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20,(8)
正《赞美诗(新编)》收录的四百多首诗歌中,有许多首令我百唱不厌,每次都能从中汲取灵性滋养。其中之一,是178首《神工妙笔歌》。按"五线谱本"注,这首赞美诗是陈泽民牧师所作,曲调由中国古琴曲改编。初信时,我曾固执地以为这是首很古老的赞美诗。但在进入神学院念书后,在与圣乐班同学交流这首赞美诗时,圣乐班同学  相似文献   

2.
汪维藩 《天风》2011,(7):60-61
(七十九)主爱深沉1950年前后我还年轻的时候,弟兄姊妹中间传唱着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它的首句大意就是"蓝天作纸,沧海为墨,难书我主大爱"。全诗我已忘记,但这深沉的第一句却深深铭刻在我心头。1982年,基督教全国两会征集赞美诗新作时,我想起了描绘主爱深沉的这一诗句。特别是历经20余年坎坷之后,对这一诗句的感受更深。  相似文献   

3.
葛大威 《天风》2014,(5):20-21
"如果我能完整唱一首歌,那将是对你的感恩和赞美,苦难中你给我安慰,彷徨时你给我智慧……"由台湾天韵诗班演唱的《如果我能完整唱一首歌》,是一首深受广大基督徒喜爱的赞美诗。也许很多人知道它的歌词作者是黄美廉,却并不知晓她是一位无法亲口演唱这首歌曲的残障人士,更不知道她是美国加州大学的艺术博士。  相似文献   

4.
平安从何来?     
郭为 《天风》2014,(5):53-53
某一次的学院晚祷,在赞美诗《平安在我心歌》的优美旋律中开始。这首诗歌带给我们来自耶稣基督里的平安,然而,我的脑海里同时浮现出最近发生的"昆明3·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马来西亚3·8飞机失联事件"等,不禁让人心生感叹:世间若无你,平安从何来?《约翰福音》1 4章2 7节记载主耶稣对门徒们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主耶稣所应许的平安和世人所能给的平安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傍晚,夕阳的余辉里飘坠着一片片金色的落叶,在我的眼里,它们是一首首献给造物主的赞美诗。  相似文献   

6.
李世峥 《天风》2010,(4):28-28
<正>每当受难节临近,我都会在个人灵修中反复吟唱一首赞美诗的副歌:"使我莫忘客西马尼,主受痛苦何等之大……"(《赞美诗·新编》第94首)默想这些言真意切的诗句时,我仿佛被带到客西马尼,目睹耶稣的身影,聆听耶稣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汪维藩 《天风》2008,(7):30-31
<赞美诗(新编)>收进的400首诗歌中,有几首是我百唱不厌、每次都能从中汲取灵性滋养的.其中之一,是吴耀宗先生的<乐献我躬歌>(<赞美诗(新编)>第353首).  相似文献   

8.
爱的诗歌     
我们有一首赞美诗,题目叫“爱的诗歌”,第一句歌词是:“爱从上帝而来,爱本就是上帝。”我想就用这句话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 基督教的精髓就是一个“爱”字,爱神爱人。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位姊妹的事,她是1987年在  相似文献   

9.
因为我不美     
陶圣光 《天风》1997,(6):24-25
“愿主耶稣的荣美藉我彰显,所有主的奇妙爱心与圣洁,使我充满圣灵,赐我善美性情,直到耶稣的荣美藉我彰显。”这首《赞美诗(新编)》短歌29首《彰显主荣美》,唱出了我的心声。它鞭策我对自己的审美观进行了一番返思。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基督徒,要为主作出美好的见证,首先必须具有善美的性情。  相似文献   

10.
因为我不美     
“愿主耶稣的荣美藉我彰显,所有主的奇妙爱心与圣洁,使我充满圣灵,赐我善美性情,直到耶稣的荣美藉我彰显。”这首《赞美诗(新编)》短歌29首《彰显主荣美》,唱出了我的心声。它鞭策我对自己的审美观进行了一番返思。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基督徒,要为主作出美好的见证,首先必须具有善美的性情,以至能彰显出主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圣乐,我们的赞美,在教会里既是圣工,又是事工,也是加强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和教会兴旺发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感谢天父的恩赐,感谢圣乐委员会在圣灵的带领、充满下,于1982年3月经过一年的辛勤播种挑编、创作了400首赞美诗和42首《短歌》。这本(新编)内容丰富,形式内容多样、多彩,比较广全地推介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色彩的赞美诗(西方创作298首,我们创作102首),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她带领我们众信徒走灵程已有16年了。通过我教众信徒唱诗,教唱诗班唱诗,如今,众弟兄姊妹们都强烈要求圣乐委员会再出一本《中国赞美诗》,因为圣乐当有时代语言。  相似文献   

