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的“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八荣八耻”的内容与天主教的十诫内容基本相一致,作为天主教徒,应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为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化风尚而作出应有贡献。中国天主教界也是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更应该是实践“八荣八耻”的模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文化建设。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一个人、一个家庭,只要做了坏事,…  相似文献   

2.
普布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77-177
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卞敏 《学海》2007,(3):10-12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既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又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发展要求,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是当代中国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4.
彭彦琴 《心理学报》2007,39(4):754-760
与西方心理学以科学主义为主体的“由下至上”的研究思路不同,中国传统心理学探究走的是“由上至下”的研究路线,即从心理及精神层面最高端入手,强调心理的道德与理性层面,故其实质是人文主义的。现代新儒学作为人文主义心理学研究典范,具有心理学研究“另一种声音”的独特价值与意义。现代新儒学研究背景及思路的展开,呈现出以传统心理学思想为深厚根基的中国近代心理学的独特个性与自信。这是现代新儒学对中国心理学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刘晗 《管子学刊》2006,(1):107-111
中国儒学本是高扬人文理性的哲学。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把它与封建君主专制沟通起来,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儒家学说的本义。尽管如此,由于中国固有的文化背景与复杂的历史演变,儒学在作为政治化工具的运行实践中,也不断探寻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和形式。在经过魏晋、宋明儒的本体改造,同时又吸收佛、道的某些思想和修养方法之后,儒学人文主义的道德气质和理性精神实际上通过一种迂回的方式得以进一步弘扬。而今,正确看待儒学传统,发掘儒学的这种文化内涵、道德伦理,必然成为推动现代化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正> 儒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学说?学术界有种种不同意见。或说是伦理本位主义,或说是泛道德主义,或说是道德理想主义。我在1989年7月提交“夏威夷国际中国哲学会第六届年会”的论文《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与发展前景》(载《亚洲文化》第13期)以及稍后出版的《儒家哲学片论》一书中,批评了上述说法的表面性和片面性,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儒家哲学之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确立了道德的本体性,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人文主义的哲学。我所谓的“道德人文主义”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土壤,集中表达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原则和人类普遍的道德观念,是构建道德规范体系的根本导向。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是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的具体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道德合理性。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为核心价值观认同铺筑了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历史条件,道德规范体系也必定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应以"人道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根本原则,以"发展、公正、共享、和谐"为核心理念,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规范,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特殊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庸"之道,既是一种中国传统时代主体性地由儒家倡导的哲学方法和力求通过礼义途径实现和谐之治的治道原则,同时,若从当代发掘传统管理智慧的层面上来说,也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领域有代表性的一种管理思维,也更是一种管理道德和管理精神。"中庸"管理既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平衡术和权衡术,更不能被仅仅看成为一种思维方法,它代表着古代中国人关怀天下的博大胸怀,代表着他们要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人文主义精神,代表着他们追求管理和谐的使命意识和由此而需要建立起来的道德知识体系。这种"中庸"管理思维、管理道德和管理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真善美合一"及"知行合一"的大传统,高度凝结着实践理性向道德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孔子之“兴”有三义:在根柢上是源于“心”的创造力量,在性质上是“善意”不已的冲动,从存在状态看是道德生命的活动。“兴”开启了“诗”与“仁”对接的思想通道,确立了“孔子诗学”的内在依据。“孔子诗学”是孔子儒学的一种哲学形态。“兴”从横向、纵向上撑开了“孔子诗学”的思想体系。“兴观群怨”是一种与“风”“雅”“颂”不同的思想结构,是对儒学人生意义的全幅涵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道德生命的形成与实现历程。“兴”提升了“孔子诗学”的道德理境,赋予了孔子儒学一种诗性智慧,开创了儒家诗学思想又一经典阐释传统,此即“孔子诗学”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重新阐释了人类道德价值的内容、形式与机制。从伦理内容创新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传统德主刑辅思想注入新的伦理思想,刷新了“德”与“法”的内涵与外延;从伦理思维范式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实现了德与法的深度融合;从伦理运行机制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确立了将伦理价值与法律价值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德治”软实力与“法治”硬实力共同发力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孔子天人之学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子是儒家生态哲学的开创者。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哲学”这个概念,如同他并没有提出“哲学”这一概念一样;但是,在他的思想言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并影响到后来儒学的发展。儒家的“天人合一”之学是从孔子开始的,孔子的“天人合一”之学与生态哲学有极大关系。孔子不仅是提倡人间关怀的人文主义始祖,而且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得到人生乐趣的伟大思想家。  相似文献   

