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门常被喻为空门。四大皆空、五蕴皆空,都是佛门的重要理念。那么,学佛会不会让人放弃责任?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其实,佛门所说的“空”,绝非世间一般意义上说的那个“顽空”,更不是“什么都没有”或“断灭”。佛说“空”,是以“空法”看待万事万物,是缘起性空的“空”,其间蕴藏着无尽的妙有智慧!  相似文献   

2.
延琳 《法音》2014,(11)
正河南嵩山少林寺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是佛教禅宗的祖庭,也是少林禅医的发源地。少林寺的千年传承与传奇留给后世无尽的遐想:佛门禅宗的经典故事、保国卫民的慈悲义举、强身健体的精湛武术、历史悠久的佛门文化遗产等等,形成了千古传颂的少林寺独特文化。此外,少林寺一向有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襟怀和传统,《易筋经》、《洗髓经》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养生经典,少林佛医更有"中国佛门医宗"之渊源和美誉。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4,(11)
唐卡.藏语,是绘制宗教图像,用彩缎装法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在藏传佛教任何一座寺院.佛堂僧舍,乃至许多信徒京中,都悬挂有唐卡、它是皈依佛门的标志,顶礼膜拜的对象。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几乎包罗了佛门所有的佛、菩萨、护法神、教义、教法等等,还涉及到藏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是藏大专家、藏佛教学者的研究资料.为佛教徒提供显、密宗派的内容和图样。现略个细如下。唐卡的种类和内容唐卡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这一类唐卡,大多数绘在布面上,也有少数线在纸面、上。使用的颜色非常考…  相似文献   

4.
佛门用语篇     
大凡学习各种语言、知识、学术、技术等不同领域的学问,都有他专有的名词或术语。宗教也不例外,尤其是佛教,经典浩瀚,佛学名相繁琐,佛门用语特殊,使得许多有心涉猎佛教的人士视入佛门为畏途,即使是一般信徒,也多不知其义,因而阻碍佛教的发展。为了让有心亲炙佛法者易于扎稳基础,建立信心,因此,本篇特别将佛门一般用语列出,并略做介绍。  相似文献   

5.
如今商潮汹涌,波及佛门。有僧谓:可以经商。理由是:有助教化。这真是:看穿幻世求菩提,一心只为了生死;身披袈裟忙营利,一念贪执何日尽? 佛教传世数千载,历尽多少磨难。世乱粮绝之时,佛子何曾入俗经商。而今未至绝境,何虑衣食?佛门崇尚随缘度日,何须财谋?  相似文献   

6.
侯冲 《宗教学研究》2013,(3):104-109
在介绍佛教斋供仪式文本《佛门请经科》及其学术史的基础上,比较了《佛门请经科》与《西游记》的内容,指出《佛门请经科》早于《西游记》,影响了《西游记》的成书,是《西游记》研究的新资料之一;《佛门请经科》及唐僧取经故事出现在佛教斋供仪式上的原因,是出于斋供仪式文本神圣性和权威性的维护与解释的需要。将《西游记》研究放在斋供仪式的背景下展开,可以开辟《西游记》研究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学诚 《法音》2007,(8):43-56
一、进入佛门第一课,认识皈依须明辨谈到皈依三宝,大家都非常熟悉,但真正认识皈依的内涵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到寺  相似文献   

8.
如今商潮汹涌,波及佛门。有僧谓:可以经商。理由是:有助教化。这真是:看穿幻世求菩提,一心只为了生死;身披袈裟忙营利,一念贪执何日尽? 佛教传世数千载,历尽多少磨难。世乱粮绝之时,佛子何曾入俗经商。而今未至绝境,何虑衣食?佛门崇尚随缘度日,何须财谋?  相似文献   

9.
地藏缘论坛是佛教大型网络论坛之一,其中有关佛教徒现状调查的数据共有佛教徒的基本状况、感情生活、宗教实践活动、其它等四大类十六小组内容。通过对十六组数据的调查与分析,可见当代佛教徒的整体素质是相当高的,他们年龄以中青年男姓居多,年富力强,多数是在探索人生宇宙的真理过程中接触到佛法并进入佛门的,在感情生活上他们更重视伴侣的人品和信仰,积极倡导素食,喜欢放生和助印经书等慈善工作,在佛教实践活动中以净土法门的践行者最多。  相似文献   

10.
正在佛法僧三宝之中,僧宝是最为活跃的因素,佛门僧人除了肩负着弘扬佛法、续佛慧命的责任外,还承担着化导众生、利乐有情的使命,因而佛教僧团的道风建设历来受到佛教界乃至社会的高度重视。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佛门僧人在农耕时代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被全然打破,僧人也有了更多与社会接触、被公众认知的机会,而"社会的认识佛法,做学  相似文献   

