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由传统哲学语境进入现象学语境时 ,最让我们感到迷惑的是现象学中频繁出现的几个术语 :“本质直观”、“本质经验”、“本质还原”等。本质如何能被直观 ?本质如何能作为经验 ?产生这种迷惑的主要原因在于现象学与传统哲学对“本质”定义的差异。传统哲学的本质是隐藏在直观现象背后的抽象概念 ,而现象学的本质 (Eidos ,Wesen)则是直观呈现的纯粹意识可能性。本质问题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主题 ,胡塞尔明确地说 :“现象学在此应被确立为一门本质科学———一门‘先天的’或也可以说是‘艾多斯’ (Eidos的中文音译———引注 )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随着对国外有关现象学及其研究资料评介的增多,我国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领域有所扩展,对现象学的本质的认识也愈益深刻,下面就研究中几个较重要的问题作一概述。 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 罗克汀认为,国外关于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乃是“观象学还原法”和“理智的直观”的两种观点,均未能正确地反映胡塞尔观象学理论体系的实际情况。把哲学与科学相割裂,并从根本上对立起来,才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根本的、本质的观点。“现象学还原法”抑或“理智  相似文献   

3.
在海德格尔那里,现象学已从“先验现象学”转变为“存在论的现象学”,这就是现象学的“存在论转向”。这种转向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的“三个重要发现”的存在论意义的揭示和生存论根基的追问上:1.胡塞尔把意识的意向性作为最后的根据,海德格尔则强调此在的生存论结构的超越性对一切意识行为和实践行为的意向性的奠基作用;2.与胡塞尔把感性直观作为范畴直观的最后根据不同,海德格尔认为无论是感性直观还是范畴直观都不具有源始性,因为它们都奠基于此在的“存在之理解”,都只有在生存论的“理解”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3.与胡塞尔强调本质或范畴的先天性不同,海德格尔把先天与后天的区别最终归结为存在与存在者的“存在论区别”。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是当代人文科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传统的人的本质研究方法大致有三种: 一是机械唯物主义的感性直观方法,或者叫科学解析方法,即把人当作“自然人”、“机器人”,对其进行整体直观或原子解析。例如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家们,他们认为哲学中的人是作为宇宙普遍过程的个别因素而出现的,自然界是一个伟大的整体,人则是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  相似文献   

5.
英语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主要是分析哲学的天下,而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则风行于欧洲大陆。 现象学家和存在主义者没有形成明显分离的阵营,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哲学家在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之间采取各种中间立场。无论是海德格尔还是萨特(只提两个最著名的存在主义者)都是从现象学出发的。但是在这些哲学家和英美的分析哲学家之间,却似乎有某种鸿沟。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很少努力去引起分析哲学家的兴趣。反过来说,对于现象学家和存在主义者来说,分析哲学几乎是一个封闭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口号是“回到实事本身” ,它所体现的某种现象学方法论的东西 ,在斯皮尔伯格看来构成了现象学运动的基本特征 ,这就是现象学的直观方法。胡塞尔本人则称之为“一切原则的原则” ,其真实含义是 :“每一种原初给予的直观都是认识的合法源泉 ,在直观中原初地 (可说是在其机体的现实中 )给予我们的东西 ,只应按其被给予的那样 ,而且也只能在它在如此被给予的限度中被理解。” (Husserl,1 982a ,§ 84 )德里达用“在场”来解释胡塞尔的“直观”概念。对德里达而言 ,“在场”是一种不变的观念存在。如果现象学的直观最…  相似文献   

7.
普遍直观和范畴直观建立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之上,本质直观才是纯粹形式范畴的真正体现,向本质直观的突进体现了现象学从描述心理学向超越论现象学的突破.借用胡塞尔在内时间研究中得出的新的意向结构,本文将表明,本质直观建立在多维的意向流形之中,相合推叠和本质类型是纵意向性构造横意向性的结果,本质直观中的本质概念只能被理解为横意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与佛教唯识学相关理论的比照,以及对其丰富思想资源的思考与利用,取得对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内容与方法的全新理解。这个新的理解在内容上涉及纵意向性,在方法上涉及纵向本质直观。胡塞尔发生现象学思想据此而得到一个系统的梳理。它由原自我现象学、前自我现象学、本我现象学三个阶段构成,对应于唯识学中所确定的三种能变。这里的研究,同时也展示了比较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功用:通过比较研究,获得从一个角度无法获得的视野,解决从一个角度无法解决的问题。本文是在这个方向上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9.
王恒 《现代哲学》2003,2(4):100-107
在《逻辑研究》中具有本源性奠基意义的胡塞尔意义上的内感知,实际上是一个歧义两可的概念:作为对真理、本质的相即感知,它实现了直观的明见性理想,但其对象性感知的自然意识特征使其无法作为现象学考察的根基,而实际上它又并不具有对象性感知的意向构造性;只有作为“自身给予”(明见性)意义上的自身意识:才可以在起源的意义上真正实现现象学反思以至本质直观的切实意蕴。而这种意识一体验的时间性本性又使得明见性坐落于作为其根源的“自我”的问题域中。由此,自身意识与反思的含义、关系及其发展脉络才能真实呈现,明见性从相应性向绝然性的逐步过渡才能被理解。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范畴直观理论是本质直观的理论的原初形态,本质直观是胡塞尔现象学方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要证明: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差异并没想象的大,《逻辑研究》中的范畴直观与符号理论也直接构成海德格尔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方法,海德格尔前期在方法上极大的借用了胡塞尔的理论资源,甚至其问题意识也来源于胡塞尔现象学.  相似文献   