12.
正尽管席胜魔创作的赞美诗音乐流传至今的只有少部分,但是无论从歌词的创作,还是采用中国曲调谱曲,在中国基督教音乐的发展历程中都近乎创举,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一在基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基督徒对于赞美诗创作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这一过程始于梁发。梁发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左右编著的《救世录撮要略解》中,收有他撰写的3首赞美诗。不过中国基督教徒创作赞美诗的曲调,当首推席胜魔。(参见卓新平:《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载《中国宗教》2007年第8期)  相似文献   

13.
《天风》1995,(2):23-23
中国基督教协会发行的高科技产品——赞美诗伴奏器是一位爱主的弟兄经过十年的祈祷和努力研制而成的,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了海外肢体的赞助,使售价大大低于成本。 由爱德文化技术经济交流中心售发的赞美诗伴奏器将整本400首《赞美诗·新编》乐谱储存于机内,可以随意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4.
林维慈 《天风》2009,(10):40-40
“爱她,我常流泪,念她,我常祈求。”这是《赞美诗(新编)》第123首的歌词,是发自上帝儿女的肺腑之言。耶路撒冷至今还保留一段圣殿残墙。犹太人常来这里祈祷,缅怀昔日的祖国、家园、亲人……他们怀着深深的爱和痛,来到残墙下,向上帝倾诉、哭泣,故有“哭墙”之称。  相似文献   

15.
新月 《天风》1996,(7):21-23
有一首很著名的圣诗《夕阳西沉歌》(被选入《赞美诗(新编)》第153首),其中诗的第4节是这样写的:有主赐福,仇敌何须畏惧?泪消苦意,病痛也无足虑;坟墓威权,锋芒今在何处?我仍欣然得胜,主若同居。短短的几句诗,却与我的心灵产生共鸣,轻轻地唱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严锡禹 《天风》2016,(2):22-23
正音乐是基督教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赞美诗是会众参与崇拜的必要形式。景教传入唐朝后,赞美诗歌也必然随之到来。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得到了一批敦煌写卷,其中就有一首景教赞美诗,名为《景教三威蒙度赞》。它可能是中国基督教史上最早的赞美诗歌,时间可上溯至公元9  相似文献   

17.
声为情役     
徐牧 《天风》2006,(20):38-40
我们读圣经阅《天风》和《教材》或者欣赏画展、影展,都是用视觉器官去感知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目的,之后再用心去体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启迪和教益。可是我们唱“赞美诗”、“赞美短歌”及其他灵歌,却不能只用眼看看词,看看谱唱会就可以领诗教唱了;实在地讲,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除了要尊重原作外,还要认真学习理解诗词所涵示的神学思想,历史见证,时代背景,信仰真理,道德风尚,风土人情,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唱好一首诗歌,才能教好、献好诗歌。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创作的《坚固保障歌》(原名《宗教改革战歌》赞美诗新编327首);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74首《新生王歌》;292首《我灵镇静歌》是芬兰作  相似文献   

18.
曹圣洁 《天风》2016,(10):5-7
正(一)1982年,我开始负责《赞美诗(新编)》(下称《新编》)编辑部的工作。当时,我们在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丁光训主教和圣诗编辑委员会主任郑建业主教的领导下,定下了这本赞美诗的编辑方针:它不仅要收集信徒普遍熟悉的赞美诗,还要有历史性、地域性的代表作,以表示中国教会尊重历史传统,是普世教会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反映中国教会的现状,要贯彻联合礼拜  相似文献   

19.
张晓武 《天风》2023,(2):54-56
<正>引言《依傍十架歌》选自《赞美诗(新编)》第214首1。歌词由美国牧师麦克唐纳(William McDonald,1820—1901)于1870年创作,曲调由美国圣诗作曲家费希尔(William G.Fischer,1835—1912)谱写。作品号召信徒要来到十字架前承认自己的罪和有限,从而祈求主完全的救恩,并奉献身心灵永归于主。这首赞美诗被全世界许多教会广泛唱诵2。  相似文献   

20.
我爱《赞美诗(新编)》。改革开放后,刚恢复聚会时,信徒们都是靠记忆唱圣诗。这时,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了《赞美诗(新编)》,令我们如获至宝,这是雪中送炭,是饥饿时的食物,是干渴时的泉水。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圣诗,很多都是我从小会唱、爱唱的,看到它们如同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诗歌的内容太好了,说出了我们想说但又想不到的话,供应我们灵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