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一两年,花样繁多的现代版周公解梦书,打着《周公解梦》的旗号,由前些年的街道个体书摊拥进一些新华书店。这些现代版周公解梦书,沿袭《周公解梦》的神灵启示或"神喻"为解梦依据,仿效舶来品洋解梦条目,搞成类似洋解梦的解梦条目,还有同时汇集其他土迷信和洋迷信材料混杂成书。同《周公解梦》的"神喻"解梦不同,我国古代早从生理、心理和精神因素探索和阐释梦和做梦,不乏其例。值此文化大发展,不该有现代版周公解梦及同类解梦书的市场。  相似文献   

2.
曾前有个国王,梦见有人拔掉了他所有的牙齿。醒后,让丞相为他解梦。丞相直言不讳:“这个梦预示着陛下的全家将比陛下先死。”国王听了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丞相押入大牢。国王又叫阿凡提为他解梦,阿凡提说:“陛下所做的梦预示着陛下将比你所有的家人都长寿』”。国王听了非常高兴,重赏了阿凡提。其实两个人所说的语意是相同的,但表达的方式却截然不同。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语言委婉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谢炳国 《天风》2012,(5):13-15
今天选读《以赛亚书》6章8节,上帝问:"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上帝在呼召,有没有人肯被上帝差遣,但是要有人回应。当时有一个人叫以赛亚,他就回应了,他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这段圣经,我总结以赛亚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眼有所见",他看到了异象,看到了自己是个不洁净的人,生活在不洁净的人中,看见自己在圣洁的神面前站立不住。在绝望中,神洁净了他。第二句话是"耳有所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周公解梦》为书名的解梦书,经历了由街道书摊叫卖到新华书店出售的流通过程,这类书是引用、仿效欧美洋解梦条目,以新搞成的相似解梦条目为主体,《周公解梦》原文只是陪衬、《周公解梦》原文主要是为封建社会的富户和显贵服务的,原文中古人的梦境难以同今人的梦境合辙.它失去传播市场在所难免,《周公解梦》书中的解梦条目是以洋解梦条目为样本.而不同的洋解梦条目说法却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对梦的确实机理、意义还未完全破解,鉴于此.对《周公解梦》原文及以周公解梦为幌子的周公解梦不可迷信。  相似文献   

5.
张培生 《天风》2011,(4):16-17
经文:约20:24—29……那些门徒就对他说"我们已经看见主了。"多马却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耶稣时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我们已经看见主了",这是门徒们向多马报告主复活喜讯的一句话。主耶稣对不同气质的门徒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再造就、再呼召。门徒们看见了复活的主,并多次经历了复活主的同在,成为他们日后火热侍奉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平日积积埋埋的喜怒哀乐,可能会不自觉间游进梦中。梦境能反映现实,透露内心秘密,更能展示你的爱情状况。要爱情生活掌握得好,不妨先从解梦下手,或许能给你一点启示。藉梦中人批评爱侣梦境:听见旁人在议论你的情人,你虽感到怀疑,但却又深信是事实。心理:做梦者本来心中已对爱人存有疑惑,所以藉着梦中人来向爱侣作出批评。对策: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也尝试一下信任你身旁的人。洗澡比喻赎罪梦境:这种梦通常都没有什么色彩,整个画面只有沐浴情节,而且浴中水流还十分急,像洗也洗不完似的。心理:洗澡比喻赎罪,做梦者最近可能做了一些不正当的事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1,(3):64-64
问:我丈夫是个牧师,牧会多年,工作常被人肯定,信徒大多说他是个好人,平日待人热情,处处给人和蔼可亲的样子。可他回家后却常对我冷若冰霜,爱理不理,有时还横眉冷对。虽然我们没有爆发"战争",但也常常"冷战"。似乎他只顾教会、不顾家庭。  相似文献   

8.
正我出生在四川峨眉山脚下的一个普通农民家,要说做梦,从小就做,也做过许多不同的梦,但无论怎样,也不会梦到会有今天……高考落榜后的第一个梦就是从军梦,但没能实现。第二个梦就是作一名普普通通的天主教神职人员,这个梦实现了,而且被升华了。由于家族上几代人信仰天主教的原因,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我考进了西南地区联合开办的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这是改革开放后开办的第一期神职人员培训  相似文献   

9.
恩惠  袁晓君 《天风》2014,(11):49-51
甄继先,时尚界的领航人物,化妆界的名师,被誉为"中国化妆先生"。他是北京禧年化妆摄影艺术有限公司、甄继先化妆造型机构的董事长,中国影楼化妆第一人,神奇百变化妆造型创始人,国际影视巨星刘晓庆特约形象顾问……甄弟兄如今已是一位有八岁孙女的"爷爷",可他的年轻与活力让许多人难以置信!而他却幽默地告诉大家他之所以青春常驻的秘诀:"因为我开的是‘平安'牌汽车,住的是‘喜乐'牌房子……"也许正是这种从里到外透出来的平安、喜乐,让甄继先的人生华丽但不失真实。  相似文献   