12.
“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胡锦涛指出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西开教堂作为天津教区的总堂,堂区规模很大,教友人数众多,在教会的组织管理和福传牧灵的工作上理当起到表率作用。因此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在堂区内展开了学习和讨论。特…  相似文献   

13.
蒙培元先生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的核心是“情即理”,它既不是情感加理性,也不是符合理性的情感或情感与理性的混合体,而是情感本身自有理。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传统理性概念的理性思想,能够真正将中国哲学的理性思想与西方哲学的理性思想区别开来。蒙培元先生所首创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是他对中国哲学和哲学最为重要和最为独特的贡献,这一思想从新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本质的精神特质,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转化开辟了新的道路,树立了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八荣八耻"的道德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希仁 《伦理学研究》2007,(1):19-23,33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聚焦到荣辱观,集中点击人的良心,可谓四两拨千斤;“八荣八耻”督促人们作出善恶选择,启迪了个人的道德自觉、自主和自律,同时也强调了公民的道德权利和义务;“八荣八耻”的落实重在修养和践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5.
乔清举 《孔子研究》2023,(1):45-52+158
儒家哲学本质上是生态哲学,“生态儒学”概念可以成立。儒家把自然分为动物、植物、土地、山川四种对象,从宗教、道德、政治法律三个维度对这些对象提出生态性质的认识和对待措施。生态儒学有一个由气、通、和、生、时、道、仁等概念构成的范畴体系,有一个由生态本体论、生态功夫论、生态境界论构成的生态观,有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发展史。儒家哲学主张的心灵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国际和谐,都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生态儒学不仅可以推进对于儒家哲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理解,也有助于推进对于哲学本身的突破,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主体”“客体”概念,重建主客关系理论,由此对世界哲学进行第二次启蒙。  相似文献   

16.
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现代新儒学,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思想理论中以人生哲学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人本的、道德形上学的哲学进路的一个思想流派。相对而言,在现代中国思想史上,新儒家学者们更为重视现代化过程中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情感意向、思维方式等问题,他们建构的人生哲学更具有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研究现代新儒家的人生哲学思想,对于把握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其中孔子和谐社会思想最具代表性.“仁”与“和”是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仁”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核心,“和”是社会政治的价值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仁”与“和”是孔子和谐社会思想的两大基石.孔子以“仁”为基本内核、以“礼”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内在精神风韵的和谐社会思想,倾注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无比关切,饱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憧憬.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说,孔子以“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或者"致中和"是中国文化和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观,道德本位又是儒家思想的鲜明特点和基本精神,那么,"和"与"德"是什么关系?在儒学发展史上,董仲舒提出了"德莫大于和"的思想,对这一问题给出了很好的探索和回答,即"和"作为一种价值观先于"德","德"生于"和",同时,"和"也是一种大德。德的最终目标和落脚点是"和",即追求和谐的价值理想是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不仅是天道人道的根本,是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还是人的自我修养、心身和谐、养生长寿的根本,因而"和"是一种大德。从理论思维的角度看,这种思想塑造了中国人天人合德的思考方式,厘清了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关系,使"和"的价值观有"德"的行为观支撑,使道德建设和修养明确了"和"的价值目标,这对于我们认识和处理道德建设与建设和谐社会、协和万邦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与启发。  相似文献   

19.
在儒家哲学中,价值非仅哲学的一个部门,而是贯通所有哲学问题并规定了其本质的一个核心和辐射源。儒学以人的存在实现为进路,落实到“心性”的论域动态地展示人性的内涵,而非对人性做静态的分析。儒学即心言性,即情言心,将“知”理解为人的存在所本具的智照、定向和主宰作用。其所主人性本善论,规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实现方式。儒学循道德和存在实现进路以建立其形上学体系,其所言伦理与价值,则是一种真理与应当本原一体,表征人的生命存在之整全性意义的伦理价值观念。儒家所言道,是在实存差异实现之“通”性上所显现出的一个形上超越性的“一”,其达道之途径,可名之为“旁通而上达”。“旁通”与“上达”两个维度,虽有分判,又相即互成,共同构成了儒家的价值和形上学系统。这一价值和形上学系统,既凸显了一种即伦常日用而达超越的实践品格,同时亦体现出了一种尽性、成己以成物的价值平等精神。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作为穆斯林,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信仰要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伊斯兰教倡导的有关荣辱的思想与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广大穆斯林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一、“知耻”在伊斯兰教信仰理念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伊斯兰教作为普世宗教,其荣辱观来自它特有的信仰理念和它所倡导的精神与美德。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是两世并重、知行合一的宗教,它所倡导的思想和精神,不是一种被束之高阁的空洞理论,而是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