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文化比较有一种强势话语误导,即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忽视人的价值。这是片面的。相反,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以人为终极关怀的人本文化,而不是像西方一样诉诸宗教信仰的神本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终极关怀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人与万物相比,以人的生命和道德理义为终极关怀;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以民(人)为终极关怀;在对待人本身的道德理想问题上,以人格意志为终极关怀。中国文化对人的终极关怀的思想是最为值得珍贵的文化财富。它所包含一些优秀的思想仍然对我国当代以人为本价值观在人的内涵、人的素质培育、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和途径等的理解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为 《应用心理学》2022,(4):291-313
本文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出发,在概述大型商用飞机自动化驾驶舱人因问题和基于“以人为中心自动化”理念的人因工程研究基础上,综述基于“以人为中心人工智能”理念的智能化飞机驾驶舱人因工程初步研究,并且展望未来的人因工程研究。根据作者提出的智能人机交互人因工程模型以及协同认知生态系统框架,提出针对大型商用飞机单人飞行操作的人因工程初步解决方案,并且展望今后的人因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永涛 《天风》2018,(4):25-25
不可否认,基督教是以神为本的,尽管其也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可以说,基督教既是以神为中心,又是以人为中心的。或者说,是在对三一上帝信仰的框架下,体现出对人和世界的关注。希伯来圣经特别强调,一个蒙福的人生包括上帝对那些敬虔信仰的人在物质方面的祝福。从强调对上帝的信仰这方面来说,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互为存在--人与自然关系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片面化的理解。自然不仅为人而存在,人也应该为自然而存在,人与自然是互为存在的。割裂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要么导致自然被人所奴役,要么导致人被自然所奴役。  相似文献   

5.
消费的人本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玲 《学海》2002,2(3):49-53
消费是人的消费 ,其全部内容应在于把人类作为发展主体 ,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理论依据 ,以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实现条件 ,以人的素质提高和能力的发挥为最终目的。在人的消费活动中 ,消费不足与过度消费都是对人性的扭曲 ,难以生成人的合理存在方式。因此 ,人的合理的消费就应当是可持续的消费、适度的消费、公平的消费与健康的消费。为了能够引导人们合理消费、健康发展 ,我们必须提倡节俭精神  相似文献   

6.
劳动创造了人。在劳动中人在体力上与精神上得到发展。但是在划分为对抗性阶级的社会中,一些人劳动过度,而另一些人却游手好闲,过着寄生虫似的生活。自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起,普遍的义务劳动就为消灭一部分人游手好闲而另一部分人劳动过度的情况创造了条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提,这就成为共产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之一。这种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成为多方面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7.
和合生存价值世界的诠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合价值哲学以人的智能创造为核心 ,以价值创造活动为纽带 ,以天、人、地三才之道为框架 ,开显为和合生存价值世界。和合生存价值世界 ,是指人的价值创造活动是在一定生存情境实现的 ,相当于真的价值世界。和合生存价值是依据环境价值、功利价值、情感价值展开的 ,它要求人与环境建构和谐合作的和合关系 ,功利价值世界是生存所必需的价值追求 ,是一切价值追求的基点。情感价值是指事物、人的行为具有满足人情感需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浙江杭州、宁波及福建的莆田、厦门,因为这些地区是我国东南沿海佛教分布的重要地区。调查中的所得样本为321个,其中浙江杭州72人(占总数的22.4%)、宁波为66人(20.6%)、福建莆田为123人(38.3%)、厦门为60人(18.7%)。样本的基本情况是:在调查总数中,男性占76.5%(241人),女性占23.5%(74人);在教徒年龄结构方面,18—35岁的青年教徒占43.9%(145人),是教徒中的主体,36—50岁的教徒占22.2%(76人),51—60岁的教徒为12.3%(42人),61岁以上的老年教徒为18.1%(62人);在教徒的职业构成中,学生教徒为35.2%,是教徒的主体,然后依次是工人…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独有的规律,是社会主义文明先进于以往一切社会文明的本质之处。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首先表现为社会对于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同时在这种满足过程中使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价值、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构成了我们当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文化语境。科学与价值是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基础上的.传统与现代是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历史观基础上的,而东方与西方则是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基础上的.人是当代文化语境得以建构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而无神论也是建立在人学基础上的一种理性的、实践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人作为伦理学的研究主体,其本质或特征究竟是什么,构成了伦理学研究必须解决的一个前提性课题。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通过使用语言和文字,形成一种与感性世界拉开距离的强大的抽象能力,因而人是一种自然生物与文化精神的二元存在。作为自然生物,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其生理活动受制于同一的进化进程;作为精神存在,人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摆脱自然因果性的链条,形成一种自由自主的行为决断。在伦理学看来,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这种精神性,而精神性又体现为两个层面:一方面,人是能够自由选择的主体;另一方面,人又是能够道德行动的主体。道德本质上体现为不伤害他人、公正处事和必要时的驰援。作为人的精神性的两个方面,自由是现代道德的奠立基础,道德则为自由的持存和真正实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包括长时记忆视优效应的三项实验。实验一使用汉语为学习材料,北京人与广东人为被试;实验二使用英语为学习材料、美国人与中国人为被试;实验三使用日语为学习材料、日本人为被试。三项实验都有视觉、听觉两种呈现方式。三项实验的结果都有利于证明频率差异假设,即如果在书面言语中经验某字词的频率高于在口语中经验该字词的频率,则该字词的视觉呈现优于听觉呈现。  相似文献   

