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二协同学的科学贡献(一)协同学通过提出协同效应原理把系统论从远离平衡态推广到近平衡态和平衡态,使它广泛适应于无机界、有机界和社会领域。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来自对生物系统的总结,它虽然运用微分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对系统元素进行定量描述,提出系统中任一元素量度的改变都会引起其它元素以及整个系统的变化,从而使系统变成能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定量描述的科学概念,然而从系统行为和关系推导  相似文献   

2.
系统自组织的基本演化方式有两类:(1)在平衡态背景条件下,平衡态系统内部及其各要素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相互作用,系统整体具有近似的均匀性、对称性和独立性。平衡态系统由于缺少产生质变的必要的外界条件,从而限制了其演化的可能途径,使之常带有某种决定论的特色,即演化  相似文献   

3.
宇宙可分为内外吗?对此,本文作者认为在主观认识上可把总星系看作内宇宙,把视界面以外的称为外宇宙,前者是有限的,后者则无限。自然科学研究内宇宙。内宇宙中不同层次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表明它是开放性的非平衡系统,但其中有些子系统如太阳系在能量消耗过程中走向平衡态而“热寂”,可见,内宇宙也是熵与负熵的统一体,在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的相互作用中运动;它并且能从外宇宙吸收负熵流,使其各子系统协同调节,可以阻碍、减少内宇宙各子系统的熵增加,使它们向无序性的平衡态发展的趋势得到延缓、停止,以至彻底破坏,使无序性转为新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4.
胰岛β细胞去分化理论是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领域备受关注的颠覆性观点,以往的衰老理论认为细胞从成熟走向凋亡最终导致糖尿病发生,而去分化理论则主张细胞从成熟退化回原始状态才是发病的根本原因。试从一般系统论角度分析胰岛β细胞去分化理论并肯定其哲学合理性,同时基于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耗散结构的主要观点,提出针对2型糖尿病未来研究方向和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对策是维持β细胞开放系统的低熵状态和调节细胞内良性信息流动。  相似文献   

5.
自贝塔朗菲创立系统论以来,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人们转而开始关注系统的演变问题。“涨落”、“自组织性”、“无序和有序”、“耗散结构”、“远离平衡态”、“协同”等概念已成为科学家、哲学家及业余问津者的日常话题。但是,系统在时空中怎样演变?尚有不  相似文献   

6.
脑神经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及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神经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是:它具有非线性、混沌性、突变性、自组织性及不可逆性等.脑神经系统是人类生命的中枢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的复杂系统,由一个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综合构成了脑神经系统的整体性、复杂性.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脑神经系统的整体性、复杂性进行了思考,并提供了一个方法论的理论框架,及具体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许:从应用研究的角度来说,奇点问题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因为系统演化在奇点附近,只要花费很少的控制成本,就能取得很大的控制效果,特别是能调控系统使它朝有利于我们的方向演化。湛:系统演化到奇点,既是一种危险,又是一种机遇,既有失败的可能,又有胜利的希望。对奇点的研究,有助于作出新的决策。许:从系统观点看决策,当系统处在平衡态或离平衡态不远的非平衡稳态时,常规性决策尚能应付,而当系统进入第三态即远离平衡的非平衡稳态时,就要求作出创造性、开拓性的决策,尤其进入奇点附近,更是决策的关键时刻,预测、决策的重要性才能充分体现出  相似文献   

8.
从有序与无序的观点认识疾病的发生第三军医大学(630037)高全杰人体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耗散结构。在正常生理过程中,机体内部由于新陈代谢的作用,使机体内部有序结构不断遭到破坏;与此同时,机体又不断从外界接受负熵,使无序变为有序,维持这种远离平衡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熵概念在现代科学中已有着广泛的运用,尤其是运用它来探讨社会科学中的一些理论性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熵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用熵概念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的熵永不减少)表明,熵产生只能是正或零。孤立系统的熵实质是系统中微观粒子无规则运动的混乱程度的量度。相对地说,高熵对应于系统内部结构混乱程度高或有序化程度低的状度,低熵对应于系统内部结构混乱程度低或有序化程度高的状态。现代物理学已阐明,孤立系统的熵概念的内涵仍然适用于开放系统,并在开放系统中得到了发展。在一定时间内开放体系的熵改  相似文献   

