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89,(2)
1988年7月底,美国洛杉矶西来寺举行佛像开光的时候,美国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刊出了以“北美第一大寺”作为标题的“图与文”。很多看了此一新闻的人认为,西来寺不仅是北美第一大寺,实际上它是目前美国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第一座佛教寺院。  相似文献   

2.
明旸 《法音》1988,(11)
美国西来寺落成志庆伟光山上西来寺,梵刹庄严清净地。七众同欢庆落成,群贤毕集作佛事。满园桃李开鲜艳,到处俗几获善利。星老慈悲辉史册,云公行愿难思议。美国西来寺传戒之喜星光灿烂丽中天,云海游漫荫大千;法雨遍施封惠泽,师灯永耀继先贤;宏宗演教垂芳范,传道谈经度有缘;大德洪慈扶正法,戒珠圆照西来禅。赠星云法师(二首)@明旸~~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教》2006,(10):64-65
美国西来寺举行“9·11”事件5周年追悼法会;澳大利亚各宗教共同举行“青少年世界和平日”祈福会;各地教会为世界和平祷告;乌克兰基督徒帮助穆斯林重建清真寺;  相似文献   

4.
满耕 《法音》2003,(8):37-40
最早接触《金刚经》是在15年前,记得那时候每周必到香港佛教青年协会参加经论研讨班,聆听畅怀法师讲说《金刚经》。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师在解释经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后,我仍然是懵懵懂懂,一头雾水,但这并未减少我对《金刚经》的热爱程度。此后我将《金刚经》作为日课之一,希望藉由每日的持诵,熟能生巧,渐渐了解《金刚经》的真义。不久,我在台湾聆听沈家桢居士讲述他与《金刚经》的一段深厚因缘,接着承蒙同窗挚友、曾任西来寺监院的满兆兄馈赠赵孟瞓手书的《金刚经》复印本于我,这个因缘再次燃起我对《金刚经》一…  相似文献   

5.
我心素已闲     
喜欢安静。不与人语。 安静的时候,听一些古筝。听朋友读我的随笔《樱花呀樱花》。 听着听着,会睡着了。 越来越喜欢安静的东西了。清幽,散发出浓烈的清幽。莲的气息,或者薄荷的味道。  相似文献   

6.
生活之最     
最深重的罪过——闲话。最可怕的破坏者——害怕。最严重的错误——放弃。最令人满意的经历——先履行你的职责。最有效率的行动——思路清晰,判断正确。最真诚的祝福——身体健康。最大的笨蛋——欺骗自己的家伙。最成功的投机——用事实代替希望。生活中最铁定的事物——变化  相似文献   

7.
心态     
乌鸦和喜鹊各以一个山头作为领地。乌鸦的山头长满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远远望去,是一个美丽无比的大花园。喜鹊的山头长着各种树木。绿树成荫。十分壮观。乌鸦时常望着对面的山。心想。还是喜鹊的山头好呀。自己的山头全是乱七八糟的草,没  相似文献   

8.
人生感悟     
张旭 《思维与智慧》2005,(10):52-52
忏悔的泪珠折射着真理的晖光。谁拒绝光明,谁就堕落于黑暗。贫血的心灵将导演苍白的人生。绝望是放弃希望的后果。拯救是无私的,自救是可敬的。把生命当作筹码,将输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9.
善是道德价值。它是私意的表达。因此,《老子》认为,善恶是非不分,需要破除。言即知识,是对事实的陈述。它有所限定,即局限性,彼此有别,因此也要放弃。有即万物。有具有主体性。有即现象,为假,不是事物的本来。事物的本来即道。作为本来的道,即本、即生。作为本的道是某种可能性,故不可说。作为生的道,未能成形,故不可说。道不可道。假的有、巧的真、善的名都遮蔽了道:事物的本来。故需要反,即还原。  相似文献   

10.
马坚教授的学术兴趣甚为广泛。他翻译出版的书,种类很多。大概说来,他的学术成就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关于伊斯兰经典的翻译。第二,是关于近代外国论著的翻译。第三,是关于历史文献的考订。  相似文献   

11.
●信任是友谊之厦的基石。●坦诚使友谊之树常青。●忽视别人的尊严是愚蠢的。●即使是善意,也不要拿朋友的缺点开玩笑。●永远不要嘲笑别人的过失。●争论时,不要提及令人难堪的往事。●用一种友好的态度解决分歧,不要自以为是。●遭遇天大的委屈,也不要拿朋友撒气。●强迫朋友做事或听从自己的意见,会伤害朋友间的感情。●在经济上尽量分清你我。●学会倾听,听朋友诉说时不要流露丝毫不在意和不耐烦的表情。●答应朋友的事一定做到并尽力做到最好。●如果你分享了朋友的1/20快乐,就应该去帮他消除1/2的烦恼。●斤斤计较,很容易将友谊之花…  相似文献   

