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教信仰强调生命和生活的合一。家庭,不仅是信徒展示属天生命的地方,更是操练并学习相关灵性功课的课堂,这里既散发着天国花香芬芳,也是老我旧人钉十字架之各各他,需要我们既能欣赏又能顺服,从而走上蒙福之路。  相似文献   

2.
黄幸平 《天风》2012,(10):40-41
与会友交谈时发现,教会中不少人都以为只要顺服就一定蒙福,只要遵行神的旨意就一定顺利。我一切顺利,凡事亨通就表明我特别蒙福,而我蒙福那是因为我顺服神,遵行神的旨意。在这样的人看来,如果你不蒙福那就一定是因为你不顺服,如果你不顺利那就一定是因为你没有顺服。如此非此即彼八股式思维将信仰的丰富性简单化、教条化,可能会一时鼓励一些人,但与此同时可能会给更多人带来信仰生活上的困惑甚至是失败。  相似文献   

3.
征稿启事     
《天风》2019,(10)
<正>《天风》邀请您写下生命的故事:1.蒙恩见证:个人如何信主、生命改变的见证。2.成长见证:如何在逆境中靠主站稳,如何在试炼中靠主得胜的见证。3.家庭见证: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因信仰而蒙福的见证。4.取场见证:如何在工作场所活出新生命的光彩、作光作盐的见证。5.侍奉见证:在教会侍奉中如何操练恩赐和生命成长,为主献上更美的侍奉。盼望借助您分享的真实经历(字数1200字至2000字),  相似文献   

4.
陈永涛 《天风》2018,(4):25-25
不可否认,基督教是以神为本的,尽管其也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可以说,基督教既是以神为中心,又是以人为中心的。或者说,是在对三一上帝信仰的框架下,体现出对人和世界的关注。希伯来圣经特别强调,一个蒙福的人生包括上帝对那些敬虔信仰的人在物质方面的祝福。从强调对上帝的信仰这方面来说,  相似文献   

5.
许伦胜 《天风》2009,(3):6-7
信仰是我们每个人个体的事,是每个人内心的追求,是对永生生命的关切.然而当这内在的信仰外延在人的生命之中时,就必然与人的各方面生活发生密切的相连.因此,信仰与生活是一个人手的两面,信仰体现在生活之中.每个人的生活层面主要包括:家庭、工作、社会.或者说家庭、工作和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三大层面,信仰需在其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岳清华 《天风》2016,(6):14-15
基督教信仰注重仁爱,因为神就是爱(参约壹4:16),他爱世人、拯救世人,他教导我们“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来13:16),因此爱贫穷人亦是神的旨意。基督信仰要求我们应当怜悯贫穷的人,因为这是耶稣的工作之一,也是爱主遵循神旨意的具体表现,更是我们蒙福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精神信仰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丽丽  金盛华 《心理学探新》2005,25(3):46-49,58
运用问卷法对431名中学生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精神信仰的总体状况呈现出社会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超自然信仰最弱的特点。在社会信仰上更注重国家民族信仰,在实用信仰上更注重家庭信仰,在超自然信仰上更注重宗教信仰;精神信仰各维度对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各不相同。不同生活满意度水平的学生在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的所有构成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读者信箱     
艾洁 《天风》1997,(12)
家庭聚会允许吗?编辑部同工: 我们家是一个基督徒家庭,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周一次的家庭聚会,大家一同查考圣经,轮流祷告,通过聚会我们彼此有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深感主与我们同在何等蒙福。参加我们这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4)
正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付出就是减少,收获才是增加。于是我们不愿意舍弃,认为舍弃意味着减少、意味着牺牲、意味着失去。甚至在信仰上,我们也与神斤斤计较一我为主奉献了多少时间?奉献了多少精力?奉献了多少财力和物力?但是其实有些事情不是数学,不只是加减乘除而已。特别是在信仰上,我们若想要从神那里有所得着,首先我们要学会有所舍弃。"舍"永远在"得"的前面,这不但是非常重要的顺序,更是蒙福的秘  相似文献   

