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根据物质结构层次的研究,提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理论,并把它说成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而认为“物质有限可分”的理论是形而上学的,是错误的。我认为,这一结论是值得商榷的。物质无限可分性和物质结构的观念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问题。物质按其物理结构来说怎么样?这是自然科学的问题。物质无限可分性是哲学回答的问题。不能从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得出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结论来。  相似文献   

2.
运用分析哲学方法研究物质可分性问题,能够得到这样的结果:"物质无限可分"是全称存在命题;"物质有限可分"是存在非存在命题。而这两个命题都既不可证实又不可证伪。因此,"物质结构是否无限可分"是一个超经验的信仰问题,无法从经验上证明究竟是肯定回答正确,还是否定回答正确,因而这方面的争论没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3.
(1)物质可分性有着多重含义。哲学史上的物质结构观不可以抽象地划分成坚持可分性与坚持不可分性两类;(2)国内哲学界流行的物质无限层次结构观,作为一种物质结构观是空洞抽象的,由之导出的物质无限可分论也是空洞抽象的;(3)国内流行的用以指导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具体物质结  相似文献   

4.
宇宙和生命     
这里译出的是雅斯贝尔斯的近著《哲学思维入门》(《Kleine Schulephilosophischen Denkens》,Miinchen,1965)第一章。他利用现代物理学所证实的“基本粒子”无限可分的论点,得出世界不是由物质构成的唯心主义结论。他把现代自然科学所证实的宇宙无限的论点,歪曲成一种由“科学迷信”产生的“推演”。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还不能制造出生命来,因而他断言从无生命的物质制造出生命是“不可能的”。雅斯贝尔斯贬低科学的认识能力,说什么科学只能认识现象、有限的事物,而不能认识本质、无限的事物,这乃是老早就被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类实践驳倒的一种陈腐不堪的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5.
进入六十年代以来,粒子物理学的研究进展,尤其夸克模型和夸克禁闭假说的提出,揭示出微观领域一些不同于宏观领域的特殊现象和性质,引起人们作出不同的哲学解释,从而导致了一场关于物质无限可分论的重新讨论。这场讨论以查汝强、何祚庥为一方,主张物质  相似文献   

6.
(一) 讨论物质的可分性,首先必须明确可分性的含义。一个物体分割成为在空间分离开来的几个独立部分,这是从古以来人们对于物质可分性的基本理解。换句话说,如果物体A能在上述意义下分割成为物体B和物体C,那么A是可分的,并且A与B、C具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在逻辑上是一种反对称、可传递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层次,形式与实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科学对哲学所产生的最重要的成就是提供了一种层次的世界观,即世界的结构是多层次的。物理科学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的探索和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使我们确信,我们的世界是多层次的,世界具有层次的结构。对世界层次结构的分析对形而上学和整体的哲学具有明显的意义。如果说中国哲学界过去曾经讨论过世界层次结构和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辩证法含义,那么本文将从分析哲学的角度来探讨世界层次结构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非还原论意义。本文提出形式实在论,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科学哲学界1995年前后对关系实在论讨论的继续。一、夏法尔论基础主…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迫使哲学物质客观实在的概念必须深化。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关于物质和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复杂观念。这些观念和由经典物理学建立起来的、具有严格的直观性和机械性的理论模型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量子力学表明微观世界物质粒子的运动具有特殊的对立统一规律,需要用间断性和连续性、粒子性和波动性的统一来描述它,并只能用抽象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这些运动。这说明这些运动和一般宏观世界低速客体运动的规律有质的差别,例如,相对论效应表明,随着物体的速度增加,物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认为:法的本体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蕴藏在其中的法是法律的本质,法律是对法的表述.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本体论为思维进路,环境法的本体包括有限的物质世界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实践.有限的物质世界是一个能量循环系统;人类经济活动主观上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能量输出换回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客观上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在人类经济活动实践中,受追求资源的主观愿望的驱使,人类忘记了世界的有限性这个客观前提,在自发而不自觉的状态下以无限的符号来表述有限的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客观层面由此发生分裂.有限的世界和无限的符号的矛盾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法产生的根源,也是我们研究环境法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在研究自然辩证法过程中,依据当时自然科学提供的重要发现对空间现象做出了哲学概括,在反对唯心主义空间观念的同时,批判了空间理论的形而上学。对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进而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做出了实践唯物论的辩证分析,认为空间作为物质运动形式依循物质存在样态而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则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被再生。因此宏观的宇宙空间和微观的人类生存空间,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内含抽象与具体、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理解和掌握恩格斯空间理念的辩证法,对于科学认识日益深入的宇宙学发现,正确掌握人类生产对社会空间日益复杂的建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教导我们:“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对立,是指统一(同一)中的对立;统一,是指对立(矛盾)中的统一;它们相反相成,是缺一不可的。毛主席有一次谈话中又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意思是指事物在它的每一层次都有两个主要对立面,都是可分的,帮助我们深入事物的内部,认识事物的无限可分性。但不能借助这句话去肯  相似文献   