12.
孟子认为,仁义价值等是人的本性。价值是人的标志。它具有首先性、主体性。诚是善良的人性本体的现实化。可是性善说显然无法自圆其说。这便是人性悖论。义内说表明,陈述同样具有主体性。主体对对象的把握方式是推恩。推恩是一种感应方式。被感应的对象,有时候被称为神。  相似文献   

13.
弥留之际     
我的姥爷住院了,看来行将离开人世。我到医院去看他。姥爷已经八十多岁。我看他浑身的皮肤部贴着骨头,眼睛里也没了神。据说已经好几天不能饮食了。姥爷在我的印象中一向和蔼平静。如同暮春的风。几乎令人觉察不出他的存在。然而这一次他却让我吃了一惊,仿佛突然相识。“一个人在他生和死的时候最为人注目”。这话是对的,我从一个既陌生又熟识的老者身上,似乎体味出一丝人生的奥理。  相似文献   

14.
善是存在的本体。它是幸福。最完美的幸福是沉思。对于这种活动,人们不能够言说(称赞)。善是好。好是主体的私意的表达。这意味着善依据于主体的自愿、私意,并能够带来欢乐。善是真它陈述了现象的关系。真仅仅关注现象而不是作为存在的真正的善因此,真的善其实并不真。  相似文献   

15.
乡村素描     
日出 天地想见的一个朱红唇印。 露珠是幸福的眼泪。 仰望—— 钟声高亢。霓裳舞动。无法禅悟得精彩,升耀了我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宗教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独尊、封闭、排他、扩张、多变等特性。宗教的唯我独尊.目的在于诱导人们成为自己的信徒。此特性导致宗教对内封闭对外排他和扩张。宗教的自我封闭。主要是为了巩固自己.不使信徒流失,对信徒的约束和控制往往极其残酷,甚至血腥。宗教的排他.使宗教之间或教派之间,勾心斗角。抢地盘。争信徒,彼此力图把对方踩在脚下。宗教的对外扩张.是宗教教义的必然。因为佛教要普度众生。耶稣要门徒往普天下去传播福音。宗教的排他和扩张不可避免地会弓l起冲突或导致战争。宗教的多变,以不同面目处世,关于宗教的兴衰存亡。一切都是相关的人所为。宗教的神只不过是招牌、外衣和工具。  相似文献   

17.
医学哲学的精确和模糊范畴具有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面的涵义。精确和模糊是疾病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性状。医学对于疾病尤其是复杂性疾病的认识,总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模糊。大数据、靶向治疗无法达到完全精确。模糊是疾病的内在性状。疾病的模糊性状的存在具有可能性和必然性。对疾病认识的完全精确是一种理论假设,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某种情况下,医学精确的诊疗技术是没有必要甚至是有害的。精确诊疗技术的实施与否要有人文底线和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穆斯林》1995,(5):45-45
伊斯兰教常用词语概念的汉文音译用字李文彩辑原文音译意译乃宾伊先知。泛指伊斯兰教确认的历代圣贤,也指奉派传教的使者。莱苏里使者。专指真主派遣、奉有启示、负有传教使命的圣人。谢里夫尊贵者。专指穆圣之孙哈桑的后裔。赛仪德头领、先生。专指穆圣之孙侯赛因的后裔...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常用词语概念的汉文音译用字李文彩辑原文音译意译乃宾伊先知。泛指伊斯兰教确认的历代圣贤,也指奉派传教的使者。莱苏里使者。专指真主派遣、奉有启示、负有传教使命的圣人。谢里夫尊贵者。专指穆圣之孙哈桑的后裔。赛仪德头领、先生。专指穆圣之孙侯赛因的后裔...  相似文献   

20.
一明一暗的两幅画面,在我眼前交替浮现。“那是战争年代。我在上海。为救济难民和孤儿而奔波。”赵朴初先生向我讲述了年轻时代的艰苦生活:饥谨、严寒、疾病蔓延。不断有人倒毙在路旁。大部分是婴儿和农民。但无论是何种情形,都无计可施。游船在湖里漫游,赵朴初先生娓娓道来。这是我初访中国(1974)时的情形。北京的西北,距市中心十数公里的地方。美仑美美的颐和园,由阔大的昆明湖与布满亭榭楼阁的万寿山构成。总面积据说290万平方米,约88万坪。其中湖面占去四分之三。湖水碧蓝碧蓝,初夏的青空倒映在水中,微澜不兴。明朗的光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