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不注意‘其它’和‘其他’这两个词的用法,却是信手写来,用哪个都可以。而事实上这两个词是有明显区别的。这先得从‘他’和‘它’说起。‘他’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称男性第三人称,‘五四’以前‘他’兼指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二是指另外的、别的,别人、别事、别物都  相似文献   

2.
一 武步云同志在《也谈认识发展的阶段问题》(见《哲学研究》1984年第2期)一文中提出:“将认识的全过程仅仅划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阶段,或者划分为感性和理性两阶段,都没有完整准确地反映认识发展的全过程”,并且不同意把人们称为“思维具体”的“理性”看  相似文献   

3.
《哲学研究》1964年第5期刊載了吉敦諭同志的《“两种革命論”是“經济宿命論”嗎?》一文。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进一步闡发并論证“蔡美彪同志所分‘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本无可非議”,因此,在农民战争問题討論中,其他同志对此提出的批評,“其結果是无损于蔡文‘两种革命論’的毫末的”。吉敦諭同志对自己的观点,竟然作出如此自信的断語,把一切批評商榷的意見,都拒之于千里之外,借用他自己  相似文献   

4.
当你高谈阔论、忘乎所以时,你该怎么办?当他人遭遇尴尬时,你该怎么办?当他人不理睬你时,你该怎么办?当他人轻蔑你时,你该怎么办?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是处理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其实,把这四种基本关系搞清楚了,也就拥有了交际的基本法宝。一、把自己当成别人平素,我们对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过错总能找到借口,甚至预先就轻易地原谅了自己的过错。这时,如果我们把自己当成别人,给自己一个旁观的眼神,你就会意识到:目中无人、忘乎所以、抑郁寡欢、乱发脾气,都是一种交际错误,需要尽快加以改正。具有这…  相似文献   

5.
欣歌 《天风》2007,(23):42-43
"当我们将自己奉献给基督时,别人会认为我们好像舍弃了许多,但生命真正意义在于‘舍弃’而非‘索取’。这是生命原则,神要我们与更多的人分享真理,若你的爱不设限,你就能比以前更有爱心,去爱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6.
1908年列宁在他那篇批判马赫和马赫主义的著名论文里写道:“在1906年,马赫也是很老实地承认:‘大多数自然科学家都坚持唯物主义’”。列宁这里引证了《认识与谬误》中的一句话,但他歪曲了马赫命题的原意,为了证明这一点,应该直接读他的原话:“大多数自然科学家今天都把已有150年历史的旧唯物主义当作哲学,而对于哲学家乃至对哲学思想不太外行的人说来,这个体系早已是不能再接受的了”(《认识与谬误》第4页)。马赫这段话是针对18世纪法国的机械唯物论而说的,这不可  相似文献   

7.
一、超越:共同的课题尼采哲学是人生超越哲学,这不仅是由其哲学中的酒神精神、强力意志、超人等几个主要的命题、环节所决定的,也是由其在西方哲学史上所实现的转向所决定的。一方面,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柏拉图奠定了形上学的基础,洛克开了知识论的先河,而尼采则首创生命哲学。(详见陈效应著《悲剧哲学家尼采》第146~第157页,三联书店1987年版)他揭示生命的感受,探讨人生的意义及其实现,引起了现代心灵无尽的共鸣。另一方面,尼采哲学是按着叔本华的意志哲学讲的。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的自在之物,一切现象包括个体的…  相似文献   

8.
1983年第5期的《中国语文》上刊登了李芳杰同志《“畸零人”?》一文,文章认为“‘畸零人’一词的新造值得商榷。”共实,“畸零人”一词并非新造。《红楼梦》第63回中,妙玉给宝玉下了个帖子,因她下着“槛外人”三字,宝玉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于是,邢岫崓给宝玉出主意,说道:“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人扰扰之人,他便喜了……”  相似文献   

9.
我拜读王寒松神父“古代理学家所认识的天主”一文(载《中国天主教》1996年第2期)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出来以便探讨,若有不适,请大家指正。 根据《哲学辞典》上对周敦颐与客观唯心主义不确切的几句解释,认为“理学家所说的‘精神本体’和‘永恒的存在’显然是指造物主——天主。”这一种自《哲学辞典》上对“理”不恰当的解释致使对理学家的“理”的历史渊源与真实含意理解欠妥。 理学萌芽于唐代的韩愈与李翱,儒家思想因  相似文献   

10.
引言尼采并没有提出过一种系统的、自身无矛盾的认识论,这似乎与他在哲学上的认识有明显矛盾。尽管如此,他的认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还是抓得住的。尼采认识论的矛盾最终可归纳为一个核心矛盾,对此可作提纲挚领式的如下描述: 1.认识世界的“客观实在”或“本来实在”是不可能的,因为生命本身不消失,寓于有机体内的视界主义(Perspektivismus)就不可能被超越。我们  相似文献   

11.
从尼采的“上帝之死”到福柯的“人之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尼采探讨了道德价值的起源,区分了两种道德,倡导强者道德,重估一切价值,抨击西方文明,设计未来生活,人们通常正确地把尼采视作道德哲学家和文化批评家。然而海德格尔坚持认为,尼采还是一位形而上学家,虽然他仅是最后一位形而上学家,他完成了形而上学的终结。’尼采认为,重估一切价值,是他对于人类最高的自我肯定活动所提出的公式。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认为,正是由于尼采的“价值重估”,现时代的精神运动才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公式。然而,价值重估的前提是“上帝之死”。毫无疑问,尼采给西方哲学带来的颤栗与他的“上…  相似文献   

