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冲动性是药物成瘾者的典型特征, 它既包含了抑制控制成瘾者药物使用的力量, 也包含驱动成瘾者使用药物的成分, 两者不平衡导致冲动性用药行为。海洛因成瘾者本身具有冲动性人格特质, 长时间的海洛因使用又会造成成瘾者冲动性相关的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异常。目前难以确定戒断后, 冲动性及相关的大脑结构与功能是否还呈异常状态。本研究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低频振幅、局部一致性和功能连接方法, 以35例海洛因成瘾戒断者和无任何成瘾史的健康个体26人为研究对象, 探索在长期戒断后, 海洛因成瘾者与其冲动性相关的驱动、控制系统脑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情况。结果显示, 相比对照组, 戒断组灰质总体积及右内侧额上回的灰质体积显著减小, 右侧颞中回和左内侧旁扣带回的灰质体积随用药总量的增加而降低; 右侧眶部额下回与尾状核功能连接显著增强, 右侧颞中回和左侧中央前回功能连接显著降低; 右眶额中回的ReHo值、右眶额下回和左海马体的ALFF值比对照组显著更低, 而右中央后回的ReHo值显著更高。这些脑区的状况与冲动性的神经基础相吻合, 说明海洛因成瘾戒断者在戒断44个月, 奖赏、凸显、习惯性行为等网络系统仍然呈现异常状态, 且与成瘾药物使用总量有关。这些异常可能是成瘾冲动性的驱动力的神经基础, 可以作为解释成瘾者戒断后容易复吸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网络游戏成瘾者认知功能损害的ERP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多研究证明,网络成瘾具有和物质依赖成瘾相同的成瘾症状:不仅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而且表现出抑郁、强迫、焦虑等精神症状.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为被试,探索了网络游戏成瘾者脑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①成瘾者听觉P300的波幅显著低于非成瘾者,说明网络成瘾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②成瘾者听觉N1的波幅显著高于非成瘾者,提示成瘾者可能存在感觉功能的易化,或者受到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研究的深入,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网络成瘾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成瘾者的认知加工功能受损、注意偏向、认知加工倾向、抑制控制和感觉寻求以及网络成瘾的神经通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些研究结果在探究网络成瘾的机制和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明确网络成瘾与高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整合现有的研究方法,扩大研究对象和研究指标,突出研究成果在网络成瘾鉴别和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物质成瘾与反转学习损伤密切相关,成瘾者往往不能灵活地适应变化的刺激—结果的联结,这可能进一步加剧成瘾者的物质使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物质成瘾者的反转学习相关的腹外侧前额和背外侧前额等脑区激活异常,这些异常与成瘾者的冲动性和强迫性有关。此外,个体的反转学习能力对其成瘾行为具有一定预测性。今后应增加对不同类型物质成瘾者的反转学习脑机制及物质相关线索对成瘾者反转学习影响的研究,并且进一步探讨成瘾者的冲动性和强迫性对其反转学习的调节及个体反转学习能力对其成瘾行为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易晓明 《心理科学》2005,28(6):1476-1479
本研究用编辑合成的问卷对某校约2000名大学生进行了网络成瘾以及有关心理问题的调查,得到988份有效的调查资料,并追踪到603份有效的16种人格因素(16PF)历史资料。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交往焦虑、自我和谐、抑郁、自尊等方面都存在差异;2.网络成瘾者的负面的心理因素多,积极的心理因素少;3.从历史资料来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16PF测验的多项人格特征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网络成瘾的内因。  相似文献   

6.
