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容一词,人们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它。一是“兼容”意义上的宽容。按爱因斯坦的解释,即对于那些习惯、信仰、趣味与自己相异人的品质、观点和行动恰如其分的评价。即“容人之异”。二是“宽恕”意义上的宽容。指对别人的过错过失或别人有意无意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能够谅解、容忍。即“容人之过”。这里,我们说的是后一种意义的宽容。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德得相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可折射出整个社会道德的基础与取向,必须对之予以正确阐释。“德得相通”应该理解成“德”与“道之得”、“心之得”意义上的相通,不应该似是而非的理解成“德”主要与“利之得”意义上相通,更不能把如此理解的“德得相通”视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应该是以提升自我德性和实现理想人格为主旨,强调克己尚义的道德价值论。  相似文献   

3.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心相通是重要、关键的一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主体如何利用好“一带一路”上的文化遗产,繁衍文化产业的内涵,对民心相通非常关键。其中,文化交流是民心相通的一个重要平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中国西南部,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德宏的东部、东北部与保山市的龙陵、腾冲相邻,南部、西部和西北部都与缅甸接壤,德宏州除梁河县外其他县市都有国境线。  相似文献   

4.
专题二:宽容原则与中国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宽容原则的解释在戴维森富有影响的理论框架中 ,宽容原则认为 ,当我们解释他人或另类的时候 ,我们必须坚持这样的前提 :他们是理性的存在 ,他们与我们谈论和生活在同样的世界里。否则 ,如果我们固守信念或只进行概念的论述 ,我们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他们。戴维森在他最近有关解释的著述中指出 ,他以前倾向于用“最大化”一致信念这样的字眼来解释“宽容” ,而在他的思想中与这个论点相关的另一个更有价值的论点是应当“尽量完善”一致的信念。我们需要的不是“最大多数”的一致性、而是“正当的”一致性来理解他人。而在认识到不仅应当尽…  相似文献   

5.
“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基本观念.顾颉刚先生认为“圣”字最初只是非常普通的知识意义上的聪明义,诸种崇高和神秘义都是后来加上去的.我们同意顾先生的后一判断,但不同意前一判断.我们认为“圣”字初义当为“听治”,引申为“善听”.“善听”之义也主要不是从知识听辨而是从德性意义上来引申展开的.在最早的文献中,“圣”义及其观念主要不是知识意义上的“聪明”而是德性意义上的宽容、通达(包括通神)、自制、顺从等涵义.稳定形态的“圣”的崇高、超越与神秘义及观念可能主要是春秋后的引申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远和 《周易研究》2022,(5):95-103
《周易》的乾、噬嗑、中孚诸卦与现代法治思想相通:乾卦九二之龙现身田间,了解旱情,九五之龙飞上天空,行云布雨,上九之龙恣意妄为,满足私欲,这三爻与正当程序原则之“听取意见”和“反对偏私”是相通的。用九展现六爻之关系,九二之龙和九五之龙积极行动,但是受到其他诸爻限制,不能为首,与依法行政原则之“行政权受到立法权和司法权控制”是相通的。噬嗑卦初九轻罪轻罚、上九重罪重罚以及六二慎用刑讯,是罪刑相称原则的体现,这三爻与比例原则之“手段与目的相称”是相通的。噬嗑卦六三、九四和六五构成坎卦,九四内怀诚信,找到金矢,六三和六五遇到箭毒,这三爻与合理性原则之“分辨虚实”“相关考虑”是相通的。中孚卦主旨是诚信,且侧重上下关系(如君王与臣民),与信赖保护原则之“政府保护个人信赖”是相通的。贯通《周易》诸卦与现代法治思想,对当下法治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今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传媒言论和学术探讨中,正以越来越高的频率,使用着一些他们原来多少有些生疏的语词,本文所论“竟争”、“宽容”,当在其中.然而,竟争与宽容,—二者能相容吗?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认为,竞争乃是胜败之争,胜利者将拥有他所期望的价值,他(她)对失败者的宽容,如果有的话,也只是一种出于道德高尚的“施恩舍惠”;失败者失去取胜机会和期望的价值,自认倒霉,只得承担失败所带来的一切,难为他人所容.这种习常观念对竞争与宽容内在关系的掩饰,正在慢慢为我国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的事实所揭穿,凸显为哲学反思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8.
从伦理学的实践人文学特性看,道德形态学方法从时空维度凸显“古今中西”的汇通与比照.将“中西互镜”嵌入到“古今对看”的“形态相通”之认知旨趣中,将敞开西方启蒙视野中道德形态学方法的意义.道德形态学方法以伦理学史上的三种道德形态为参照,表现为对“西方道德哲学”与“启蒙文化形式”的三大历史关联样式(传统、现代性、后现代性)的揭示,它要求我们具备“中西互镜”的视野、“古今对看”的眼光和“语境互证”的策略,并设定了与之相应的思想任务.道德形态学方法的“远见”,包含了“形态相通”与“语境互证”两面,具体表现为:以道德形态学方法展现道德哲学的视角;以道德哲学的“形态相通”和“语境互证”展现“理智启蒙”的视角;以道德形态学方法的“中西互镜”和“古今对看”展现“西方理智启蒙”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论宗教间的和谐与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和谐社会与宗教宽容全球伦理的主要推动者汉斯·昆(Hans Küng)有句名言“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和平。”宗教间的和谐在当代社会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各宗教间和平共存、和合共生,也就是传统意义上“和而不同”的和谐。宗教间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各宗教间有足够的宽容。因此,对各宗教间的宽容进行历史反思也许能对当前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禅宗与文艺美学相通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与文艺美学相通的探索王世德禅宗精神与文艺美学有相通之处(如禅宗关于“拈花微笑”的传说和黄庭坚的“桃花”诗等)。禅宗在本体论、方法论上能给文艺美学以重要的启发,禅宗美学也可以与恩格斯、海德格尔的论述相互参悟。可见对禅宗的研究和扬弃,对建立和发展文艺...  相似文献   

