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特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化论思想指导下,冯特从心理学角度对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等诸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宗教起源于由死亡和疾病带来的恐惧;经历了魔鬼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和诸神崇拜以及人性宗教四个发展阶段;宗教在本质上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发展符合民族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宗教和其他文化现象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宗教人类学理论,而且对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进 《宗教学研究》2016,(3):267-272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活动及宗教界合法权益问题。而宗教生活质量则是攸关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及权益的关键论题。宗教生活质量作为一个学术盲点理应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宗教生活质量研究既需要科学而合理的宗教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也需要科学而理想的宗教生活质量分类研究。宗教生活质量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宗教视作一种和生物进化类似的自然现象,那么它就应该有起源和发展的过程。近年来,探索这个意义上的宗教起源已经成为了进化心理学等认知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宗教可能是作为促进了人的生存和繁殖机会的一种适应,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进化了出来。另一部分科学家则认为宗教是意识进化的一个副产品。或者,宗教的起源是适应和副产品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4.
伴随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历史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诞生,对宗教的研究和把握已经走出原有的神学和宗教哲学视域,人们开始自觉地把宗教现象置于人的文化世界和现实生活世界之中加以把握,并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宗教问题的研究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为我们揭开许多历史之谜和破解各种关于宗教的神话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是,宗教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化形式在人类生活的自觉文化模式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还不甚清晰,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本文力求从人的生存活动和人的本性等维度探讨宗教的地位和价值,进而探讨宗教在文化模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学科的分解与综合是现代知识创新的平台,也是诞生新观念的温床。自20世纪40年代以降,西方宗教学研究先贤与人类学研究泰斗,各自寻求学术增长的新空间,形成取向不一、风格各异的宗教人类学学派。①而近30年来,该学科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由"厚古"向"厚今"的转变。②中国现代学术建设造端于民国初年,迄今为止,宗教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皆有不同的特色。民国以来,大量西方宗教人类学的汉译成果纷纷涌现,以民间信仰和少数民族宗教研究的本土论著也渐次问世;时至20世纪上半叶,宗教还是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部分,未能形成专门的宗教人类学研  相似文献   

6.
《宗教人类学》已经出版了两辑。第一辑意在为中国的宗教人类学研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学者"走进宗教现场"的尝试。既有微观层面田野现场的细致考察,亦有宏观层面对中国民间信仰的探讨与反思。同时"非本土"学者的域外视野,从他者的角度让我们对域外田野现场有所了解,并有机会从他者身上反观自身。尤为可贵的是,《宗教人类学》第一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宗教学者热衷于研究宗教的起源和进化的历史,同时.他们试图将各种各样的宗教抽象化、一般化,使之适用于所有的宗教体系,著名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的宗教观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在泰勒看来,宗教发端于万物有灵的观念,并据此对宗教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即“对精灵实体的信仰”。本文着重从万物有灵论的不断流传演化、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其所保持的完整的连续性,并结合其他学者对此问题的论证或反驳.来探讨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5年来裕固族宗教研究对宗教学方法的运用更加成熟,文献梳理与回顾、历史考释和现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都得到发展;其中以人类学为方法的基础研究成果开始增加,尤其是宗教心理的研究得到关注。研究的视野得到拓展,研究方法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中国哲学起源的研究从一个更开阔的视野达到更深入的体味与把握,引进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运用宗教人类学和哲学人类学对中国古代哲学发端的探讨中提出如下见解:从夏商的敬畏天命到《周易》的天人合一,中华远古文化清晰而典型地呈现了“哲学起源于宗教”这一发展轨迹。勾勒和分析这一轨迹,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追踪厘清中国古代哲学的来龙渊薮及特质,并可为远古文化进化的深层机制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引发新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约瑟夫·皮珀是20世纪德国著名宗教思想家,他所著《闲暇:文化的基础》以及《节庆、休闲与文化》虽然都只是薄薄的小册子,却在宗教哲学界影响很大,都已成为休闲研究的经典文献。皮珀认为,不仅从文化起源的  相似文献   

