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葛树先同志在《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是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吗?》①一文中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质疑”,全面否定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即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他的论点和论据是不正确的、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的手稿和公开发表的论著中,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系统理论。按照这一理论,物质生产力在原始社会中表现为自然形成的生产力;在阶级社会中,物质生产力则是既得的生产力,同时还表现为一般生产力。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包括《资本论》第二、三、四卷)中关于生产力有诸多提法,如物质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等,准确把握这些提法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把握马克思的生产力系统理论的关键。一、既得生产力与自然形成的生产力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拓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视野丰子义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并不是我们通常所偏狭地理解的那样,而是包含着两大层次:一是本质、规律层次上的社会发展理论,它主要阐述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揭示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象唯物史观即是如此。二是运行层次上的社会发展理论,它主要研究加速社会发展的条件、方法、途径等问题,为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提供具体理论指导,如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就是这样。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运行层次上的社会发展理论很少关注,面对日益突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我们拓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视野,以期系统地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指导我们的现代化实践。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宝库的内容无疑是丰富的,但它要作为财富被利用,还需要开发。这种开发要注意从这样两个大的方面来加以展开:一是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性研究;二是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研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注重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并不意味着要离开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来独辟模径。因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有机整体,离开唯物史观这一基本理论,发展研究就失去了方法论基础。事实上,马克思本人也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已为众人所“熟知”,然而,这一理论的生成逻辑却至今仍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一缺陷将使我们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很难达到“真知”。本文拟就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逻辑或生成机制作一新的考察和审视,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以至整个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一、逻辑起点的确定与理论假设的提出在一般意义上,东方社会有两层含义:一是地理概念,指处于地球东半球的亚洲国家和传统的斯拉夫国家,以同西方国家相对应;二是经济政治概念,指处于前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以同资本主义国家相对应。在确认地理含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理论革命化的决定性的发现就在于认识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发现了人民群众历史行动和社会阶级历史行动的最终决定性的原因。以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物质生产、物质生产的内在矛盾和物质生产的普遍发展规律,是理解社会生活的整个内在联系、所有社会关系的历史性质和社  相似文献   

6.
美国女哲学家古尔德于1978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著《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以马克思的《大纲》(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文本基础,提出了一个对马克思的新的理解,她认为马克思启动了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实现了系统哲学和社会理论的结合,她将马克思视为一个系统的哲学家,并将马克思的这一变革重建为社会本体论.作者围绕五个主要范畴即社会、劳动、因果性、自由和正义详尽地阐发了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作为对马克思的解释或理论重建,作者对文本的解读新颖而富有个性,笔者以为本书对于推进国内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自己后期经济学研究中形成的关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理论,是他晚年在历史辩证法话语的特定主体向度中,对科学历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进行统一理解的一个重要观点。可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传统哲学解释框架里,这一重要的理论只是在抽象的“未来人类解放”这一逻辑质点上被简单诠释。依我所见,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换的理论确证,内含着极为深刻的哲学命意,而科学地深入理解马克思这一重要论点的本真含义,对于我们今天对传统哲学解释框架的否证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根本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同时,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根本变革,把实践尤其是物质生产实践当作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基础,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实践发展的历史产物,由此引申出一系列唯物主义人学观念的变革。一、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空间马克思的社会概念是他批判费尔巴哈类概念的结果,也是他研究政治经济学、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果。在青年恩格斯的影响之下,马克思从1844年初开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深入批判研究,马克思日益认识到经济学中所探讨的若干基本经济事实和大量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改革已全面展开,对本体论的研究是其热点之一,现将目前讨论的基本情况汇综于下。持“物质本体论”或“物质一元论”者认为,社会历史领域的本体是社会存在——社会物质,实践不能作为自然的本体,也不能作为社会的本体。马克思把实践引进本体论,着眼点在于人的实践和外部自然界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没有用实践把物质从本体论中排除出去。马克思的哲学本体,是一种以外部自然界为物质前提,以人类的实践为基础,两者之间不断交互作用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0.
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所代表的德国哲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构建了一个有机整体的社会概念。通过梳理马克思文本阐发的理论逻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从"社会一般"到"社会特殊"再到"社会个案"的研究线索;这展现了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或社会概念的现实立场,即强调现实的人及其生活世界、看重公共领域建设、关注物质生产与其他生产的内在统一、注重协调多种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以上所述,现在我们就可以列出萨特尔试图对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作出的重要贡献。马克思试图实行这样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被理解为实践的工具,并能够使实践了解实行革命变革的条件。马克思希望把未来的社会发展想象为革命实践的蓝图,而理论则说明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现实可能性。换一种说法是,理论把社会发展理解为一种具有其内在必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做出的新阐释。对两种生产理论的理解,不能简单地把它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进行比较,而是必须将其置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其全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物、价值、时间和自由——马克思哲学体系核心概念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实践维度、经济研究的维度、本体论维度这三个基本特征的 先行把握,笔者初步找到了重建马克思哲学体系的新路径。限于题旨和篇幅,本文主要论述 重建马克思哲学体系必定会涉及到的四个核心概念--物、价值、时间和自由,以及它们之 间的内在联系。 一、从抽象物质到具体的物 传统哲学教科书所叙述的物质观是马克思早就批评过的"抽象物质"观。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这样写道:"工业是自然界同人之间,因而也 是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因此,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历史观中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一提到历史唯物主义。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把它定义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在人们传统的视野里,探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必然性或规律性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全部底蕴,科学原则是马克思历史观赖以确立的最高的与唯一的原则,马克思的历史观似乎仅仅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规律性的正确理解与逻辑表述。循着这样的思维理路,过去人们在对马克思的历史观进行理论建构和逻辑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将青年黑格尔派及其他激进批判理论对现实社会弊端的批判指向由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等等意识形式领域转向现实的社会关系领域,而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又分为两个方面: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前者是交往关系,后者是交换关系.马克思在"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对社会发展形式的阐述就是对这一社会关系的横向维度在社会历史纵向维度中一般进程的认识.本文通过对这一纵向维度中人一物双重关系的横向维度分析,尝试着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即无论我们将马克思的社会形式理论理解为三阶段说、还是五阶段说,实际上不同社会形式的变化从双重关系的意义上来说,包含着两种基本的不同性质的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和科学是“一般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对于深入揭批“四人帮”、把科学技术搞上去和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有重大意义。目前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中,在共同批判“四人帮”的前提下,对这一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现将一些主要论点简介如下,供同志们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7.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第三次经济学研究的原始记录。在这一笔记中,马克思在货币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在货币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克服了"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的缺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货币理论。其次,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形成了狭义再生产、广义再生产和日常意识再生产三个理论层次的建构,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构型。再次,在危机理论上,马克思已经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界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根源,初步建构了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对交往以及人类社会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交往形式做了系统的考察,首次创建了普遍交往理论.马克思的普遍交往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适性,对人类历史具有一般的解释力,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以及现代化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普遍交往观还蕴含着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内容,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有重要启示.尽管马克思当时’还没有遇到今天这样的公民社会发展问题,但马克思从“普遍交往”的视角出发对“世界历史”的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定位中国的公民社会,为研究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方法杨耕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关于社会一切关系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的理论。它与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范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一理论对社会研究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这一方法系列包括:1、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分析法。社会...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个人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整个中国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诉求,在这种情况下,发掘马克思丰富的个人发展理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入推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成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人及个人发展的内在规定性马克思认为个人是现实的个人,即在社会中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个人。人的发展包括人的个体发展、类发展两个层面。以往我们讲人的发展,大多是在类发展的意义上,而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凡谈到人的发展的地方,都不是泛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