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仰     
我相信上帝赐给我们生命,我们可以在爱中成长。我也相信上帝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正如太阳存在于每一朵花的色彩和香味之中一样。即使是我、在眼前一片黑暗之中仍能看到上帝的光明;在耳边一片死寂的缄默之中仍能听到上帝的声音。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耶稣基督的教训生活在世界上。只要我们都能服膺他的诫命“彼此相爱”就可以迎接极大的快乐降临这个世界。我相信可以按照上帝的宗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一样,每个人都会爱众人。若盼望人家如何如何待自己,自己也必须如此如此地待人。我相信每个人的福…  相似文献   

2.
慕道 《天风》2010,(6):53-53
子女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产业,心中对他们的爱非言语可表达,但实际生活中,却常因一些有意无意的言语给孩子带来伤害。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篇短文,很受启发,稍作改编,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3.
谢炳国 《天风》2005,(11):14-15
经文:犹20-21犹大书20至21节:“亲爱的弟兄啊,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这两节经文里他提到了四句劝勉的话。这四句话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要做到的。  相似文献   

4.
书拉密女 《天风》2009,(2):50-50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让我们感觉很棘手的问题,或者遭遇到让我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事情,甚至患难和重担也会突然临到我们这群人身上.这时候,我们就会问上帝,你在哪里?你为什么不爱我?为什么离弃我?我们总是一味地去询问上帝,却不反省--当真的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在仰望上帝?  相似文献   

5.
仰望     
《天风》2020,(6)
正"凡仰望他的,便有光荣;他们的脸,必不蒙羞。"(诗34:5)经文:诗34:5仰望,是造物主赐予人类的特殊恩典。人类可以随时抬头仰望,仰望蔚蓝的高天,仰望浩瀚无际的穹苍。在圣经中,天,也代表上帝。《马太福音》称上帝国为天国;在浪子回头的故事里,浪子对父亲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参路15:21)显然,天是指上帝。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中,有形的天是指穹苍,无形的天是指上帝。唐朝编撰的《随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书上说:"天,称皇天,亦称上帝,亦直称天。"  相似文献   

6.
得胜的大卫     
袁世国 《天风》2003,(9):34-34
诗篇第三篇是大卫王在逃避他儿子押沙龙的追杀时所写,也是大卫清晨的祷告,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知晓他得胜的经历。 大卫在躲避儿子押沙龙的过程中.不仅身体疲惫,而且内心伤痛无以言表,还有什么比自己的亲生儿子敌对自己更伤痛的呢!虽然他处于内忧外患之时,但对上帝的仰望能使他从新振作起来,得到力量,所以,他落在危险和羞辱的环境中,仍然得享平安。与此同时,他在清晨祷告之后,听见耶和华上帝给予他的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耶和华是我四围的盾牌”,第二句话是“耶和华是我的荣耀”,第三句话是“耶和华是叫我抬起头来的”。耶和华是他的盾牌,耶和华是他的荣耀,耶和华是抬举他的。这三句活,实在是大卫王的亲身经历,也是他得胜的秘诀,所以,这也足以成为帮助我们基督徒在信心和信仰上坚立不摇动的三大经历。  相似文献   

7.
现代:上帝怎么了?──“基督教与西方文学”之四刘光耀西方现代文学也许应是从尼采那篇有名的寓言开始的:一个疯子大白天打着灯笼叫道:“我要找上帝”!“上帝已经死了”。上帝是被杀死的。杀死上帝的就是“我们”自己,是将上帝奉为唯一至上神的基督教、基督徒!基督...  相似文献   

8.
卡尔·拉纳在<圣言的倾听者--论一种宗教哲学的基础>中把自己的宗教哲学规定为"关于对启示之顺从能力的本体论".事实上,这是对于作为真正形而上学根基的基督教神学认识论的经典阐释.在毕竟在之在和此在之在的生存论关联中,拉纳把此在规定为上帝圣言的必然倾听者.在的本质乃是在的照亮状态--作为普遍必然的上帝观念,此在对于上帝之在的在先把握是抽象的先验条件,是纯粹理性的根据,同时是此在精神对于上帝之临在的先验经验.上帝在绝对的自由中向此在发出可能来临的启示话语--此在在自由的爱中伫立在可能发出启示的上帝面前,在自己的历史中仰望并期待着那位在人的形而上学中以完全未知者的形像.出现的上帝可能发出的启示.上帝的启示一旦来临,便在人的历史中并作为历史的最高现实以言辞形式发生--此在必然在自己的历史中倾听着可能以人的言辞形式来临的历史性的上帝启示.作为上帝圣言的倾听者,此在在自由的爱中实现着自己的先验本质.  相似文献   

