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于1995年6月21日召开学术会议,主题是“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及其展望”。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央党校哲学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师大学报编辑部、师大社科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师大哲学系的教师4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中国哲学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哲学的未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哲学家的素质、哲学的功能、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中国传统哲学的转型等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关于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与会者认为,今天的中国哲学处于世纪之交的转折时代,而转…  相似文献   

2.
“回顾与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会综述郑忆石(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与《学术月刊》社于1995年12月1日在上海联合举办了此次研讨会。来自上海地区各高校及《学术月刊》社的3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余篇...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的哲学回顾与展望——武汉大学召开哲学系系庆暨哲学学院建院大会并举行系列学术活动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430072)1996年12月7至9日,武汉大学隆重举行庆祝哲学系创建74周年、重建40周年暨哲学学院成立大会,同期举行“李达学术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纪略戈生有海峡两岸学者参加的“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于今年4月22日至24日在台湾花莲举行。这是台湾辅仁大学继去年之后所举办的第二届两岸哲学会议。来自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20位大陆学者,与来自台...  相似文献   

5.
回顾·反思·前瞻: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的转折点上。在这特殊时刻,回顾总结20世纪哲学和新中国成立50 年来我国哲学所走过的历程,展望21世纪哲学发展的前景,是哲学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这一思考是很有意义的。它有助于总结过去,推进未来。为了推进这一思考向深层发展,本刊从本期起,新辟“世纪之交谈哲学发展的过去与未来”栏。在这一栏目中,我们将刊登20世纪哲学的回顾与总结;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哲学的回顾与总结;还将继续刊登先前已开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哲学发展回眸”栏里的有关内容。稿件的形式,既可以是对百年哲学或50年哲学的规律性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重要哲学理论进行评析的研究述评,还可以是有价值的专题性研究资料。字数一般不超过六千字。来稿贯彻择优录用原则,并提倡有理有据的争鸣。欢迎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6.
由武汉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国哲学的传统、现状与展望”讨论会于1994年10月11日至14日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门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从不同视角、层面诠释传统、对中外哲学比较、佛教、道教、明清哲学以及近代哲学研究及其方法问题都提  相似文献   

7.
1994年11月下旬,由华东师大、上海市社科联、上海社科院主办,在华东师大召开了庆贺上海市哲学学会主席、著名哲学家冯契教授勋华诞和从事哲学事业60周年暨“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界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大家结合最近出版的冯契先生论文集《智慧的探索》,围绕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与会者认为,时代的需要和百家争鸣的社会精神文化氛围的形成,是哲学繁荣的两大社会必要条件。回顾20世纪的中国哲学,正是激荡的社会革命构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前提。“五…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走向”研讨会概述张景荣(天津社科院哲学所)“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走向”研讨会暨第五届社科院系统哲学所所长工作会议于9月12—15日在天津社会科学院召开,近30位同志与会。会议的研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一、对本世纪我国哲学发展状况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被纳入"中国哲学"学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本土儒学的"哲学化"与外来哲学的"中国化"几乎同时并进,早已成不可扭转之势。自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近十年以来,中国哲学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核心内容的宋明理学研究更是积累了丰厚的成果,进而为中国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形势下,对宋明理学的研究历史与未来发展进行必要的回顾和展望,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哲学的发展,促进儒家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  相似文献   

10.
由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技术哲学学术交流会暨《工程·技术·哲学》出版座谈会” ,于 2 0 0 2年 5月 11日至 12日在大连召开。全国 3 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围绕“技术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这个主题 ,对技术哲学与技术的跨学科研究、技术哲学界与工程技术界的联盟、我国技术哲学 2 0年来的发展脉络、技术哲学的中外比较与国际交流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还就办好大连理工大学创办的国内第一部技术哲学研究年鉴———《工程·技术·哲学》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1 当代技术发展带来的哲学问题  技术哲学研究要关注高新技术带来的哲学…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伦理学会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中共文登市委联合召开的“新世纪伦理学发展展望”理论研讨会于 1 999年 1 0月 2 7日至 30日在山东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世纪之交伦理学研究的反思与未来展望。来自中央党校、求是杂志、中国社科院、北京市委党校、河南省委党校、山东省委党校以及孔子基金会、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大众日报社等单位的 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收到论文 2 0余篇。此次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 2 7日~ 2 8日代表们在山东省委党校进行了理论研讨 ,宋士昌、宋惠昌、陈瑛、李光耀…  相似文献   