11.
宗教本质虚幻性与现代社会生活本质实践性之间的矛盾、宗教信仰私人性与现代社会生活公共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宗教神秘主义和现代社会生活理性主义之间的矛盾为宗教活动不得干涉社会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有关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国家制定实施的有关宗教工作的法律法规为宗教活动不得干涉社会生活提供了制度支撑。现代社会生活中频发的宗教隐性渗透、“家庭教会”无序扩张和民族宗教问题交织捆绑等舆情事件进一步凸显了宗教活动不得干涉社会生活的现实迫切性。避免宗教活动干涉社会生活应从健全涉宗教的相关制度保障、加大对民众的现实关怀力度和凝聚起多元主体的协同合力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与宗教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隐含着人类历史的文化基因.男女两性共同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文化.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视角下社会性别研究的兴起,学术界对宗教的研究也开拓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学术旨趣,如女性与宗教这一新动向的出现.云南民族众多,由于其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的不均衡性,其宗教类型齐全,信仰内涵丰富.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近些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与宗教的相关研究情况,分别作一宗教人类学理论视角下的概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台湾人类学界近20多年来在宗教与性别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众多的著作当中选择部分著作加以介绍,说明人类学对于宗教教义与组织所呈现的性别尊卑的主张,介绍结构功能派的主张与著作,象征与权力学派的重点与著作,笔者的研究和其他重要著述,目的是要兼顾现代性与代表性,并且能够呈现台湾特色.  相似文献   

14.
探讨包皮环切术的历史与宗教起源.对包皮环切术的历史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它们的历史.对于包皮环切术的起源肯定是在史前开始的.6 000年以前的埃及木乃伊和浮雕上记录了最早的包皮环切术的过程.很多宗教都与包皮环切术有关系.包皮环切术有着很长的传统,与各民族和宗教的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长沙市网络基督徒的宗教生活现实,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试图考察网络宗教生活对于基督徒的宗教性的实际影响状况.结果表明,网络宗教生活不仅没有削弱信徒的宗教性水平,反而加强了信徒的宗教性水平.在对于结果的进一步讨论中,我们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信徒宗教性的不降反升.一,在网络化逻辑下宗教所实现的电子物质化过程;二,宗教性作为人所潜藏的天性,当遇到适宜的社会环境时,它就有可能茁壮地成长起来,成为人的"第二伦理语系".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历史悠久的复杂现象,具有两面性。因此宗教批评是宗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宗教与社会还存在一定张力,宗教批评有助于宗教界和社会各界更好地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并无根本的冲突。学者不能把宗教的社会处境当成决定自己是否批评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特别是自进入20世纪以来涌现出一些不同于传统宗教的新兴宗教之涌现。这种异军突起的新兴宗教现象立意不同、形态各异、变化多样、影响复杂,为宗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要且必要的全新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来研究新兴宗教,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应该从社会、时代的发展来看新兴宗教的产生及其展示的新特色。第二,应该从人们精神生活的普遍性及其神圣或神秘表达的独特性来观察、区分不同宗教的共性和特性。第三,应该从人类丰富多元的精神及社会生活来看待新兴宗教反应、适应、回应这种生活的形式及效果,论及其张力与和谐、正面与负面、消极与积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湖北仙桃市宗教场所和教职人员的消长变更作了宗教人类学的田野考察,以此来直接反映该地区的宗教现状与变迁。宫哲兵,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宗教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无神论》2021,(2):23-29
普列汉诺夫因时代和俄国革命的需要对宗教问题进行了研究,虽然著述不丰,但见解独到和深刻。尤其他是对宗教概念的探讨、对宗教起源和宗教本质的剖析、对科学社会主义与宗教关系的深刻认识、对造神派和寻神派观点的揭露与批判,深入细致,见微知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深入挖掘、认真梳理并比较分析其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拓宽宗教研究视域,正确处理当代中国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宗教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从宗教有神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而神在世界上不存在这个矛盾着的基本事实出发。离开世上无神的基本事实去看宗教现象。拒绝评说宗教有神论的真伪实虚,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能达到客观研究宗教的历史事实。宗教研究应该求出其固有的规律而不能臆造规律。宗教必须同社会相适应是从历史实际中求得的客观规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对这一规律的自觉运用。社会好则宗教好是一种主观臆造的联系,偏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