10.
羊与狗     
陈志华 《天风》2014,(2):29-29
耶稣无论走到哪里,有着不同需要的人们总是围绕着他。面对渴望医治的眼睛,如羊走迷的灵魂,耶稣总是"动了慈心",出手相救。一次,耶稣来到推罗、西顿境内,一位迦南妇人因为女儿被鬼附得甚苦,求助无门,便寻求耶稣的拯救。与往常不同的是,耶稣非但没有热情回应,满足其所求,倒是"一言不答",毫不理睬。在妇人持续的求救之下,耶稣更是讲出一句匪夷所思的话:"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参太15:24-26)以色列人自喻是神家的羊,为耶和华所牧养,这不难理解。但耶稣在此明显将外邦的迦南妇人比喻成狗,一般而言,这轻则是欺侮羞辱,重则是种族歧视。我们到底应如何理解耶稣口中的狗?  相似文献   

11.
李世峥 《天风》2014,(6):38-39
"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1:18)圣子耶稣的道成肉身,目的在于将不能看见的上帝展示给习惯于用视觉和感观认识事物的世人,以便让人藉着他认识上帝。为了更好地"表明"上帝,道成肉身的耶稣给人间带来两样礼物,一样叫"恩典",一样叫"真理"。《约翰福音》说:"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相似文献   

12.
丁光训 《天风》2007,(13):6-8
弟兄姊妹们,今天让我们来认识神的一个青年仆人,就是对神忠心耿耿的约瑟。约瑟一家共有弟兄十二人,他是第十一。他是一位有理想、有大志的青年,为人正直,对哥哥们不太严肃的生活很看不惯,常去告诉父亲。这当然就导致了哥哥们长期对他的不满。当约瑟十七岁那年,哥哥们远出放羊,约瑟奉父亲的命给他们送饭。哥哥们对他怀恨在心,就暗暗把他卖给一批商贩,对父亲  相似文献   

13.
李世峥 《天风》2014,(2):42-43
《马可福音》1 0章记载,"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急切地问:"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此人从小遵守律法,但耶稣认为他并不能"承受永生",所以向他指出:"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望着少年财主渐渐远去的背影,耶稣感慨道:"小子,  相似文献   

14.
日头与光线     
陈志华 《天风》2012,(11):25-25
《玛拉基书》4章2节是基督徒耳熟能详的经文:"但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其光线有医治之能。"公义在旧约中出现有155次之多,但"公义的日头"的表述在圣经中仅此一处。在此说明在"耶和华的日子",神的公义如太阳般高悬普照,遍地运行;同时,公义的日头更是预表弥赛亚,他是全地公义的审判者;公义的太阳也可以说明基督救恩的完备,如日头一样给人带来真正的光明。但随后的经文"其光线有医治之能"中的"光线",原文是"翅膀"(参看经文中的小字),  相似文献   

15.
高永亮  吴新望 《天风》2018,(9):14-15
"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经文:路19:1-10"信实"是上帝的属性之一,我们的神就是诚实的神。我国政府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含有"诚信"的内容,这一品德具有全社会的属性,它既是人生的目标,又是处事为人的标准,对基督徒来说也不例外。因此,诚实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与上帝的属性密切相关的,是真正的基督徒在生命里面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谢炳国 《天风》2014,(2):58-58
据1月2日《人民网》报道:2014年1月1日的《新闻联播》结尾,播音员最后总结道:"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此番结束语一发,引起很多人的热议。大家知道,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乃至全球收视人群最多的新闻类节目之一。这个被誉为央视"最严肃的节目"在结尾时玩起了"浪漫",向全国观众表白"2014爱你一世"。《新闻联播》更有亲和力了,很多人认为新闻联播"满满都是爱啊"!谁能想到把2013解读为"爱你一生",把2014解读为"爱你一世"呢?这应该与网络语言的兴起有关。  相似文献   

17.
达尔文(1809—1882)"一生中的主要享受和唯一职业就是科学工作"。独立的思考和研究实践使他相信:科学同基督没有任何关系,也未曾有过"什么神的启示";"神创论"是"怪异的理论"、"超自然的东西",是"不能同意"的。因而,他放弃了普通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8.
黄幸平 《天风》2012,(6):58-59
认识神,仅仅是个神学主题吗?是属于少数人研究的课题吗?不是!认识神,不应仅仅是供少数人研究的"神学课题",更应当成为每个人的"人生主题"。正如先知何西阿的劝勉: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参何6:3)。认识神,就是认识神的独一、又真又活、永存不变、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至圣、至善、至纯、无形、无体、无欲、无量、无限、有慈爱、有恩典、有怜悯、有忍耐、有信实、有公义、有威严等。  相似文献   

19.
渊声 《天风》2012,(5):60-60
问:我是一个多年在教会服侍并即将步入中年的牧师,由于教会工人少而每日忙碌,根本没时间顾家,常常忽视对妻子和孩子的照顾。为此,妻子十分不悦,时有怨言,甚至说:"你不好好管理自己的家,怎能管理好神的教会?"(参提前3:5)而我整天劳累后筋疲力尽回到家还要受太太的"数落",心里也非常委曲,就反唇相讥:"人若爱上帝不胜过爱妻子、儿子,就不配做耶稣的门徒!"(参太10:37-38)……就这样,我们常用"神的话"争吵,想想也实在不应该。可是,面对繁重的牧养任务与压力,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相似文献   

20.
郑计寿  ;吴新望 《天风》2014,(12):22-23
在耶稣一生的讲论中,不仅有极其精彩的"登山宝训",也有令人难忘的"个人谈道"。他智慧的道常使人茅塞顿开,他温柔的话又使迷羊返栏。但是,此次他与青年财主之间的"谈道",从效果而言却是以"遗憾"告终。缘何一位主动寻求永生的青年财主,在与耶稣相遇之后,却"忧忧愁愁"地离开,与永生的救恩擦肩而过?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