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殷海光的逻辑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海光毕生热心于现代逻辑的研究、教学和宣传,主要原因在于他深深感到,唯有现代逻辑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为社会文化思想提供坚实的运思基础和分析工具。他在1965年出版的专著《中国文化的展望》的序言中,明确地把“现代逻辑的工作者所说的逻辑”,作为他运思和为学“分析到底层”起“主导作用”的三个条件之首要条件。这在现代中华学人之中是十分独特的。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殷海光的逻辑观,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殷海光学术思想体系的必要条件。但是从近年来海内外殷海光研究的状况看,这一点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本文根据《殷海光…  相似文献   

2.
临海位于浙江省的东部,临海最早的道教神仙传说当推覆釜山。《太平御览》卷四十七引《郡国志》云:“台州(临海)覆釜山(即龙符山),……有巨迹,云是夸父逐日之所践”。又有“禹得覆釜书,除天下之灾”和“夏帝(禹子启)登此山,得龙符之瑞”的传说。其次是黄石山(玉岘山),相传道教神仙黄石公曾居此修炼,有石棋盘尚存”。再则是括苍山,《神仙传》载汉代仙人“王方平居昆仑,往来罗浮、括苍山”。王方平,名王远,乐海人。羽化后,尚任天曹事,主地上五岳生死之事。还有龙顾山(大固山),《道史属词》说,茅盈“得道于临海镇东龙…  相似文献   

3.
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医学上的影响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合肥230038)王锡安一、天地之生由乎气《论衡》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专挑先秦、特别是儒家的一些唯心主义以及一些造说,作以立论。如历史上共工与颛琐为争天下,怒而触不周之山,于是使天柱折,地维绝之说。王...  相似文献   

4.
慧周 《法音》2000,(1):44-45
雪峰山绵亘六十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68公里。主峰海拔近900米。因樵人曾得象骨于峰头,称象骨峰。又因峰顶终年积雪,亦称雪峰。崇圣寺位于闽侯县雪峰山南麓,素有“南方第一刹”之称。寺建于唐成通十一年(870)。当时,禅宗青原系义存禅师在雪峰山一大枯树下静坐,感得里人谢傚等为其诛茅结庵于柽洋凉映台北,此为建寺之始。后徒众渐多,容纳不下,遂在离庵三百步处别建新居,其址即今之崇圣寺。乾符二年(875)观察使韦岫捐资助建,于是院宇初具规模,朝廷赐名“应天雪峰禅院”。中和二年(882)廉…  相似文献   

5.
<正>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的跨国界交流日益明显,文化的多元化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二次元文化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亚文化,其影响对象主要是在校青少年学生。“二次元”主要指A (Anim ation动画)C (Com ic漫画)G(Game游戏)N(Novel轻小说),意思是“二维虚拟世界”,它与“三次元”(即现实世界)相对。  相似文献   

6.
齐鲁两国的史官、著作及其影响耿天勤我国史官设置得很早。《世本·作》篇宋衷注云:“黄帝之世,始立史官,沮诵、苍颉居其职。”《吕氏春秋·先识》曰:“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  相似文献   

7.
闵一得与道教"医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世说系统阐发于请代闵一得所辑《古书隐楼藏书》中,它是明清之际三教合一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医世说的要旨在于“即身以治世宁”,即通过内炼外养,培养真元,先治其身,次治其心,“内则用以治身,外则用以治世。”达到“天都泰安”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四夷安靖”之社会有序稳定,“闾阎富庶”之民富国强“世治”目的。作者还深入剖析了道教“医世”思想形成的宗教理论基础,指出,道教医世思想反映了道教出世与入世并重的特征,是道教修身济世利人、服务社会之“真精神”的集中体现,有其现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石头希迁(700-790),唐代端州高要(广东肇庆市)人,俗姓陈,其在南岳石台结庵传法半个世纪,人称“石头和尚”。石头希迁为六祖惠能大师门下首座青原行思禅师的法嗣,是中国禅宗南宗五宗七派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之近祖,生前著有《草庵歌》《参同契》,其禅法要领传承六祖惠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般若禅法,  相似文献   

