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庆喜在《天风》2004年第六期撰写文章,认为作为传道人,积极参加神学思想研讨,对开阔传道视野,引导信徒爱国爱教、积极参加三个文明建设都大有裨益。现在的教会特别是农村教会,已经到了非建设或调整神学思想不可的地步了。纵观教会历史,教会是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求得发展的。不然,就会被社会所“遗弃”。基督教三次传入中国,一直都维持着一个外国人宗教的面貌,缺乏群众基础,没有实行自治、自养、自传,更不用说自主自办教会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基督教是在1950年9 月23 日以吴耀宗先生为首的全国1527位基督教教会及团体负责人和信徒发起的“…  相似文献   

2.
孙琪 《天风》2016,(9):29-31
正1991年12月,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四届、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二届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基督教各地试行规章制度》(以下称《试行规章》),1996年对《试行规章》进行修定,制定了《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1996)》,2008年又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2008)》(以下分别称为《教会规章》)。  相似文献   

3.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使徒保罗特别强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弗4:4,5)。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基督的教会不幸分为三大派别:公教会(即天主教)、正教会(东正教)和新教会(在中国旧称“耶稣教”,也称“基督教”)。一百年以来基督教中有  相似文献   

4.
马丁·路德开始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是基督教历史上几个世纪以来教会改革的延续,但它引起的是宗教更新而不仅仅是教会改良;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德意志民族立身欧洲民族之林的开端,但它引起了德意志民族的继续散裂而不是统一.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教会历史上和德国世俗历史上的悖论式影响,基因于运动的主体——德意志民族的基督徒贵族.他们是马丁·路德呼唤的对象,他们应该并能够改变神圣罗马帝国的欧洲性和基督教会的普世性,进而彰显德意志民族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国家名称的宗教印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中国的人名地名一样,基督教国家的人名、地名一般也有特定的内涵。比较普遍的是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因此不少人名、地名不同程度上包含着宗教寓意。有的以《圣经》中的人物直接命名,有的以基督教历史上的圣徒的名字命名,还有的名字中带有“圣某某”,或冠以“天使”“、圣徒”等。以《圣经》中的人物命名早在3世纪中叶,早期基督徒便开始为孩子用基督教有关的事物命名。他们不再给自己的孩子起罗马人的名字或异教神话中的名字。优西比乌这位早期教会史学家指出,亚历山大的狄奥尼修斯主教说过,基督徒父母喜欢给孩子起众使徒和其他杰出的基督…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7,(12)
<正>背景介绍: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在威登堡教会的大门上,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不但推动了教会的改革,产生了日后的基督教新教;亦对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全球多地举办纪念活动,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  相似文献   

7.
如果将基督教的信仰及其传播置于诠释学的构架(hermeneuticframework),那么教会不仅是一个“信仰的群体”(communityoffaith),而且首先是一个“话语的群体”(communityofdiscourse)。“话语”当然不会意味着“自说自话”,而是要带着信仰的异质性张力(alienatingtension),在现实的语境中表达出自身价值的针对性意义。因此“汉语神学”的提出和讨论,也许预示了基督教在中国之“处境化”问题的根本性转变。即:信仰本身对特定文化载体的超越不仅成为神学的前提,而且无论研究者使用“适应化”(accommodation或adapta-tion)、“本地化”(incuhuration)、“境际化”(inter-culturality)还是“处境化”(contextualization)的概念,实际上都必须摆脱仪文形式的诠释惯性,更多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应德国国家教会(EKD)、芬兰信义会和瑞士信义宗世界联盟的邀请,以高峰会长为团长的中国基督教访问团前往欧洲参加2017世界宗教改革500周年纪念活动。一6月10日德国国家教会在威腾伯格举办宗教改革世界展,这里,蓝天白云,威腾伯格披着节日的盛装,喜迎各国前来参加宗教改革500周年纪  相似文献   

9.
<正>所长:卓新平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德国(欧洲)宗教史协会终身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相遇、求同与存异》、《当代亚非拉美神学》、《当代基督宗教教会发展》、《当代西方新教神学》、《当代西方天主教神学》、《中西当代宗教理论比较研究》(德文)等。  相似文献   

10.
利百加 《中国宗教》2022,(12):62-63
一、新时代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自觉1.“中国化”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基督宗教每到一处都有“在地化”的过程,这既符合基督教教义,也秉承了教会传统经验。“在地化”要积极适应区域文化,才能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让基督教在中国社会成为一种良性、和谐的存在,并力求将至今还存在于基督教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身份之间的隔阂清零,这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对基督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曹圣洁 《天风》2023,(8):6-8
<正>《天风》2023年第4期转载了今年2月28日《中国民族报》发表的《最大限度团结信教群众》一文(下称《团结》),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把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归纳为五句话:“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中“尊重群众宗教信仰”这句是第一次被列入宗教工作方针,读后我感到很有启发,愿与基督教教会同道分享我的感想。  相似文献   

