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艺术?它为什么能成为所有社会都能接受的共同文化?随着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一门崭新的领域——神经美学,用于解释这个问题。神经美学研究目标是了解艺术创造、欣赏和审美的神经基础。神经美学研究将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与神经科学研究手段结合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神经美学研究必将为美学的发展做出革命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二、"走向心理美学":童庆炳的美学阵地心理美学,与哲学美学、社会学美学并称为美学的三大支柱,其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以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为主要内容[21]。"心理美学"是童庆炳美  相似文献   

3.
"表现性"作为现代油画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艺术特点,逐渐吸引着艺术研究者的视线。"表现性"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西方的"表现主义"美学。在中国,表现性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传承于西方表现主义美学的精髓;另一方面接受着中国古典美学精神文化的熏陶。中国现代油画的表现性审美意象是东西方表现性艺术不断融合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李丹 《美与时代》2005,(12):13-14
艺术真实是艺术价值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方"接受美学"有关艺术真实言论的分析,论述了艺术真实中受众的主体感受和作品的物质形态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现代艺术中,艺术真实的评价标准只能存在于艺术创造一欣赏的责任、情感和信心中这一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的艺术美学思想将现代美学与艺术完美融合。其艺术美学思想立足于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语境,并将一般艺术鉴赏上升到普世美学的建构。在其艺术美学思想当中,他努力实现我国古典艺术美学的现代转化,努力使中国古典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在他的艺术美学中将人生观作为其艺术美学体系的超越之维,并力图用人文主义的直觉方法对中国现代人审美化生活方式进行观照,推动了我国艺术美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代文艺美学主要是一种接受美学,忽略了艺术的创作问题。政治美学则试图重建艺术之创作问题和认识问题的双重维度。本文提出的"对艺术创作的存在论理解"认为:美是存在的完美性,这种完美的存在必须在精神的意义上被创造出来;艺术是对这种精神创造的象征性重演,表现为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如何将艺术的创作与存在之创造的反思性概念联结在一起,是创作美学的基本问题。当艺术的创作不是以艺术品的感性存在、而是以更伟大的精神事物为目标,它就从"个人性和无目的性的创作"转变成"匿名性和实用性的创作";同时艺术品亦不再是纯粹鉴赏的对象,而是作为生活世界之美的形式通达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7.
从艺术到哲学,从哲学到艺术,再从艺术回到哲学,我始终是一个"徘徊者"。一面是对艺术的本然兴趣,另一面是对哲学的后天兴趣,正是这种"内在的张力",使得我从事美学研究感到非常非常的愉悦,或者说,我基本上是以一种"美学的态度"来研究美学的。从"生活美学"、"艺术终结"直到"分析美学"的思考,为我目前的美学研究划出了一道浅浅的印迹。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即期待视野理论对设计艺术进步所起的动力作用也是巨大的。期待视野理论中的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期待视野理论中的审美距离所对应的是在设计艺术中的设计师、产品和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设计中审美距离论,这些共同推动了设计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社会中,认为美学无用和否定美学学科合法性的观点有一定市场.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以实用与功利的眼光看待人生,认为美学家讲的那套理论既不能满足人们求知的欲望,又没有什么实际用途,所以是无用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来源于美学学科自身.在西方美学史上,美学一直被看作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艺术则是美学主要的阐释对象.美学发展的事实是,它没有提供一种为人们普遍所接受的哲学理论,同时,危机下的当代艺术需要美学知识予以合理的解释,而美学本身却没有及时提供很有力的阐释,所以一种否定与怀疑美学的思潮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一、寻找出路A.描述的合法性质我们企图了解艺术世界。理解艺术文明,这就是美学的根本困惑。对艺术世界或者艺术文明的理解表现为一种客观的描述。判明这种描述的合法性质至少应该考察:(1) 艺术世界是否是一种美学研究的逻辑主语。艺术世界既然是美学的对象,那么,它就必须是美学中最终被描述的东西。它必须是美学描述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正>艺术美学是从"艺术世界"中凝练和升华出来的源初美学形态。当代艺术美学应以开放的视域,将自然、生活重新纳入人类艺术活动的范畴中来考量,以审美直观和解释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建构一种全新的美学系统。宗白华和海德格尔等是现代艺术美学理论阐释的重要实践者。当代视域下重提艺术美学的意义在于:既可恢复美学研究的艺术维度,又与思辨美学形成一种互补,共同致力于世界美学的普世性建构。艺术美学与哲学美学、生活美学(环境美学)一起形成当代美学研究的三维度。  相似文献   

12.
刘悦笛 《哲学动态》2007,61(11):19-25
整个20世纪分析美学的核心问题是艺术,而在分析美学内部,艺术的核心问题则是艺术的定义。[1]因此,如何界定艺术,就成为了分析美学的“核心中的核心”问题。几乎每个重要的分析美学家都要在这个问题上给出自己的解答方案,并由于他们不同的定义方式而相互区分开来,然而,他们却囿于语言的视界而未看到其他的解决路数。如今的英美分析美学已经进入到其自身的反思期,在对待艺术界定的问题上,我们既可以采取超越分析美学的方法,但又要继承分析美学的遗产,即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一分析美学“艺术定义”的六套方案关于分析美学的艺…  相似文献   