9.
覃金水 《天风》2014,(6):15-16
“团契”一词是教会专用名词,“团”指团队、团体,即具有某种性质,有共同目的、志趣的人所组成的集体。“契”意为投合,即情投意合。“团契”就是:信靠主耶稣,具有某种性质,为要建造基督的身体而走到一起,彼此相助,在爱中互相建立的人所组成的集体(参弗4:12;帖前5:11)。如青年团契、老年团契、工商团契、教师团契、英语团契、妇女团契、家庭团契等。  相似文献   

10.
周郢 《法音》2023,(5):55-56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释义净,其乡贯旧多据唐中宗《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之说,定为范阳;日本武田章《义净の出生地に就いての考》(《山下先生还历纪念东洋史论文集》)及王邦维先生《唐高僧义净生平及其著作论考》一书中,始据多种史料,考为齐州(今山东济南)。王先生又举《义净塔铭》“齐州山莊人”之语,疑“山莊”为“山茌”之误:“义净生在齐州山庄。山庄一地,名不见经传,很使人怀疑是‘山茌’一名之误。古书‘庄’字常写作‘莊’或‘庒’,与‘茌’字形状非常相近。而唐初齐州所辖数县,山茌正是其中之一,位置在州治历城之西,即今济南市西的长清县。义净后来七岁时入齐州城西四十里许的佛寺里出家,也恰好在这一带。这样看来,义净极可能就是齐州山在人。”  相似文献   

11.
清朝时,中国几乎凡有城、有镇的地方,都有一位城隍老爷。城隍之多以“十万八千”来形容,恐怕也不算夸张。这些城隍是地方神,他们在世时都有名有姓,他们一般都是与该城(或镇)关系密切的古人。“百姓祭拜他们,无非是祈求这些城隍能“安邦护国、除凶剪恶、涝时放晴、旱时降雨、管领一方亡灵”。兹列部分地方城隍在世时名姓于下:苏州——春申君黄歇(战国);绍兴——庞玉(唐);上海——秦裕伯(元末明初);浙江义乌——显佑(元末明初);杭州——周新(明);松江——李待问(明);浙江遂昌——史可法(明);北京——杨椒山(明…  相似文献   

12.
日本立正佼成会方奇日本立正佼成会创于1938年3月5日。创始人是庭野日敬(1906~)和长沼妙佼(1889~1957)。该会名称意为“具有同样信心者所组成的会”。“立正”即立足于正法(正确的教义),“佼成”即藉众人之交往,互相共勉,进而完成人格之建树...  相似文献   

13.
宝鸡与玉圭     
秦朝的陈仓县,唐朝改为凤翔,又改为宝鸡。《水经注·渭水》:“县有陈仓山,山上有陈宝鸡呜祠。昔秦文公(公元前765至716年)感伯阳之言,游猎于陈仓,遇之于此坂。得若石焉,其色如肝。归而宝祠之,故曰陈宝。其来也、自东南,晖晖声若雷。野鸡皆鸣。故日:鸡鸣神也。……黄帝都陈在此。伏牺生于成纪,徙治陈仓。”陈宝的出现(来自东南)是在暴雨雷电之后。因暴雨冲刷山坂而露于地面。其质若石,其色如肝,其形为鸡(圭之误)。用现代语予以解说:宝鸡应是宝圭、玉圭,实即古玉石制作的圭或璋。也可叫“碧鸡”,。五或六千年前的“圭形…  相似文献   

14.
试释“七因明”宏度因明是在论辩中产生的。论辩有着时间、地点、辩论之事、参加人员等等条件的限制,即所谓“七因明”:一、论体性:辩论之性质,有其六种。(1)言论,即世间的语言。(2)尚论,即世间崇尚、高尚、景服之论议,是人们乐闻信从,没有过失,与理相应之...  相似文献   

