题,包括两个前提性问题(事实如何还是应当如何、部分责任还是综合责任)和四个基础性问题(由谁负责、对谁负责、负责什么、负责到什么程度),然后一一作了讨论,最后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了维护和增进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造福于社会而应当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承担的包括底线责任和超越底线责任在内的综合责任.  相似文献   

10.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企业对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以及工业发展对社会负面影响的日益暴露,社会对企业的关注日益增强。人们开始探讨企业除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以外,是否有义务承担多元社会责任?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来探讨企业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它与承担社会责任存在怎样的关系?该怎样处理好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能够有效地建立与维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跨国公司经营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应努力协调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西方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尊重之心处理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逐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伦理智慧视野中的企业竞争与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避免导致企业灾难的恶性竞争。企业应在有合作的竞争中,在追求“内在利益”的经营中实现“双赢”。唤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伦理智慧在企业竞争中,在追求"内在利益"中,在承担社会责任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伦理学的视阈审视,将"经济责任"与"伦理责任"设定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存有主次与先后的不同层序,是长期以来"经济"与"伦理"的分割式理解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的显现.经济与伦理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从这一立场出发,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与伦理责任内在统一、相互交融的"经济-伦理"责任.与此相对应,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与评价的次序应遵循的原则是:企业在利润获取层面承担的社会责任优先于利润分配层面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道德基础问题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一问题上,弗里德曼等人以企业利己主义为股东至上论进行辩护,弗里曼等人以义务论为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辩护,但这两种辩护都存在着问题而不足以为企业社会责任提供合理的道德基础.后果主义理论通过为波特等人提出的共享价值论进行辩护,以及为企业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冲突的解决提供合理辩护,显示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金融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全面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全球。从企业伦理或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看,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传统的股东利益至上理念的内在缺陷。本文提出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替代股东利益至上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企业应该考虑股东、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社区、政府、环境、经济共同体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金融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积极引进利益相关者理论,履行其所应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此乃克服金融危机的一种可能的和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原理 《道德与文明》2021,(2):111-121
斯密、弗里德曼和德鲁克三位学者提供了一种贴近企业实践的视角去理解商业与道德的关系,希望在真实且具体的商业实践中看待企业伦理问题.斯密强调人的私利心,但他反对把自利与损人等同,主张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统一;弗里德曼继承了斯密"人性自利"的假定,推崇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展开公开而自由的竞争,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在法律和基本的道德规则约束下追求利润;德鲁克认同弗里德曼关于企业应该固守盈利本分的观点,认为企业应在绩效能力和职权能力范围内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地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共同的福利.  相似文献   

17.
企业以牺牲相关群体的利益来攫取最大利润的经营方式直接造成了大规模裁员、直接排污、圈地毁林、血汗工厂、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将原本应由企业完全或部分承担的就业、环保、劳工、三农、慈善等社会责任推给了政府和社会.即使是完善的政府法规、强大的舆论压力也只能从外界限制企业的这些行为,并不能使企业自愿、自觉地承担其社会责任.本文旨在通过将佛学缘起法则及其衍生的相关原理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尝试说明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命运与其相关群体的利益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企业道德责任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道德责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清晰化的梳理与条陈,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道德责任通用的语义层次,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道德责任区分的价值和实践意义;立论了企业道德责任何以可能;具体分析了企业基本道德责任与积极道德责任实现的一般要件,指出法律制裁力、市场筛选力、中间力量的博弈力是企业基本道德责任实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经营团队尤其是主要领导者的较强社会责任感、社会组织和民众对企业的积极行善形成的褒奖机制则是积极道德责任必须附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陈泽环 《学海》2008,(1):179-184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尽管具有全球性的一般涵义,但它在不同国家的经济伦理学之中,仍然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美国的经济伦理学之中,"企业社会责任"处于中心地位,而德国经济伦理学则在制度伦理的框架内讨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这种不同地位的形成,固然与不同的学术传统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制度差别在学科上的反映.因此,中国经济伦理学对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更应该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形成自己的重点和特点:鉴于当代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出现,固然与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家个人素质低下有关,但更与整个经济生活的不完善和不成熟的体制背景相关.因此,为合理地理解和处理当今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界应该采取制度伦理学为主、企业伦理学为辅的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从友 《天风》2009,(8):41-41
从金融危机到奶粉事件,从剑桥大学的演讲到出席联合国有关会议,温家宝总理常常强调一句话:“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随着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了道德的缺失,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甚至只追求自身利益,忽视甚至牺牲公众和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