9.
仰望     
仰望着高山,可以向前攀登;仰望着天宇,可以观看天文;仰望德高者,可以找到行为的典范;仰望学高者,可以皈依“全能”的上帝。  相似文献   

10.
仰望     
仰望着高山,可以向前攀登;仰望着天宇,可以观看天文;仰望德高者,可以找到行为的典范;仰望学高者,可以皈依“全能”的上帝。  相似文献   

11.
上帝不沉默     
张远来 《天风》2016,(8):42-43
正不少人都有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经历,在那一刻,心中不免产生孤独感,甚至怀疑上帝为何在我们如此需要带领的时候保持沉默。上帝真的在沉默吗?一、上帝在沉默?上帝的沉默是人最痛苦的感受。深受试炼的约伯就在苦难中深深挣扎,他很多次要求与神对话,甚至盼望在上帝和人之间有  相似文献   

12.
仰望     
仰望着高山,可以向前攀登;仰望着天宇,可以观看天文;仰望德高者,可以找到行为的典范;仰望学高者,可以皈依"全能"的上帝。我总是攀登,人未到山顶,心已在鸟瞰。山高人为峰,这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程殿元 《天风》2004,(3):47-47
2002年12月14日我跪伏于十字架下,正式与你立约:受洗成为上帝的儿女。我抬起头,双眸凝视着鲜红的十字架,喜悦、荣耀伴随着神圣,与我分享此刻的宁静。主,我知道能成为你的仆人是何等的福分和尊严,十字架高高矗立在我面前,震动并感化着我的心灵…… 平时,我多次进入教堂仰望前面的十字架,从未有过离你这样近的感觉。在此刻心中  相似文献   

14.
林志华 《天风》2005,(5):6-7
经文:路1:74-75上帝将我们从罪恶过犯中拯救出来,并给我们儿子的名份,我们在他面前侍奉是理所当然的。"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彼后1:3)。真实的侍奉应该是生命的流露,侍奉的关键是人。我们先要将自己摆上,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让上帝来塑造我们,让上帝的话语来改变我们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王小妍 《天风》2005,(11):48-48
有了真正爱我们的上帝,我还惧怕什么呢?我相信只要是——我今年18岁了,成为一个慕道友已经七年了。这七年来上帝向我显现的,的确是超过了自己的想象。但是我却全然不知。自幼我性格就比较内向,不善于交际,再加之生在农村,心中总是笼罩着自卑的阴影。记得中考时,我害怕自己万一考不上高中,从此以后就只能像父母那样做一名地道的农民了,但是我却不甘心这样,我想走出农村。  相似文献   

16.
不要忧虑     
陈琴 《天风》2008,(16):22-24
其实.上帝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他愿意随时帮助我们.除去我们一切忧虑.只要我们确信并安静等候. 基督徒是上帝的儿女,圣经中教导我们作为上帝的儿女要常常喜乐,但我们心中却常常忧虑.无论你担忧的是健康、婚姻、学业还是工作,我们都应当记得:我们是神的儿女,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不是要在忧愁中变老,而是要在主里一天天长大,战胜忧虑,过喜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罗明嘉 《天风》2005,(2):24-24
阳光灿烂、温暖宜人的1月17日冬日上午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忘且有着独特体验的日子,好几百人参加了金陵协和神学院新校区的奠基典礼,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 我仿佛感觉到上帝自己以及上帝全部的本质都与我们同在,一同欢庆,喜乐充满我们的心,真的,"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我们从未如此深切地对记录在诗篇118篇24节的这节经文如此感同身受。为何我那日如此激动?我想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好书鉴赏     
《天风》2018,(1):3-3
《我们所信的三一上帝》作者:寇世远基督徒所信的上帝是'三位一体'的上帝,三位一体是基督教信仰的一个奥秘,因为'上帝为大,我们不能全知'(伯36:26)。为了使读者能清晰地认识三一上帝的三个位格,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第一至二十篇,主要围绕'圣父'这一主题展开;第二十一至四十三篇,以'圣子'为主线第四十四至五十篇,则侧重'圣灵'。寇世远监督曾是台湾知名牧者,他以圣经为根本,结合中国文化,对三位一体神的教义进行了生动阐述。  相似文献   

19.
袁世国 《天风》2004,(11):34-36
我们来到上帝面前祷告,因为我们在生命和生活中遇到了自己难以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用祷告作为如愿以偿的方式是十分错误的,却是我们常常在祷告生活中运用自如的。还有的时候,我们常常用祷告的技巧来改变上帝的旨意,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的祷告是与上帝亲切的对话,从而在上帝的里面寻求人生的答案和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上帝的启示     
沈承恩 《天风》2004,(5):2-4
经文:诗19 这篇诗篇有两个内容:一是讲上帝所创造的天地万物,一是讲上帝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我们粗粗地一看,会觉得这两个内容似乎放不到一起,天地万物与律法是怎样的关系呢?是的,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题目,应该分开来写两篇文章,或写两首诗。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看一看,就会发现,大卫写这首诗,有一个主题,他要通过写上帝的创造和上帝的律法,告诉人上帝的启示。所以这篇诗篇有两个内容,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