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逻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逻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国内流行的观点认为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形式”、“思维的一般形式和一般规律”或“思维的形式结构”等等。诸如此类的定义非常多,也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笔者认为这些说法至少有两个缺点:(1)不易把握。什么是思维形式、思维的一般形式、一般规律或形式结构?要么就是根本说不清楚,要么就是难于说清。(参见王路:《弗雷格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22页)(2)定义过宽。思维形式或思维的一般形式等不能完全由逻辑来研究,逻辑也研究不了。例如,通常人们说的理性思维有概念、判断和推…  相似文献   

2.
人生与谋略     
1 人是宇宙间唯一讲究谋略的动物.在人生这幕话剧中,谋略是最有影响的导演.2“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人生的至高境界.“算无遗策,每度必中”,是人生的至大乐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人生的至深哲理.3 人无谋不达,国无谋不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谋略帮助将帅们在战场上克敌制胜.  相似文献   

3.
逆向思维是一种反习惯、反传统、反常规的思维方式,它与一般的、传统的或群体的思维方式相区别而独具特色。逆向思维最早可以追溯到道家文化中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就是从"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理论为出发点。这种思想,就是逆向思维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广告大战实际上是创意的竞争,怎样才能在高手如林的商业广告中脱颖而出?从反面着手如何?“悖反”策略就是与大多数广告创意手法相“悖”,从而取得一种卓然超群的效果的策略。在广告中运用“悖反”思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意。一、妙用揭短策略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别人揭你的短处,你可能因此而恶名远扬,而若你自己揭自己的短处,他人反而容易谅解,认为你诚实可信,值得信赖。因此,在众多广告纷纷自卖自夸时,运用“悖反”思维,来个自卖自贬,有时也是一种上策。例如,日本有则手表广告语:“本表尚不完美,一年还有24…  相似文献   

5.
解构的保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econstruction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以颠覆和反叛为特征的哲学、文学理论思潮。人们大谈其“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声音中心主义”、“及在场的形而上学”之类,并以之为该思潮的实质和根本。这些看法要么源自“随意轻读”、要么源自“有意误读”,实际上未能触及Decon-struction之灵魂及其运作机制。我们在下面的分析中发现,Deconstruction无疑开展了一场革命,但它并非激进主义的代表。它之所以被广泛地接受并产生持久的影响,恰恰是因为它开展的是一场有所保留的革命。一、解构逻辑的暖昧性Deconstruction清醒地认识到,人们无法摆脱…  相似文献   

6.
作为专门的军事学著作,如何争取战争的胜利成为《孙子兵法》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对影响战争的诸多因素详细考察的基础上,孙子提出了“重知”、“崇变”、“尚谋”的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决定战争胜负中重要作用。“知”是指对战争及与之相关的诸因素的了解和把握,既包括直观的感性认识,也有由分析、综合而来的理性判断;“谋”是指谋划、谋略,是理性智慧在战争中的具体运用;“变”是指战争中矛盾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以及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军事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形式化”与“非形式化”正像阴与阳、上与下、正与反等等对立面一样,是相比较而区别、相同一而依存.没有“非形式化”,也无所谓“形式化”、没有“形式化”,也无所谓“非形式化”,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为人类的有效思维效力、为社会进步服务.将“形式化”孤立起来,绝对起来,脱离人类思维实际,是形而上学,正如将“非形式化”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是形而上学一样.人类的思维发展史证明:理论思维逻辑的“形式化”是在“非形式化”的逻辑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形成的.先有“非形式化”而后有“形式化”,“形式化”的逻辑形式与“非形式化”的逻辑形式并非绝然割裂,而是相得益彰,各显威风.  相似文献   

