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明 《学海》2004,(4):203-20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成为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以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第三部门研究也兴起于80年代.起初这两种理论研究的关系并不密切,进入90年代后,公民社会理论家开始转向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公民社会进行实证的研究,而第三部门研究者也开始关注诸如非政府组织或非盈利部门的作用及其与国家和市场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双方开始找到理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王欣 《学海》2004,(4):207-208
公民社会是与市场经济相伴生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前,我国是一种典型的"强政府、弱社会"模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国家是惟一的主导力量,同时又是微观社会生活的具体操作力量,政府通过单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民间组织的生存空间则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3.
毕素华 《学海》2004,(3):197-199
商务印书馆2 0 0 3年,8 486页  中国为何有存在着历史久远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给人民的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未来户籍制度究竟何去何从?陆益龙在《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一书中(商务印书馆2 0 0 3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前言(3—8页)中说明了本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他说本书是密切结合现代世界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经验来研究列宁对唯物弁证法的贡献的。作者认为,本书不是纯历史的或纯哲学史的著作;它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列宁对弁证法所作的贡献,他认为这在哲学上和  相似文献   

5.
毕素华 《学海》2005,(2):206-207
山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 3月出版 ,40 4页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 ,它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中 ,任何时代、民族、国家或政党 ,无论他们怀有怎样的政治动机和目的 ,都以公正作为制度设计与安排的依据 ,以社会公正作为政治变革的标识。正因为如此 ,古往今来的思想家都在孜孜探求公正的意义 ,思考它的现实价值。特别在当代 ,公正已成为经济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讨论热门话题。以中国学术界而言 ,在目前林林总总的关于社会公正的学术著作中 ,吴忠民先生的《社会公正论》是富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宗教发展已经很难“遁世”、“隐居”,更不可能独善其身。虽然现代化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现代化之前,早已出现了全球化的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佛教等跨国界发展。从治理的向度来说,宗教发展融合了国家、市场、社会的对立关系,重新创造性的结合国家、市场与社会,引导世界走向善治。而宗教组织要寻求全球性的发展甚至推动全球公民社会的实现,就有赖于跨国社会运动组织的发展。因此,如果20世纪的政治遗产是民族国家组成的世界体系,那么21世纪就是建构一个善治的全球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7.
胡俊修 《学海》2005,(1):203-204
继《神秘文化典籍大观》后 ,王玉德教授于2 0 0 3年推出自己的博士论文《神秘主义与中国近代社会》。正如章开沅先生在序中所言 ,王著“敢于锲而不舍的长期钻研在这个比较冷僻且不易被他人理解的古怪课题” ,是令人感佩的。更为重要的是 ,该书对于中国神秘主义的嬗变及其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之关联的梳理 ,为学界奠定了进一步讨论的学理基础与史料线索 ,引领神秘主义研究向纵深发展。《神秘主义与中国近代社会》一书共 2 2万字 ,分为导论和上、下两编。在导论部分 ,作者着力解决神秘主义与中国近代国情的关联这一问题。作者在全面回顾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俊 《现代哲学》2006,(2):25-34
全球公民社会作为一种兴起于上世纪末的新话语,在新世纪初已备受关注。西方学术界围绕着全球公民社会的概念、全球公民社会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全球公民社会对现实政治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并且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阵营。虽然西方的全球公民社会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仍表现出规范性研究不足、研究主要囿于自由民主框架中等不足之处。我国学者已分别从国际关系、政治学和政治哲学的角度关注全球公民社会,但从总体上看,这一领域的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成果不足,进一步的研究有待作出。  相似文献   

9.
本书首先是一种阐明海德格尔思想的尝试。它把海德格尔的思想同本书第一部分专门讨论的哲学传统对立起来。其中主要是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有时候也有笛卡儿,他们被挑选为这哲学传统中突出的典范。在著者看来,海德格尔最要反  相似文献   

10.
莫永明 《学海》2006,(3):206-208
张宪文教授等著的《中华民国史》经十年的“千锤百炼”,于2006年初春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四卷二十八章,220万字。这是一部几十年来鲜见的内容厚实、论说创新的学术著作。这部煌煌大著,以新的视角较为清晰地展示了中华民国历史的真实面貌。张宪文等作者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开拓创新,书中有许多值得学界重视的新的突破,具有鲜明的特色。框架、体系的创新是这部著作最重要的特点。关于中华民国史的结构体系,近几十年来学者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有的学者为了与中国现代史有所区别,曾以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等政权的发展演…  相似文献   

11.
田燕 《学海》2004,(5):194-195
<混合与发展>是在作者的博士后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经过数年修改而成.本书以近代江南地区的传统经济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它们在近代的发展、演变及其与现代因素的融合.通过这一视角,使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到近代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著名经济史学者汪敬虞先生评价该书"每一方面的研究,都可以说是异彩纷呈,新见迭出".  相似文献   