10.
哲学性向、生活事件与精神信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实证的角度,探讨哲学性向、生活事件与精神信仰的关系。研究表明:1)哲学性向对宗教、神灵、金钱、家族崇拜起负向作用;对政治、国家和民族主义起正向作用。2)生活事件对神灵、生命和家庭起负向预测作用;生活事件通过与哲学性向的交互作用对民族信仰起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城隍信仰十分普及,大概是仅次于深入到家庭生活中的灶神信仰。在古代中国,几乎每个府、州、县都有城隍庙,供奉守护城池的城隍神。作为有着悠久建城历史’的福州自然也不例外,福州城隍庙建造时间很早,城隍信仰影响较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2.
蒿志强 《天风》2012,(7):13-14
当我坐在装有英特尔芯片技术配置的计算机前,读着英特尔公司资深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帕特·基辛格的生平传记《平衡的智慧》,不由得被他那种持续多年来在家庭、信仰与工作之间游刃有余的生活情调与模范力量所折服。作者不仅成功地把握住了技术领域里日新月异、常变常新的先机,而且持守了他内心的信仰以及与家庭的珍贵关系。夏日骤雨初过,  相似文献   

13.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感恩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从旧约时代起,以色列人遇感谢神的事,便要献平安祭(利3:1);新约中保罗教导信徒要“凡事谢恩”(帖前5:18)。因此我们在每天的祷告中献上感谢,有时在教会内也举行感恩礼拜。但今天的感恩礼拜不是仅为信徒个人或家庭蒙福的事而感恩,我们聚集在一起,是为整个中国教会一同献上感谢。 刚才所读的经文,告诉我们献上感谢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14.
李世峥 《天风》2017,(1):12-13
新年将至,漂泊在外的人们踏上了返乡的归途,期待着与亲人团聚,共享家庭的温暖。让我们趁此机会,思考信仰在我们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如何能够筑起家庭的祭坛,度过一个更有意义的春节?本期的几位作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依依 《天风》2005,(12):50-50
神的恩赐是何等丰富,源源不断地从天上倒下来,可我们人就是这样败坏,完全经不起神的祝福,是——我出生在一个美满而又蒙福的家庭,爸爸高大威武,聪明能干,在外赚钱养家;妈妈娇小温柔,持家有道,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从小,我就知道自己要比别的孩子幸运。我家是当地有名的万元户,爸爸的  相似文献   

16.
神圣空间是一种承载文化的平台和反映社会过程的文本。对民间信仰家庭神圣空间的研究,能直观揭示民间信仰这一地方传统文化通过家庭神圣空间得以复兴与传承的过程。研究从微观层面出发,综合运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对家庭神圣空间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家庭神圣空间具有私密性、隐蔽性;空间自身及其中物品的神圣性与日常性可进行弹性转换,这使得神圣空间深刻地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植-传承"是民间信仰生命力之所在,私密性和隐蔽性促使家庭神圣空间成为信仰的传承平台之一,而对日常生活的嵌入则展演了信仰深深根植于家庭和个人以保存传承资源的过程。同时,研究发现核心信众希望操纵家庭神圣空间而获得家庭内部话语权的提升,其本质是现代化背景下社会转向非传统化。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古兰经》的启示教诲,还是学者们的论述,都想向世人展示伊斯兰教的“中正”思想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中正”思想涉及并涵盖了人类的思想、言行、人生观、价值观、宗教功修、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信仰方面的“中正”思想。不偏不倚、纯真中正,即不是不信也不是盲信,理智而坚定地信仰独一无二、超自然存在的真主;既不把神格人化,也不把人格神化。信仰中没有掺杂人物、精灵、物质和图腾成分,是纯净的、不是混合的,是完全符合真一论原则的。  相似文献   

18.
王轩 《天风》2005,(12):9-11
圣诞节具有普世的意义,因为这个节日充分彰显了创造人类的上帝对世人的爱和拯救;这是喜乐的日子、蒙福的日子。  相似文献   

19.
灶神信仰源远流长,可上溯至火神崇拜和图腾崇拜,历经浮沉,延续至今,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文化符号;灶神信仰的功能亦几经变化,最终以鉴察善恶为其主要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以孝道为核心、妇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伦理观;当前传统家庭概念悄然解构,信仰缺失,灶神作为家神,其家庭伦理观可以为重构家庭概念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借鉴,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和安放个体身心。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基督教信仰来说,家庭不只是一个神学的讨论对象,也不只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是基督教的核心价值,是基督教神学的主旋律。甚至可以说,基督教信仰就是关于家庭的形而上学。基督教信仰圣父、圣子与圣灵,与此同时,他们又是同一个本体。因此,三位一体,就是上帝的三个位格在爱中的共融与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