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行政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行政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沈亚平在我国目前的各类职业道德建设中,恐怕没有哪一种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比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职业道德建设更令人瞩目的了。由于国家公务员代表国家履行行政职能,拥有很大的国家行政权力,如果疏于对他们的道德意识的培养,缺乏对他们的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2.
卫生行政强制与相对人自主权行使的道德缓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卫生行政强制保护公共卫生利益与相对人自主权行使存在的矛盾出发,讨论建立道德缓冲机制解决两者间矛盾的必要性、可能性。阐述卫生行政执法者通过职业道德建设与人文精神关怀,以缓冲执法违法;相对人以道德约束缓冲自主权滥用。  相似文献   

3.
论行政权力运行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是通过行政权力的运行来发挥它对社会生活的组织和管理作用的。在现代社会中 ,一个为民众所欢迎的政府应该是高效、廉洁的政府 ,而这取决于行政权力的运行是否有着良好的道德基础。行政权力运行的道德基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科学地认识行政权力的本质 ,正确处理各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把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确定为行政权力运行的惟一目标 ,明确行政管理的社会公共性质 ;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公共行政理念 ,在行政权力运行的整个过程中贯彻服务精神 ;密切联系民众 ,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 ,建立人民的廉价政府。  相似文献   

4.
“最大的政治工作是关心人、爱护人,深入群众,和群众在一起。”(胡耀邦,见1986.3.《江淮论坛》·经济版·第20页)行政道德是执政者必须具备的政德,其核心是爱民。爱民,既是道德义务,,同时又是政治责任。当我们谈到政治责任的时候,就不能不谈国家的行政职能,因为行政职能总是对行政行为予以决定性影响,从而引起政治责任的问题。应该指出,离开行政职能谈行政道德,就难以对行政道德产生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行政道德的失范及其治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与类型行政道德失范,是指行政权力异化,讲的是一个过程,指本来是行政主体按照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行使行政权力,但是发展的结果,却变成了异己的力量,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行政权力变成行政主体损害国家及公众利益、谋取私利的工具。行政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6.
道德冲突中的行政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的行政工作置身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经常会涉及到利益冲突与道德冲突问题。国家公务员在利益冲突与道德冲突中如何选择自己的行政行为,关系着行政工作的成败,也是对自身行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一、公务员行政选择的责任与责任限度一般说来,行政选择是公务员行政工作和行政行为的特定形式。任何一种行政选择,只有存在着几种行为或行动方案时,才有可能。表面上看,行政选择出现的条件是:客观情况提出选择的几种可能性,而作为主体的公务员必须采取决定,选择一种可能性而舍去其他的可能性。然而,从本质上…  相似文献   

7.
政治道德是政治行为的规范,是从政者的职业道德。毛泽东曾深刻地论述过无产阶级政治道德的根本原则、活动方针、道德作风和理想人格等问题,形成了丰富的毛泽东政治道德思想。“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党和毛泽东把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最大利益作为一切政治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相似文献   

8.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入 ,特别是行政机构改革的不断进展 ,行政伦理和行政道德的理论工作 ,也相应地开展起来了 ,并且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李宁、胡延风、赵洁苓主编的《行政道德》(辽宁民族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版 )一书 ,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行政道德》作为一部行政伦理学的专著 ,作者对这个领域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 ,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究 ,比较深刻和正确地揭示了这些范畴、概念的科学内涵。比如 ,在这本著作中 ,作者对“行政”、“行政道德”、“价值观”、“依法行政”等 ,都进行了细致地论述和分析。这部书…  相似文献   

9.
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不是一个内涵固定不变的范畴 ,随着行政模式的变迁 ,行政的方向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也会有相应的要求 ,专制行政、精英行政和公共行政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要求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就其核心道德责任而言 ,专制行政要求忠诚 ,精英行政追求效率 ,公共行政呼唤公正。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才能谈论中国公共行政中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及其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行政由统治行政、管理行政走向服务行政的当今社会,警察作为我国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和服务公共利益的重任。明确警察行政行为的公共性不仅能使我们对警察的社会角色有一个正确定位,同时也为我们探究警察公共行政的道德根源,对警察公共行政进行伦理学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个体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从社会和个体不同角度的主客体关系,相对地区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人,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并适应一定社会利益关系客观要求的道德素质和指导自身行为选择的内心道德准则的总和。揭示个体道德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能,是进  相似文献   