8.
转识成智     
《佛教文化》2007,(3):124-125
佛教的“转识成智”,是一种通权达变、灵活变通的智慧思想。比如从人生的“苦”中发现积极的一面,予以承担,并且从中解脱出来,转苦得乐。现代成功心理学的“挫折、失败正是成功的机遇”;“贫穷是发愤图强的催化剂”;把学习的艰苦和压力当作磨炼心志的甘露,开发学习潜能等。这就是转识成智。佛教的“转识成智”,与现代心理学的转视法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9.
在我军战争史上,有着许多斗智斗谋的精彩片段,特别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过人的智慧,战胜敌人的奇迹不胜枚举,使谋略的运用在革命战争中得到了升华。下面这则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茅坪地区的小故事就是一例。 “鬼才”吴尚布奇兵 井冈山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朱德同志出兵征讨盘踞在宁风的敌人,击败了熊式辉部周浑元旅,收复了大本营宁风,接着红军又击破了周浑元旅的一个团,翌日,占领了永新。一向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的湘军吴尚被蒋介石骂了个狗血喷头。为了收复失地,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亲点吴尚…  相似文献   

10.
从后现代主义思维策略看医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后现代主义思维策略看医学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7)邱鸿钟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与当代世界社会经济的转型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现代主义一样,当代“多国化”的资本主义经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为特征带来了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针对Ф.Ф.维亚克列夫的《辩证矛盾的结构》一文(译文见本刊1964年第12期)而写的。作者反对维亚克列夫把矛盾的本质主要与对立面的同一、相互渗透联系起来,把矛盾的本质的表现主要与对立面的相互排斥联系起来。他认为,随着条件、特别是矛盾发展水平的不同,在现象中被提到首位的或者是对立面的分裂为二,或者是对立面的相互渗透。在不够成熟的矛盾中,统一具有更重大的意义,而在成熟的矛盾中,“斗争”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他认为“对立面的相互作用”这个命题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抓住了任何矛盾的最本质内容,表现出一切矛盾的一般结构。他认为辩证矛盾的结构中包括:作为矛盾双方的对立面;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的“斗争”;矛盾中统一因素和“斗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由于矛盾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他反对把一切对立面都归结为两极的对立,而认为事物通常只是在其中某些特征方面是对立的。他认为统一有三种表现,即不可分离性、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统一在矛盾中也是能动的本质,而且是冲突和“斗争”的基础。他认为差别是处于可能状态中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矛盾。他还反对维亚克列夫否认外部矛盾的存在,而肯定外部矛盾是存在着的。  相似文献   

12.
析薪破理法     
析薪破理法,就是按照事物的固有“纹理”,根据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说理的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得好,可以把观点讲得清清楚楚,让人口服心服。所以刘勰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这就是说,写议论文好象劈木柴一样,可贵的是要能破在“纹理”上。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它总有前因后果;任何事物都不是囫囵一片,它总有“纹理”可寻。寻求“纹理”的方法,就是调查研究,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具体的、深入的分析。去伪存真,由此及彼,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只有  相似文献   

13.
启事     
李艳华 《思维与智慧》2008,(1):M0002-M0002
我喜欢《思维与智慧》这份杂志。但在获得方式上,我则喜欢到报刊摊上去买,而不是在邮局订阅。我有我的逻辑。我认为,越是喜爱一种报刊,越应当真情地对待她。真情是靠付出来体现的。我选择到报刊摊上去买《思维与智慧》杂志,而不是通过邮局订阅,目的就是表达一下对《思维与智慧》的真实感情,我爱她,就选择对她付出。  相似文献   

14.
战争是诸种因素的竞赛,其间最精彩的,莫过于斗智斗谋,正确的谋略可转劣为优,化险为夷,变庸为奇。正所谓:用兵在智,胜战在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史称“传奇统帅”的拿破仑,一生具有非凡的军事创造才能。他东征俄国,南攻埃及,北定瑞典,西打英国,成了18...  相似文献   

