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尊师对联故事,故事中的对联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抒发了对教师的敬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尊师对联故事,故事中的对联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抒发了对教师的敬爱之情。马寅初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1941年在重庆庆祝60寿辰时,周恩来为他手书了一副对  相似文献   

3.
续字联又称“添字联”,即在原对联的前面或后面再添上一些字词,使其含义加深或发生改变。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续字联的故事,可谓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4.
续字联又称“添字联”,即在原对联的前面或后面再添上一些字词,使其含义加深或发生改变。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续字联的故事,可谓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5.
逆转联赏趣     
所谓“逆转联”,就是在已经写成的对联上方或下方,增添或减去一个或几个字,使其与原联之意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同时,这其中往往伴随着风趣幽默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回文联,又称“倒顺联”、“卷帘对”,即上下联皆可倒读成文的对联,所谓“联成可倒读,倒读可成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中的一朵奇葩。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相似文献   

7.
弥勒趣联     
弥勒趣联李诚南我国地广寺多,许多地方的寺院都塑有弥勒之像,这些塑像形态上笑容可掬,人见人爱。塑像两旁的对联各言其妙,各具春秋,让人读来浮想万千。这些对联除了描写弥勒的形态之外,有的托物寓理,教导人们待人接物应厚道宽容;有的对联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相似文献   

8.
清代文学家兼学者梁章钜.不仅十分擅长对联创作.而且对联语颇有研究。他曾讲过一则有趣的妙联故事.甚为诙谐幽默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历一年中,从立春至大寒共有24个节气。古往今来,我国以节气为题材的对联不少.有的很精彩。这里选录数副,聊供诸君赏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友人送给他一个用紫檀木制成的砚盒,盒盖两侧刻有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1.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利用对联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功用性和观赏性,崇拜观音之风也在其中得以体现。如有一幅对联写道:万法皆空观自在,一尘不染见如来。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用对联做广告比比皆是,好的对联广告均别具匠心、生动有趣,充满睿意。有的告示语由于构思巧妙,富有创意,也让人称道。  相似文献   

13.
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他小时候写的一副对联。从此,苏东坡闭门不出,刻苦攻读,通过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造诣极高,下面要说的是关于他的对联故事。相传,辽国派使者来中原,苏东坡奉命接待,使者知道苏东坡是一名士,席间便出了一联:  相似文献   

14.
续字联又称"添字联",即在原对联的前面或后面再添上一些字词,使其含义加深或发生改变。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续字联的故事,可谓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明代大才子解缙少时家境败落,但祖上遗留的藏书颇多。有一年春天,解缙看到江门外财主家山坡上绿竹苍翠,遂借景而作,在其书斋上写下一联:"门对千竿  相似文献   

15.
自勉联撷趣     
自古以来,我国许多名人志士都撰有或励志或律己的对联。这些有趣的自勉联,不仅对他们起过激励、警策作用,对我们亦颇有教益。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张载,年轻时为了激励自己下苦功读书,在自家房门的柱子上,写下这样一联:  相似文献   

16.
对联,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形式。它的合时应景的内容,睿智巧妙的构思.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广大民众的欣赏与喜爱。不管是新春伊始,还是喜庆佳节,寿典大事,人们都以贴对联来增加喜庆气氛。即使是衷挽之际,人们也献上挽联,以示悼念。对联的这种长久而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来自它的内容或者写作中汉字的巧遣妙用,更来自于对联中显示出的高度的思维技巧。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还是作为一种思维艺术,对联都值得人们认真研究,本文试举几联,略略论述其思维上的特点。一、以外在独特的形式表达特殊的内容:例①相传表世凯死后,有一…  相似文献   

17.
正广告对联,顾名思义,既是广告又是对联。它具有广告的宣传作用,又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因为对联的某本要求是对仗工整、平仄对立、音韵和谐、短小精悍、好读易记。所以自古以来,对联在广告宣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获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现辑录几副广告对联,与诸君共品赏。聚来千亩雪;  相似文献   

18.
对联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学。人们除用它言志抒情、渲染装饰外,还用它来作商业广告。“对联广告”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刺绣店的对联是:“万里山河藏线底,四时花鸟出针头。”小吃店:“饭菜香美迎客早,桌洁杯净映春红。”服装店:“男添庄重女增俏,夏透凉风冬御寒。”刻字店:“笔行神至龙收画,刀走力到金石开。”百货店:“货无大小皆添备,物纵零星不厌烦。”酒店:“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这些文词优雅的对联广告比起那些千篇一律的“服务周到,做工精细”、“质量可靠,实行三包”的流行术语来,要高明和自然得多。国外广告界提…  相似文献   

19.
对联历史源远流长,极具民族特色,独步世界艺术之林。一些有胆有识的创新奇联不落俗套,出奇致胜,令人拍手叫绝。一、不对之对。按说对仗工整是对联的一项基本要求,必须遵守。可民国初年,一位知名学者偏偏不循常规,为袁世凯写了一副没有对仗的挽联:袁世凯“千古”中...  相似文献   

20.
正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载体,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张挂在餐馆酒楼的对联,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有餐饮妙联传世。现撷取数则古时餐饮妙联,以飨读者。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这是清朝京城一酒馆的对联。据传,当年乾隆微服私访,见京郊小巷里有家名叫"天然居"的小酒店,店名很别致,便进店就餐。酒菜倒也洁净整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