12.
王兴超  杨继平 《心理科学》2013,36(4):904-909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5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采用潜变量调节效应模型的无约束估计方法研究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道德认同会对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道德认同会对道德推脱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2)在高道德认同水平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地减少,而在低道德认同水平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并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体系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主干,一直深深地、普遍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追求、行为方式和人格塑造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儒家“仁爱”的道德原则及其道德规范体系,以及关于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思想和要求,都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当坚持批判继承其原则和方法,摒弃其消极因素,吸取、弘扬其积极因素,这对于当今中国道德体系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胡家镜  张梦  马秀丽  刘燕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2):2119-2130
边界员工为帮助顾客或维护顾客利益而有意识偏离企业正式规章制度的“亲顾客偏离” (Pro-Customer Deviance)行为在服务型企业广泛存在。本文以刺激-有机体-反应(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框架为逻辑主线, 以亲顾客偏离行为的双重道德属性为研究视角, 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和情绪功能分化理论, 构建亲顾客偏离行为的顾客响应模型。主要内容包括:(1)确立顾客对亲顾客偏离行为的道德认知评价体系, 明晰顾客对亲顾客偏离行为的道德情绪反应; (2)探究顾客道德情绪在亲顾客偏离行为与顾客再惠顾之间的中介机制; (3)关注顾客责任归因和服务情境对道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调节作用。文章提出亲顾客偏离行为引发的顾客道德情绪和再惠顾意愿的相关命题, 并阐述了命题检验方法, 力图厘清现有研究关于亲顾客偏离行为结果的争议话题, 对道德属性视角下的亲顾客偏离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同时为服务型企业全面评估亲顾客偏离行为的服务绩效, 发挥其积极效应, 避免其不良后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公共之善——从原初状态阐释行政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罗尔斯设计了一个无知之幕,即公共之善.通过对人类整体生活的关切,或者说是对个体未来不幸的可预知的恐惧,社会中的个体关注代际与未来的幸福,至少是为避免不幸,基于此,给予不幸者利益分配上的照顾,这种照顾与其说是对同类不幸的悲悯,更像是慈善的储蓄.这些理论都是理性与平等精神支撑的以单一的人际关系或者说人际利益关系为基础的考量人类幸福源泉的学说,这种逻辑不仅在抽象的政治学理论中绽放光芒,而且具有相当的普世性.公共行政的实质在于行政行为的公共性,伦理视角考量的公共行政及其依托的行政权力必须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和行使,即使行政人员有“经济人”思想作祟.公共之善的基础在于个体之善的旨归,在对个体利益的尊重乃是最高的道德的思想困囿下,行政行为不仅是强势人的代言,更应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者的“安身立命”.除了法治匡治行政行为之外,保护弱者,实现人人平等,进而实现理想中完美的公共之善,已成为行政伦理考量下的行政行为之必须.  相似文献   

16.
人是道德的主体肖雪慧道德起源于人类对良好生活原则的探寻,并以规范的形式把有利于个体和类的保存发展的行为确立下来。它既应为人们满足起码的生存需要提供必要的社会准则,又应为人们满足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提供导向和行为方式。因此,道德在本质上是产生并服务于人的需要的工具。道德的工具本质揭示了人作为道德的主体与道德之间的基本关系:道德是为人而存在,不是人为道德而存在。然而,在道德实际运行中,它的工具本质常常被忘却,出现道德由工具变为目的,人由道德主体变为被道德役使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切文化规范起作用的特点往往是要由工具上升为目的方可更好地实现其作用。道德必须具有它的神圣性,使人们把它作为值得追求的事,道德规范的作用才由于具备自律的基础而得到保证。不过,这个原因还是潜在的。只有当它与某些社会原因结合在一起时,潜在的原因才会转化为现实。比如,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各社会集团的利益斗争导致社会形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对峙格局。统治集团的道德作为在全社会占支配地位的道德,一方面或多或少包含一些体现人类社会生活共同要求的因素,但另一方面,这种道德的核心内容却是直接从他们的特殊利益中引伸出来的。因而道德在本质上就成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行政道德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尤其是行政道德建设,重视国家公职人员的从政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个体道德意识是个体内化外在道德关系而产生的主观活动,亦即道德个体的主体性精神现象。本文着重分析道德微观,道德心理,揭示个体道德意识的特殊本质、完整的心理机制和辩证发展过程。 个体总是从自己出发,从自我的道德利益、欲望、需要出发,使外在的行为符合内在的动机,接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伦理学说形成的时期,《管子》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流派,提出了德法并行、“国之四维”和“道德定而民有轨”等诸多观点,其核心就是从巩固政权的角度来强调道德的重要作用。现今,我国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建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现象依旧十分严重。公务员的道德失范既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也与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有关。《管子》中关于道德教化的一些论述对当今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网络化时代,厘清并恪守网络行为的道德底线对规范网络行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尤为重要。道德底线是整个道德建筑的基石。在伦理学意义上,网络行为是现实的人借助网络进行的、自主自愿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其所涉及的伦理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网络行为的道德底线,究其本质是网络主体之网络道德行为的底线,即不损害其他网络主体的正当利益。恪守网络行为的道德底线,关键是需要众多网络主体强化主体意识、牢固树立网络行为底线意识,加强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