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廖玲 《宗教学研究》2007,(3):203-206
藏族与纳西族的历史关系长达一千多年。本文通过对藏族本教与纳西族东巴教的宗教祭司、祖师传说、以及所使用法器的比较分析,说明两个民族、宗教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民族宗教,东巴教仪式种类繁多,如祭天、祭暑、祭胜利神、祭风等,在这些仪式中,都会用到面偶,它是东巴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纳西族族源、地缘的影响,东巴教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3.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主体文化,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魅力,在精彩纷呈的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东巴画是东巴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因东巴教仪式的需要而产生并服务于东巴教仪式。由于社会历史等多种原因,东巴画在仪式中的运用呈现出逐渐消亡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查阅国内外东巴绘画以及东巴教仪式的相关研究资料,通过深度采访知仪老东巴、参加仪式等活动实地考察丽江东巴教仪式,研究发掘东巴画在东巴教仪式中的应用方法及程式,从而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东巴画及其东巴教仪式起到积极作用,推动整个东巴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医学防治瘟疫的艰难历程,是逐渐摆脱神学控制和纠缠从而产生科学认识的过程。古人对待疫情的办法,基本上是两种:一种是借神驱鬼,一种是使用医药。中国古代早期全社会都信仰神祇,认为大的疫病是天降灾祸,并以改进政治来回应上帝的批评和惩罚,同时探索治病的办法。尽管中医曾混于巫,但后来摆脱了巫术的控制,医疗实践才是中医的真正起源;历史上的瘟疫催生了医学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不断加深对瘟疫的认识,包括病因、传染性、预防和治疗药物等等,在现代抗疫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作用。中国传统医学作为对两千年来医学实践的总结,经历了一个不断产生新学说、否定着旧的学说的过程,伴随的是鬼神巫祝因素越来越淡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伊斯兰教经典对瘟疫的论述出发,结合历史上穆斯林应对瘟疫的态度和方式,分析近期新冠疫情在宗教心理和社会层面对当代穆斯林的影响,以图说明作为"天灾"的瘟疫固然有其不确定性,它的降临或为人意所不能掌控,但以理性探索的态度,去寻求问题真正的源头、努力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减小其影响却是"人治"可为。  相似文献   

7.
纳西族和彝族的超度亡灵仪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纳西族和彝族的超度亡灵仪礼。作者通过实地对仪礼过程进行田野调查,探讨了纳西族和彝族传统宗教的意义,并比较了两个民族超度仪礼的共通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仪式对于宗教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是通过各种特殊的仪式,宗教形式本身的独特性才得以直观地表现出来,宗教组织才在形式上被有效地凸现出来,宗教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的价值才得以实现.因此,对于一种宗教形式的讨论,不能脱离对其独特的仪式的考察.作为一种民间宗教形式,三一教同样有其完整的宗教仪式.本文通过田野调研,对三一教的仪式(入教、会道、诞庆)作了详细的分析,并进而探讨其特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些学者曾提出东巴教的"派别"概念,本文认为东巴教没有如其他人为宗教那样的教派和派别,没有东巴自我认同的教派。学者们所说的东巴教的"派系",仅仅是根据其不同特点、民族支系、语言习俗、仪式和各种宗教行为的差异而做的一种分类,不能和基于对教义的不同解释理解、教规的差异等而形成的"教派"等同。东巴教还没有形成教派与它尚未形成系统的教义相关,但东巴教有不同区域和支系的差异和特点,对经典的解读也存在各地的差异,正在产生形成教派的一些因素。通过对这些差异性的探究,可以探寻各民族民间信仰发展到人为宗教过程中逐渐产生教派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越南的伊斯兰教分为伊斯兰教和婆尼教两派,信徒基本上都是占族人.伊斯兰教在10世纪中叶就已经在越南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它是占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来到那片曾被婆罗门教覆盖的占婆土地后,其传播、发展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婆尼教作为越南伊斯兰教的一个分支,正是伊斯兰教本土化的一个典型,它表现为与当地的原始宗教、婆罗门教以及偶像崇拜、祖先信仰等传统文化相融合,又深受政治、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越南占族婆尼教的宗教观念、神职人员、宗教场所和宗教仪轨的特点进行初步的探究,来展示一个本土化、占族化的伊斯兰教——婆尼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