13.
胡民众 《学海》2002,(2):163-168
本文从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创造、艺术的欣赏三个方面入手 ,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探讨。文章指出 ,在以往的研究中 ,对费尔巴哈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公允的评价。文章认为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艺术思想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的中间环节 ,并透过这个环节对费尔巴哈在美学艺术领域的贡献、地位及局限重新作出了评价。文章还认为 ,加强对费尔巴哈美学、艺术思想的研究 ,无论对马克思美学、艺术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还是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艺术思潮的借鉴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学的中心转向艺术,研究和探索艺术美和艺术创造问题成了主题。第9届国际美学会议(1980)就是以“艺术创造”作为中心问题的。我国近几年美学研究也开始注重艺术问题,出版了不少有关艺术美和艺术心理的专著和译著。《门类艺术探美》一书正是适应美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开宗明义地以各门艺术的审美特性作为探索的重点,把美学研究和艺术研究结合起来,融科学探索与审美鉴赏于一体。书中表明,无论在研究的重点上还是在表述的形式上,作者能以深刻新颖的观点取胜,以生动流畅的文笔诱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美学研究的中心刚转到艺术,虽然有从整体上的、一般性的角度研究艺术的专著,如《艺术哲学》、《艺  相似文献   

15.
抽象艺术何为?考虑到艺术本身的难以界定性,不妨将此问题转译为:艺术中的抽象何为?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锋,它始终与以客观世界为主导的美学原则反抗着,抵触着,它试图以骄傲的姿态高歌猛进。它消解着自柏拉图以来的"艺术模仿"美学理论,它众叛亲离,试图取消既往的所有造型原则。颠覆了美学权衡标准之后的抽象艺术到底最后追求的是什么呢?抽象艺术对于美学而言就仅仅是纯粹的破坏吗?  相似文献   

16.
德国早期浪漫派作家瓦肯罗德和蒂克在《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中突出展现艺术神圣化,即观赏艺术唤起的感觉具有虔诚性。艺术本身成为揭示浪漫派的重要范畴“无限”的媒介,作家利用宗教容易为人接受的形式倡导艺术自主。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而言,施莱尔马赫与上述两位作家相反,他在《论宗教》中率先提出“艺术宗教”概念,旨在借助艺术中的自由与个性元素维护启蒙运动以降处于颓势的宗教,从而推动宗教的美学化进程,使宗教能应对世俗化的新挑战。后人常用“艺术宗教”阐释《倾诉》中的文学演绎,原本为神学领域延续宗教话语权的第三种方案“艺术宗教”衍变为浪漫派作家追求艺术独立的美学原则。德国浪漫派作家将“艺术宗教”纳入其“渐进的万象诗”这个诗学纲领中。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先生说,他最佩服的中国美学家有两个:一个是汝信,一个是王朝闻.王朝闻真懂艺术,对各种艺术门类的美学剖析几乎无人能比.他的美学借助于对各个艺术门类和鲜活复杂的审美现象群的独特观照和透辟剖析,成为20世纪美学的总结和21世纪美学的肇始.  相似文献   

18.
传统美学观以及分析美学受康德、黑格尔美学的影响,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并把自然美置于美学之外。艺术品被置于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之中,"审美静观"成为审美的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学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这些原则在阐释当代美学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在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一是要力图突破艺术审美的单一场域,将美学置于更广阔的场域之中;二是要力图突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命题束缚,为自然美提供必要的哲学美学基础;三是要力图突破艺术审美的静观特质,从而在实践层面为美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美学没有自己的方法论,其方法是借自相近的诸学科。“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似可为美学研究者的座右铭。信息论美学是因借信息论的方法为方法而得名的,正如哲学美学是因借哲学的方法为方法而得名一样。信息论美学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法国和德国先后兴起,法国人A.A.英里斯(A.A.Moles)和德国人M.本泽(M.Benhse)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莫里斯的《信息论与审美感知》(1958)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作。信息论美学在美学发展史上可视为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言分析美学—符号学美学的继续和发展。俄国形式主义认为,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只要分析艺术的形式,就可得其应得的东西。这种从形式去规定艺术、从形式分析可得艺术真谛的思  相似文献   

20.
有关艺术作品和自然现象的美学概念的发展问题使人想到应对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加以区分,这也正是本文之意图所在。同时,本文还将对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的相互关系加以分析。按照兰辛的说法,“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在学生中培养艺术家和艺术鉴赏家。艺术教师“必须承认他们的目的是培养鉴赏家”。兰辛提出的这一“艺术教育”的双重目的可成为定义和区别美学教育概念与艺术教育概念的恰当的出发点。我们可以说,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艺术家,而美学教育的目的,明确地说,是培养鉴赏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