赵鑫  王磊 《心理科学》2020,(3):756-761
对处于戒断期的各类药物成瘾群体进行认知训练,训练后药物成瘾个体认知能力得到改善,成瘾症状也得到了一定缓解。认知训练能够加速药物成瘾者大脑受损区域的自发性恢复,尤其是使影响个体抑制控制能力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和前额叶系统发生功能性和结构性的积极变化,实现药物成瘾个体高级认知能力的改善。今后可以从不同类别的药物成瘾是否全部具有可逆性,设置的认知训练任务能否起到改善认知能力的效果,药物成瘾个体训练的性别差异以及训练效果的保持时间等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智能手机成瘾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以往研究结果在该影响是否取决于实验刺激与成瘾物的相关性上存在不一致,研究关注心智游移在其中的作用。采取《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筛选被试90人分为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实验一采用反应的持续注意任务考察不同水平智能手机成瘾者的心智游移特点,采用《白日梦量表》辅助研究,结果发现智能手机成瘾被试量表得分显著更高,在实验中更多地评估任务表现,且其心智游移与偶然性的任务疏忽、一般性任务疏忽以及反应分离状态有关。实验二采用AX版本的持续操作任务探究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中心智游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频心智游移的智能手机成瘾者比低频心智游移的智能手机成瘾者维持目标更困难。研究对于理解智能手机成瘾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物质成瘾者的计算机心理干预以传统心理干预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对成瘾者进行干预。该方法通过提高成瘾者的自我效能感、应对技能、戒断动机等,达到帮助其戒断并预防复吸的目的。计算机心理干预对成瘾者虽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其能否够弥补传统干预的不足,测量方法是否有效等。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干预的有效性,比较不同计算机干预方法对不同成瘾物质的适用性及有限性,并结合计算机干预与认知训练,推动计算机心理干预在物质成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脑岛位于大脑外侧裂的深处, 与情绪和内感受等多种心理功能有关。脑岛在成瘾中的结构变化和功能连接异常, 表明了脑岛在成瘾中的作用, 刺激脑岛区域干预成瘾也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领域。未来的研究应该通过对脑岛进行精细分割和多种方法相结合来进一步考察脑岛在成瘾中的具体作用, 并挖掘不同成瘾类型的共性和特性, 以便更好开展基于脑的成瘾干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提示, 个体冲动性在成瘾疾患发生发展机制中具有关键作用, 可能成为成瘾行为的潜在易感标记以及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靶点, 但冲动性对不同成瘾行为变化发展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项目拟综合跨成瘾谱系比较、纵向追踪设计、冲动行为干预等研究途径, 采用人格测量、神经认知、神经影像等技术, 首先比较尼古丁依赖者与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冲动性结构及其在前额叶–纹状体环路的结构功能改变; 然后采用混合分组设计筛选出具有高低冲动性的非成瘾青少年进行连续追踪研究, 考察冲动性对尼古丁依赖与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效力; 并采用认知行为训练, 对吸烟成瘾者与网络游戏成瘾者进行冲动干预, 考察行为干预对冲动性水平及前额叶–纹状体环路功能的改变, 以及对不同成瘾行为发展的抑制后效。旨在探索冲动性作为成瘾的潜在易感标记及干预靶点的效力。  相似文献   

11.
杨玲  马丽  赵鑫  张更生 《心理科学》2015,(2):482-489
负性情绪是导致个体毒品成瘾及复吸的主要心理因素。毒品成瘾者在情绪加工过程中会夸大负性刺激,产生负性化偏向,提高负性情绪的唤醒度,最终导致其产生更多负性情绪体验。而当毒品成瘾者体验到诸如焦虑、抑郁、压力等负性情绪时,他们却更倾向于使用毒品来缓解或逃避负性情绪带来的不愉快体验。研究表明,毒品成瘾者这种负性情绪加工异常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毒品滥用所导致的个体大脑情绪回路相关脑区的受损,如杏仁核、海马、额叶等。未来研究应更进一步探讨成瘾者负性情绪加工与毒品成瘾之间的关系;并对戒断者在负性情绪加工能力的恢复方面做进一步探索,开展更多的关于如何改善成瘾者及戒断者对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的研究,从而更为有效抑制个体对毒品形成的心理依赖及强迫的药物渴求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Flanker效应和工作记忆的双任务设计来探讨手机位置、认知负荷在智能手机成瘾与抑制控制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低认知负荷下,无论是否智能手机成瘾,手机存在视线之外比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抑制控制能力更差;(2)在高认知负荷下,智能手机成瘾与手机位置交互作用显著:当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抑制控制能力显著差于非成瘾者;而当手机在视线之外时,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智能手机成瘾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不仅会受到手机位置的影响,还会受到任务本身所带来的认知负荷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Flanker效应和工作记忆的双任务设计来探讨手机位置、认知负荷在智能手机成瘾与抑制控制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低认知负荷下,无论是否智能手机成瘾,手机存在视线之外比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抑制控制能力更差;(2)在高认知负荷下,智能手机成瘾与手机位置交互作用显著:当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抑制控制能力显著差于非成瘾者;而当手机在视线之外时,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智能手机成瘾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不仅会受到手机位置的影响,还会受到任务本身所带来的认知负荷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探讨网络成瘾者在编码和再认阶段是否具有负性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采用Tversky的社会认知实验范式对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非网络成瘾者相比,网络成瘾者具有更多的负性编码,存在负性编码偏向;(2)与非网络成瘾者相比,网络成瘾者具有更多的负性再认,存在负性再认偏向;(3)网络成瘾者在编码和再认阶段具有负性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  相似文献   

15.
