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4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众叛亲离,跟着深爱的你到深圳做了打工妹。贫穷的你落榜后除了生病的母亲、衰老的父亲和那半间破瓦屋,就剩下我了。记得当初来深圳打工的路费用的也是我做一个月民办老师的工资。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眼神     
父亲在电话中说,母亲的眼神越来越差了,有好多次,都把别人认成了我。 怎么会这样,在我印象中,母亲的眼神是最好的。记得小时候,母亲去田里锄地,我也跟着去。那是一大块玉米田,母亲锄过的地方,野草野菜就全部被锄头割倒,而那些嫩绿的玉米苗却一点也不受影响,没有了野草的羁绊,似乎长得更加欢快。见母亲锄地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3.
倚门望母     
正我回到家的时候,堂屋的门半掩着,午后的阳光晒进屋里有两尺,都堆在沙发边的棉花上,而母亲就在阳光边一针一线缝着小被子。母亲一听说我怀了二宝,就开始去商店里扯布,四处打听哪儿有高质量的棉花卖,张罗着给二宝做小褥子、小包被、小棉袄。一如给大宝准备的那些。我劝母亲别忙活了,商店都有卖的,去买点就行。母亲说,  相似文献   

4.
正小时候有一次跟着母亲串亲戚,由于生产队里的生产任务紧,母亲对我说,明天凌晨三点起床,赶回家晒谷子,不能睡得太沉啊。坐在一边的亲戚说,这么早,带着孩子,走夜路,我们不放心啊。母亲说,都是熟路,怕什么。亲戚只好依我母亲。三点钟母亲把我摇醒。亲戚送我们到路口。母亲向他们挥挥手,说,你们回去睡吧,不要紧,两个小时就到。我知道,天转晴,母亲要赶回去晒生产队里的谷子。我跟在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30年代末,华慧娜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商人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守旧的人,总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成天把华慧娜关在家里,让她跟着母亲学刺绣。每天早上,华慧娜都能听见窗外的小男孩们去上学的声音,她觉得自己如果不读书就不会有出头之日,就像她的母亲,一生之中唯一的成就就是生了一对儿女,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没有任何值得母亲骄傲的事情。华慧娜最终说服了妈妈,瞒着爸爸跑出去读书,她每天在父亲出门之后再  相似文献   

6.
油灯     
叶予之 《天风》2006,(8):22-23
我们家里还珍藏着几盏菜油灯盏和火油灯。其中火油灯曾陪伴我渡过了童年少年的夜晚时光。这古老落后的照明灯具,但因着恩主耶稣的妙喻和勉言,赋予了它永不过时永远长明的熠熠亮光。让我常见常新,也常想起于它有关的旧事新事。  相似文献   

7.
母亲     
我常责怪自己,为什么现在才想赶写写母亲呢?三年前,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她合着手,口里念着耶稣的圣名离我们永远而去了。死亡这一幕囊括了人一生的行为,这是人在一生中所作抉择的顶峰。最能安慰我的是母亲自始自终保持了虔诚的信仰,所以我深信她老人家一定在天堂上享福,因为“死亡啊!你的定案为那贫困的、力衰的、年纪老迈的、事事操心的、厌倦无望的人,是多么美好!”(德四十一:4)尽管如此,我仍然想写烟为母亲慈祥的面孔总浮现在我的面前,在好几个静静的夜晚托梦给我,面对冥冥世界中她老人家的在天之灵我愈发觉得我渊源…  相似文献   

8.
d.油灯夜晚,油灯下—你悄然独坐,圣经列案自观,忘却了白天的疲劳,忘却了心中的烦恼!心里,只想着—基督的福音,怎样才能广传,教会里讲台上的供应,信徒们心里的饥渴。深夜,油灯下—你依然端坐,圣经列案自观,为了那无牧的羊群,你甘愿做了领头羊!你是一盏灯一盏小油灯默默无闻地光照周围人耗尽你一切无悔也无怨为要同众人共享主宏恩夜晚(外一首)——献给农村教会的义工们@薛迎春  相似文献   

9.
开口慢半拍     
正在网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段子:某人捡了一部苹果手机,正愁如何还给失主,电话响了。他接了电话还没等开口,失主就在电话那头说:"你最好把电话还给我,我手机有卫星定位,我已经知道你在哪儿了!"那人一听火爆脾气就上来了,买了十几个氢气球绑手机上,一撒手,爱飘哪儿就飘哪  相似文献   

