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超群 《天风》2014,(10):6-7
<正>一个敬畏神的人一定敬重父母,不敬重看得见的父母,怎么会敬畏看不见的神?圣经教导基督徒要孝敬父母,但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就一定亲密无间、令人羡慕。基督徒只有遵行真理,才能让教会盛开敬老孝亲之花。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敬畏神的人一定敬重父母,不敬重看得见的父母,怎么会敬畏看不见的神?圣经教导基督徒要孝敬父母,但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就一定亲密无间、令人羡慕。基督徒只有遵行真理,才能让教会盛开敬老孝亲之花。  相似文献   

3.
记念主     
孙锡培 《天风》2009,(10):16-17
洗礼和圣餐是主在世时亲自设立的圣事或圣礼。何谓“圣事”?“圣事”是看得见的记号。基督徒凭着信心,藉着圣职人员的祝圣,可以领受那看不见的灵恩——圣灵重生受洗的人。圣餐也是如此,外面看得见的记号是饼和酒,经祝圣后,领受者凭信心能接受到里面看不见的灵恩,即生命的粮食和生命的活水,这就是神学上正统的“圣事观”。圣餐有很多意义,如记念主为我们舍身流血、象征教会的合一以及与主联合、等主再来等。  相似文献   

4.
正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像极了一棵树。你说,人会行走,树会吗?我说,树也会行走,只不过,人的行走,在看得见的地上,而树的行走,在看不见的地里。人用脚在地上行走,而树用根在地里行走;人用脚站立,而树用根站立。人的身体,就好像树的树干和枝条,树的树干和枝条是向上  相似文献   

5.
吴志福 《天风》2014,(1):12-13
<正>牧师所牧养的是看得见的羊群,编辑却是牧养一大群看不见或难以接触的羊群。如何选取对灵命有益的,天粮,供给主的羊群,乃是好牧人最需要关心的。主耶稣复活后给门徒的大使命,要我们传福音与教导门徒。要完成这使命,除了用口,还可以用笔。文字事工深刻影响教会发展文字事工是信徒最早开展的事工之一,早在摩西带以色列  相似文献   

6.
正《世说新语·夙慧》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元帝时,元帝问他才刚几岁的儿子明帝,是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说,太阳远,因为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里来。第二天,元帝为了炫耀儿子明帝的聪明,当着群臣的面又问儿子,是长安远还是太阳远?可这次明帝却回答说,长安远。明帝说,因为太阳看得见,而长安看不见。  相似文献   

7.
张一兵 《学海》2005,(5):67-72
本文集中讨论了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提出的景观意识形态概念,以及情境主义用以反对和拒绝景观的革命策略.在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景观已经将过去意识形态的看不见的隐性霸权变成了看得见的虚假影像世界强制,这种景观通过对人的欲望的制造和对象性诱惑,实现了对人的深层无意识的直接控制.所以,人们颠覆景观的最有效的革命途径已经从过去指向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阶级斗争,转换为存在瞬间艺术化的"日常生活的革命"扬弃异化和反对拜物教变成了艺术家的"漂移"和心理学意义上的观念"异轨",这种文化革命的本质就是所谓建构积极本真的生存情境.  相似文献   

8.
正曹植七岁那年中秋节,曹操带着妻儿们在后花园饮酒赏月,曹操见皓月当空,就一时兴起问孩子们说:"你们说月亮与外国比,谁近谁远?"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月亮远了。曹操点了点头又问一直未作声的曹植:"你说呢?"只见曹植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月亮近,外国远。"大家都呆住了,曹植解释道:"因为月亮看得见,外国看不见。"大家听了觉得曹植的答案很新奇,曹操也很高兴,连夸曹植是可造之才。第二年中秋,有外国使节来  相似文献   

9.
效法三博士     
冀慎杰 《天风》2002,(12):18-19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降生在犹大国的伯利恒城。他的降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是大喜的信息,也是我们每一位上帝的儿女最欢喜、最快乐的事情。每逢圣诞佳节,普天之下、世界各地的教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庆贺、讴歌主耶稣的诞生。其中最常见的圣剧就是“东方博士朝拜主”。在这出圣剧中,东方博士向主耶稣献了两种礼物。一种是看得见的,就是黄金、乳香、没药。另一种是看不见的,就是东方博士的心。  相似文献   

10.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8):28-29
若我们思念宇宙的浩瀚、河山的壮丽、生物的繁多、人类的奇妙,我们会赞美造物主的伟大。《尼西亚信经》宣认,我们所相信的上帝既是“全能的父”,也是“天与地和有形无形万有的创造主”,整个世界(天与地)和其中的万有,无论是看得见的(有形)和看不见的(无形),部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与世界万有的关系,就是创造主与受造物的关系。有关创造的教义,主要目的不是要描述上帝在亿万年前的工作,也不牵涉科学可否证明上帝的创造,而是要阐述上帝与世界的关系,从而让我们更认识、更敬爱、更信靠这位创造主,而他是我们的帮助(诗121:2;124:8;耶32:17)。  相似文献   

