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湖香市     
浙江民间宗教朝拜和旅游,始于五代(907—960),在宋、元间(960—1280—1368)持续发展,到明代时(1368—1644),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定期香市,尤以杭州西湖香市最为出名。唐、宋时期,杭州西湖周围的天竺、灵隐、昭庆、净慈等寺院已有香会。公元1127年,宋高宗偏安临安(今杭州),皇帝往往亲临寺庙礼佛,文武百官也去拈香,民间亦相沿成俗。据明末清初文学家、绍兴籍人张岱(1597—1679)在《陶庵梦忆》中所记载:“西湖香市,始于花朝(农历二月十二,即所谓‘百花生日’),尽于端午(五月初五日)。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1,(10)
7月23日,庐山东林寺佛乐悠扬,梵音同唱,海内外诸山大德、群贤信施,及江西省、市领导、各界来宾千余人,在此举行莲花盛会,共庆莲池修复,古莲盛开。莲花是净土宗的象征,故净土宗又称莲宗。东林寺是莲宗发源地。东晋太元十一年(387),慧远法师在庐山东林寺安徒接众开凿莲池,净植白莲,并与当时高僧名士123人,结白莲社,专修净土,莲宗由此得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5,(8)
<正>本刊讯8月2日至8月6日,少林文化代表团一行80余人,在少林寺常住院和下院法师的带领下,赴泰国开展"少林文化丝路行"活动。行前,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指出:"中外文化交流是少林寺的优良传统,而‘一带一路’,一端连着历史,一端指向未来,一端系着中国,一端通往世界,这和少林寺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高度契合。"8月2日,少林文化代表团一行前往泰国索通寺、龙福寺参访,受到寺庙住持的热情接待。当天中午十一点半,泰国北柳府市及泰国佛教众明慈善联谊会在北柳府明化善坛(护善社)宴请少林文化代表团一行。泰国原国防部长、中泰工商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有一处佛教丛林黄檗山万福寺。这座名山古刹,在明末清初,曾有一位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的石僧隐元。他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在这里讲述的是中国临济宗第三十二世传人,日本黄檗宗创始人,隐元大师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艰难曲折经历。郑彩当场赋诗赠别:“汉国是非梦并休,横挑日月绕东洲。尺书投与蚊龙道,海莫惊涛驾比丘”。隐元挥笔回赠诗偈一道:“江头臂把泪沾衣,道义恩深忍难时。老叶苍黄飘格外,新英秀气发中枝。因缘会合能无累,言行相浮岂可移。暂离故山峰十二,碧天云净是归期”。船慢慢离开码头。隐元站立船头,举手向欢送人群告别,心中百感交集。故乡一草一木渐渐消失了。船行八天已入东海,海上天气骤变,巨大浪涛把隐元一行乘坐的“国姓爷”号船桅杆折断,船在海上团团转,船尾舱出现漏水,他们脱下衣服堵塞漏洞,与台风博斗三天三夜。隐元望着这群衣不敝体、衰弱不堪的弟子们,充满深深的怜意。自己在船头双手合十,祷告佛祖,保佑平安渡海。十二天以后海上风平浪静,众僧动手修复被台风摧坏的桅帆继续东去。第十三天进入日本海域,遇上两艘正在海上寻找他们的官船。当幕府官员登上“国姓爷”船时,日本人目瞪口呆,发现中国僧人大都奄奄一息,唯有隐元盘坐在舱内。此景此情,令幕府官员感动万分。立即送上食品和药品、抢救中国僧人,一面派人去长崎报告消息。日本安庆三年七月五日上午八点左右,人们才看清经常来长崎的郑成功的“国姓爷”船,船头站着中国僧人,顿时一片欢呼,“中国高僧隐元禅师来了!”下船后坐在轿子上,在幕府官员和僧人簇拥下,穿过参拜路旁的欢迎人群来到东明山兴福寺。隐元在兴福寺,受到逸然及寺僧盛情款待。这一消息很快传遍日本各地,众男女僧俗日夜参拜。1654年七月十八日,隐元第一次演法会,兴福寺内外跪满数千人僧众,聆听隐元讲《生命之流——业与轮回》,隐元讲三小时,他们跪听三小时,隐元广征博引(翻译)语言流利,说理透彻。众僧听了无不赞叹!隐元这次演法会,获得了巨大成功,在长崎引起轰动。在日本的华人,华僧更是自豪地四处宣扬。日本各大寺院纷纷来信邀请前往演法。从长崎出发,沿途经常被热烈欢迎的僧众,拥进各寺院讲经,本来用不了多久即可到京都,竟拖了数月才到。公元1659年,日本天皇决定,在东京醍醐山麓,赐地十万坪(330公顷)给隐元,建新寺长留隐元于日本,为一代宗风开山之千古盛事。确立黄檗宗的尊严,刺激日本佛教振兴。1663年五月二十五日,日本第一百零八代天皇皈依佛门,法名圆净道觉。隐元与后水尾天皇交往频繁。天皇馈赠御香、金子和镂金砚匣。1664年又赐舍利五粒,二尺高金塔一座,并赠诗一首,“北天曾自奉南山,古佛真身传世间。十万里程灵骨暖,三千季后异光斑。宋皇述赞感生相,源将倾心钦定颜。晨夕拳拳报膺久,柏风永仰五云间”。日本学界公认,自唐鉴真和尚的招提寺之后,隐元和尚创建的黄檗山万福寺是人材荟萃、人材辈出之处。日本宽文四年(1664)隐元把日本“新黄檗”法席让给了弟子木庵。自己退居松隐堂,时年72岁,专心著述,共有著述二十多部,大部分刊行於日本。日本宽文十三年(1673)二月二十九日,卧床不起,分别给日本后水尾天皇,家纲将军等,写了谢偈,感谢日本政府为他的弘法提供方便。他还为中国黄檗山弟子们写了一封信:“老衲多年东渡日本,将觉报缘终,望黄檗诸禅,力振门庭扬祖风……”日本宽文十三年四月夜八时正吉祥西归。时年81岁。整个宇治域陷入一片哀悼悲愁之中。善士们捐金在新黄檗内建修“开山隐元老和尚寿塔”,用来存放隐元骨灰。 1979年十二月二日黄檗宗友好访华团专程到隐元的故乡谒祖、拜塔,使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又恢复了。随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断发展,隐元越来越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怀念。1992年隐元诞生400周年之际,日本、新加坡、印尼等佛界,纷纷捐款重修黄檗山万福寺,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