10.
海默 《思维与智慧》2009,(10):52-52
小时候家中栽有一棵香椿树,一到春天,香椿树都会冒出一丛丛绿中带紫的香椿叶,远远的就可以闻到一股怪怪的味道。我有些不解地问母亲:香椿叶气味这么难闻,为什么还叫“香”椿啊?母亲笑着回答我:你闻着味道怪,可是别人闻着可能很香。我不满地嚷道:香椿叶都快把我熏死了,你快把它移到别处去吧!母亲用食指戳了我脑门一下:闻着臭,吃起来香,回头在饭桌上就怕你见了它谁也顾不上!母亲边说边摘香椿叶,摘完后还是把香椿树移到了院外的菜园子里。  相似文献   

11.
那一晚,读完居士赠送的《了凡四训》和《三皈依传授》,我忍不住就哭了,回首风雨红尘,我忽然觉得,自己白活了三十年。 有缘分阅读佛经善书,是在1995年的冬季,一个并不太寒冷的夜晚。  相似文献   

12.
寻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体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相似文献   

13.
一次在北京洗头,普通标价是10元钱,但那次我花了25元。我进店后往椅子上一坐,一个小姑娘过来了。她不问我用什么洗发水,而是说:"你这个衣服很好看,我男朋友身材跟你差不多,你穿这么好看,在哪儿买的?"我告诉她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什么牌子,聊天的过程中,她拿出了一瓶洗发水问:"你用这个?"我正在兴头上,就没反对:"好用就用呗。"洗完了结账,25元。我问为什么,她说这款洗发水是去屑的,  相似文献   

14.
老友相见,觥筹交错,我一面笑对酒局,一面偷偷看表——每过两个钟头,我就要打个电话回家报平安,电话那头不是我的爱人,而是我的母亲,在家里随着时钟的滴答声而越来越惦记我是否平安的母亲。电话接通,母亲欣喜而急切的声音传来:"在哪儿?和谁在一起?几点回来?和谁一起回来?喝酒没有?打车吗?打车要坐后面,东西要拿好,手机没放桌上吧?"我需要认真而明确地回答以上问题。因为一旦含糊其辞,电话那头就会传来母亲略带埋怨的声音:"烦了吧?"这时,需要我马  相似文献   

15.
正夏天的田埂,我们去得很勤。蛙鼓声声的夜晚,远处滚过阵阵闷雷,燠热得干脆就穿一条短裤头,手上的电筒却一节一节伸得老长,电筒照到哪儿,目光炯炯地就紧跟到哪儿,根本不顾田间的蠓虫与蚊蚋。"看,多长的一条!"伙伴的话音刚落,我手里带锯齿的大竹夹已快速夹了上去。那黄鳝真傻,雪亮的光柱都照到它了,还没心没肺像长裤带似的晾在田埂上,以为在它家门口,正惬意而悠闲地乘凉呢,没想就成了我们翌日的盘中餐。转过几条田埂,手中的蛇皮袋就沉甸甸的了,真让人兴奋。白天,  相似文献   

16.
我一口一口地嚼着,忽然觉得有种 独特的气流,正从那蓝边的花碗里缓缓 地升腾而起,抚摩着我不再年轻的脸, 就像小时候每一次母亲的吻,轻柔而温 润。天空中飘着阴冷阴冷的雨夹雪,湿 滑、泥淖的青石小巷内寒气逼人,我一 副风雪夜归人的模样,推开了家的门。 "你怎么也不打把伞,看你浑身都湿透 了,快去换件衣服,出来喝腊八粥。"满 头白发的老母亲一边颤巍巍地用鸡毛掸 子掸扫着我衣服上的雨雪,一边用充满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孩子每晚在油灯下学习,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  相似文献   

18.
雪漫人生路     
雪,来得总是有点莽撞。我喜欢在落雪的夜晚,沏一杯绿茶,并关掉所有的灯光,独坐窗前,聆听雪花在窗外簌簌地吟唱。那一棵百年老槐,像一柄刚  相似文献   

19.
不会品茶     
总喜欢在夜晚俯坐桌前,亮一盏荷形的灯。窗外春雨沙沙,或是清风夜话.一心一意地把心绪染得芬芳,一格格,一行行,一篇篇,满纸吐香。 不知为什么,每当这时,我总爱在桌子上放一杯茶,看着它袅袅地冒着热气,在灯光下氤氲漫游,心灵便安静许多。茶色清澈透明,很是诱  相似文献   

20.
正我跟很多人说,我一直在讲两个笑话。第一个,我说我失去了一个拼爹的机会。别人拼爹,他首先得有爹。在我8岁那年,我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把我们哥俩养大。我哥哥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我是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我的大学第一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第二志愿武汉大学,第三志愿北京大学。考上北京广播学院以后,一个同事问我妈:"孩子考哪儿了?"答曰:"北京广播学院。"同事略微尴尬地说:"念电大,也得去北京吗?"我是1989年毕业的。那一年,刚一开始,我很幸福,之前几个月的实习已经结出硕果。我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