12.
走向世纪之交的中国当代哲学盖勇,徐庆文当代中国哲学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伴随着20世纪帷幕的徐徐落下,我们将走向新的世纪.面对这样的一个历史时刻,中国哲学将如何定位,一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意义的课题。从哲学的现状看,当代中国哲学应着力处理好下列几个问题:第一,处理好政治与哲学的关系。中国当代哲学的历程昭示我们,过分强调哲学的党性和政治价值,片面理解哲学为政治服务口号,甚至将哲学与政治等同起来,对哲学过分干预和不断施加压力,就会使曹竺私大独立性,成为政治的附庸和为政治宣传作论证作辩护的工具。第二,找寻哲学走向现实的关键环节,使哲学从理性抽象过渡到理性具体。必须处理好哲学与现实的关系,既不能要求直接对应,又不能远离实际生活。第三,应淡化一下哲学研究中的体系建构热。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闭门造车式地建构种种体系,是一种浮澡心态的体现。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认为应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哲学研究,展示哲学的鲢力,这是世纪之交哲学努力的方向。首先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关注现实生活,既是哲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也是走向未来的重心与主题,这是它获得恒久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当代中国哲学走向世纪之交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1999年7月25日至29日,主题为“跨世纪的中国哲学:总结与展望”第十一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议在中国台北举行。近2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国大陆有30名代表出席,是历年来与台湾方面进行哲学学术交流人数最多的一次。这次会议议题具有很大包容性和广泛性,下面仅就几个主要方面的收获综述如下。一、中国哲学的定位问题。北京大学陈来和香港中文大学郑宗义等都指出,“中国哲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才产生、流行的概念,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也是在20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这一学科是受到西方哲学的影响而产生的。郑宗义还…  相似文献   

14.
李小娟 《现代哲学》2005,(4):123-128
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哲学已经成为哲学研究中的显学。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本文首先从文化哲学总体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哲学的关系、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转型等三个方面对这一进展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哲学的研究提出了前瞻。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1月30日,《哲学动态》编辑部邀请首都哲学界知名人士30余人在京举行了“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暨《哲学动态》创刊20周年座谈会”。会议回顾了20年来中国哲学发展道路和面临的挑战,畅谈了《哲学动态》2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和有待进一...  相似文献   

16.
京都“中国哲学研究的现状及对21世纪的展望”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方克立教授在日本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文研)访问期间,日文研以方先生的研究领域为中心,集中了日本有代表性的一些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和学者,于1996年5月16日至17日,主...  相似文献   

17.
由武汉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国哲学的传统、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1日至14日在武汉举行。国内部分中西文化与哲学研究专家等60余人与会,就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现代转型、传统哲学与现代化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传统与新诠 任何民族成功的现代化都必然而且主要是在本民族的思想资源的滋养下成功的,这样才不是无本无根的现代化。而要透析传统对现代化的本根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哲学会中国哲学史组于12月1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展望”讨论会。 发言同志一致认为我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近十年来,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可以说是欣欣向荣。但是,在当前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研究领域上还存在许多空白。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张载哲学研究的主要趋向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 言在新旧世纪之交, 或跨入新世纪不久, 回顾和反思上一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曲折历程, 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是一项值得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在对 20世纪 (尤其是对其中的后 50年)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宏观评论的同时, 也需要从微观入手, 选择某些重要人物或学派的哲学思想做个案性的或专题性的评论, 以构成对前者的补充和深化。本文的工作即属于后者的范围, 其主要目的是反思 20世纪中国学术界 (不含港澳台 )张载哲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向。张载哲学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宋明理学研究中, 张载哲学的难…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之一”述要纪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00732)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院里举行了系列学术报告会。“新时期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于1997年5月21日举行,共有6位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