12.
徐长安 《学海》2005,(4):201-202
军队转业干部在我国是一个规模不小的群体,自1985年至今,转业到地方的军队干部已有120多万,而且还在以每年4万人左右的规模增加.军队转业干部转业到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后,他们是如何由军人角色转变为地方合格职业角色的?他们的角色转换过程有什么特点?如何完善政策以加快转业干部的职业角色转换?这是一个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领域,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廖国庚博士撰写的<转业干部--走出军营的困惑>,就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以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为主而编写的《哲学词典》已于一九六五年出版。参加这项编写工作的单位除了哲学研究所以外,还有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研究室以及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的逻辑和认识论专业和历史唯物主义专业等,大小人物近三十名,其中主要有:民生德国科学院院士,哲学学部主任,哲学研究所所长G.克劳斯、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学部副主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舆论研究院副院长G.海顿、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副所长M.布尔、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学部委员,《德国哲学杂志》主编R.基尔希霍夫、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学部委员,《德国哲学杂志》副主编A.考辛和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主任H.舍勒。如主编人在前言中所说的,这本词典主要是解说哲学范畴、哲学概念、普通哲学术语以及介绍哲学流派的,它不包括人物介绍及其它。全书共六百多页,约六十万字,仅次于苏联一九六四年出版的、由罗森塔尔和尤金主编的《哲学词典》。编者在他们的前言中口口声声说,他们的这本词典的阐述都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为出发点的,然而,他们实际上却在不少地方肆意歪曲和窜改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的观点,贯彻他们的修正主义学说,以期达到他们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例如,他们在解释无产阶级专政的时候硬说,当社会主义取得完全和彻底胜利之后,向共产主义过渡之时,无产阶级专政从社会的内部条件来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它的镇压职能就消亡了,剩下的只是经济组织和文化教育职能。又如,他们在援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如果说无产阶级……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运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这段话时,故意把“运用暴力”这四个字删掉,以便达到他们窜改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段话的核心思想的目的。本刊从这期起,将陆续介绍这本词典中的某些概念和述语的解释,使读者了解民主德国哲学界的修正主义思想。现将“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概念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这部著作,是作者于1935—1936年冬季学期以《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为题在夫赖堡大学所作演讲的原稿。其最重要的一部分阐述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关于“纯理智的一切基本原则的体系”的学说,并继续发挥了在《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1929)一中中所提出的思想内容。他的解释的出发点是:康德哲学第一次使整个近代思想与存在迸入阐明和洞见一种论证,其发挥则开辟了走上解决关于物的存在特性的历史问题的途径的可能性。作者说明,康德思  相似文献   

16.
范韵 《学海》2004,(3):196-197
山东人民出版社2 0 0 2年1月,444页  农业是人民大众衣食之源,但经济建设硕果累累的另一面,却是我国极为突出的农村问题。城乡隔离与差距日益拉大、农民负担难以减轻、农民收入提高困难重重、城市化进程滞缓。俞德鹏的《城乡社会:从隔离走向开放———中国户籍制度与户籍法研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西欧和美洲的哲学和社会学》这一集体著作(由M.A.敦尼克、B.B.姆施维尼耶拉泽、А.Г.梅施里夫钦柯、Т.И.奥依泽尔曼、А.Ф.奥库洛夫、Т.А.萨哈尔斯娃、С.А.爱非罗夫编辑),由于它结构的独特性和哲学史分析的特点,显然引起了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道家文化与儒释一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并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多年来,理论界对道家文化的讨论习惯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其所属的文化特质、文化积淀及其文化价值取向等等领域。而较少地去研究形成道家文化的特因以及探索这种文化的起源,因为后者不同于前者,对文化的寻根必须拥有大量且丰  相似文献   

19.
邹农俭 《学海》2005,(4):205-20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部分人从原有阶层结构中分化出来并重新组合成新兴的社会阶层,私营企业主便是这种阶层流动的结果.他们以最先富起来的有产者的身份活跃在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舞台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队伍日益壮大.那么,这一群体为何得以重生?是什么样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决定或影响了他们的生成与发展?今后的命运如何?等等.这些问题从私营企业主再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关注.<私营企业主--财富积累的轨迹>一书从社会学角度比较全面地透视了这一群体生成的秘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研究列宁最丰富的哲学遗产的书籍、专题论文、文章的数量显著地增多了。可以说,向深入研究列宁著作的重要转变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但这只应当认作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开端。很明显,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仍然不能与列宁的全部理论遗产、特别是他关于辩证法的理论在现代所具有的巨大意义相适应。正因为如此,应该百般欢迎对这个题目的新颖独创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正因为如此,罗森塔尔的《列宁和辩证法》一书的问世能引起活跃的兴趣。我们所分析的这本书的重心不是研究辩证法原则本身,勿宁说是要指出辩证法的原则在天才的思想家和革命者手里怎样发挥作用,一般原理由于妙巧的运用怎样变成为一种对生动的现实进行客观的、严格科学的、能够制定革命行动纲领的研究的得心应手的工具。罗森塔尔拥有的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