11.
良知与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阳明的良知说,充分显示了人的主体性,达到了儒家主体哲学的高峰。但是这所谓主体,既不能理解为主客对立意义上的认识主体,也不能理解为“本体即实体”意义上的道德主体,只能理解为“天人合一”论的德性主体或生命主体。作为生命主体,良知与自然界有一种息息相关的有机联系。阳明说,良知是“灵明”,这首先是从人与自然界的“感应之机”上说的。所谓“感应”,不是反应与被反应,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而是相互感通的关系。物我相通,内外相通,天人相通,我的灵明就是天地万物的灵明,是一体相通的。阳明又说,良知不是一团血肉之心…  相似文献   

12.
流泪谷     
姜玉敏 《天风》2006,(10):11
不知巴勒斯坦地是否有“流泪谷”?曾有人云,在耶路撒冷以南至利乏音谷,这一带低地长满了流出泪滴般树脂的树木,气候少雨干旱,……谷中路途狭窄幽深、崎岖难行,但走出此谷即达宽阔平坦之地。因此,这山谷或许可被称为“流泪谷”。亦有人云,巴勒斯坦无一山谷名为“流泪谷”。其实,无论是否存有一个“流泪谷”,重要的是诗人意在明示人生的旅途势必会经过干旱幽深、狭窄崎岖、艰辛无望的“流泪谷”,并由此谷进入有秋雨之福的“喜乐谷”。少受十年苦,得享一世福,……人生或求学,或求事业功名,其规律就是要经过流泪谷,才能有变为泉源之地的福业。没有  相似文献   

13.
马云驰 《学海》2008,(1):190-194
网络对中国民主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所营造的公共空间和促成公共观念的生成上,也体现在促使人们一定程度上实现和实践了其文化权利和政治权利上.因此,网络对中国社会的民主发展具有建构意义.相反,网络却继电视等大众媒体之后继续解构了西方社会原有的民主形式.借助于网络,人们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之,网络为一个更为宽容、多元与和谐的社会提供了技术条件,创造了文化环境,从而凸显了网络技术的文化与道德意义,昭示着一个即将到来的更为自由、民主、宽容与和谐的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14.
古籍中“善”语词的用法虽然多种多样的,但它们无不指向“好生活”.“善”语词的本原性意义蕴含于“善”字的内在结构之中.“善”字从“羊”从“菇”,与膳相通,字面意思是竞言羊为美味.其本原性含义包含着俗、神二谛,其世俗谛是古人对以羊肉为代表的美食的称道和希冀,其神学谛则是事神以致吉祥.“善”的伦理义内在地包含于活人与先人的伦理关系对待之中.而羊,在这种关系调解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宽容     
宽容是什么?有一个叫安德鲁·马修斯的人以诗化般的语句在他的《宽恕之心》一文的开头写道:“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确实,宽容是一种完美的心理外壳的展示,它往往会折射着人的处世准则和接人待物的良好品质。 经上记述耶稣在一个清晨来到圣殿,经师和法利塞人趁人多时候带来一个犯罪的妇女,向耶稣说起这妇人的犯罪过程,并列出砸死她的种种理由来试探耶  相似文献   

16.
《太平经》卷四十八有《三合相通诀》,其意略谓:字宙间存在阴、阳、中和之气,天本阳气,地本阴气,人本中和气,此三者相合相通,共生共养万物。与此相应,天上的日、月、星,地形的高、下、平,人伦的父、母、子与君、臣、民,也各各以“三合”的形式出现,它们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均须“相爱相通”,“并力同心”,方能导致自然界的和谐,人世间的太平。这种“三合相通”说贯穿于《太平经》的始终,是它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试对这一学说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瞿冬玉 《天风》2007,(13):9
什么是宽容?在《新华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原谅,饶恕,不予计较追究。也就是说,宽容是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有一句名言叫:“沉默是金”,而我则更认为:宽容是金!宽容,是体现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贵的品德,一种修养,一种勇气。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宽容是一种爱,遮掩人的一切过失;在人际关系中、与人交往中它成了必不可缺的礼物,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格言: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容。  相似文献   

18.
“伊儒相通”,是指伊斯兰文化与儒家学说在阐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有很多相似或相通之处。古今专家、学者对此多有探讨。而笔者认为,“伊儒相通”虽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和很多层次,但重在伦理道德和精神品质。从前人的论述来看,“伊儒相通”主要是指伦理道德,精...  相似文献   

19.
段正元站在儒家“介乎鬼神有无之间”的立场上,吸收释道鬼神思想,持用“因材施教”教化原则,借灵魂和鬼神之说开展道德教化活动,所以他的鬼神观兼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双重色彩,并着重强调重人事以达“神我相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刘素民 《哲学动态》2005,(11):12-16
"宽容"(tolerance)出现于16 世纪,即在宗教教派分裂的历史语境下,从拉丁语和法语中借用而来.在此种生成语境下,这个词最初的含义比较狭窄,意味着对异己信仰的容忍.在16 和17世纪,宗教宽容渐渐变成了一个法律概念,各国政府颁布了倡导宽容的法律条文,规定官员和守法的信徒们在与宗教少数派的交往中,必须采取宽容态度.这样,从执政者颁布的、要求对另类信仰者及其实践采取宽容态度的法令中,逐渐衍生出一种普世的道德心态与行为准则,它允许一定条件下的充分自由和不同观点的共存,这种道德心态与行为准则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宽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