药物成瘾者存在决策缺陷, 并表现出冲动性、风险寻求、奖赏失调、躯体内感信号缺失等特征。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药物滥用导致成瘾者背外侧前额皮层、前扣带回、眶额叶皮层、腹内侧前额皮层、杏仁核、脑岛等脑区受损, 这些损伤是引发其决策缺陷的主要原因。认知训练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决策能力, 如目标管理训练和正念冥想等可以增强个体工作记忆、促进自我觉察和以目标为导向的行为; 而非侵入性脑刺激则可以直接改变与成瘾者决策相关脑区的激活状态, 从而提升与决策相关的认知功能。总体而言, 未来认知训练和非侵入性脑刺激在成瘾干预方面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非适应性认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宁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7,30(1):65-68,61
Davis的认知-行为模式揭示的非适应性认知是网络成瘾产生的充分条件,本研究通过《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的测验,分析网络成瘾者产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非适应性认知基础,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的编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大学生网络使用可满足的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对网络成瘾者的深入访谈发展出与大学生网络使用有关的心理需求结构,编制了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分别选取418名和1183名大学生对问卷进行预试和正式施测,结果表明:(1)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由权力、认同、迎接挑战、人际交往、逃避现实、自主、认知和成就等8种需求构成,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2)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的结构合理,模型拟合较好;(3)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心理需求问卷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问卷与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具有相同的结构,其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4)网络成瘾大学生和非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需求的现实满足程度显著低于非成瘾大学生,而网络满足程度显著高于非成瘾大学生,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这一结果同时提示在大学生网络成瘾中可能存在心理需求网络满足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物质成瘾者的跨期决策缺陷已被大量使用金钱延迟折扣任务的研究所证实。然而近年来, 来自金钱延迟折扣任务变式(成瘾物质延迟折扣任务、性延迟折扣任务和跨类别延迟折扣任务)的发现表明, 在物质成瘾领域的延迟折扣研究中单一使用金钱延迟折扣任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 物质成瘾者对金钱的延迟折扣水平可能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对成瘾物质、性和其它自然奖赏的延迟折扣水平; 其次, 仅使用单一延迟折扣任务可能存在对物质成瘾者跨期决策过程的过度简化; 最后, 金钱延迟折扣任务较其变式对物质成瘾者的一些临床特征不够敏感。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丰富、拓展物质成瘾领域的跨类别延迟折扣研究, 并对可能影响跨期决策的时间因素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生理模型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对于网络成瘾,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诊断量表,相应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也不够成熟,有关的理论解释更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以众多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理”整合模型也许能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网络成瘾者的大脑活动变化规律,网络虚拟情境的特征及其与上网行为、个性特征等的交互影响,以及网络交互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识别等问题,将是今后网络成瘾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皮层-基底节-丘脑网络与脑岛网络属于感觉运动相关网络, 这两个网络的改变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目前主流研究与临床干预聚焦于患者的高级脑区异常, 对感觉运动系统的关注不足。对健康个体的研究发现舞蹈训练对感觉运动相关脑网络具有显著提升作用, 并自下而上地促进高级功能。以上研究提示舞蹈训练可能是干预精神分裂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新途径。本研究拟借助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以精神分裂症感觉运动相关网络为着力点, 通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舞蹈训练前后的脑影像、临床症状及认知行为的改变, 揭示舞蹈训练临床干预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