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外因也可以规定运动的内容、性质和方向,它和内因同样可作为变化的根据,而且外因有时可以转化为内因。我们认为:从因果关系的基本概念出发来讨论这一问题,不能得出这样  相似文献   

2.
影响药物治疗反应(主要指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内因(如患者的生理因素、体质因素、病理因素和人文因素等)和外因(如疾病的病因和诱因、药物治疗方案及其执行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治疗方向和目标既要针对外因,又不能忽视内因。在实施药物治疗方案时,既要重视医务人员的规范,又要关注患者的教育和指导;既要监测疾病的改善,也要观察患者抵抗力的变化。在分析和处理药学问题时,既要从外因如治疗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上去找原因,也要重视内因的变化对治疗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罗大华 《心理科学》2008,31(6):1446-1449
犯罪心理学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坚持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社会性与生物性兼顾、内因与外因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新二三论"、"老三论"的观点,整体地,联系地、动态地认识和研究犯罪心理现象;根据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体现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逐渐形成了六种研究类型: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内省研究与客观观察研究、定量研究与质的研究、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个案研究与群体研究、常规研究与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界注目的问题。在西方心理学界中虽然许多人不提“发展动力”,而是提影响心理发展的条件,但这实质上也是动力问题。皮亚杰曾把心理学界关于该问题的各种观点归纳为两类六种。第一类三种是反对发展进化观点的,也就无所谓发展动力是什么的问题了。第二类是肯定发展进化的,在动力是什么上分为外因论、内因论和内外因相互作用论三种。皮亚杰本人是主张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的。法国心理学家瓦龙也主张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只是他们两人对内因的提法有所不同。他们两人的观点都带有辩证因素,比起那些把发展归于外界环境的机械论观点和把发展归于机体的生理遗传因素的生物学化观点以及其它的唯心主义观点是个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内因和外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内普遍流行一种过分夸大内因,轻视外因的观点,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在实际上带来了危害。现将我的一点很不成熟的看法陈述于后。  相似文献   

6.
外因内化而起作用的普遍性及其意义陶富源外因作为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对外因作用的通常表述。在这里作为条件的外因对特定的过程起着催化剂或助产婆的作用,即加速或延缓作用,并使事物发展显示出特定的外貌。但是能否由此认为,这是对外因作用的全面的真理性的认识呢?不能。人类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素材,启发我们去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去丰富和发展既有的关于外因作用的真理性认识。正是基于这种思考,笔者认为,外因不仅可以作为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可以转化为内因而起作用。外因通过内化而起作用。这是一种普遍性存在。在教育学理论中,学生的内在构成要素是其成长的内因,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外因,这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在如何看待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上,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学生如果不好好学,那么再好的老师也不起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名师出高徒,再差的学生,只要有好老师教,也会有进步。不难断定,第一种观点无疑有其真理性,但同样,第二种观点也并非虚言,它确实是对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成功经验的总结。比如爱尔维修就说过。"  相似文献   

7.
在19世纪70~90年代的中国,当指称"mental philosophy"与"psychology"时,译者主要使用了"性学"、"心理(学)"、"性理(学)"、"心才学"、"心灵学"和"心学"等6个名称。据现有史料,尽管汉语"心理学"一词由执权居士于1872年首译,但当时并未受到中国学人的重视。现在通行的汉语"心理学"一词是来自日本人西周,经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的共同努力才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并于1902年以后被普遍使用。汉语"心理学"一词在这场"比赛"中能够最终胜出,内因是既受中国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又为避免将一门新兴学科等同于旧学科从而产生"新瓶装旧酒"的误会;外因是中国新学科体系在创建时深受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害的动机与诱因有多种,探讨此问题涉及多学科.早期法国实证社会学家迪尔凯姆(Durkheim,E)在<自杀论>中,从社会整合度角度阐述了社会的外因作用;精神医学与心理学则用精神疾患、重度抑郁症解释了个体的自害行为.前者是宏观的;后者适于个案.大部分的自杀者是内外因素互动的结果.日本中村一夫[1]认为:吉益修夫所著<犯罪心理学>一书中阐述了犯罪者素质(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关系,同样适于对自杀者动机的理解.如图示.  相似文献   

9.
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不仅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具有指导实践意义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极为困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心理学文献中一直探讨得很少,很不够,各方面的意见也远未取得一致。这对深入研究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教育是颇为不利的。本文主要在于提出个人一点不成熟的初步看法,供读者批评指正。(一)谈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外因的人,一般喜欢引证“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的论点,这当然是不错的,这个论点的确是适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但是个人觉得这个论点本身似乎并不是无所不包的,光依靠这个论点似乎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不过本文并不打算详细讨论这个问题,因为那是一个需要专门探讨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叶,世界历史发生了一些令人瞩目的事件: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危机、巴尔干地区战火重燃……,而这些事件发生又伴随着所谓经济全球化的进程。1.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经济的震荡。因此,各国政要、学者对此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就产生危机的原因而言。有内因论说、外因论说,亦有国际金融资本冲击是外因,各国金融体制不健全、经济结构不合理、腐败等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分析。而剖析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能不审视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所谓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