13.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经教育部批准创建于 1980年 9月。我国著名道教研究学者卿希泰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为该所首任所长 (现为名誉所长 )。 2 0年来 ,该所根据教育部批示的建所方针 ,以研究中国道教为主 ,遂步开展其他宗教的研究 ,在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 ,开拓创新 ,从而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该所现有科研教学人员 18人 ;其中教授 9人 ,副教授 5人 ,讲师 4人 ;内有博士导师 5人、硕士导师 7人 ,8人获有博士学位 (另有一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未计在内 ) ,4人为硕士研究生 ;在科研教学人员中…  相似文献   

14.
元是指根本,元问题是指根本的问题。道德人就是那些能够在实践理性精神主导下自觉作出有益于他人的却与自身利益无关甚至是有违自身利益的行为或活动的人。道德人的元问题就是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是什么的问题,它回答了道德人何以为道德人之根本所在。在当代,人的解放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关于道德人评判的思维元模式是超越了主体论工具理性的主体间论。  相似文献   

15.
陈琛 《中国宗教》2020,(2):64-65
近期,笔者就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当地宗教概况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由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等25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自治旗。全旗人口为144251人,少数民族人口为59162人,占比41%。其中,鄂温克族11307人,达斡尔族14214人,蒙古族28120人。全旗宗教教职人员63人,信教群众1万余人,其中藏传佛教信众5000多人,多数为牧区群众,汉传佛教1100人,伊斯兰教信众1430人,天主教信众145人。  相似文献   

16.
海外消息     
晓爱 《天风》2018,(10):62-62
英国圣公会报告显示:希望加入圣职服侍的年轻一代正在增多 英国圣公会教会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希望得到圣职的年轻人数量增加。根据最新的数据,今年想要任命圣职的32岁以下者增加了约三分之一(32%),为169人,而2016年为128人。今年已经获得圣职按立的人数增加了7%,即从541人增加到了580人。在今年接受培训的人中,有一半以上(54%)为女性,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女性在推荐候选人中占多数。  相似文献   

17.
道家和儒家的立足点都是现实。不过,所不同的是,道家是人的现实——人性自然;儒家是社会的现实——社会制御。所以,前者强调的是人性自然需要的一定满足,以个体的特性作为行为决策的依据;后者推重的是对社会理想的设计,一切以行为主体的意志为依归,无形中剥夺了个人道德自由选择的权利,使道德法律化,在根本上驱除了道德的滋生点。在自然界,道家认为人与万物是一体的,人是万物之中的存在,在思维的逻辑上,显示的是从万物到人的特征,而不是从人到万物的方向。儒家显示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人是自然界的主宰。道家人与万物合一的价值观,在物我、人己关系上,显示的是先他人后自己的方向,物我、人己是一个统一体;儒家的价值追求则是先自己后他人的向度,是自我本位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挖掘中国人人际关系性人格特质的内涵,研究1采用“个体中心”的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对1911名CPAI-2中国人的常模样本在人际关系性上的表现进行整体揭示。同时,为比较中西方人际关系性的不同,研究2探讨了非华人群体人际关系性的潜在剖面结构。研究3进一步在2580名大学生群体中验证中国人人际关系性上的外圆内方的潜在剖面结构,并探讨人际关系性的亚型以及哪种亚型的人在现代社会更具适应性。中国人群体的研究结果均呈现四分类模型,但这一分类模型并没有在西方样本中复现出来,并且研究3发现中国人群体中外圆内方的亚群体最具适应性。研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人格”进行相关讨论,为当代中国人辩证统一的“外圆内方”的文化特异性的行为模式提供历史阐释及其当代生活适应性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意雯 《天风》2013,(4):59-59
[人民网]2013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指出,中国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程度在进一步扩大,社会总体信任程度的平均得分为59.7分,进入到“不信任”水平。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下降,超过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  相似文献   

20.
毛颂赞 《天风》2007,(16):24-25
10年前,1997年9月5日,特里萨嬷嬷因心脏病发作在印度加尔各答逝世,这位不知疲倦的人的生命,在经过87年之后走到了尽头!她的国家印度为她举行了国葬。全世界亿万人为她的离世表示惋惜和悲痛。她将一生献给了为穷苦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