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国的佛教     
一泰国古称暹罗。13世纪以前,暹罗曾受到中国和印度两大文化的影响,境内流行北传大乘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13世纪中叶,素可泰王朝建立,第三代君王毗罗康恒从斯里兰卡礼请上座部大德到京都传戒,上座部佛教渐渐有了重要影响。1361年第五代国王县摩罗阇·里泰王又请斯里兰卡戒师来国内传法,里泰王亲自受戒出家,是为帝王出家之始。里泰王对佛学甚有研究,曾撰写了泰国第一部论书《三界论》,并造披沙奴鹿府大佛像一座。与此同时,泰国北部地区的孟拉王朝诸王也热心佛教事业,戈那王曾遣使至素可泰迎请高僧宏法,至逻迦王时又举行了泰国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6,(10)
韩国总统金泳三的贺电韩·中·日佛教领导,共集一堂,召开佛教友好交流汉城大会,本人谨代表韩国国民,由衷地祝贺大会的召开。并且,非常欢迎中国和日本佛教领导的访韩。基于韩·中·日三国的传统友谊,在寻求21世纪佛教使命的同时,祝愿大会得出丰硕的成果,以佛教为...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与现代化美]约翰·爱斯泼希托19世纪以来,面对欧洲的政治、经济、道德和文化上的扩张而形成的挑战,穆斯林发现自己日益处于防不胜防的地位。欧洲帝国主义在政治和宗教文化上威胁了穆斯林的存在和历史传统。西方统治和现代化的影响产生了新问题,还对由来已久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全面搜集公元12世纪以后出现在泰国、缅甸等大陆东南亚国家的佛教宇宙观图绘,以这一系列图像为物证,考察佛教宇宙观在上述地区的图式呈现及在地化表现。通过梳理12世纪蒲甘的“三十三天说法”壁画、14—18世纪暹罗的“三界图”以及17—18世纪泰、缅贝叶及折页经书插图本中宇宙观图像的构形特点、意义内涵及可能存在的关联,指出宇宙观图绘随着时间推移而内容不断丰富、构形逐渐完整和系统化的过程,从而为考察12世纪以后上座部佛教宇宙论学说在东南亚本土知识场内的整合和演进路径提供文字以外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一、俄国时期俄国佛教主要指自公元17世纪初传入的喇嘛教(俄国和苏联对藏传佛教的称呼)。公元17世纪30年代,第一批佛教僧侣从蒙古草原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后,游牧于此地的卡尔梅克人开始信奉佛教。当时,热心于传播佛教的主要是王公贵族,其中最负盛名的佛教传播者是扎雅·潘底塔(1599—1662),他也是俄国西部蒙古文字的创造者。到公元19世纪初,佛教已在卡尔梅克人中深深地扎下根。公元18世纪,佛教自蒙古、西藏传入俄国叶尼塞河上游的图瓦(乌良海地区),当地的图瓦人(唐努乌良海人)开始信仰佛教。到20世…  相似文献   

6.
《法音》2006,(11):12-12
(2006年10月26日日本京都·奈良)2006年10月26日,日本·中国·韩国三国佛教界代表聚会京都、奈良,召开了第九届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立正佼成会京都教会,三国代表围绕本届会议主题“致力人类共生——三国佛教在宗教间对话中的作用”阐述了各自主张,交换了不同意见,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奈良法相宗大本山药师寺玄奘三藏院,三国代表还共同举行了祈祷世界和平法会,虔诚祈祷世界的安宁与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对佛教东渐的悠久历史培育起来的三国佛教“黄金纽带”意义的理解。放眼当今世界,纷争、难民、贫困、暴力、凶杀,以及以全球气候升温…  相似文献   

7.
傣族笃信南传上座部佛教,也称为小乘佛教。该教是明初传入今天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至明中叶已经“寺塔遍村落”(明《洪武实录》卷二五五),使得小乘佛教在傣族中具有全民性质。据傣族佛教经典记载及传说:该教一是从印度传至缅甸,再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二是缅甸传入暹罗,再由暹罗传入;百多年前有印度高僧九人到缅甸讲经,其中一人到盈江县,一人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以斯里兰卡暹罗派佛教阿斯羯利寺乌都格玛大长老为团长的斯里兰卡佛教代表团一行10人,于10月16日至26日来我国友好访问。代表团主要成员还有斯里兰卡暹罗派佛教花园寺副主持尼严格达大长老、斯里兰卡西古城佛教圣地著名的圣菩提寺主持达玛达西大长老、斯里兰卡暹罗派佛教阿斯羯利佛学院院长曼格拉大长老以及斯里兰卡康提佛牙寺总管纳兰贾居士等。10月17日上午,斯里兰卡佛教代表团拜访了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一诚会长,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丛铭、蘧俊忠、陈文尧副秘书长等的热情接待。当日下午,代表团拜访了国家宗教事…  相似文献   

9.
中国佛教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兵 《法音》2000,(2):6-12
在澳门回归、举国欢庆的热烈气氛中,古老佛教与十二亿中国人民告别了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踏上了二十一世纪的征程。值此新世纪伊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于开创中国佛教的新纪元,具有重大意义。厄难·复兴·转型在以往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佛教早已渡过青春壮盛期,自南宋中叶以降,从生长停滞渐趋老迈龙钟。至清末,衰竭不堪的佛教,遭太平军的破坏,洋教和会道门的攘夺,西方文化和民主革命潮流的猛烈撞击,面临生存危机。反宗教运动、庙产兴学风潮,种种挑战,重重法难,激发起佛弟子们的护教热忱。国家民族的厄运,社会的深重…  相似文献   

10.
龙谷大学是日本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所佛教高等学府.该校自建校以来,赵朴初居士是被授予名誉文学博士的第二位外国人士,另一位被授予这一荣衔的是印度前总统拉金德拉·普拉沙德先生.赵朴老获得此一殊荣,是他几十年来不辞辛苦地致力于佛教事业和中日友好事业的实至名归,也是我们全国佛教徒的一份光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