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葡萄熟了     
刘铭 《天风》2011,(1):58-59
搬进新居后,因路远不便到原来住处的教堂聚会,我常常徘徊在社区公园的林荫道上,深感寂寞不安,就像迷路的羔羊,急于在社区附近找一个教会参加聚会。与我同时在园中散步的还有一个老者,长须飘胸,面目清瘦,不论晴晨雨暮搀扶着弱智儿,在生命的道路上留下匆匆的剪影。  相似文献   

2.
谦卑与发光     
若盐 《天风》2008,(8):5-5
今年初,我组织联络我们华东神学院第二届业余神学班的老同学碰头聚会时,我想到这是毕业五年后的第一次老同学聚会,应该搞得好一些.所以我在电话通知时就要求每个同学在聚会交谈时,再介绍一些各人在事工上的经验和收获.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想在众教会面前谈一个最平常的问题。我常到各地教会领培灵会,跑了不止上百个教会,凭我的经历来说,有些教会聚会的秩序是比较好的,但不少的教会在聚会秩序方面就很差。 当我从传道书第5章1至2两节圣经所看  相似文献   

4.
我去参加一个聚会。那是一个小型的聚会,只有4个人的聚会,我们4个人为一张报纸写专栏,所以,大家说聚一聚。  相似文献   

5.
给信徒什么?     
万超 《天风》1995,(11):25-25
曾记得那是1987年的一个寒假(当时我在金陵读书),我去一个农村聚会点,看望那里的弟兄姊妹。三间平瓦房里挤满了信徒,约有100来人。点上的负责人很客气地邀请我主领当日的崇拜。使我不满意的是,他们在聚会时不太安静。  相似文献   

6.
张业成 《天风》2014,(5):6-7
<正>我觉得在信徒中间,我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侍奉者,也是我一直不断的追求。至今我还记得儿时第一次跟妈妈去教会的情形。进入教堂,我看见有那么多人在教会(当时聚会人数可能有三千多人),上下几层的教堂被挤得水泄不通。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道,下面有那么多人听,牧者实在是"威风  相似文献   

7.
如此我信     
黄亦斌 《天风》1994,(7):35-36
“神啊,自我年幼时,你就教训我,直到如今,我传扬你奇妙的作为。”(诗71:17) 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亲已是个基督徒了。少儿无知的我那时对信仰一无所知。直到我上小学后不久,开始有不少信主的叔叔阿姨到我家来聚会。每逢聚会的时候,我总会坐在旁边听,虽然不明白。  相似文献   

8.
潦水 《天风》1994,(7):33-33
曾看到《天风》上报道,有些地方,信徒没有足够的聚会处所,雨天撑伞,晴天在烈日下聚会,心中十分难过,常祈求神早日赐给他们有一个能安静崇拜的处所,也希望政府大力落实宗教政策,各地两会给以帮助。 但是,当我看到《天风》报道,有些地方,以建堂的名义到处发募捐信的时候,心中也不是滋味。 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我默默地思想,默默地求神带领我们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十年     
在大学毕业十周年聚会上,我的同学这样总结:十周年聚会时,感慨最多的是婚恋变化,关键词是谁结了或离了;二十周年聚会时,大概要感慨事业变化,关键词变成谁上市了或进去了;三十周年聚会时,就轮到感慨身体的变化了,谁病了甚至走了。以十年为时间单位来看问题,人生不过就是这点事儿,结结  相似文献   

10.
韦长安 《天风》2014,(3):42-42
<正>这段时间一直忙于各地教会的讲课,在聚会的院子里散步的时候,看着停车场里几十辆大大小小的汽车,着实吃惊。农村教会的这一幕,恐怕十年前都没有人敢想。而如今,一辆辆载着弟兄姊妹的汽车开来教会的时候,真给人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因为,我一直没有忘记曾经陪伴过我的自行车。17岁那年,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永久牌,28英寸加重。我已经忘了是多少钱买的,只记得那时拥有这辆坐骑,相当于现在有小轿车,甚至还要更珍贵些,因为那是一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有了它,年少的我就当起了父母的小跟班。只要是有聚会,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是酷热难耐还是寒风刺骨,我都随着父母一起,坚持参加聚会。那时,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也缺乏丰富的查经资料,然而回想起来却仍是美好的。每当我们到一个地方,来不及擦一下满脸的汗水,就进入会场安安静静地听神仆人的讲道。那时的每篇讲章都不觉乏味,每个故事都不觉粗浅,每次聚会下来总觉得经历了一次洗礼,对信仰又多了一层理解和持定。这辆自行车伴随我走过了12年的时光,光荣退役,如今它已经成为我青春记忆中最温暖的回味。但我也意识到,我的灵命光景以及对圣经的渴慕与追求,远远不及骑自行车的那段岁月。对我而言,自行车并不是那个时代交通滞后的表现,而恰恰是我追求生命成长的见证。还记得24岁那年参加一个聚会,同工在聚会的前一天晚上才打电话告诉我。原来他因为太过  相似文献   

