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塞尚是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埃克斯的普罗旺斯,后期塞尚来到法国巴黎学习绘画。由于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塞尚的风格逐渐与印象主义者分离,塞尚的绘画逐渐脱离印象主义的流派,他忠于自己的绘画创作方式并取得了相应的艺术成就。塞尚的绘画强调艺术的纯粹性,重视绘画的形式构成,塞尚作品中一直保持着一种冷静、平衡、结实的感觉,塞尚专注于对明暗、体积及空间关系的研究。他的绘画中所体现出的立体主义的倾向更是为之后立体派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同时他的绘画也成为了构成形式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塞尚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所表现的是真正的自然,是一种广大而深厚的精神自由,他以一种感召般的自由挥洒,追求永恒的自然。通过解析塞尚对其艺术语言的探索、画面中的结构要素、画面中表达的"绝对精神",深入理解塞尚在艺术上的主张与内涵。  相似文献   

3.
构成关系,尤其是现代绘画的构成关系是一种现代的设计语言。20世纪以来,现代绘画艺术家人才辈出,从"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到阿利卡、弗洛伊德,每位大师不断通过探索和实践,找到自己独特的构成关系特点。其中巴尔蒂斯和阿利卡用自己严谨的构成关系坚持具象绘画,开创了具象绘画的新方向。法国画家巴尔蒂斯的人物油画虽然是写实油画,但他并不是真实地客观描绘所画的对象,可以反映出本人很强的个性。阿利卡融合了抽象绘画自我内心的想法,使自己的画面找到一个具象绘画与抽象绘画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塞尚的艺术转变了油画审美再现客观物象的传统观念,改变艺术家感知世界的方法和表现世界的方法,逐步实现了画面本体性的自觉。从审美再现性油画传统中走出来的塞尚实现了形式的相对独立传情和对画面形式独立性的提出形成了开创性的审美表现语言。文章着重研究塞尚对画面独立性表现的两个方面:一是对审美对象内在形体结构的主动提取与塑造;二是画面形式构成的独立传情,从线条、形体、明暗、色彩等角度重新审视画面本身各因素的安排,重组形体关系和空间结构,使之同时表现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5.
钟博 《美与时代》2014,(1):92-92
设计源于绘画,绘画为设计提供成长的能量,设计反哺绘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塞尚的艺术开始.油画艺术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绘画艺术运用设计的元素,强化了视觉意识。包括后来的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等都具有一定的设计感,从形式构成、色彩构成来解读绘画艺术特质更能发现其设计元素。  相似文献   

6.
正对绘画表达方式的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对艺术本体的研究,绘画的本体就是绘画的图像表达方式的研究。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研究,来达到深入了解艺术的目的,理解构成元素与画面构成方式,让艺术得以自由发展。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说:"最重要的是形式,而形式一经产生便不会消失,能以独立的生命存活下去"。绘画史归根结底是一部图像形式的发展史,绘画艺术是通过图画来传达情感的,研究图画的表达方式对研究绘画艺术具有本质的意义。关于表达方式的建立,画  相似文献   

7.
杨丽 《美与时代》2004,(4):34-35
塞尚是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和“几何构成方式”的艺术贡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艺术观念,在画家和观者面前展现出全新的艺术观念与境界。它的绘画一直影响了西方近百年来的现代美术,塞尚对现代绘画所产生的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不愧被人们称之为 “现代绘画之父”。  相似文献   

8.
周枫  伊琳 《美与时代》2003,(11):46-47
被后人曾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打破了西方传统绘画以摹仿论为基础的焦点透视法则,他用绘画向世界打开了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构成的新世界,把绘画从精神层面转到了个性的主观传达,带来了绘画观念的全新变革,并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诸多现代绘画流派。  相似文献   

