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星桥 《法音》2002,(6):10-17
从1983年以来,笔者曾三次参访厦门南普陀寺,虽然久闻该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办得生气勃勃,但来去匆匆,未能专门拜访。今年四月末,笔者再一次来到这里,并有幸拜会了南普陀寺方丈、慈善事业基金会会长圣辉法师,还与基金会常务副会长慧然法师以及正兴法师、普陀法师进行了座谈,不禁为他们慈悲为怀、热心慈善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了解到不少基金会的运作情况和成功经验。慈善事业是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和寺院经济条件的改善,慈善救济将成为各地佛教协会和寺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南普陀寺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2.
晓望 《天风》2004,(3):18-19
2004年2月10日,本刊记者赴浙江衢州采访热心帮教的李天蓝姊妹,听她述说爱心帮教一名死缓犯人重生的过程,她的这种爱心付出和真诚行动感动了一大批人……  相似文献   

3.
初春的一个主日,又遇到了那位"热心大姐"。热心大姐,是我这样称呼她,因为她对教会的工作很热心,每次见她,她都是很忙的样子。可这天见到她,发觉她的神情有些淡然,便问其故,她叹了口气说,圣召节快到了,回想这几年的奔波忙碌,传了那么些人,可真正留下来的不多,有的大学生,领洗之  相似文献   

4.
名人格言     
尽管我们靠了别人的知识成了一个博学之才 ,但要成为一个智者则要靠自己的智慧。———蒙田客观事物充满着辩证法 ,临床医学处处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在科学作出特殊贡献的人 ,不但博学多才 ,而且一定善于科学思维。——吴阶平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自以为真理在握 ,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莱辛思想家帮助人们进行思维 ,因为他们给别人定下了思维的方式。没有哪一个人能闭门独自写作或思维———思维是无形的 ,但是为了创造出有形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 ,就有必要将思想表达出来。———哈伯德名人格言…  相似文献   

5.
接受安慰吧     
金微 《天风》2002,(4):23-23
《天风》编辑部: 我母亲逝世。她生前勤劳善良,但未信主,死后灵魂是否落在火湖里?为此我的灵长期悲伤,不知怎能挽救我母亲的灵魂?请问:我是否能以心灵诚实热心事奉主,极力广传福音,为主效劳,以我的好品德,好行为去感动上帝,拯救我一生劳碌的母亲的灵魂。江西姚志—  相似文献   

6.
《思维与智慧》2014,(9):F0002-F0002
我为阴天后的一缕阳光而感动,我为秋日里的一片白云而感动,我为夜空上的一轮皎月而感动,我为屋檐下的一只春燕而感动。  相似文献   

7.
荆棘百合 《天风》2006,(20):28-29
常常听说“我受圣灵感动……”常看见一些人很容易热血沸腾,要行善、要祈祷、要读经、要唱诗、要服侍神。只是他们一阵热气之后,爱主之心就烟消云散了,热心时,他们说是受圣灵感动,但灰心时,他们是否认为圣灵不再感动,圣灵离开了他们呢?圣经中不缺少受圣灵感动的例子,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圣经中更告诉我们神是一位有计划、有组织、会管理的神。我们对神的工作方式、意图若缺乏了解,我们就不能按他的心意去行,去规范我们服侍神的心态、动机、目的以及明白最后要承受的结局。从神带领以色列民族出埃及这一特大历史事件,我们了解到神的心意。首先,创世记16章13至14节神在亚伯拉罕在世时就预备了亚伯拉罕之后裔寄居别人之地400年后要领他们出来。  相似文献   

8.
在我从教的数十年间,所教过的学生成百上千,赖宗贤先生可算得上是一个品德高尚、尊师重道、有诚挚的敬业精神、从不计较个人名利、热心致力于弘扬道教文化和积极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深受广大师生和同行学者们爱戴、敬仰的人。然而,正是他———我们敬爱的赖宗贤先生,却不幸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他逝世的噩耗,是今年春节刚过我在加拿大得到的,得知这一噩耗后,立即引起我无限的悲痛,马上便电告詹石窗教授代我送去挽联;在与遗体告别之日,又托李国梅博士代我送去花圈。虽然他离开我们而去了,但他的一些弘道事迹仍然一件件、一桩桩不断地浮现在…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8)
正很多基督徒在寻找"感动",或常以"感动"作为上帝与之相遇的依据或者动力。但事实上,令人感动的事情有太多太多了,生活中的人、事、物等,还有个人丰富的感情,太多太多的因素可以感动到自己。因为一个电视剧中的情节可以感动得痛哭流涕,因为一份雪中送炭的帮助可以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一个不计得失甘愿牺牲的人可以感动得肃然起敬,等等,  相似文献   

10.
净根 《法音》1996,(11)
茗山老法师二三事净根因老法师的常随侍者有事他往,故我有因缘做他老人家的临时侍者,侍奉左右。在朝夕相随的日子里,我发觉:他老人家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佛法的精神,他是将佛法溶进了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之中,这种无言的教化时常令我感动。在此我仅列举二三小事,以飨...  相似文献   