12.
当代物理学哲学研究途径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学哲学是对物理学自身的逻辑结构、发展规律,物理概念的变化,物理学理论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物理学理论与物理学家的信仰、知识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及物理学理论所描绘的自然图景之间的关系等等方面进行反思的一门哲学分支学科。自物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以后,哲学家们往往以他们所处时代人们广泛接受的物理学理论所描绘的自然图景作为其本体论研究的出发点,并通过对物理学前沿哲学问题的研究来促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发展。物理学家们也通过这种物理学哲学的探讨来加深对物理学概念及其思想内涵的理解,并对物理学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哲学界对空间本质的规定,是不一致的。归纳起来有这样两种说法:一种是,“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另一种虽然也认为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但在解释这种广延性时,说它一方面是“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占有一定的体积。”“另一方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文章中对斯大林作了多次的攻击,说斯大林“忽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多方面的性质,贬低列宁的哲学遗产”,说斯大林“实际上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割裂开”,等等。另一方面,作者对苏共纲领则大肆吹捧。在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结构和职能问题上,作者提出一些同其他苏联哲学家不同的意见,其中主要的有:一、作者反驳Π.B.科普宁等人反对把哲学划分为若干部分的论点。二、作者反驳了《哲学词典》中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使用“本体论”一词的论点。三、作者表示既反对那些否认辩证逻辑的人,也反对那些把哲学归结为逻辑的人,也反对那些把辩证逻辑看作是一门独立学科的人。四、作者表示反对夸大或贬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职能。五、作者认为在许多苏联著作中,只是从本体论方面、而没有从认识论和逻辑方面阐述物质、运动、空间和时间问题,辩证法规律问题以及历史唯物主义问题。六、作者不同意B.И.切尔克索夫关于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绝对同一的论点,也不同意П.B.科普宁把认识论的全部问题包括到逻辑之内的论点。七、作者不同意某些哲学家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伦理学、美学、无神论等等的职能的论点。  相似文献   

15.
书讯     
这是解放以来我国出版的时空观方面的第一本哲学专著。全书除序言和结束语之外,共设三章。第一章探讨时空的本质,第二章探讨时空的结构,第三章探讨了时空的一般特性。坚持从物质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考察时空的本质,认为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时一空是一切物质存在普遍共有的一种运动形式,这是贯穿该书的一个核心论点。作者把它  相似文献   

16.
早在50年代乃至更早,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些哲学家就曾提出过应当把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和认识论的物质概念加以区别的论点。东德的施特恩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不过这种客观实在的属性、状态、存在形式也是客观实在,然而它们不是物质。”“不应当把物质概念和‘物质的’概念混淆,……例如,运动、空间就客观地现实地存在着,它们是‘物质的’,但不是物质。”波兰的叶·埃尔施坦断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应当有一个反映一切物体的普遍属性的本体论的物质定义,并认为,通过说明物质对运动、空间、时间等的关系就能下这样的定义。苏联的瓦·图加林诺夫也认为,物质概念可分为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  相似文献   

17.
无限性是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现行的哲学教科书对这个概念的阐述似欠完备。我读了吕国欣关于《无限性概念的一点商榷意见》一文(载《国内哲学动态》1982年第12期),觉得其中提出的有些问题欠妥,现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求教于同志们。要真正了解无限性的意义,就必须揭示它们蕴涵着的深刻的辩证特性。我认为,无限与有限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不能撇开有限  相似文献   

18.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物质和运动不灭的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甲:前一时期,你写了两篇有关宇宙论哲学问题的论文(参见《有关宇宙论的哲学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论所谓物理的第一推动》,载《科学》39卷2期)。你论证宇宙无限的重要理由,是认为物质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运动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但是,有关物质和运动不灭的问题,近来也有些异议。所以,有关宇宙的无限性问题,在论证上还是有缺陷的。除非这两个“不灭”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相似文献   

19.
宋玉波 《现代哲学》2011,(1):104-109
边际意识是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种恰当且切中肯綮的视角。从哲学上看,它反映出中国古代哲人对于有限与无限关系问题的思考。边际意识的相关理解可从四个层面入手:首先,有边无际突出了儒学本体论思维的特质与困境,即有限不能分有无限;其次,边际游走重在突出道家思想对于人类自由的认识,即有限需依据无限而获取意义。第三,不着边际突出了运气介入的问题,强调有限与无限在某种程度上的悲剧性不相关,从而对前两个层面的完美理想提出了质疑;第四,边际相即提出有限与无限的互具遍应,以佛教的不但中思想对但中式的边际意识做出补充,从而对运气问题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借助边际意识的相关思考,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或许能获得某种融贯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道与逻各斯     
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救恩的核心是神与人的同在.上帝是一位与人同在的神,是以马内利的神.这是上帝的应许,也是上帝救恩的行动.当福音从犹太经小亚细亚传到以希腊哲学为主导的罗马世界时,希腊哲学的"逻各斯"概念被借用来说明上帝如何与人同在.耶稣基督是上帝的逻各斯、上帝的话成为人,是无限的超越的上帝进入有限的物质的世界,为要与人同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