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思鹏 《法音》2004,(9):43-43
本刊讯9月1日下午,中国佛学院举行2004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圣辉法师,副秘书长丛铭先生,副院长传印法师、姚长寿居士,教务部宗家顺副主任以及全院师生出席了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由中国佛学院教务长向学法师主持。圣辉法师作了语重心长的讲话,他说:现在中国的开放寺院很多,共一万多座,但有一部分寺院还没有出家人住持。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全国各地虽然陆续办起了一些佛教院校,以培养佛教僧才,但是佛教界人才奇缺的现象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赵朴老曾说:当前中国佛教界的任务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2.
方华 《法音》1994,(11)
赵朴初会长强调要“抓紧培养佛教人才,提高整个佛教界的素质,这是关系续佛慧命,关系中国佛教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头等大事,必须唤起各民族佛教界的大德长老和各级佛协组织的高度重视。”这是具有前瞻性的主张。中国佛协已把“培养人才,提高僧伽素质”做为中国佛协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也是一个明智的决策。我们佛教界应积极响应这一决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当前僧教育应继续强调加强学僧的道德教育.这是关系到佛教教育的成败问题,这方面,已有人提出“学修一体化”的主张,是明智的.是合乎佛教人才的成长。以前…  相似文献   

3.
果彻 《法音》2000,(5):3-6
4月15日至16日,以“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厦门南普陀寺隆重举行。这是由中国佛教学会举办的全国佛教界首次演讲比赛。参赛选手就自身建设、弘法利生、佛教教育、慈善救济、环境保护、世界和平等佛教界及社会人士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展开演说,探讨佛教在新世纪的神圣使命。参加演讲的14名选手既有在佛教界担任重要职务的中年法师,也有佛学院的年青学僧,既有比丘、比丘尼,也有在家居士,堪称国内佛教界弘法人才的一次检阅。在中国佛教协会和厦门南普陀寺的精心组织下,本次演讲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为佛教界今后继续举办类似活动带了个好头。经由佛教界法师居士和学术界专家学者组成的评核小组的评定,果彻法师、圣凯法师、学愚法师、陈星桥居士、静波法师、宏度法师成为本资演讲比赛的优胜者。本期特将他们的演讲稿发表于此,希望广大读者共同来关心中国佛教的未来,并就相关问题作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雷泉 《法音》2001,(10):7-15
佛教教育事关佛教生存与发展,是佛教的百年大计,各国各地区佛教界无不倾力关注。在新世纪之初,中越两国佛教界、学术界的法师、学者聚会文化古城苏州,于9月17日至18日召开了首次“中越佛教教育研讨会”,围绕传统佛教教育的理念、二十一世纪佛教教育的展望等课题进行探讨。本期选登三篇会议论文,以供关心中国佛教教育的各界人士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法音》2005,(6):34-39
一、建校缘起“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住持与弘扬,需要清净的僧伽,而清净的僧伽则源自于佛教教育,因此,佛教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佛教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佛化事业的盛衰。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说:“大力培养合格僧才,加强人才建设,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和走向的头等大事,是我国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无庸质疑,今天不培养佛教人才,明天就不可能有佛教。有中国第一比丘尼之称的隆莲法师,一贯重视教育,深感佛教界人才奇缺,同时也意识到培养佛教人才的急迫性。她为了创办尼众佛学院而四处奔走,积极呼吁,并在…  相似文献   

6.
正在法舫法师诞辰110周年和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即将在中国召开之际,回顾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的中斯两国佛教文化教育交流,缅怀法舫法师等佛教学者在斯里兰卡为培养新型佛学人才、重建两国佛教界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实际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佛教复兴运动时期,斯里兰卡国名仍是锡兰,故本文沿用旧称。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以来,锡兰一直在佛教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佛法的欧美学者大都以锡兰所传巴利文三藏为依据,甚至在锡兰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6,(6)
正本刊讯6月1日,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新加坡佛学院院长广声法师一行到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的热情接待。学诚会长对广声法师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对广声法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新加坡弘传佛法,培养佛教青年弘法僧才,推动中新两国佛教界友好往来表示赞叹。学诚会长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在佛教文化、佛教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汉传佛教"走出去"。广声法  相似文献   

8.
法界春秋     
《法音》1992,(3)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思想、宗教、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方面称职、合格的佛教人才奇缺同佛教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上升为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在具足良好外缘的情况下所要解决的诸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为了尽快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把培养大批合格佛教人才这一件大事办好,会议一结束,中国佛协对会议形成的纪  相似文献   

9.
佛教人材的培养决定着佛教事业的兴衰成败,这在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是这样。近几年,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落实,佛教的教育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各地佛协和一些名山大寺创办了佛学院和僧伽培训班,培养出不少爱国爱教、有一定佛教学识的人材,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但是从当前的佛教现状来看,佛教教育工作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要搞好佛教教育事业,首先必须创造一定的条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整个佛教界认识培养人材的意义,从而重视、关心和支援佛教教育事业,仅靠少数热心办学者的努力是不够的。其次要增加佛教智力投资,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尊重法师和老师,提高他们的地位和生活待遇,改善教学  相似文献   