11.
黄裕生 《世界哲学》2009,(2):104-114
两性之爱,是人类个体间激发起来的一种最为激情澎湃的情感。它在实质上是两个异性个体追求作为全位格而全身心地相互投入与相互担当,直至互为唯一地共在。因为作为全位格出场而淡化、隐去了各种功能角色与社会身份;因为相互全身心的投入与承担而进入“革新了”的自己,也就是所谓“第三位格”。作为第三位格存在,不仅是与看得见的唯一者即心上人共在,而且也是与看不见的绝对唯一者共在。因此,爱情并不只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间的关系,而且也是人与绝对者的关系。爱情之所以能够超越世俗功利与世俗关系,就在于爱情能够打开一个神圣维度而具有超越一解放的力量。这也是爱情的神圣性所在。而爱情的危险也就在于忘却了看不见的唯一者而关闭了神圣维度。  相似文献   

12.
“看不见的手”与经济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亚当·斯密的伦理学和经济学思想中 ,“看不见的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作为一种市场力量 ,“看不见的手”不仅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还有调节私利与公益关系的伦理功能。但是 ,现实的市场是不完全市场 ,“看不见的手”不能解决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的所有社会伦理问题 ,必须认识到它自身存在的伦理缺陷。分析“看不见的手”的伦理功能和伦理缺陷 ,对经济伦理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阅读马克思的三种方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朴素式阅读把阅读仅仅视作一个直观地看和读的过程,似乎面对马克思的文本,无需任何理论和现实的中介,它不曾考虑过阅读本身,包括阅读者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旨趣,所阅读文本的语言和风格,阅读的场景和节奏,等等。征候式阅读把阅读视作一种生产,关注文本中的空白、沉默和缺漏,认为能够看得见什么,看不见什么,不是由主体的视觉决定的。而是由问题结构决定的。互文式阅读面向未来,在文本与文本、科学与修辞、写实与象征之间自由跳跃,要求多角度的阅读和阐释,不断生发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文:林后4:16—18,5:1—15,林前13:13 在哥林多后书这一段经文里,保罗一面讲暂时的,一面讲永远的,一面讲今世的苦楚,一面讲永世的荣耀,一面讲地上的帐棚,一面讲天上的房屋,一面讲看得见的,一面讲看不见的。当保罗活在世上,他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他盼望立定志向,要讨神的喜悦。立志向是很热切的献身态度,基督徒活在地上要有一种雄心壮志,要立定志向,像保罗所立定的“讨神喜悦”的人生,得主喜悦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巨著《国富论》,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平衡经济发展的理论。他认为,一个自由的竞争的市场,由看不见的手支配,它可以使每个人的个体利益自然地相互影响,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看不见的手隐喻自由市场能够自发地调节和平衡竞争的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时的要求。而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利益的行为可以自然地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看不见的手,即自由市场经济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英国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布隆克在《质疑自由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董大林 《天风》2004,(10):47-47
虽然我看不见鲜花,却知道花朵的芬芳;虽然我看不见太阳,却天天蒙受着神的恩光。我是一个半路失明的盲人。中学时代视力还是2.0的我,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因患青光眼,医治无效,不幸成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盲人。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宇宙学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相信宇宙是由普通物质和看不见的暗物质所组成,宇宙深处的星体爆炸提示一种宇宙力在导致宇宙分离,天文学家把这种力成为暗能。宇宙中70%是暗能,15%是传统的暗物质,仅仅5%是像构成地球和星体这样的普通物质。也就是暗能量统治着宇宙,而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完全是一个弱势群体。暗能的存在不容置疑对暗能在理论上的猜测可追溯到爱因斯坦生活的年代,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世界上的物理学家、数学家随即开始解其中的引力方程,方程解出之后,结论是宇宙不会完全静止,宇宙没有静止点。另一种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主教》2008,(3):1-1
只有片时,你们就看不见我了;再过片时,你们又要看见我。(若16:16)  相似文献   

19.
熊芳芳 《天风》2008,(2):43-43
懒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种,到收割的时候,他必讨饭而无所得。——箴20:4我们往往喜欢在看得见希望的情况下动手做事,因为只有在看得见希望的情况下我们才充满信心,觉得目标离我们并不遥远。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做事的前提条件是"看得见"希望,而不是"有"希望。前者仅着眼于周围的环境、外界的一切客观条件,后者却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热切的盼望、一种坚定的信心。前者是属肉体的眼光,后者是属灵的眼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宗教社会学有两种解释理论,一种在欧洲占优势,一种在美国占优势。前者是宗教世俗化理论,这种理论声称,宗教多元化会损害每一种参与竞争的宗教,削弱所有宗教的基础。宗教多元化和相互竞争导致世俗化,总体上将使宗教组织和信教人群的数量下降。后者是理性选择理论,用于分析宗教活动的机制,那个由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信徒构成的"市场",这种理论认为,宗教活动受到的控制越小,越富有竞争性,宗教的整体水平就会提高。反过来,如果缺少竞争,宗教团体就会缺乏效率,不能维持市场的活力。作者通过分析意大利的宗教经济,认为在多元化越充分的地方,宗教组织将会变得越强大,并且,宗教的素质也会在相互竞争中得到提高。[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