15.
“智”字在古汉语中与“知”字通假,也就是说在上古之时,知与智只用一个字.有知识者大约也就被看做有智慧。但后来发现不对头了,许多人虽然有如识,却不一定有智慧。他们只会复述一些前人留下的资料,却缺乏自己的理解.融汇和阐扬,特别是不能随机应对、具体运用。这就不能算是有智慧。我这段“说文解字”或许是想当然的,但道理恐怕不虚。禅宗对“知解宗徒”看不上眼,却尊重大智慧者,正是对“知”与“智”这两个字高下的区分。但知与智二者又并非隔裂的.它们还有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一面。我们这个专栏称作“智慧法轮”,正是要从知致智。第一步是知,不掌握这些知识,就失去了思维的资料、交流的工具、深入的门径。第二步是智,要大彻大悟,还必须在知的基础上,随时随地,发现迈进新境界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漫谈智谋与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谋与幽默是人类思维的两朵“奇葩”,在社会生活中,智谋和幽默是非常有用的。就智谋来说,它是智谋之士克敌制胜,取得成功的“法宝”。古今中外不少有勇无谋之人,往往败在有谋有略的人手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被无名“小子”刘邦打得落花流水,自刎身亡。原因在于项羽恃勇自傲,不听谋士之言;而刘邦对谋臣是言听计从。所以,自古有谋胜无谋成了一条规律。 幽默也是导向成功的桥梁。例如:有个女士要出门几个星期,趁她不在家的时候,她雇个漆匠油漆卧室。要求是房间的颜色要漆得与浅紫色的  相似文献   

17.
别出心裁而见智慧,在生活中屡屡发生,经历其中,无异于一次智慧的洗礼,那耀人的智慧之光让人久久难忘.1.利用思维惯性别出心裁.我们知道,思维是有惯性的,即有了某种想法、思路,要急速改变思维方向,往往难以实现,总要朝前滑动.这种思维惯性,是由某种定势而产生.利用一般人思维皆有的特点便可以别出心裁地表现出自己的智慧.有这样一则故事:某国君跟两个臣子一起闲谈,谈到人的智慧问题时两臣子皆言自己聪明.国君说:“这好办,你俩谁能让我从这屋子里出去,谁就更聪明.”国君问其中一个,他想了一会,摇摇头,认为这不可能.  相似文献   

18.
气功产生于古代的医疗卫生活动,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早在黄帝时代就有人用气功治病。在先秦就提出了“全生”概念。“全生”包括关注生命和修养道德两个方面。养己、养人、养物就是养生、修德和治世的统一,也是养神、养气和养形的统一。人的心与身、神与形是统一而不可分的:身是心的物质基础,心对身有调控作用。中国气功学认为,人的心神包括“元神”(先天的、内化的潜意识)和“识神”(来自感官的关于外物的知识和情感)。元神养护得当,识神就聪敏,而识神疲劳过度,会干扰元神对机体的调控能力。气功锻炼的关键在“调心”…  相似文献   

19.
我喜欢《思维与智慧》这份杂志。但在获得方式上,我则喜欢到报刊摊上去买,而不是在邮局订阅。我有我的逻辑。我认为,越是喜爱一种报刊,越应当真情地对待她。真情是靠付出来体现的。我选择到报刊摊上去买《思维与智慧》杂志,而不是通过邮局订阅,目的就是表达一下对《思维与智慧》的真实感情,我爱她,就选择对她付出。  相似文献   

20.
引言近年来,学术界又一次掀起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性质、根源及出路和趋向的热潮,使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愈来愈多的学者承认:中国智慧绝非西方思维体系所能完全容纳和规范,它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罕见的生命力。有的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思维的全息性、整体性、系统性、象征性、直觉性、模糊性等特点与艺术形象思维相通;中国智慧是一种审美型智慧,其最高层次是美学而非宗教,中国传统文化之谜在古老典籍《周易》中隐约可见……“思维方式”、“传统文化”、“中国智慧”、“美学、”“周易”几个热点在向一处聚焦,笔者曾苦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