11.
求耶稣     
当我看了电影《耶稣》后,我被主耶稣为爱全人类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所感动;当我看了华姿所著《在爱中行走》后,我被德肋撒嫫嫫为爱穷人中的穷人而无私奉献毕生的高尚德表所感动;当我看了信德季刊《麻风病人的使徒——达米盎神父》一文后,  相似文献   

12.
天主是爱———祈祷中的感悟孟凡华当晨曦又跨过宽大的窗棂,融融地充满整个圣堂时,它也友好地抚摸着我的心身,使我感到一缕温馨。此时,我生命遐想的翅膀起飞了,决意飞入那属于主的圣爱空间,我要投入一个大的感情的怀抱———天主内。上主,我渴望着自己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3.
通联片羽     
今年 5月 21日,尊敬的赵朴老永远离开了我们。为悼念朴老对佛教、文化、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佛教文化》特出了“纪念朴老专辑”的合刊,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编辑部不断收到热心读者的来电来信,他们谈了对赵朴老人格精神力量的崇敬心情,也谈了对编辑部编排“专辑”的感谢与看法,以及他们的期望等等,让我们深深受到鼓舞和感动。   对于广大热心读者的鼓励、鞭策和建议,《佛教文化》编辑部衷心感谢 !我们相信,不断增进与读者间的互动交流和理解,对促进期刊的发展是大有裨益和必要的。愿热心的读者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与关注,让我们共同携手把《佛教文化》办得更精彩些、更美好些。  相似文献   

14.
各地兴建教堂,像雨后春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兴旺发达,好多地方已经由县、镇发展到乡村礼拜堂了。 由于好些地方因本地经济原因无法建成教堂,所以常会想到请其他地方教会帮助代祷。我认为,凡接到各地建堂倡议书、代祷书的,我们都当热心为神的事上而恳祷,并在圣灵的感动和带  相似文献   

15.
佛教的中国化可以视为一种文化转型。这既 指来自印度的一种宗教传统进入中国后改变自身迁就东土的精神气候,也指中国固有传统被外来的奇思异想和精神价值所感动或震撼,不得不对固有的文化观念重新审视、重加定位,对于人的生存和意义另加诠释。 一、 佛教传入时的中国社会环境 粗略地说,佛教传来中国之初,中国人一开始所接触的,是一个哲学思辩要精微得多、宗教感情要强烈得多的精神文化。恰巧此时的中国,正告别了西汉政治经济强盛的时代,进入了总体上说来江河日下的东汉时期。从思想现实言,自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  相似文献   

16.
我认识萧煜焘先生是在 1987年。那年秋 ,我应邀给东南大学 (当时称南京工学院 )科学哲学系创办的第一个伦理学研究生班讲西方伦理思想史。萧先生当时任系主任。他嘱托系里对我的讲课、食宿作了周到的安排。他怕我这个北方人到南方食宿不习惯 ,常派人问寒问暖 ,有时还从他家做点可口的菜送给我。他的热心、细心和诚意 ,使我深受感动。也许是初次见面的缘故 ,那次谈学问不多 ,只是偶尔问起讲课内容时说几句。不过 ,我从他那谦虚、谨慎的话语中 ,多少领悟到他的精神 ,窥见他深藏不露的学识。学贵得师 ,亦贵得友。第一次相识的直感 ,使我意识到…  相似文献   

17.
柯国龙 《天风》2005,(9):47-47
作为一个基督徒,杨弟兄信仰虔诚,热心事奉主,凡事尊主为大,不凭私意,凡事顺服圣灵的感动和引导——希伯来书13章7节:“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腓立比书4章8节:“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  相似文献   

18.
佛家孝亲观     
一 一个并未被遗忘的话题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几年前经历的两件小事又浮现在眼前。记得有一年11月因急事从佛学院回寺,火车上一位60岁的老妈妈关切地拉我坐在身边,握着我的手问:“孩子,为啥一个人出门?你妈怎么舍得你出家呢?”语气充满爱怜,流露出慈母的天性。那情形,着实令我好感动、好感动。随  相似文献   

19.
佛家孝亲观     
一、一个并未遗忘的话题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三个月前经历的二件小事又浮现在眼前。记得去年十一月因急事回寺,火车上一位六十岁的老妈妈关切地拉我坐在身边,握着我的手问:“孩子,为啥一个人出门?你妈怎么捨得你出家呢?”语气充满爱怜,流露出慈母的天性。那情形,着实令我好感动、好感动。随即告诉她:“是我自己坚持要出家学佛的。”“哎哟,这不让你妈心疼死了。”我默默地点点头,欲说无言。虽没有责备,但听得出老人刚才对我的爱怜已变为对我娘亲的深深同情了。  相似文献   

20.
收获     
黄幸平 《天风》2014,(11):16-17
想想这些年我的努力与付出,我收获了什么?名声?离我很远。富贵?从不承想。地位?高不可攀。很多人努力追逐的这些,都在平凡的我和我那些平凡的日子之外。平日里,我收获的是点点滴滴的感动,是不大不小的幸福。收获生命里的幸福与感动,才是真正的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