12.
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就是一个人瞬间的一生,这中间的时光或短或长,就是生命的过程。我们信奉伊斯兰,我们生命的始终,就是认主独一,同时孝敬父母也是遵从主命。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们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堂上达到老迈,那末,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毕恭毕敬地服侍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就象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17∶23-24)。这节启示在要求人们崇拜真主之后,立即提到孝敬父母,可…  相似文献   

13.
一位农夫总是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只要看到别人比他强,就羡慕不已,希望自己能跟别人交换命运。一天,天使来拜访他,表示愿意帮他实现交换命运的愿望。天使说:"你把你的‘麻烦’全部装在一个布袋里,然后带到郊外去,那里有一袋袋堆积如山的‘麻烦’,你可以随意换一袋你喜欢的。"于是,这位农夫来到郊外,兴  相似文献   

14.
近读李鹏程博士力作《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下简称《沉思》),细细品味,觉得颇有新意。本文就其整体性的文化观念及关于文化研究的新思路,略陈管见。一、《沉思》一书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整体性意义上的文化观念。正如作者自己在此书序言中所说,《沉思》无意给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哲学”这两大问题作学术“立法”,而是希冀与读者朋友进行互相“对话”和“追问”。作者认为:“哲学不应只研究认识,也不应只研究以已被抽象了的本体论为前提的‘历史’,而应研究人类的全部‘文化’;哲学作为‘观念’,它应是…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社会生产关系范畴的系统考察》一文(《哲学研究》1983年第3期。以下简称《考察》,凡引该文不再注明出处)。有周密系统的分析,见解颇有新意。基本观点我完全同意。但也感到有些问题值得商榷,有个问题需要补充。 三点商榷 (一)《考察》在谈到马克思对社会生产四环节理论的推进时,这样写道:“(1)他将社会生产四环节视为‘一切生产阶段所共有的、被思维当作一般规定而确定下来的规定’,即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抽象  相似文献   

16.
序言马赫是一位在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的科学家。作为物理学家,他在音响学和光学领域的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马赫数”象征着他的功绩。但是他不是一个仅仅以实验研究和数理分析为满足的人,他还展开了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相融合的科学论。马赫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自然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他说:“不存在马赫哲学,至多不过存在自然科学方法论和认识心理学。这两者和所有科学理论一样,它们是哲学的、不完全的尝试。对于在这之外渗进外在的附加物而编造出来的哲学,我概不负责”(马赫《认识和谬误》序文原注2)。在《力学史》的序言中他则说:“在我的著作里,大家可以  相似文献   

17.
更正     
本刊1999年第4期第58页“作者单位”应为“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1999年第5期第28页第11行“市场规划”应为“市场规则一;1999年第6期目录及封面要目中“‘哲学’须得把握‘自己””应为“‘哲学’须得把握住‘自己’”;同期目录上,“马克思主义与18世纪启蒙哲学”一文作者“陈悦”应为“陈锐”。1999年第7期“程敏政的朱、陆‘早同晚异’论及其历史意义”一文标题,因作者失误,应改为“程敏政的朱、陆‘早异晚同’论及其历史意义”。谨向作者和读者致歉。更正  相似文献   

18.
自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台湾哲学界出现的又一值得注意的动向,就是加强了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一)台湾“哲学会”于一九六五年底举行了第六届年会,提出了加强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一是台湾“哲学会”首席理事吴康在年会开幕词中分析形势时所指出的:“欧美哲学家思潮趋向,已一反向来传统:第一,于‘自然’之外,转而注重‘人生’;第二,于他们西方之外,承认我们东方在世界哲学  相似文献   

19.
约翰     
《天风》2006,(20)
神的礼物God’s gift耶和华已施恩Jehovah has been gracious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他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这就是我曾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我先前不认识他,如今我来用水给他施洗,为要叫他显明给以色列人。”约翰又作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仿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我先前不认识他,只是那差我来用水施洗的,对我说:‘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是苏联科学院院士,《哲学问题》杂志的主编。他于1963年秋随苏联代表团出席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哲学会议,本文是他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的补充修改稿,发表在《人和时代》(1964)一书中。全文分八节,这里译出的是头三节的全文,共后五节(“人和社会”、“人的精神世界”、“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自由问题”和“社会主义的人在劳动中日臻完善”)未译。在第一节里,作者概述从古希腊到十九世纪西方著名哲学家对人的本质的看法。共中,他特别强调康德关于人应当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思想和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见解,并且着重叙述了费尔巴哈哲学的人本主义原则。在第二节里,作者评述了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特别是存在主义者关于人的问题的见解。他首先评述了叔本华、尼采和斯宾格勒的有关观点,其次以很大的篇幅论述存在主义者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尔、马赛尔等人的见解,并特别吹捧法国存在主义,说什么“‘存在哲学’的法国变种发展到从人道主义立场否定战争,为和平而斗争,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发展哲学思维的良好的思想‘气候’。”最后,作者评述了出席哲学会议的某些托马斯主义者、唯灵论者的有关论点。在第三节里,作者阐述了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即所谓“现实的人道主义”的观点。作者曲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言论,抛弃具体的阶级分析,只字不提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空谈抽象的人,说什么“把物质生产的一切内在可能性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创造力”,就是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说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学说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创造者、人-劳动者上面,而且首先研究把人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建设性的可能性解放出来的途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