15.
尊师、重道与兴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哲人对此卓有洞见,值得我们加以借鉴。一、尊师即重道。《礼记·学记》载:“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郑玄注曰:“尊师,重道焉”(《礼记正义》),认为尊师的实质是重道,此论得之。首先,尊师就是尊师所具之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黄宗羲《续师说》)师与非师之别就在于有道无道之分,师与道是合一的。师的价值就在于有道,也是其受尊重的根本原因。无道之人即使有“师”之名,也…  相似文献   

16.
东汉魏伯阳著的《周易参同契》一书,被历代仙学家尊为《万古丹经王》,但能读懂的人微乎其微,各种注本也歧论百出,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千古之谜。本文考察了《参同契》的文化背景及其所传仙术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参同契》之学的流派和学术影响。最后,作者揭示出《参同契》秘传的仙术就是男女合之术,即主张男女双修、阴阳栽接的人元大丹。《参同契》、《悟真篇》都是讲南派阴阳双修功夫的,在大量注本中以明代陆西星的注本最为确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牟先生半世纪来所铸造的学术新词,择要地加以述解,以证见牟先生对哲学慧命的疏通与开发。一、中国文化表现“综和的尽理”与“综和的尽气”之精神,西方文化表现“分解的尽理”之精神。而科学民主属于“分解的尽理”(中国文化必须补足之)。二、“理性的运用表现”是生活、是智慧、也是德性。“理性的架构表现”则可成就科学民主(中国必须学习之)。三、中国传统政治“有治道而无政道”:对治权之运用有轨道、有制度。但对政权之移转则欠缺客观之轨道与制度(故须学习且建立民主政治的体制)。四、“良知自我坎陷”一语,乃面对科学知识问题而提出。目的在讲文化,而不是在讲理学。五、理学分系,取决于各家所讲之“性理”有全义与偏义之别。全义之性理“即存有即活动”,偏义之性理“只存有而不活动”。六、正宗儒家走“逆觉体证”之路,属纵贯系统、自律道德。荀子、小程子、朱子走“认知摄取”之路,属横摄系统、他律道德。七、“心”可以开“二门”(两层存有论),一为“真如门”(本体界),一为“生灭门”(现象界)。中国哲学优于前者,西方哲学优于后者。今后当互融互摄,相资相益,以求中西会通。  相似文献   

18.
<正> 《周易》旅卦上九爻辞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顾颉刚先生以为此爻是记商之先祖王亥丧牛羊于有易的故事。(《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载于《燕京学报》第六期) 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易杀王亥,取仆牛。”《竹书纪年》载:“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緜臣杀而放之。”这与“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相符,故此爻辞为王亥之事说可从。顾先生更以《周易》大壮卦六五爻辞:“丧羊于易,无悔。”亦为王亥故事。细  相似文献   

19.
青城山道教源远流长,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850--933年)在其所著《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中说:“益州(今成都区)西南青城山,一名青城都。山形似城,其上有崖舍赤壁,张天师所治处。南连峨眉,中有洞天,诸灵书所藏。”清末彭询(1825—1896年)所撰《青城山志》谓黄帝时有宁封,居山修道,时人谓之“宁封子”。他曾在山中向黄帝授过御风云的“龙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今山中尚存古黄帝词、龙栈道。汉末,有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人山修道。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  相似文献   

20.
福建佛教历史上的刻经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书荣 《法音》2000,(1):68-70
佛教于两汉传入我国后,随之有大量经、律、论译出并流通于世。但五代以前,均是以手抄本为主,福建也不例外,其中著名的例子有:唐咸通十四年(873),懿宗李赐号福州怡山长庆寺住持大安“延圣大师”,并“赐紫袈裟,命剑南写开元藏经给之。”~[1]景福二年(893),福建观察使王潮延请僧人“缮经三千卷,皆极越藤之精、书工之妙”~[2],供养于泉州开元寺藏经楼上。天二年(905)春,福建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命人缮经5千卷藏于莆田灵岩寺;同年夏又藏佛经541函5048卷于福州寿山。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王审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