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海》2016,(4):143-148
本研究通过对儿童广告真实性的分析,从儿童广告的意图真实和生活方式真实两个维度,考量当前儿童电视广告的真实水平。儿童广告的不真实分为四类:故意欺骗、夸张误导、情感暗示及儿童不现实的生活方式。其中儿童不现实的生活方式包括儿童广告中场景的不真实、儿童行为的不真实、儿童语言的不真实、儿童语言的不真实和儿童服饰的不真实五个方面。通过对212个儿童广告样本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儿童广告存在严重的不真实的情况,儿童的生活方式被异化,儿童意识在儿童广告的内容和传播上都欠缺。  相似文献   

2.
儿童布书具有玩具和书籍双重性的特点。儿童布书中的互动性设计能促进儿童各种感官体验、训练儿童四肢协调、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启发儿童思维潜能、培养儿童读写能力。儿童布书互动性设计中的游戏性质,既能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又能使儿童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技能。因此在儿童书设计中,应根据书籍内容需要来设计巧妙有效的互动性环节,这些环节也需要反复多次使用实验。  相似文献   

3.
金灿灿  刘艳  陈丽 《心理科学》2012,35(5):1119-1125
使用问卷法对4279名流动、留守和农村普通儿童的亲子、师生和同伴关系、社会负性环境和问题行为的调查发现:(1)小学流动儿童的轻度问题行为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小学流动和留守儿童的重度问题行为显著高于普通儿童;中学流动儿童的轻度问题行为得分依次显著高于普通儿童和留守儿童;(2)普通和留守儿童的亲子、师生关系和社会环境显著好于流动儿童;(3)亲子关系在社会负性环境对流动和普通儿童的问题行为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同伴关系在社会负性环境对留守和普通儿童问题行为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26名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留守儿童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留守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友谊冲突或背叛,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孤独感体验显著高于单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但单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间差异不显著;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回归比较表明,留守儿童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预测力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5.
学习不良儿童心理健康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学习不良儿童心理健康(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社会生活适应)的特点。被试为小学3~5年级83名儿童。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差异;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自我、社会生活适应等方面显著低于一般儿童。在学习各维度上,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自我满足感、体脑协调性、学习习惯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各维度上,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社会自我、学术自我、自我认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生活适应各维度上,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居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幼穗  孙红梅 《心理科学》2007,30(1):84-88,51
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和问卷调查法对3-6年级儿童共600名进行了研究,试图考察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结果表明:(1)受欢迎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被忽视组、有争议组和一般组;一般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和被忽视组。(2)社交自我知觉较高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社交自我知觉一般和较低的儿童,社交自我知觉一般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社交自我知觉较低的儿童。(3)高攻击型儿童的孤独感高于低攻击型儿童,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高退缩型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一般退缩型和低退缩型儿童,一般退缩型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低退缩型的儿童。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农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包括双孤儿童、单孤儿童和非孤儿童)在经历了父母感染艾滋病、父母因为艾滋病丧亡后的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了1221名被试,测查了他们的歧视经历、歧视知觉、心理健康(抑郁、孤独、自尊).经过数据分析发现:(1)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和儿童类别的差异,12岁及以下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13岁及以上的,双孤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单孤儿童和非孤儿童;抑郁、孤独和自尊存在显著的儿童类别差异,双孤儿童、单孤儿童差于非孤儿童;且孤独和自尊还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差异,12岁以下的儿童差于13岁以上的;(2)不同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的儿童在抑郁、孤独和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均是歧视经历、歧视知觉多的儿童抑郁和孤独严重、自尊低;(3)歧视经历对抑郁、孤独和自尊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歧视知觉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选取了混合型ADHD儿童14名,注意缺陷型ADHD儿童16名以及正常儿童18名,考察了在不同激活水平下,两亚型ADHD儿童之间,及其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反应执行能力与抑制能力的异同。采用传统的go/no-go任务,并将刺激间的时间间隔设置为1秒、4秒、8秒三种条件,分别对应高、中、低三种激活水平。结果发现,(1)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反应执行能力更容易受到激活水平的影响,且两亚型ADHD儿童受到的影响模式基本一致。具体而言:在高激活水平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差异最小;在中、低激活水平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差异增大,表明ADHD儿童状态调节能力落后。(2)两亚型ADHD儿童的功能缺损模式不同,混合型儿童在状态调节和反应抑制两方面都存在缺损,且其反应抑制缺陷不受激活水平影响;注意缺陷型儿童仅在状态调节方面受损。  相似文献   

