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剧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很强的艺术,有着极大极强的艺术魅力.它综合的体现了文学中的敞文、诗歌,戏剧中的情节、冲突,音乐中的旋律、声响,美术中的意境、氛围等,这种集中性的表现形式使歌剧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品种.歌剧在中国的探索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它在中国生根、成长、发展,在最初时期就奠定了中国歌剧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新歌剧的里程碑<白毛女>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做出了一个榜样.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古典歌剧《艾里甫与赛乃姆》是继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瑰宝《十二木卡姆》搜集整理之后创作的首部歌剧,该剧的成功很重要原因在于剧中融入了大量的《十二木卡姆》达斯坦部分的音乐。在《艾里甫与赛乃姆》这部歌剧中,共有19个唱段直接来自《十二木卡姆》中的八套木卡姆。本文选取《乌孜哈勒木卡姆》为研究个案,从其旋律、音阶、节奏节拍、旋法四个方面对二者进行音乐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歌剧《艾里甫与赛乃姆》的创作特征,从而为维吾尔族传统音乐,尤其是《十二木卡姆》以多种形式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是白俄罗斯共和国文化部直属的一所历史悠久、师资雄厚、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在成立后至今的79年里,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歌剧和音乐会演员,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声乐及歌剧教研室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具体细化为培养歌剧和音乐会演员及声乐老师。围绕这一目标,学生要在专业老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完成所有的课程和教学计划。同时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提高整体文化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4.
歌曲总体来讲是一种声乐的艺术,可以借助于器乐演奏来表达.曲调和唱词应是构成歌曲的两大基本及核心因素,因此歌曲具有音乐内涵和文学内涵.笔者认为传统歌曲在音乐内涵上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比如西方的歌剧与中国的戏曲、民歌在演唱方式、音乐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自基督教传入中国以来,基督教音乐作为重要的教会礼仪,与中国音乐乃至中国文化之间,经历了从摩擦冲突到妥协融合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基督教音乐以输出地的文化气质、音乐特色和时代风貌为主导,巧妙地吸纳了传入地的民间文化元素,经过漫长的融合、发展与演变,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形式多样、特色浓郁的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一传统基督宗教音乐以圣诗音乐为主体,具有旋律优美自然、曲调纯净高  相似文献   

6.
宋正 《美与时代》2006,(9):40-42
中国文化的主流性格是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现世的性格和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出世的性格,在这两种性格引导下的中国文化又始终表达出一种与自然相亲和的特征。艺术之于文化,意味着精神的自由与解放,是文化的精神载体与最高表现形式,而音乐又是诸多艺术形式中最富于自由意志与形而上意味的。由此,中国传统音乐当是中国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精神的最集中体现。本文以孔子对音乐的论述为依据,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音乐中找寻例证,探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歌剧中,戏剧因素与音乐因素这两者必不可少。歌剧在17世纪的繁荣受益于意大利声乐艺术的迅猛发展。到了后期,由于美声唱法在歌剧中带有强烈的炫技成分,使得歌剧的审美趣味更偏向于歌唱技术的体现。反之,戏剧的重要性逐步退居后位,淡出了创作者、表演者与参与者(观众)的"视线"。歌剧中戏剧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经历了由一方的压制性到"此消彼长",再到后来的协调合作,其中涉及格鲁克歌剧改革以及创作大师瓦格纳对改革歌剧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吴文瀚 《美与时代》2005,(10):66-67
莫扎特是世界音乐史上罕见的天才.在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中,歌剧创作是一个特殊的部分.对于莫扎特歌剧创作的评价,除去以往西方音乐史中所描述和记录的以外,还应从其对歌剧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不同于前人的美学观点,以及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再认识,并将其归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不再只是简单的理论观照,而是渗透到了音乐、文学、电影、建筑、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从而使得中国的艺术形式深深地打上了后现代的烙印。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虽然不能否定后现代的历史意义,但它的发展是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背道而驰的,是不能够对中国文化做出有利引导的。  相似文献   

10.
董莹 《美与时代》2007,(1):105-107
里查德·瓦格纳是19世纪中后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集浪漫歌剧之大成,并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发展到顶峰.他的歌剧改革,不仅深刻影响当时及以后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如意大利、法国)歌剧艺术的进程,而且也是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的重大事件,更是世界歌剧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1.
歌剧《泰伊斯》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歌剧中抒情歌剧的典型代表,其中的罪感和救赎精神不再是基督教义中原初的含义,而是表现了西方民族用基督教对整个东方民族的拯救,体现了西方对东方的控制欲和窥探欲。《泰伊斯》中的音乐作曲家直接采用异国曲调,音乐特征符合学者所总结出的西方表现异域作品中音乐的固定模式,舞蹈动作设计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莫扎特歌剧的平衡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燕 《美与时代》2003,(11):61-62
歌剧是莫扎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之一,其歌剧中贯穿着一种“平衡”特质。具体表现为:音乐与戏剧的平衡、生活和艺术的平衡、正歌剧因素和喜歌剧因素的平衡、古典主义特征和浪漫主义特征的平衡等等。  相似文献   

13.
周文中先生作为美籍华人音乐家在创作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方面堪称典范,在继承现代音乐特别是瓦雷兹的音乐方面堪称楷模在培养中国音乐新人走向世界乐坛方面可谓是有功之臣,在促进中美音乐文化交流以及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不懈努力不但功德无量,而且充分展示了外籍华人的赤子之心,年事已高的周文中先生为了中国音乐人才的成长以及中国音乐文化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依然努力着、工作着、奉献着……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民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市场经济这只无形之手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百姓都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才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进而能扩大社会效益.音乐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方面,也渐渐地与市场相融合,走上了一条以经济为后盾,以工业化大生产的流水操作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道路."通过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途径,这部分文化资本赎取或转化为了经济价值."①同时,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往往使人感到疲惫和窒息,现代人纷纷开始寻找精神的突破口和情感的宣泄点.人们通过流行歌曲、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形式在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当中,部分或全部地满足了自身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5.
尹霏 《中国宗教》2022,(10):68-69
作为佛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音乐,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历程。从古印度传入的佛教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音乐文化体系。中国佛教音乐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田青:《中国佛教音乐漫谈》)这些阶段反映了在不同时期佛教音乐中国化的特点,其经验足以为今天的佛教中国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鑫 《天风》2006,(11):36-38
中国的基督教圣诗音乐是中西音乐的融合体。从中西音乐文化的比较之中来研究基督教圣诗音乐的中国本色化是一条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从中西音乐文化的背景出发,从文化角度对基督教圣诗音乐的中国本色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吴钧 《周易研究》2008,1(1):59-62
有人认为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了彻底的决裂,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无情的批判,甚至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但实际上,鲁迅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本文以鲁迅的"中间物"思想为例,来说明鲁迅思想中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采琳娜是莫扎特歌剧《唐·璜》中的女主角之一,在歌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莫扎特用独特的音乐语言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鲜活动人的采琳娜的歌剧形象。他用咏叹调和二重唱,结合节奏、音调、音色、音量、语言等的变化,把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她作为一位普通的农村姑娘活泼可爱的一面,单纯肤浅一面,敢于承认错误,感情真挚诚恳的一面,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实现了音乐与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活动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冯彬彬 《美与时代》2004,(10):50-52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音乐文化,同时,也吸收了外国的音乐文化.中外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中国音乐的繁荣,并使其在世界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手风琴艺术起源于德国,20世纪初传入我国,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中逐渐本土化,融入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和精神气质。线条美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显著特征,也体现在现当代手风琴音乐表演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