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亚东南亚南传佛教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公共外交中应充分发挥南传佛教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使南传佛教成为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共同话题",实现南传佛教"地缘优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亚东南亚南传佛教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公共外交中应充分发挥南传佛教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使南传佛教成为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共同话题”,实现南传佛教“地缘优势”与“中国叙事”的良性互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传输中国正能量,真正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囤家问的民心相通、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南传佛教从南亚东南亚国家传入,由于传播路径的特殊性,主要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民众,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都是一个民族,因为亲缘族源的一脉相承、地域接壤、佛教信仰相同,因此在我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中,南传佛教应当发挥文化交流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传佛教从南亚东南亚国家传入,由于传播路径的特殊性,主要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民众,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都是一个民族,因为亲缘族源的一脉相承、地域接壤、佛教信仰相同,因此在我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中,南传佛教应当发挥文化交流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5.
上座部佛教源出印度,南弘斯里兰卡,东南亚的缅、泰、老挝、柬埔寨等地先后迎奉,随即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然而,学界关于上座部佛教初传云南的时间和路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充分利用历史文献、民族志、地方志资料,并借鉴南亚、东南亚佛教史相关研究成果,建立南传上座部佛教史研究的时空坐标,考辨南传上座部佛教初传云南诸说,以傣泰民族文化圈和东南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为历史背景,以润派佛教形成及其传入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时间为切入点,那么可能对南传上座部佛教初传云南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将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正佛教在传播中逐渐形成了南传和北传两大支系,南传的一支在亚洲南部,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我国的傣族地区,因其所用经典语言采用巴利语,故南传佛教也被称之为巴利语系佛教,东南亚各国和南亚斯里兰卡称之为上座部佛教,中国称之为"小乘佛教",日本称之为南方佛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云南省与东南亚的"傣泰族群"具有地缘相近、族缘相亲、教缘相通的特点,云南南传佛教与东南亚南传佛教一脉相承,共同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这种天然的黄金纽带联系使得双方的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一、我国云南与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8.
《法音》2021,(3):5-8
帕松列龙庄勐: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帕松列龙庄勐,提交了关于传承历史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案。帕松列龙庄勐在提案中指出,在传承傣族民族语言文字方面,南传佛教僧团可以“辅助双语教学”“辅助做好宣传资料双语互译的工作”“配合做好傣族传统、风俗保护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老挝佛教属南传上座部佛教,与我国云南南传佛教一脉相传,不论金光闪闪、造型优美的佛塔,还是僧人的红色袈裟,都与我国傣族地区的南传佛教非常相似。一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历史上也称寮国,位于中南半岛,与我国云南省接壤,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680万。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澜沧江流出中国后,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7,(8)
<正>云南是我国历史上就流传有南传、汉传与藏传三大佛教体系的唯一地区,也是三大语系佛教和谐共存的缩影。云南的汉传佛教均为大乘,传承自中原汉地。南传佛教曾被贬称为小乘,但其内部则自称为上座部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传承自邻国缅甸、泰国。大乘佛教从印度北传途经中亚一带来到我国云南汉族地区,南传经东南亚至我国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傣族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加强了傣区与印度、东南亚各国的交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6,(3)
正2016年2月19日上午,云南西双版纳总佛寺隆重举行帕松列和帕祜巴升座庆典,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祜巴龙庄勐长老升座为帕松列,都罕听等五位长老升座为帕祜巴。这是中国南传佛教界举办的最高级别升座活动,距1956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为西双版纳总佛寺大长老祜巴勐晋升为松列·阿戛牟尼间隔达60年。因此,这一南传佛教的法事不仅盛况空前,而且意义重大。中国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7,(3)
<正>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会长、西双版纳总佛寺住持、云南佛学院西双版纳分院院长帕松列龙庄勐长老携提案参会。他建议:加大对南传佛教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南传佛教始终坚持高举爱国爱教的伟大旗帜,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方面,南传佛教代表  相似文献   

13.
南传佛教是中国佛教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东南亚泰国、缅甸的佛教有着法脉的密切联系。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中国佛教正在飞跃前进,云南的南传佛教作为我国边疆地区的主要宗教之一,如何在新形势下紧趋中国的发展步伐,需要我们去重视与努力参与。调整有关宗教政策,发挥特区的“特”字作用。打造南传佛教的黄金纽带,需要解决的是理论问题。南传佛教的寺院需要得到很好的提升。解决南传佛教的发展不是重视人才缺少的问题,而是如何重视人才的使用。总之,让云南南传佛教背靠世界佛教中心的中国佛教,最终形成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两条黄金纽带,将亚洲佛教南北打通,为中国经济与文化发展做好现实的服务,实现中国佛教崛起之理想。  相似文献   

14.
南传上座部佛教自传入中国云南境内后,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体系,有着不同于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乃至东南亚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地方性"特征。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组织制度与傣族社会组织制度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托的,通过神圣化的仪式和突出等级职责的宗教行为,为世俗社会组织和制度提供着神圣的合法性与政治认同,而世俗社会的组织制度则从政治法律支持、经济支持、信仰支持等方面来维系和扩大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康南山 《法音》2022,(2):58-64
<正>中国南传佛教信仰以傣族信仰人数居多,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部分佤族和少量彝族也信仰南传佛教。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信仰为例,试图呈现南传佛教在当地的发展状况,从而探讨从传入我国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化进程。傣族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傣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刘岩曾写道:“傣族文化体系应当包括百越文化、中原文化、佛教文化三方面。”[1]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演变与百越文化、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6,(7)
正本刊讯7月3日至4日,云南省佛教协会南传佛教工作委员会会议在云南省佛学院(安宁)举行。来自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普洱4个州、市,包括傣族、布朗族、佤族等民族的委员出席会议。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康南山在会上传达了刀述仁会长对会议的指示和会议任务的安排,并宣读了《云南省宗教事务规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帕松列龙庄勐作了重要讲话;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  相似文献   

17.
<正>帕松列龙庄勐,傣族,西双版纳勐海县人。2016年2月19日,在西双版纳总佛寺晋升为"帕松列"。2016年2月,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了隆重的帕松列和帕祜巴升座活动。在升座活动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双版纳总佛寺住持祜巴龙庄勐晋升为帕松列龙庄勐,这是继1956年以来规模最大、晋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5,(12)
<正>本刊讯11月12日,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与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南传佛教人士培训班在云南西双版纳圆满闭幕。来自西双版纳州南传佛教的60位代表、云南佛学院本部与版纳分院学僧及州、县宗教干部200余人参加了为期4天的学习培训。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一司王健司长,中国佛协副会长祜巴龙庄勐长老、宗性法师、副秘书长桑吉,云南省民宗委副主任陆永耀、一处处长孙云霞,西双版纳州杨沙副州长,云南省佛教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0,(4):44-44
<正>本刊讯3月22日至23日,中国佛教协会南传佛教工作委员会暨云南省佛教协会南传佛教工作委员会,在云南佛学院举行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南传佛教工作委员会的成员、云南省南传佛教地区部分佛协的会长、秘书长30多人。会议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南传佛教工作委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6,(3)
正南传上座部佛教承袭于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以恪守戒律、强调四念住等三十七道品著称,是南亚、东南亚一些佛教国家所崇信的主要宗教,19世纪以来广泛传播到欧美各国,影响日益增强。我国是唯一具有三大语系佛教传承的国家,其中,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的边境地区,为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和一些佤族、彝族民众所信奉。这些民族大都在边境地区生活居住,与缅甸等国的同族同根同源,在信仰文化上,与南亚、东南亚佛教国家法乳一脉,族缘、法缘乃至亲缘深厚。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