11.
无论在胡塞尔思想中还是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都构成一个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再现了胡塞尔前后期在此问题上的相关研究,并指出他的超越论逻辑学的要点在于对本质的前逻辑直观,也是最有可能为逻辑学提供哲学支撑的因素。其次,在海德格尔方面,根据律概念成为讨论现象学与逻辑学关系的切入点,由此导出他的“存在理解”、“无蔽”和“自由”的概念解释。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把形式逻辑看作陈述逻辑,并试图用前谓词判断的哲学逻辑学来为它奠基。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价值伦理学,又称现象学伦理学,或道德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兼有非理性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的一个伦理学流派。奥地利哲学家布伦坦诺及其信徒德国哲学家舍勒尔和哈特曼等人,是这一流派的创始人。现象学价值伦理学和直觉主义伦理学大致是同时产生的。它和直觉主义有许多共同之点。布伦坦诺的《正确知识与不正确知识的形式》和直觉主义伦理学奠基人穆尔的《伦理学原理》,都是一九○三年出版的。穆尔很赞赏布伦坦诺的著作,说布伦坦诺的观点比他所知道的其他伦理学家的观点“更类似于我的观点”。(穆尔《伦理学原理》,台湾版,第17页)。直觉主义主要流行于英国,而现象学伦理学则主要流行于德国等日尔曼语系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传到美国。  相似文献   

13.
严格地说,现象学的开创者胡塞尔并没有直接对"审美知觉"做出分析.在胡塞尔的著作中,也找不到"审美知觉"一词.但是,由于"现象学的直观与‘纯粹’艺术中的美学直观是相近的",艺术家"对待世界的态度与现象学家对待世界的态度是相似的"[1],换言之,"美学本来的学科性质与现象学的方法之间有着一种本质上的密切关系."[2]在这个意义上,胡塞尔对"知觉"的分析,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包含而且等同于对"审美知觉"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于1806年,在一个新世纪的开始;海德格尔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开在1930年到1931年之间,而他的《存在与时间》则在三年前已经出版,大体上也可以说是本世纪初开始时的作品。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算起,两个世纪快要过去,我们现在又处在一个世纪交替的时期,“哲学”也似乎又处在一个需要瞻前顾后的关口,于是研究一下我们的前辈大师是如何进行这项工作的,自是一件颇有兴味的事。一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是他自己哲学思想体系成熟的标志。我常常感到,一个哲学家,在他第一部阐述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15.
胡塞尔没有明确地对静态现象学、发生现象学和历史现象学的基本方法进行区分,但三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这三种基本方法都是本质直观的方法,但静态现象学的基本方法是横向本质直观,发生现象学的基本方法是回溯法,历史现象学的基本方法是"之"字形方法。"之"字形方法包括正反两个方面,正的方面是从现象学的起点自我开始,一直到现有的历史观念为终点的历史观念的产生、积淀、变异的整个过程;反的方面则恰恰相反,是以现有的历史观念为起点,层层回溯,一直追溯到自我的反过程。  相似文献   

16.
J.L.奥斯汀通常被看作是战后英国牛津普通语言派哲学的理论权威,以对语言用法精微区分的高度敏锐而著名。对牛津普通语言哲学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批评意见,即认为它过分着迷于纯语言问题,而对世界不感兴趣。罗素就尖刻地批评牛津哲学家是在研究“糊涂人能说糊涂话的各式各样的方法”①而放弃了“理解世界”这样一个传统的哲学任务。我以下的论述将表明,以罗素为代表的这种批评意见至少对奥斯汀的哲学来说是不适当的。在《为辩解辩》一文中,奥斯汀把他自己做哲学的方式称为“语言现象学”,并明确指出语言现象学所研究的是“在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现代西方哲学家中是一个相当奇特的人物。他力图超越欧洲哲学传统,对整个西方哲学思想发起了一次挑战。我国哲学界历来重视对海德格尔的研究。近年来,这项研究正由简单的人物述评介绍逐步过渡到贯通前后学理、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学者特有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批判的方向上来。本文将围绕国内研究者关注的几个问题,对国内海德格尔研究的情况作一概述。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现象学运动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一种重要的学说,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由这种学说而引发的、在欧洲大陆极具影响的现象学运动与分析哲学共同构成当代西方哲学的两大主导思潮。海德格尔是胡塞尔的嫡传弟子,在现象学运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与上一世纪德国哲学家们出版庞大体例的哲学史不同,联邦德国哲学家R.布普纳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德国主要哲学思潮的介绍简明而又扼要。他主要着力于现象学、解释学、语言学和科学理论,并且也着力于辩证法和实践哲学。在概述了胡塞尔现象学纲领和强调海德格尔对实存进行解释学研究(以及适当地突出了60年代“对海德格尔的盲目崇拜”)之后,作者根据生活世  相似文献   

19.
李鹏 《学海》2006,2(1):137-142
马克思哲学与康德、黑格尔、胡塞尔等的思辨现象学思想的互释表明:思辨现象学有一种自我超越和回归实践的倾向,但在现实意义上却没有实现这种指归;思辨现象学在纲领、直观、世界、实践等方面脱离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学理式地指向哲学逻辑的根据;而马克思哲学则通过实践还原与实践直观对哲学逻辑的前提发问的根本转换而扬弃了思辨现象学的缺陷,赋予现象学以现实的存在学和历史学的纬度,确立了一种逻辑在先意义上的、具有本真“同一性”的科学实践现象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对人类情绪的探索一直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感兴趣的,本文从哲学思辨、科学实证和存在现象学上探讨情绪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情绪是一种整合性心理组织,是人的生物自然与社会因素的交织,在其中体验感受起着核心作用。但自我的体验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不能直接知道,体验到我大脑的活动,这个"心身"问题又重新提出,现有的有关情绪的研究是否抓住了情绪的本质,因此寻找恰当的研究情绪的实验范式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