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生静美     
染墨流年,岁月沉重;时光安然,人生静美。静,本义为松开争夺的手去看蓝天,后引申为踏实而安详。世界从来宁静,浮躁的是人心。人浮躁在大干世界,花宁静在大地怀抱。若不是欲火熊熊燃烧,人生亦如花宁静而淡雅。  相似文献   

2.
宁静的秘诀     
《天风》2019,(9)
<正>朋友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宁静致远"。我以前也读到过这个词,但却不懂"宁静""致远"的意境;那时,我说话做事常过于情绪化,内心得不到安宁,且易忧闷、烦躁。生活需要安静的环境,有外部的宁静,也要有内心的宁静。外部世界会影响内心世界。内心世界要成熟,要强大,才能不被外部世界所左右。内心世界在我看来比外部世界更重要,正如所  相似文献   

3.
智慧语丝     
正一件衣服被我穿上了,80%的人都说好看,那我一定会买!一个生意机会被我遇上了,80%的人都说可以做,那我绝对不会去做!我深信世界上的2/8定律,为什么世界上80%是穷人,20%是富人?因为20%的人做了别人看不懂的事,坚持了80%的人不会坚持的正确选择!——李嘉诚不是为了追求幸福才去创造财富,而是带着幸福去创造财富;不是为了追求幸福去经营情感,  相似文献   

4.
虎跑寺     
虎跑寺是弘一法师出家的地方,在大慈山中,我从六合塔回来,正好路过那儿。 弘一法师修持精严,以持律而著称于世,大凡律宗高僧是深居简出、不面世人的。我本不想去打扰他老人家,可车在虎跑停下,我不由自主地跟了游人涌进古人的梦里。 弘一法师纪念馆与济公殿相邻,跟济公那边的红火相比,法师这边显得太冷清。那阵儿只有我一人走进他的世界,整个纪念馆给人一种肃穆而宁静的  相似文献   

5.
杨玲 《学海》2005,(3):199-201
15世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发现,15世纪以前人类生活与交往的范围是相对封闭和狭隘的,主要表现为地区性或区域性特征,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缺乏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但从15世纪起,尤其在欧亚大陆的西端,欧洲人试图到亚洲所在的东方去寻找发展的推动力.西方人对于神秘莫测的非洲充满着好奇与期待,而"铺满黄金"的东方和一块"未知南方大陆"更令他们着迷.于是,他们凭借着无所畏惧的冒险精神,突破地中海区域的传统活动范围的限制,通过探索的新航路和殖民探险活动,到世界各地去搜寻黄金、白银和理想的天堂.欧洲人面对来自海外未知世界的挑战,在一定意义上是整个人类探索自然、征服世界的无穷能力的生动体现.从此以后,包括旧大陆和新大陆在内,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逐渐被纳入到"世界历史"的范畴之中,人类以此为基础开启了现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6.
邓蓉 《天风》2002,(5):48
在温暖的午后,独自一人在家享受片刻宁静。泡一杯茶,打开音响,开始了音乐默想。亨德尔的《广板》在四周响起,是小提琴的声音,精致而微弱,但只此琴弦就将自己从现实中提升、超越,深深地进入到音乐之中了。不知道现代人对音乐的看法,对圣乐的虔敬和悲怆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浮躁、喧嚣的角落中,是否充满着花天酒地,抑或是压力中的渲泄、失意、无助……  相似文献   

7.
正这个世界,充满着形形色色的悖论,有些看似荒谬,却又无懈可击。关键是,它们在生活中一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将一如既往地存在下去。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舍默曾为我们讲述了经济学上的"银行家悖论":假如你是个银行家,有一笔可供借贷的款项,如果你把钱借给信用记录差的人,你冒的风险就很大,他们可能还不了钱,甚至搞得你破产。这样就形成一个矛盾局面,最需要钱的人,信用风险都很大,因此得不到贷款;而最不  相似文献   

8.
正《老子》中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大意是说,往昔曾得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清黄鷟来《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天地贵得一,清宁以定位。"意思是说,天地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们得到过道,以清宁来定位自己,清宁就是清明宁静的意思。天地如此,推衍到人,一个人能定人生的清宁位,并一以贯之保持之,也是可贵之人。定位清宁人生,体现着甘于低调、清爽对人、光明做事的处  相似文献   

9.
如果不加干涉,那么大多数儿童都愿意生活在当前而任未来自己发展,但是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儿童入学前,父母、亲戚朋友就问他们长大做什么,大多数人认为说:“我要做美国总统”或“我将成为一名博士”的儿童是有抱负的。如果儿童的抱负是做第一个在火星上行走的人,则被认为是勇敢的。一定的文化都为其成员成为和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提供众多的机会。儿童在年幼时就承受着去创造美好未来的压力,人们相信,抱负能够激励儿童去利用父母和社会提供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素知福建泉州是宋元时期世界最大的贸易港之一,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期许很久,终在今年仲夏有机会来此一览。说也巧,离京前几日母亲不慎伤了腰,卧床不起。正值盛夏,在床上躺上一百天罪可受大了。正在犹豫泉州去否之际,同事小李(福建人)对我说:"去泉州  相似文献   