10.
系统中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的发展提出了从哲学角度研讨系统问题的必要。 一 系统思想的萌芽可以远溯到古代。而系统观念真正进入科学,则开始于热力学和分子运动的研究。在这里,首先从宏观状态和微观统计两个角度研究大量分子所构成的系统,明确区分出孤立系统和非孤立系统两种类型,给出状态函数和过程函数两类概念,并用熵增原理来判定孤立系统的演化趋势。它所制定的概念,它所揭示的原理,它所使用的方法,已非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片面地夸大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加原理)的意义,表现了调和矛盾的倾向。他认为,任何一个封闭系统内部的过程从局部来看是不平衡的,但从整体来看是平衡的,而这种平衡发展和不平衡发展的统一是现实中的普遍矛盾。平衡过程的最终结果是导致一个永远不会再变的平衡态(如物理学中的“热寂”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系统中一切形式的能量都变成了热量,而热量在系统内各部份之间又达到平衡),这种平衡态也就是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中和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它既能满足系统内部各个元素的要求,又可保证这些元素共存的条件。总之,平衡态内部的各个元素能够长期共存、互相依赖、互相协调。至于这种状态的破坏则要依靠外来的力量。此外,作者还宣传了许多其他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2.
1867年,德国物理学家Clausius在第41届德国自然科学家和医生代表大会上提出熵的概念,极大地推动了热力学的发展;1943年,E.Schrodinger在题为“生命是什么”的演讲中引入了“负熵”的概念,提出“有机体就是赖负熵为生”的观点;1969年,Prigogine耗散结构理论提出了远离热平衡的开放系统熵值的变化规律,它适用于一切活的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13.
耗散结构理论是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的新发展。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是物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由卡诺、克劳修斯、汤姆生、玻尔兹曼、麦克斯韦、吉布斯等人首先建立和完善化的是以研究平衡态为主的经典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从宏观现象和微观机制两个方面说明了一个系统处于平衡态以及  相似文献   

14.
信息即负熵,熵的概念早已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本文拟从共时态和历时态两个方面,考察熵在系统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一、熵是联结宏观系统与微观系统的桥梁在系统的整体性观点统摄下揭示系统的层次性和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特征。在贝塔朗菲看来,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组成系统的要素在宏观和微观双向运动上的一种相对性。而要素与系统之间的这种相互转化则部分地表现为二者之间的相互制  相似文献   

15.
熵定律即热力学第二定律。它所揭示的是宇宙中一切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趋向,因而从哲学角度理解熵概念的意义很有必要。第一,熵概念揭示了事物运动转化的不可逆性。这一观点打破了人们那种基于经典物理学的可逆性的基本概念而形成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可逆性的世界观,同时它不仅要求强化,而且要求改造人类的时间概念,消除诸如规律性被描述成重复性等的看法。第二,  相似文献   