9.
视觉障碍儿童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福娟  谢立波  袁东 《心理科学》2001,24(2):154-156
以《缺陷儿童人格诊断量表》为工具对视觉障碍儿童进行人格评定,并将其测验分数与先前有关其他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同一量表测验结果加以比较。比较结果表明.视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特性有明显差异,而与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差异相对要小一些。随年龄、障碍程度的不同.视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性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有关儿童类别学习的理论有基于规则理论、原型理论、样例理论、解释理论、多重系统理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色形抽象能力、儿童类概念、类标准及分类能力、儿童概括能力发展、儿童类别学习影响因素等方面,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但已有研究也存在着不一致性,基于多重系统理论对儿童类别学习的研究可以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黄鹂 《心理学报》1992,25(1):110-114
儿童的品德是儿童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培养儿童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是现阶段教育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儿童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除了取决于儿童自身条件,还取决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外界因素的作用。其中家庭是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测查、比较了亲社会儿童、攻击性儿童与一般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SIP)特点,目的是探讨三类儿童在SIP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在假设分享情境中,攻击性与一般儿童SIP的整体差异不显著,但在对不分享策略的他人情绪预期和关系预期2个变量上差异显著。亲社会与一般儿童、与攻击性儿童SIP的整体差异显著;在假设挑衅情境中,攻击性与一般儿童在对不同策略的自我效能感、选择频率、策略评价等7个变量上差异显著。亲社会与一般儿童在对不同策略的自我效能感、选择频率、策略评价等9个变量上差异显著;亲社会儿童与一般儿童SIP的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424名农村儿童为被试,基于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的比较,在同伴关系的背景下探讨了亲子亲合与个体逆境信念对儿童攻击、学业违纪与孤独感的作用。结果表明:(1)同伴拒绝能显著增加儿童的攻击、学业违纪与孤独感,同伴接纳则显著降低儿童的学业违纪与孤独感,亲子亲合、积极的逆境信念能够显著降低儿童的孤独感;(2)亲子亲合对同伴拒绝与儿童攻击、学业违纪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在双亲外出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差异:高亲合条件下,同伴拒绝与非留守儿童的攻击、学业违纪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但是在双亲外出儿童中,这些关联不再显著;(3)亲子亲合能够调节同伴接纳与儿童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在低亲合条件下,同伴接纳能够显著降低儿童的孤独感,但是二者在高亲合条件下不再存在关联。结果提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间的紧密情感联结对于促进其心理适应具有保护作用,同伴接纳对儿童的亲情缺失具有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家庭嘈杂度对儿童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采用家庭嘈杂度问卷、情绪调节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对387名南京市某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嘈杂度与儿童主观幸福感、父母认知重评和儿童认知重评显著负相关,儿童主观幸福感与父母认知重评和儿童认知重评显著正相关,与儿童表达抑制显著负相关;(2)家庭嘈杂度对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显著;(3)父母和儿童的认知重评策略在家庭嘈杂度和儿童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儿童认知重评策略还有独立中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降低家庭的嘈杂程度、增加父母和儿童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频率提高儿童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旨在考察父亲养育、儿童气质与其社会性发展的关系。让355名2岁儿童的父亲报告自身养育方式、儿童气质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父亲越严厉,儿童的内隐问题行为越多;父亲越鼓励成就与独立,儿童的问题行为越少,社会能力越好;(2)儿童抑制控制能力越高,其社会能力越好;儿童越害羞,其内隐问题行为越多;(3)父亲严厉与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随儿童抑制控制能力的不同而不同;父亲鼓励社交与保护与儿童问题行为和社会能力之间的关系随儿童交际性的不同而不同。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父亲养育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随着儿童气质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国外对受欢迎儿童的研究文献从1980年以来逐渐增多。主要的研究成果体现在两方面:影响儿童受欢迎的因素与受欢迎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从个体特征、互动水平、关系水平、群体水平研究了影响儿童受欢迎的因素及受欢迎儿童的特点。儿童受欢迎的研究方法从重视社会测量方法转向重视儿童对受欢迎的感知,避免消极提名,提出社交认知绘图方法。受欢迎儿童的研究能够为如何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伟娜  朱蓓蓓 《心理学报》2014,46(4):528-539
研究探讨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情绪表情注意方式的特点。各选取15名孤独症儿童以及作为对照组的智力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5名, 完成情绪共情实验, 同时使用生物反馈仪记录自主生理反应, 眼动仪记录眼动轨迹。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对情绪表情的自动模仿及感知能力显著低于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 对面孔的总注视时间、总注视点数均显著少于智力障碍儿童、普通儿童; 对眼部、嘴部的注视时间比及注视点数比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 对高兴和悲伤表情的注意较多而对恐惧则较少。这提示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不足、对情绪表情的注意方式异常。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城市、农村和流动三类儿童在共同相处的社会环境下的社会行为和适应。结果显示:(1)女孩在同伴接纳、领导地位、社交性-合作、害羞敏感、教师评定能力和学习成绩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男孩的受欺负得分显著高于女孩。(2)流动儿童的同伴拒绝显著高于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而城市儿童的社交合作显著高于农村儿童和流动儿童。(3)农村儿童的害羞敏感能够预测同伴接纳;城市和农村儿童的害羞-敏感均能够预测社交性-合作和同伴拒绝;三类儿童的害羞-敏感均能预测受欺负行为。此外,流动儿童的性别与害羞-敏感交互作用能预测消极提名。  相似文献   

19.
超常与普通儿童元记忆知识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标  缪小春  邓赐平  E.van Lieshout  F.J.M 《心理科学》2002,25(4):406-409,424
本研究主要探讨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早期元记忆知识的发展。运用对偶图片对被试的个体变量、项目变量、过程变量、策略变量、遗忘与回忆变量知识分别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5—7岁儿童是元记忆知识快速发展的时期,每一年龄组儿童的元记忆知识总体水平都显著地高于低一年龄组的儿童;超常儿童的元记忆知识水平均与高一年龄组的普通儿童基本相同,与超常儿童发展的单一优势模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曾守锤  李其维 《心理科学》2003,26(6):1091-1094
对儿童弹性 (resilience)的研究是在对高危儿童、处境不利儿童和处于应激状态的儿童 (以下统称处境不利儿童 )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起初 ,受流行病学和医学研究思想和范式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者把处境不利儿童看作一个同质的、不分化的群体 ,通过与正常儿童的配对比较研究 ,找到了一系列导致儿童处境不利的危险因素 ,如贫穷、困难气质、父母的教养质量低、社会支持少 ,等等。以致于在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研究者普遍认为 ,处境不利一定导致发展不利 ,处境不利儿童日后的成就水平、适应能力必定低于正常儿童 ,他们的发展遵循着“处境不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