11.
舞台与讲台     
计文 《天风》2018,(1):1-1
圣诞节也许是不少教牧同工最忙的节日,在我过去担任堂里主任牧师时曾调侃自己:'你圣诞快乐,我圣诞忙碌.'一位90后青年教牧在微信上也自嘲'累得趴下'.其不太开心的原因是因为:'现在教会的圣诞聚会,为什么非要弄得像草根‘春晚’?'陕西的一位牧师在博客上曾提到这样一件事:几年前他受邀在某教会圣诞夜的聚会上讲道,但'晚会编导'却告诉他,因节目众多,最多只能给他5分钟的讲道时间。他先是顺服了,但事后却为该教会重演出、轻讲道的做法感到愤愤不平……  相似文献   

12.
应上欣 《天风》2006,(9):22-23
今年春节正月初三日,我和本堂(永生堂)长老被邀去参加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感恩礼拜,我承担此聚会的讲道圣工,真使我内心深处感到无比的荣幸、欢欣和感恩。当时温州市“零距离”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前来参加聚会并采访,据他们了解这样的隆重聚会并庆祝,蛮少的。一对老人都是期颐年龄 (100周岁),婚龄已达82周年(超过钻石婚),且生活自理,精神矍铄,儿孙满堂。  相似文献   

13.
周琦 《天风》2016,(4):37-38
正一次青年聚会上,有一个5分钟左右的分享环节,由不同地区的青年代表陆续上台分享自己在团契中的生活和服侍等内容。在分享的间隙,有一个声音异常清晰地传入我的耳朵——"你们真的好自私!"我忍不住侧过身来,寻找声源。原来说话的是一位年轻女子,大学生的模样。因为座位邻近,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春节的时候,我休假回了家乡。家乡的教会有个非常好的传统,那就是聚会点每天晚上都会组织聚会。春节期间的聚会,和平时略有不同,每晚都是唱诗赞美会。那一天,奶奶从包里拿出来一个非常有年代感的、红色塑料封皮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抄满了赞美诗歌。看到这个本子,我不禁莞尔。算来这个本子已有三十年了,那时,因为当时奶奶识字不多,这个本子上的赞美诗  相似文献   

15.
袁小泓 《天风》2014,(3):24-25
<正>第一次看到陆扬,是在2013年秋国际礼拜堂的青年聚会上。那天,我同往常一样坐在左侧的第一排。当赞美的歌声响起,我不禁泪流满面。坐在我左侧的陆扬转身对我说:"耶稣爱你!"我也对她说:"耶稣爱你!"这时我看到了陆扬的脸——世人称为"脑瘫"的脸。坐在我右边的唐姐告诉我:"这是我们的姊妹陆扬!"我和陆扬拥抱问好。第二次看到陆扬,依然是在国际礼拜堂的青年聚会上。聚会结束后,大家聚拢在教堂长长的靠背木椅上聊天。雯雯姊妹把陆扬介绍给大家,陆扬欢天喜地。那天她穿了一件白底绿色小花的背带连衣裙,雯雯姊妹说这是陆扬挑布料自己设计的。"一个脑瘫的姊妹能自己设计连衣裙?"我心里有一份惊诧。"脑瘫"姊妹的诗几天后,唐姐发来手机短信,短信的内容是陆扬写的诗歌《一  相似文献   

16.
感谢神的恩典,去年暑假我在长沙教会实习,实习期间不仅参加了探访工作,还在查经聚会、青年聚会  相似文献   

17.
街道社区是城镇的基本组成单元,随着国家对社区环境的重视,修建了很多社区公园,改善了居民的生活休闲环境,社区公园也成为社区居民聚会游休重要场所。社区公园主要人群是社区周边居民为主,社区居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了比较趋同的价值取向,随着国家文化复兴,社区公园成为居民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社区公园规划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元素加以运用,不但美化环境,还使得公园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居民在休息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今天是礼拜五,教会里规定今晚为祷告聚会。虽然近来教会景况不佳,聚会的气氛不是很浓,但我的内心还是很想去参加聚会。由于这几天有一部很滑稽的电视连续剧在播出,晚上又刚好是末集的播出,以至我的心被摇动了,有点儿倾向于它。因内心的交战,使我坐立不安。此时,  相似文献   

19.
沈承恩 《天风》2009,(9):38-39
有几个基督教用语在使用中似乎存在一些问题,我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这几个基督教用语是:祝福、奉主的名、代祷、布道. "祝福"虽然不是基督教专用的一个词汇,但基督教是用得比较多的.基督教的大礼拜和小聚会,在结束前,牧师都要为信徒祝福.  相似文献   

20.
我去参加一个聚会。那是一个小型的只有4个人的聚会,我们4个都为一家报纸写专栏,所以大家说聚一聚。是她定的时间,她说4月吧。4月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她还说,“小虫子都醒了,春天都来了,我们还不该聚一聚吗?”为她这句话,她成了一个我非常想见的女人,不仅她的文章总是妙笔生花,而且她已经年过40,而且她还是一个校长,管着5000多人的一个处级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