9.
形式好比绘画艺术作品中的基石,是作品观念与思想的外在表现,没有形式或形式感弱的作品,就谈不上艺术的思想、意境与内涵。那些作品中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例如画面的形式上的平衡、形体结构的分析、绘画元素的把控等,都对作品的最终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反映绘画艺术家对画面把控能力及专业素养。文章以保罗·塞尚的绘画作品为例证,结合形式的概念,对"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两者的关系进行论述,并论证其在当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彭纲 《美与时代》2005,(2):52-54
培养学生的构成意识,是高校色彩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项内容.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绘画认识的提高,色彩教学的重心要由以研究客观对象为中心转变为以研究画面本身为中心.它要求学生在研究再现对象的同时,也关注画面的形式感、绘画性、自身结构的完整性,培养画面构成的意识.强化学生的构成意识,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画面构成问题,是贯穿整个色彩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绘画创作规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画面直观感受来讲的构成形式与内容,另一部分是隐藏在构成形式与内容背后的创作情感。构成形式与内容可以通过构图、色彩、绘画技法等表达出来,形成完整的一幅画作,这主要是体现画者绘画功底的层次。但绘画真正的目的在于传达感情,在于画者与观者之间产生共鸣。这就是绘画的灵魂所在——创作。绘画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所指就是画者在无形中感受生活,并主观地提取生活,将其精髓表现在画面上,给人以震撼、平静、激动等情感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肌理的意象表达是构成作品的重要形式要素,因为肌理具有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绘画艺术家们也在掌握和运用肌理、挖掘肌理的意象表达作用下表现出独特艺术效果。工笔画艺术创作中,对肌理意象效果的探索运用,丰富了绘画创作的画面语言形式和审美感受,令画面更加具有时代感和亲和力,给人以视觉冲击,形成一种绘画创作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13.
王鲲 《美与时代》2005,(3):36-39
塞尚是"现代绘画之父",是大家公认的立体派先驱.蒙德里安是"新造型主义"的代表画家.塞尚的"森林"与蒙德里安的"树",分别体现了他们两个的艺术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4.
印象主义绘画不再有传统绘画内容与形式的规范与完美,却用色彩技巧描绘出视觉感受的真实,显现出现代科技及现代思想对它的影响。正是这种以感觉色构成绚丽多彩的画面,让生活在19世纪巴黎的印象主义画家沉浸在"为艺术而艺术"的氛围里,完全依附于对颜料色彩的玩味情趣,任凭视知觉的兴致,自由地驰骋于色彩感觉之中,以色彩方法实现了"印象"艺术。  相似文献   

15.
空间是架上绘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就画面中的空间呈现方式而言,中国传统绘画中,艺术家追求主体与客体在画面中的有机融合,使画面空间具有连续的节奏感;西方现代主义之前的绘画追求现实空间的逼真幻象,强调"再现性"。20世纪初,对于真实再现的摈弃与对形式的追求催生了内容完全内在于形式的"表现性空间"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中国绘画尤其是文人画发生了转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绘画尤其是现代绘画也发生了转变。在由元四家发展到扬州八怪和由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画派发展到野兽派、立体画派的历史转折点上,因重新发现了绘画笔墨的价值而使文人画的意境发生转向的石涛和因重新发现了绘画的形色意义而使西方现代绘画的方式发生了转向的塞尚皆被认为是其中最具关键性的人物。石涛绘画之奇和塞尚绘画的丰富与变化,石涛师造化的广度和塞尚向自然主义学习的深度,这两方面皆足以使得二人远远超越同时代其他画家。因此石涛和塞尚分别被认为是近现代中国和西方现代绘画史中承前启后的两大艺术家。  相似文献   

17.
李老十(1957-1996年)作为"新文人画"的重要艺术家之一,在中国画创作上具有突出的成就。纵观李老十的绘画作品,其绘画注重笔墨表现,根植传统而富有新意,同时可以看出他对多种绘画形式的取法与借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通过李老十绘画的形式语言特色,从传统笔墨的取法、民间美术的借鉴以及西方绘画的吸收等三方面入手,力求从画面语言构成上对李老十中国画作品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案例分析西方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对当代新工笔画构图产生的影响,研究当代工笔画家,特别是以江浙为中心的新生代工笔画家在传承传统中国绘画构图法则的同时,将传统和现代的图形符号以构成性的法则处理画面情节,使画面当中各种古典元素和现代元素很好地融合到一个画面里,不断地借鉴了西方的超现实主义的构图形式来完善画面,表现出现代人对古典主义唯美的心境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绘画中,突破传统画种使用的工具材料,根据需要综合使用物质材料已成为绘画形式语言变革的重要部分。富有生命力的材料在绘画中的运用,增强了画面形式构成的张力,它既是画面材质表现的一种诱发剂,同时又是活跃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推动力,并且这一领域将会被继续拓展从而对绘画形成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线条"是中西方绘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多变的线条为美术作品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贾科梅蒂通过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多重线条的描摹,营造了独特的环境氛围,搭建了独特的画面结构,通过时空变化与情境塑造,充分表现了物象的存在状态,其绘画作品中的"线条"具有精神感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