11.
爬坡人生     
人生在世,基本上有着两种生活状态,一是爬坡,一是下坡。表面上看来,爬坡很困难,很辛苦;下坡很容易,很轻松。但实际上,情况正相反。上坡的人生,有着无限的期待,因为心中想着“无限风景在顶峰”。因此,在整个向上爬的过程中,当事者势必充满着激情,充满着希望。即使遇到挫折,也会努力去化解它。再多的疲惫,再多的辛劳,只要有理想支撑,也是甜而有味的。而在下坡的人生中,当事者无所期待,无所追求,认为“日光之下也无新事”,势必对事情没有兴趣。这样,反而会让他顿感生活很累,缺乏趣味。难以想像,一个人在下坡的人生中前行,在单调乏味的世界里生…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名"—"家"禅江苏人民出版社为"社科名家"出版文集,要求附一学术自传。"传"者诠释也,地道的"自传"无疑不是自彰自见,而是一次读懂自己的机会,"学术自传"的真义是在学术反思中读懂自己,倾听自己学术生命的旋律。不知何时,我开始萌生并固守一种信念:学术与人生是同一的,学术乃是"人"的一种在场方式,是"人"之"生"的呈现和"人"之"命"的轨迹,是"生"之"学"与"命"之"术",学术世界与生活世界的  相似文献   

13.
伽利略曾经说过:"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足可以见数学充满着神奇的色彩,能吸引人畅游其中,魅力无穷. 在百科中,魅的基本字义①(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②传说中的鬼怪:鬼. 本文引申为数学因美而生魅,因魅而现美.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着挑战,往往会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让人魂牵梦绕,但忽然在某个时刻却又顿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神清气爽,享受着思维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人是哲学的奥秘——我对哲学如是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 人与哲学的“对象世界”通过对哲学发展历史的多年研究和思考,关于哲学,我形成了如下的看法: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面对的虽是外部世界,表达的却是对人自己的观点。所谓哲学表达的实质上是人对自己的观点,这不只是说,人总是从人出发去看待世界、为了人的目的而去研究世界;而主要是说,哲学对世界的认识实际上不过是对人自己的认识,它是通过世界以理解、把握人自身的存在及其活动的性质、意义和价值的。当然,这句话反  相似文献   

15.
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读完这首诗,是不是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孩子嬉戏着追逐黄色蝴蝶,却不料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中再也看不到,花蝶相映,孩童烂漫,这画面仿佛是活动的,充满着生机和乐趣。而这首诗的作者杨万里总是怀着一颗童心,以孩童的视角看这个世界,写出的诗作充满着童趣。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的哲学家、美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千古名言:"认识你自己".其实人类一直都在不断地寻求对自己的认识,在不断地审视、叩问自己的生命,生存状况.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引论>中说:"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另一位德国哲人兰德曼在他的<哲学人类学>一书中认为;人与动物不同在于动物是以"完成品"面貌来到世界的,而人只是一个"未完成体"即"半成品".他说:"自然只使人走完了一半另外的一半尚待人自己去完成".这就是说大自然只给了人的肉体驱壳,至于人的智慧、素养人的事业.道路、价值.全靠人在几十年的生命活动中去开创、塑造.每个人的人生历史就是这么一部完成或者说谱写"另外的一半尚待人自己去完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另一种心情     
多雨的季节早已过去,迎来的却是多事之秋,秋风萧瑟.簇拥着片片不情愿的落叶.我总爱在黄昏时分.踩着沙沙的落叶,去一片宁静的土地,找寻那一种超脱的感觉,虽然、宁静无法将我的迷离点醒,却可以让我在祥和中去体悟另一个世界的人生.外面的空气不一定清新.却可以将我  相似文献   

18.
思考,是自我修养的一门艺术、要学会这门艺术,首先就得感到自我的存在.那么,人们如何才能在这纷繁杂乱的世界里获得自我的宁静呢?答案只有一个,即自己必须渴望宁静.你有了这种渴望,宁静就会自然到来.有那么一天,你会满意地发现,“等待”(某人或某事)将成为你的一大乐趣,这是因为你能拥有机会独自享受“闲敲棋子落花灯”的情趣.并且这种宁静情趣的悠闲、浑然望我,实在已把“等待”这种苦差,升华为一种泰然自若的时间艺术,而且随时随地与你同在.  相似文献   

19.
旅游     
当悠长的假期当真来临时,我却不知该往何处去了,旅游?旅游是什么?是一个人选择充当一只绵羊的角色,乖乖地跟在小旗子后面,上车又下车,直至天黑。一天之内的绝大部分时间在车上,急行军四五个景点。水泥铸就的"名人",嘻嘻哈哈的"逸事",包装变形的"传说",修葺一新的"仿古山寨",每天上演十几遍的"抢新娘"游戏……除了疲惫,还是疲惫!其实,"真正的旅行,不在寻找新的景观,而在具备新的眼睛;真正的探索,不在创造更多的机会,而在触及更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与鲁迅一样,都是永远的智者,他的终身美育、全民美育的思想,对我们人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和民族思想情操的升华,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在蔡元培的心目中,中国人应该具有的民族素质,一是"宁静而强毅的精神";二是"伟大而高尚的行为";三是"美与高"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