12.
曹圣洁 《天风》1994,(收录汇总):6-8
《天风》2023年第4期转载了今年2月28日《中国民族报》发表的《最大限度团结信教群众》一文(下称《团结》),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把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归纳为五句话:"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中"尊重群众宗教信仰"这句是第一次被列入宗教工作方针,读后我感到很有启发,愿与基督教教会同道分享我的感想.  相似文献   

13.
张耀法 《天风》2024,(3):31-33
<正>教会负责人,顾名思义指各地基督教两会的主席、会长和教会的主任牧师或堂务主任,即拥有教会的人事权、管理权和财务权的管理者。而监督,是对教会负责人的监察督促。相对来说,教会负责人的权力集中、责任重大、岗位重要,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教会的发展走向,所以需要有人监督。一、对教会负责人的有效监督目前,教会或基督教两会对教会负责人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和《宗教团体管理办法》里都有提及监督、惩处的条例,但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缺乏务实有效的抓手。不过最近,监督的制度来了。  相似文献   

14.
刘华俊 《天风》2001,(9):20-22
近年来,丁主教一直在倡导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他多次说过:“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他指出:“一个没有神学家的宗教,一定是低级和原始的宗教,不思考问题的宗教,一定是同理性格格不入的宗教。”(注:《丁光训文集》240页)思考什么?丁主教指出,思考有关圣经的问题,思考有关教会的问题,思考有关教会与社会、国家的问题,思考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可见,神学并不是空洞的玄思,而是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特色。神学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教会的精神境界和思  相似文献   

15.
韩愈 《天风》2023,(3):14-16
<正>王治心(1881—1968)是著名的中国教会史家。有研究者将其归类为本色教会探索的“本土实践派”1,其学术影响又使得部分研究者误认为他只是一位“学院派”的神学家。在其众多作品中,《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下称《大纲》),兼具古今中外的多维视野,又充满了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深刻思考。《大纲》的字里行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中国情怀与多维视野兼而有之的教会先贤。  相似文献   

16.
55年前,一场伟大的运动给中国的基督教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从此,一个被帝国主义利用的“洋教”变成了中国基督徒独立自主自办、自治自养自传的基督教。1950年4月,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吴耀宗先生同各地部分知名的教会领袖谒见周恩来总理,要求政府协助解决教会面临的困难。三次详谈后,根据中国基督徒在多年前所提倡的自治、自养、自传的方针,教会领袖们决定发起“三自爱国运动”,得到了周总理的赞同和支持。1950年7月,以吴耀宗先生为首的基督教爱国人士在上海联名发表了题为《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宣言(通称《三自…  相似文献   

17.
(一)现代宗教思想体系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条件,已由原先敌视社会主义的态度,转变为力图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道德原则同宗教的社会道德原则调和起来、结合起来。在苏联十月革命前,基督教的主要教派正教,一贯把科学共产主主看成是基督教的死敌,把它说成是“凶恶的妖木”。因此,同社会主义的斗争被正教教会宣布为长期的神圣任务。并在教会学校中,还制定了“揭露社会主义”的特别方针,其职务是要证明基督教同社  相似文献   

18.
包兆会 《天风》2016,(6):52-53
他曾是晚清庠生,在国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学术生命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向教会大学的学生们教授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著有《孔子哲学》、《孟子研究》、《道家哲学》、《中国学术体系》等著作。他也是上世纪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他在中国宗教史尤其是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又奠定了其杰出的教会史学家的历史地位。其基督宗教方面的著作有:《中国基督教史纲》、《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中国历史的上帝观》、《基督徒之佛学研究》、《孙文主义与耶稣主义》等,另独编和合编有《耶稣基督》、《评基督抹杀论》、《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等。他是当时中国基督教界比较有影响力的、多产的基督徒学者之一。他就是王治心。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除了教会的重大节日,如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的庆祝之外,另外在一些特定的节期也举行纪念活动。比如:妇女节(3月8日),敬老节(9月9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纪念日(9月23日),国庆节(10月1日)等等都会举行特别礼拜,如感恩礼拜、纪念礼拜,或者是其他庆祝活动。敬老礼拜是教会各种节庆礼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活动。农历9月9日是中国人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据文字记载,重阳节可以溯源到汉代《,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可见西汉时中国人就已经在过重阳节了。历经二千多年的变…  相似文献   

20.
孔汉思和秦家懿在《中国宗教与基督教》一书中把世界主要宗教分成三大河系:其一是亚伯拉罕系三大宗教,即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源出闪米特人,以先知预言为其特点;其二是印度宗教,以神秘主义为其特点;其三是远东宗教,源于中国,其中心形象是圣贤,是哲人宗教。该书对三大宗教河系特点的概括尚需商榷,但将源自中国的宗教列为三大河系之一,是颇有见识的。美国学者保罗·尼特在《一个地球多种宗教》中进一步指出了中国在历史上就是宗教多元的国家,“中国人都是宗教的混血儿”,而欧洲人和美国人,是“在惟一宗教模式中成长”,他看到了东方与西方在宗教信仰上有“多元”和“一元”的差别。尽管欧美国家有大量移民,带来各种宗教,但宗教之间不能交叉信仰,个人不可能是宗教的混血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