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孔子基金会"十三五"学术规划暨《孔子研究》创刊30周年座谈会,于2016年4月28日在北京金台饭店隆重举行。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滕文生,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桂晓风,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贾万志,副会长王志民、刘念远、张树骅、牟钟鉴、陈来、吴光、刘守安、李长明,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副理事长武卫华、牛廷涛、刘廷善,以及全国知名儒学专家、学术期刊和出版机构负责人、媒体代表等,共二百余位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学术研讨会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中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和争论。1999年6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孔子基金会孔繁副会长和哲学研究所李德顺副所长主持了会议,中国孔子基金会赵健民副会长到会讲话,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现实关系赵健民在开幕辞中说,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背景下,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探讨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编后     
<正> 本刊创刊号在学术界和出版界大力支持下,今天正式和国内外读者见面了。在《孔子研究笔谈》这一栏里,人们可以读到学术界几位著名老学者的文章。文章都不长,然而直抒己见,当前孔子研究方面的各种有代表的观点,大体都已提明。虽然对孔子评价不一,却又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做好总结、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  相似文献   

12.
孔子和儒学     
孔子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百科全书》大都把孔子和儒学列为重要条目。目前我国学术界正围绕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当说中国学者看得最真切,但站得太近也有可能不见全豹之弊,听一听站在远处的人的看法是有益的。出于上述考虑,我们从这一期起,在《海外论坛》栏内选载世界上著名的《大百科全书》对孔子、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评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孔子基金会是国家支持的全国性的民间学术团体。中国孔子基金会一成立,即在《公告》和《章程》中明确宣布:本会宗旨是团结与组织全国学术界对孔子、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历史的、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科学研究,根据实事求是、去粗取精、古为今用的原则,发扬孔子、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实现四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宣布,联络、组织海内外学术界的朋友,在孔子研究领域作出成绩,以期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有所贡献。后来又确定研究对象为五个,即孔子、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  相似文献   

14.
编后     
《哲学与文化》专栏已经与大家见面多次了。本期,在这专栏里我们又发表了一组文章。这些文章与以往的文章相比,至少有两个特点:(1)比较简明扼要而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文化研究热潮的状况。如《近年来中国文化和申西文化比较研究述介》一文。(2)对当前文化研究热潮的背景、根源、与“五·四”时期争论的异同、以及文化研究同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关系等等,均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这表明我国学术界对文化问题的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一、《孔子研究》系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专门反映孔子、儒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方面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的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以"传承中华学脉,发明人文新知,推动学术进步,引领儒学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学术研究方向,凡有关孔子、儒学、中国思想文化,以及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的学术论文,均受欢迎。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介绍     
《管子学刊》2012,(1):F0002-F0002
颜炳罡,山东临沂人,1960年生。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孔子研究》编委、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编委等:  相似文献   

17.
<正>经史传统包括了中国文化的经学传统和史学传统,有时候这也可以成为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概称。我认为"重新认识传统",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文化的"变"与"常"的关系。"变"是指中国文化发展的时代性、阶段性,"常"是指中国文化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一、经史传统与中国文化的"轴心时期"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说:"经学开辟时代,断自孔子删定六经为始;孔子以前,不得有经"~((1))。对此,我们应作出分析,即孔子以前已有经书,而并非如  相似文献   

18.
<正>一、《孔子研究》系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专门反映孔子、儒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方面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的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以"传承中华学脉,发明人文新知,推动学术进步,引领儒学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学术研究方向,凡有关孔子、儒学、中国思想文化,以及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一、《孔子研究》系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专门反映孔子、儒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方面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的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以"传承中华学脉,发明人文新知,推动学术进步,引领儒学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学术研究方向,凡有关孔子、儒学、中国思想文化,以及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德治文化与人性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人性论及其善恶问题构成了中国传统德治文化的内在根据,具体而言,孔子的"性近习远"说是德治文化的人性论前提,孟子的"人性善"为实行德治提供了可能性,荀子的"人性恶"则揭示了实行德治的必要性。唐镜先生在《德治中国——中国古代德治思想论纲》一书中提出孔子的"人性可塑"思想是中国传统德治文化的理论基石,为我们进一步从人性论角度清理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德治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