11.
提要:清初佛门大盛,王渔洋’与蒋超、梁熙等人为代表的居士禅与之相表里。渔洋参禅礼佛,交游剖石、继起、见月、拙庵、大汕诸佛门龙象,昌言以禅补儒,禅悦性灵,批评明末以来辟佛风气;提倡佛门无诤,欲平息济洞聚讼,还佛门清净地;重戒律修行,不满僧人修行不密,风气日颓;以禅喻诗,释语入诗,重活句以得禅髓,开拓诗境。渔洋不以学问见长,然通达禅理要不可诬,其事足增踵佛门,“神韵”说也深受禅宗影响。通过考察渔洋佛门交游与禅宗思想,大抵可厘清学界争讼已久的渔洋是否通禅理、“神韵”说是否与禅宗关联密切一段公案。 李圣华,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相似文献   

12.
能超 《中国宗教》2018,(4):43-45
开展僧才的培养、僧团的管理一商是佛教界永恒的课题。干百年来,历代佛门大德高僧始终将僧才教育、僧团管理作为佛教之根本,从隋唐的丛林管理至近现代的新式佛教学院教育,无不倾注着一代代佛门大德对僧宝建设管理的心血与期望。  相似文献   

13.
自《我画佛像》一文面世以来,仍有不少朋友和同道要问我:是不是皈依了佛门,是否佛家弟子的问题。为此,我明确以答复大家:在佛门里,我只是位学生,而非行者。正如,有位老师说得好:“佛学不是迷信”,入道者不该成为迷道者;其实质内含也在于一个“佛”字”。———佛者,觉悟也,学佛、信佛就是要我们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迷信,不要执著。自小,我便有个怪脾气,许是那所谓的“童心”吧!那就是,对一些没有弄明白的事,总好问个清楚,想个透彻,仿佛不弄明白就不甘心……于是,我在学了舞台美术,明白了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之后,便对水粉画,油画和国画都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石涛与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涛是清初一位独创派绘画大师,早年因家国之变,遁入佛门,但到了晚年,有资料显示,他却离开佛门,而改信道教.对于石涛思想的研究来说,这显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但对石涛思想研究中的这一关键问题,有不少学者认为是子虚乌有,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史料推证,石涛晚年确有出佛入道之事,并对石涛晚年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道教倾向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刚入佛门的三皈依弟子.由于是刚入佛门,所以对佛学正在学习之中.我想作为一个刚入门的佛学理论学习者谈一谈佛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就此提出佛教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合掌跪拜与三皈依怡年佛教仪式复杂多样,每一个宗派和每一种法事都有严格的仪轨,各宗各派独特的法事,既表达了本宗本派的意愿,也是禅、净、显、密各宗的互相揉和。有时,近乎于哪怕是一个脚步也不能走错,至于那些手印更是令人目不遐接。跪拜合掌等礼仪是佛门中使用最...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1,(12)
一、因果的形成、区分与人生的向往佛教哲学最中心最基本的理论是“缘起”或“缘生”说,所以它常宣称“众缘生法”。缘,即现代所说的条件,法,即普通所说的事物。宇宙间每一事物皆能为条件产生它事物而为因,所以瑜伽说“因义是缘起义”;任何一事物又皆由许多条件产生而为果,所以瑜伽说“果义是缘生义”。由于事物皆能为缘、又皆由缘生,所以一切事物既都是因,又都是果。同时因更有因,而因无尽;果更有果,而果无穷。《成唯识论》说:“观现在法,有酬前相,假立前因,对  相似文献   

18.
王丽心先生是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编辑部编辑,又是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少年时代,美术家的愿望便时时潜入梦中。王丽心至今已过而立之年,偶一回首,真有太多的感慨。以往的30余载,并不辜负丽心自小的努力与探索,在艺术的世界中,丽心得到无尽的欢乐,由于皈依佛门,丽心更得佛力加持,时常体会禅门三昧。信佛、念佛、作画、写字、篆刻,而今都成为了丽心进道的因缘,文字与笔墨都是修行的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乐清县龙门山法轮寺住持智慧师虽是半路出家,但至今也有近30年的僧龄。他自归依佛门,从不忘记佛门弟子以慈悲为怀,以普渡众生为本,以苦行为度的宗旨,几十年来,在佛门惨淡经营,为附近民众做了许多好事,办了许多实事,受到四方群众的尊敬和赞扬。  相似文献   

20.
谈报恩     
佛法是讲报恩的。在理论上,报恩是佛教大乘菩萨道的一项重要教义;在实践上,报恩是菩萨用心修持六度的一个重要法门。学佛必须报恩,报恩需要学佛。为什么说报恩是大乘菩萨道的一项重要教义呢? 大家都知道,佛法的根本教义,可以概括为“缘起性空”,缘起由于业力,性空便是般若。缘起也名缘生,缘谓众缘,是托他为由的意思;生谓生起,是由此出生的意思。缘起缘生,就是说世间上的万事万物——一切万法,无不因缘而起,莫不由缘而生。所以说“法从缘起”、“缘缺不生”。正因为万事万物是由众缘会合而生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没有独立自在自作主宰的自主性——佛法名之为无我。正因为万事万物是由众缘会合而生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是要变化的,都没有常一自在持久不变的永恒性——佛法名之为无常。无我无常,即无自主性无永恒性,就是性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