16.
人的思维生理学活动过程,由客观物质及其运动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高级中枢,所进行的后天有序自组织活动过程。以解剖组织学和分子医学为基础的现代神经生理学和脑科学,对在大脑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区,后天何以能形成线性有序自组织扩散循行活动过程,尚无明确阐述和解释。因此需要开拓新的思路。我们在探索经络和针灸理论和应用的过程中,大量观察到,针刺后的针感在人体有序扩散循行过程,具有相对性和后天可塑性的特点。其有序扩散循行过程,可被高级中枢神经明确地感知和定位出来。这些现象和特点反映着针感有序扩散循行过程,具有高级中枢活动过程的特性,对此我们尝试应用相似论的观点和方法,在异中求同和同中立异的思维训练和创新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展与提高它。高级神经活动可产生电磁波,按照波粒二象性原理,它也伴有粒子流,那么针感有序扩散循行,亦可视为神经粒子流运动过程的反映。我们并提出:经络是人类高级中枢后天形成的有序自组织活动过程的自身整体功能性调节系统,其中枢主要在高级中枢体感区。这就突破了传统经络系统的先天性外周为主循经为纲的理论框架。此后把针感在高级中枢非线性区,后天形成线性有序自组织扩散行的条件和规律与方法,移植到观察人类大脑高级神经活动和思维生理学过程,从而把经络有序活动与高级神经活动和思维活动通过异中求同而统一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在开放性远离平衡态的大脑高级中枢非线性区,后天何以能形成线性有序自组织活动。我们在实践中观察到针感在高级中枢非线性区形成线性有序放大扩散,与中枢神经受激后能级提高,形成量子化引起同相振荡的量子过程有关,否则由非线性转化到线性有序扩散循行便无法实现。由于激光产生的过程与高级神经活动过程,都伴有电磁波和粒子流(量子流),具有着力的同一性,现代神经生理学也发现,在神经冲动传递过程始终,也有量子自发释放和诱发释放,针感的连锁反应扩散和谐振放大与激光形成过程中的连锁反应和谐振放大,有着相似的条件和规律与方法,这样经络学和针灸等信息疗法,以及高级神经活动和思维生理学过程,便具有着量子医学的特征。把针感有序扩散循行的条件规律和方法,一方面应用于临床,创建了新的针法和新的针疗方法及定向定位针剌麻醉;均收到优良的临床效果,并分获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从而证实新的经络理论是合理的和实用的。另一方面,把它移植到观察高级神活动和思维生理学过程,以解决高级中枢非线性区,后天何以能形成有序线性自组织活动这一难题,亦收到有益的成果。由于针感有序扩散循行过程,可以把人类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轨迹,形象化地反映和描绘出来,这就为进一步观察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和思维生理学过程,提供了模型和样板,并创造有利条件。把量子化和量子过程及共振和同相振荡等概念,渗透到观察和解释经络针灸学和脑科学及思维科学,这有利于这些学科和思维能力,在量子医学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人体系统的非优性与疾病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体系统并非完美,生命抛物线是由生理年龄、社会年龄、人体熵三大要素在非线性作用下相干的结果,从而呈现一种复杂的网状“大X构架”。每一个交叉点都具有阶段性态变的意义和对生命质量的表征。疾病是人体系统非优的必然。熵压决定了熵的退行性运动,从而也决定了生命时间的有限性。疾病是熵增过程造成机体不同程度封闭的结果。每次疾病都是对熵的增压,造成机体的物质丢失、时间丢失与跳跃,出现熵运动方面的引力偏折,从而在局  相似文献   

18.
公共性是社会科学的灵魂。然而,当下社会科学研究表现出以下三种趋向:一是研究的小圈子化;二是远离公共世界;三是浓描"个人心志伦理"、淡化"公共责任伦理"。这三种趋向侵蚀了社会科学的公共性,剥夺了社会科学的务实性、审慎性和思想性,弱化了社会科学的道德、责任担当,使其日益成为"灵魂缺失的社会科学"。为了找回社会科学研究的灵魂,有必要使"小圈子化的社会科学"转型为"公共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9.
《哲学研究》1990年第6期刊载了钱时惕同志撰写的《熵概念有关问题的哲学分析》(以下简称“钱文”)。文章对熵概念进行了讨论,这对推动熵概念的深入研究无疑是有益的。但是钱文提出的熵就是“系统的弥散度”等观点是不合适的。鉴于熵概念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中的重要地位,对与熵有关的问题作进一步阐述应该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金顶镇是远离洱海区域的白族聚居地,山多地少,长期处于相对后进状态.作者着重考察了当地的经典和金石文字,以期为非洱海区域白族的宗教信仰研究提供初步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