10.
遥远 《福建宗教》2000,(5):27-30
八闽佛教界,人们无不称赞一位受人尊敬的尼僧传常法师,她主持福建佛协工作数十年,为福建省佛教寺庙落实房产政策、整顿寺院道风、培育佛教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们称为“佛门女杰”。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5,(4)
<正>本刊讯3月17日,中国佛学院在北京法源寺客厅举行《中国佛教教育年鉴》评审会议,邀请佛教界法师、佛学研究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中国佛教教育年鉴》(审议稿)进行研究讨论。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湛如法师作讲话。湛如法师对各位专家学者出席《中国佛教教育年鉴》编纂研讨会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中国佛教教育年鉴》项目从立项到开展的具体过程,强调了编纂《中国佛教教育年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00,(5)
4月15日至16日,以“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厦门南普陀寺隆重举行。这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全国佛教界首次演讲比赛。参赛选手就自身建设、弘法利生、佛教教育、慈善救济、环境保护、世界和平等佛教界及社会人士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展开演说,探讨佛教在新世纪的神圣使命。参加演讲的14名选手既有在佛教界担任重要职务的中年法师,也有佛学院的年青学僧,既会比丘、比丘尼,也有在家居士,堪称国内佛教界弘法人才的一次检阅。在中国佛教协会和厦门南普陀寺的精心组织下,本次演讲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为佛教界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1995,(2):42-43
隆莲法师谈三国佛教会议、第四次世妇会和尼众佛学教育本刊记者记者:隆莲法师您好!您是中国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大法师,是中国尼众的杰出代表。听说您已87岁高龄了,不辞劳苦前来参加在我国召开的第一届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交流大会,我们有机会见到您非常高兴,想...  相似文献   

14.
惟觉、了中两位法师都是当今台湾佛教界的大德高僧,新千年伊始,两位高僧分别率领台湾佛教界代表团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在北京期间,两位高僧分别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当记者问及台湾佛教界的情况时,了中法师说,台湾佛教近几十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佛教信徒和皈依佛法的人数都在逐年上升。几十年来,台湾佛教界把讲经弘迭、发展慈善事业作为工作的重点,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佛教是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对其教理、教义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讲经弘法,才能明辨是非真伪,才能更好地使教内教外人士正确认识佛教。在发展慈…  相似文献   

15.
佛教教育是决定中国佛教前途的大问题。十几年前赵朴老就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一向慈祥温和、言简意赅的朴老,在这个问题上却反复强调,“作狮子吼”,可见此事非同小可。“从深层次来说,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合不合格,将决定将来中国佛教事业的兴衰存亡,决定中国佛教的走向、命运、前途。”哲人其萎,但此金石之声,仍然振聋发聩,催人猛醒。这些年来,全国已有三大语系的三十几所大、小佛学院,培养了一批佛教人才。但数量还远…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7,(7)
<正>印顺法师是重要的"人间佛教"理论奠基人之一。他在继承、借鉴太虚"人生佛教"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人间佛教"思想。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为中外佛教界的众多领袖所继承和弘扬。在今天,"人间佛教"已经不仅是一种学术思潮,而且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佛教适应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实践。我们在这个时候重温印顺法师的著作,观察当前佛教的新开拓,不仅会加深对传统佛教的理解,也有  相似文献   

17.
圣辉 《法音》2001,(6):4-6
深受中国各民族佛教信众爱戴的赵朴初会长,离开我们转瞬就快一周年了。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与我们国家的上亿信众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怀念赵朴初会长,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他并没有从我们中间离去,依旧时刻在关注着中国佛教事业,在关注着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成长。  事实上,中国佛教界年轻一代的成长历程,每一步都倾注着赵朴初会长的培养与爱护,每一位现在已经走上佛教界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同道,对此都会有深刻的体会。例如,学诚法师就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典型,在他年方23岁之际,正是由于赵朴初会长的大力支持、圆拙老法师的…  相似文献   

18.
桑吉扎西 《法音》2012,(7):58-60
为深入总结历届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成功举办的经验,研讨今后开展汉传佛教讲经交流活动的重点和方向,推动全国佛教界形成学习经典、研究经典、宣讲经典、践行经典的良好风气,2012年6月10日,中国佛教协会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回顾和总结工作会议在杭州佛学院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湛如法师、心澄法师、纯一法师、正慈法师,秘书长王健,副秘书长卢浔,中国佛学院  相似文献   

19.
朱哲 《法音》2001,(3):27-27
佛教界期待已久的中国当代著名爱国高僧巨赞法师的文集,终于在各界亲切关怀和热情支持下,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佛教界的一件大喜事。  《巨赞法师文集》名誉主编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老法师和人民出版社及三联书店编审、佛教界的老朋友戴文葆教授担任。我作为巨赞法师的皈依弟子,在中国佛教协会工作了四十多年,任这部文集的主编。  巨赞法师定慧双修,行解相应,学贯中西,文通六国,光明磊落,心地仁厚,一生追求民主,拥护革命,热爱祖国。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献身佛教改革的精神,为海内外所推重。  巨赞法师识悟…  相似文献   

20.
黄夏年 《法音》2007,(4):30-32,33-37
近代中国,封建制度被推翻,整个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佛教在新的社会形态下,也相应发生着巨变。以太虚大师为首的佛教界人士,为了改变人们头脑中对佛教是“鬼的宗教”与“死人的宗教”的观念,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并提出“人生佛教”的理念。同时,佛教界为了培养人才,兴办佛教教育和文化事业蔚然成风,使中国佛教开始走上复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